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3年高考2年模拟】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第37讲专题小结课件.
知识系统构建学科能力提升栏目索引课标版历史第37讲专题小结 知识系统构建学科能力提升栏目索引 知识系统构建知识系统构建学科能力提升栏目索引 知识系统构建学科能力提升栏目索引一、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历程地位原因春秋战国儒学创立和发展时期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冷落“仁政”“德治”等主张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年代,其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秦朝时期儒家思想受到压制秦统一后,儒生依旧遵守旧的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能为统治者服务知识系统构建学科能力提升栏目索引汉代儒学改造时期儒学处于独尊的地位董仲舒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等新内容,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宋明儒学转型和成熟时期儒家思想正统地位依然如故儒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体现了唯心主义的内容,逐渐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儒家思想发生了转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明清之际的批判继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腐朽知识系统构建学科能力提升栏目索引二、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及对待儒学的正确态度1.现实意义(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4)“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的构建。(5)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和民生问题的解决。(6)“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知识系统构建学科能力提升栏目索引2.正确态度:总的原则是既要继承其中的精华,又要剔除其中的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要继承和发扬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如“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责任感,“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追求,所宣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坚毅的人格,积极的生活态度,爱民态度和仁爱意识,尊老、爱幼、敬师和见利思义的为人准则等。知识系统构建学科能力提升栏目索引 认识、启示类答题模板1.设问方式:认识、启示类的设问一般含有如下词语:认识、启示、说明、看法、见解、感想、观点、借鉴、经验教训、态度、建议、主张等。2.答题模板第一种:据对答案的思维要求,认识、启示类设问可以分为三类。(1)认识、观点、看法、感想、说明类:侧重于从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怎么样的角度回答。学科能力提升知识系统构建学科能力提升栏目索引(2)借鉴、建议、主张、态度、见解类:侧重于从要怎么样的角度回答。(3)启示(一般从经验、教训方面思考)类:从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两大方面回答。第二种:根据材料反映的问题或涉及的内容作答。一般运用三步法。首先,点出定性认识。对材料涉及的知识及前面几问涉及的问题进行系统归纳,找准“题眼”。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材料涉及的历史问题的相关因素初步分出“益”“害”两方面。其次,抓关键,切要害。对材料涉及的内容进行分析提炼,上升到理论高度。知识系统构建学科能力提升栏目索引最后,组织答案,注意知识或问题与现实相联系,尤其是长效热点、最新重大热点问题。第三种:综合类的认识启示,就是从史观的角度谈对问题的启示、认识,一般贯穿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方面,这是新高考命题的趋向。所谓“史观”,就是关于人类历史运行的总体看法。通常运用的史学观点主要有:革命史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原理)、整体史观(也称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思想文化的科学化和理性化)、文明史观、社会史观(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等。知识系统构建学科能力提升栏目索引对于这类问题的启示、认识的解答,一是要注意结合具体历史问题、现象,从微观上看待其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认识其历史现象的个性,说明历史的多元化特点;二是从宏观上理解历史现象对人类文明进程影响的共性特征,认识其历史现象的共性,说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和趋势;三是从历史发展的多元化、多样性与统一性,多角度、多方面得出历史现象发展的结论。典题例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乌)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知识系统构建学科能力提升栏目索引材料二朱子曰: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被夹杂者。又曰:……富贵,身外之物,求之唯恐不得,纵使得之,于身心无分毫之益,况不可必得乎?若义理,求则得之,能不丧其所有,可以为圣为贤,利害甚明。人心之公,每为私欲所蔽,所以更放不下。但常常以此两端体察,若见得时,自须猛省,急摆脱出来。材料三钦佩或近于崇拜富人和大人物,轻视或至少是怠慢穷人和小人物的这种倾向,虽然为建立和维持等级差别和社会秩序所必须,但同时也是我们道德情操败坏的一个重要而又最普遍的原因。……受到人们知识系统构建学科能力提升栏目索引的尊敬和钦佩……一条是学习知识和培养美德;另一条是取得财富和地位。我们的好胜心会表现为两种不同品质:一种是目空一切的野心和毫无掩饰的贪婪;一种是谦逊有理和公正正直。……前者促使每一只飘忽不定的眼睛去注意它;后者除了非常认真仔细观察者外,几乎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大部分人都是财富和显贵的钦佩者和崇拜者……——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1)概括材料一中关于财富与道德的主要观点。(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财富与道德的论述上有何变化?概述材料二的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社会原因,并谈谈你对财富与道德关系的认识。