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优化方案】2015届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双基达标]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4·北京朝阳区测试)水的社会循环是指在水的自然循环当中,人类不断利用其中的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满足生活与生产之需而产生的人为水循环。读下图,回答1~3题。1.水的社会循环()A.包含了水的自然循环B.加速了水的自然循环C.对陆地水体有更新作用D.会对水的自然循环造成负面影响2.图中来源于用户的潜在回用水源包括()A.降水、地下水、地表水B.供水厂提供的自来水C.可循环使用的清洁冷却水D.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3.污水再生回用()A.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B.只适用于城市C.虽无经济效益,但有环境效益D.属于节流措施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水的社会循环会使一些废水流入地下、海洋,从而对水的自然循环造成负面影响。第2题,由图中信息可知,潜在回用水源主要来自用户和污水处理厂,其中来自用户的为可循环使用的清洁冷却水,来自污水处理厂的为处理后的中水。第3题,污水再生回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答案:1.D2.C3.A(2014·广东汕头二模)“资源诅咒”(ResourceCurse)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命题,其基本理念是丰富的资源趋于阻碍而非促进经济发展。下表为不同类型资源在中国区域内部的“资源诅咒”,读表完成4~5题。不同类型资源在中国区域内部的资源诅咒资源类型主要分布省区GDP平均增速比全国平均少(%)平均资源丰度比全国平均多(%)耕地资源黑龙江、吉林、宁夏、云南、西藏、甘肃、青海0.5666.24矿产辽宁、四川、湖北、山0.0242资源西、云南、安徽、贵州、湖南、江西能源资源山西、云南、四川、陕西、贵州、西藏0.115.68森林资源西藏、黑龙江、吉林、云南、四川0.271496.594.四大资源都多于全国平均值而GDP增速低于全国平均值的省区是()A.黑龙江省B.云南省C.四川省D.西藏自治区5.上表中对经济发展的“诅咒”最明显的资源是()A.耕地资源B.矿产资源C.能源资源D.森林资源解析:第4题,表中所列的四大资源主要分布省区都属于资源丰度高于全国平均值,但GDP增速低于全国平均值,则若某省区在表中四大资源主要分布省区中都出现,说明该省区符合题意,云南省符合条件。第5题,表中能源资源丰富的省区,大多是我国经济落后的省区,说明能源资源的丰富并没有大力促进其经济发展,而是成为阻碍其经济发展的因素,即“资源诅咒”最明显。其他几种资源丰富的省区中,都有些省区经济水平相对较高,说明其他资源诅咒不是很明显。答案:4.B5.C(2014·郑州二模)下图为某地区夏季生态农业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6.该地可能位于()A.黄土高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C.东北地区D.四川盆地7.图中字母P、Q代表的内容分别是()A.大豆和豆制品加工B.棉花和纺织工业C.水稻和米皮加工D.油菜和油料加工解析:第6题,图中P对耕地具有固氮作用,说明是大豆;同时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与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相符,故选C。黄土高原大豆种植较少,长江中下游和四川盆地夏季主要作物是水稻。第7题,依上题分析,P为大豆,而Q以大豆为原料进行加工,为豆制品加工,故选A。答案:6.C7.A(2014·北京朝阳区测试)下图示意某年我国部分省(区、市)的单位面积煤炭消耗量。读图完成8~9题。38.据图判断,N省(区、市)最可能是()A.上海B.新疆C.辽宁D.四川9.控制上述省(区、市)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合理措施有()①将耗煤量大的企业外迁②提高燃煤脱硫技术③改变较单一的能源消费结构④调整产业结构,实施总量控制与达标排放⑤扩大城区水域面积,形成环城水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解析:第8题,N省(区、市)的单位面积煤炭消耗量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天津、江苏等经济发达的省市,因此它最可能是面积较小、人口密集、经济水平高的上海市。第9题,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因此需提高燃煤脱硫技术,改变较单一的能源消费结构,同时调整产业结构,实施总量控制与达标排放,从而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答案:8.A9.B下图为秸秆原位全量还田循环利用模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该生产模式可能分布在()A.三江平原B.黄淮海平原C.塔里木盆地D.太湖平原11.该生产模式的优点包括()①农作物的产量明显增大②秸秆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③肥料施用量减小④农业生产投入减少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第10题,由图可知,该生产模式下种植的农作物是冬小麦和夏玉米,一年可两熟:三江平原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受水资源、热量条件的制约,塔里木盆地大部分地区作物熟制也为一年一熟;太湖平原的主要农作物不是冬小麦和夏玉米。第11题,在该生产模式下,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肥力,减小肥料的施用量,也可使秸秆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答案:10.B11.D二、综合题(共56分)12.(30分)(2014·河南适应性测试)根据图文材料,回答问题。经政府大力扶植,重庆梁滩河流域(图甲)养殖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成为该市重要的畜禽生产基地,90年代中后期以来,流域水质恶化,很快变成了一条散发着恶臭的“黑河”。其中养殖污染严重是导致梁滩河污染的主要原因。从2009年开始启动了全面的治理工程。其中,针对养殖污染严重问题,有学者提出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图乙)。4图甲梁滩河流域示意图图乙(1)说出梁滩河流域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6分)(2)从社会经济方面简述梁滩河流域成为畜禽生产基地的优势。(10分)(3)说出该地区发展沼气的优势,并分析该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优点。(14分)解析:(1)由图中山峰高度在500米以上,以及河流较多等信息,可判断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注意图中河流注入北部的嘉陵江,则地势南高北低。(2)畜禽生产离不开市场,故要有广阔的市场和交通条件,成为基地一般有政府、政策的支持。(3)沼气发展要有原料,气温条件是沼气高效发展的必要条件;该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优点可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角度分析。答案:(1)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北低南高。