知识系统构建学科能力提升栏目索引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围绕着财富与道德来概括孔子的主要观点。第(2)问第一小问联系两个材料来归纳,第二小问联系朱子理学的影响来回答。第(3)问回答社会原因时要联系亚当·斯密生活的时代即工业革命时代来归纳。认识应围绕着财富与道德的关系来谈,如财富和道德的社会价值、文明价值,抛弃道德片面追求财富的消极后果等。 答案(1)观点:追求财富是人的本能;要以符合道德的途径获得富贵;道德比富贵更重要(仁是道德的根本,要坚守仁)。(2)变化:由肯定人性及合理的财富要求,到否定人性,否定财富的作用,追求纯粹的义理道德。知识系统构建学科能力提升栏目索引影响:积极方面,重视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积极作用。消极方面,扼杀人的自然欲求,维护了专制统治。(3)现象:人们对财富和地位的崇拜超过了对知识和美德的崇拜(拜金主义盛行),造成社会道德败坏。原因:工业革命使贫富分化加剧;资产阶级力量增强,社会政治地位提高。认识:财富和道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体现;抛弃道德片面追求财富,或压抑人性片面追求道德都是不可取的。跟踪训练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知识系统构建学科能力提升栏目索引材料一(儒学)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使传统儒学得以发展。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注国计民生,致力于变革社会,并身体力行。——《中国文化史》知识系统构建学科能力提升栏目索引材料三陈独秀说“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吴虞在《说孝》一文中,提示“孝”的真谛,是“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鲁迅对封建礼教的攻击最为猛烈,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提出了“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社会理想。——《新文化运动史料集》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在汉代“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知识系统构建学科能力提升栏目索引(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儒学在明清时期得以发展的主要表现,并就此谈谈你的认识。(3)材料二、三分别从什么角度印证了材料一的观点?结合这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1)儒学以维护礼教伦常为前提;董仲舒对先秦儒学的改造适应了当时统治者的需要;汉武帝对新儒学的接受、推崇。(2)表现:政治上抨击专制皇权;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治学上主张经世致用。认识:是封建专制强化和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具有民主启蒙色彩,对后世民主思想的发展有一定影响。知识系统构建学科能力提升栏目索引(3)材料二角度:从“维新”“开明”印证。理由:明清儒学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性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主张。材料三角度:从“守旧”“复古”印证。理由:传统儒家思想维护封建统治,阻碍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从儒学内容特点、董仲舒的改造、时代需要、汉武帝的推崇等方面来归纳。第(2)问,其表现可从政治、经济、治学倾向等方面来概括。认识要联系上一问来谈,可从其根源、特征、历史影响等角度回答。第(3)问,材料一有多种观点。材料二、三只是印证了部分观点。对比两个材料,可知材料二反映了儒学的“维新”“开明”,根据材料二及所学来归纳理由;材料三反映了儒学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即儒学“守旧”“复古”,可根据材料三及所学来归纳其理由。知识系统构建学科能力提升栏目索引 多元史观解读重要历史现象历史学习中尝试用各种史观去分析、研究同一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多角度地看待历史的思想意识和思维能力。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观察到历史发展的多个侧面及其线索;也是对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立体式的研究与总结,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多角度探求,挖掘多元史观的共同价值追求,帮助我们理解人类文明的成果,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加强历史知识的横向联系或纵向联系,形成立体式历史知识体系。(1)要处理好多元史观的关系,几种史观都着眼于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是相互联系和包容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的多元性,从不同角度知识系统构建学科能力提升栏目索引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新观点、新视角重新建构知识体系,三种史学新范式(现代化范式、整体史范式、文明史范式)各有侧重,应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地建构知识体系,将专题知识体系延伸到当今世界,主要指应用多元史观整合历史知识时,将专题知识点与当今世界的重要热点、时事相联系,学以致用。(3)建构多元史观下的历史线索。建构“历史线索”是以全球史观为指导、以时间先后顺序为依托、以中外对比为内涵的线索。(4)坚持唯物史观的主导地位,综合运用多种史观。在历史学习中尝试用各种史观去分析、研究同一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多角度地看待历知识系统构建学科能力提升栏目索引史的思想意识和思维能力,挖掘多元史观的共同价值追求。典题例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从争论内容上看,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D.前者侧重于科学和学术研究,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主要是不同学派在政治主张上的争论。1956年,毛泽东针对科学和学术研究,提出了“双百”方针。D项正确。 答案D知识系统构建学科能力提升栏目索引跟踪训练1.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的发展“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
本文标题:【3年高考2年模拟】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第37讲专题小结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66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