(2)政府扶持;有嘉陵江流经,交通便利;四川盆地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临近重庆,市场广阔。(3)优势:地处亚热带,冬季气温较高,沼气池利用效率高;生物量大,有机废弃物多,原料丰富。优点:物质循环利用,低投入,高产出,经济效益好,有助于解决资源问题;废物充分利用,环境效益好,有助于解决环境问题;增加就业机会,社会效益好,有助于解决人口问题;增加有机肥,有效保护了土地资源;利用沼气作能源,减少了大气污染。13.(26分)(2014·哈尔滨三中二模)结合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碳足迹,指人类日常活动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包括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直接碳排放,还包括生产或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中间产品中隐含的间接碳排放,它标志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2007年中国各省区之间碳足迹和人均碳足迹存在着显著的差异。5图甲2007年中国各省区碳足迹总量图乙2007年中国各省区人均碳足迹(1)据图甲简述中国各省区碳足迹总量的空间分布特点。(10分)(2)内蒙古自治区碳足迹总量大、人均多,广东省碳足迹总量大、但人均少,试从人口、资源和经济(规模、结构)三方面分析其原因。(16分)解析:(1)分布特点可依据先总后分的原则,据图说明即可。(2)首先要理解碳足迹的含义,然后注意题中提示的三个方面,结合两地区资源、人口数量和经济规模、结构,具体分析即可。答案:(1)空间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北多南少,北方地区(或东北、华北地区)最大,青藏地区最小。(2)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产业层次低,能源利用率低,人口较少,所以碳足迹总量和人均量均较大;广东省经济规模大,能源消耗导致碳排放量大,但是煤炭等化石能源短缺,产业以轻工业为主,科技水平较高,能源利用率较高,人口总量大,人均碳足迹少。[能力提升]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3·高考大纲全国卷)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1~3题。1.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A.重金属盐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D.泄漏的石油2.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3.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A.赤道附近B.大洋中部6C.中、低纬近海D.高纬近海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明确赤潮的主要形成原因,即海水富营养化和气温高。第1题,赤潮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影响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大量含有氮、磷等营养物的废水排入海水中,使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可见B项正确。重金属盐、固体废弃物和泄漏的石油虽然可造成海洋污染,但不能被赤潮生物吸收利用,因而不会引发赤潮,故排除A、C、D三项。第2题,水温高,赤潮生物繁殖生长快;风力小,易于赤潮生物聚集。因此水温高、风力小的海域易暴发赤潮,故选C项。第3题,赤道附近水温高、风力小,但含氮、磷的污水排入少,故A项错误。大洋中部远离海岸,陆地上排放的含氮、磷的污水难以到达,故B项错误。中、低纬近海水温较高、陆地污水排入较多,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故C项正确。高纬近海水温低,不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故D项错误。答案:1.B2.C3.C(2013·高考福建卷)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4~5题。4.最适宜该模式的是()A.河套平原B.黄淮平原C.辽东丘陵D.闽浙丘陵5.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①提高经济效益②加快城镇发展③提供清洁能源④促进民居集中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正确理解关联图中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第4题,根据农产品的分布进行空间定位。从图上看,该地区种植甘蔗、水稻,还能养鱼,应位于较低纬度的水乡。选项中的河套平原、黄淮平原、辽东丘陵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热量不能满足甘蔗种植的需求,只有D项闽浙丘陵符合题目要求。第5题,解答本题时要看每一个选项是否符合图示的意思,图中各要素间的循环实现了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图中有沼气提供能源,而沼气属于清洁能源。因此B选项是正确的。②和④的意思没有蕴含在图中,不符合题意,应该排除。答案:4.D5.B(2013·高考江苏卷)《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报告以1995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100,下图表示2010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读图回答6~7题。6.1995~2010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①大量消耗资源②大量排放污染物③科教投入不足④人口增长缓慢A.①②B.①③7C.①④D.②④7.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①社会保障建设②经济基础建设③农业基础建设④生态与环境建设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理解各支持系统的关系和读懂坐标图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第6题,由图可知,发展支持系统的发展主要是指经济的发展,单纯经济快速发展势必大量消耗资源和排放污染物。第7题,要想保障各支持系统的协调发展,必须保强促弱,要加快环境支持系统(污染、生态)和生存支持系统(资源、农业)的发展,由此确定③④是正确的。答案:6.A7.C(2012·高考江苏卷)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下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A.①B.②C.③D.④9.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①引起大气污染②造成资源浪费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明确①②③④的指向,读懂框图的含义。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④秸秆作为沼气原料时,制出的沼气可以作为燃
本文标题:【优化方案】2015届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75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