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优化方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四遗传变异和进化第3讲变异育种和进化强化训练
1第3讲变异、育种和进化1.下列关于可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A基因可自发突变为a1或a2基因,但a1基因不可回复突变为A基因B.有性生殖的生物,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可以发生基因重组C.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土壤农杆菌的DNA上,属于染色体畸变D.杀虫剂作为化学因素诱导害虫产生抗药性突变,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解析:选B。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1基因仍有可能突变为A基因,A错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这属于基因重组,B正确;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土壤农杆菌的DNA上,利用的是转基因技术,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杀虫剂的作用是对害虫的抗药性状进行选择,D错误。2.如图是某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形态示意图(a~f、a+~f+代表基因)。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对染色体构成一个四分体,含4个DNA分子B.该细胞中染色体发生了结构变异C.该细胞中染色体的变化导致缺失部分基因D.该细胞可能产生基因组成为adc+bef的配子解析:选C。本题考查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有关知识,准确梳理图解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如图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联会,其中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比较这对同源染色体可知基因a~f所在的染色体发生了部分片段的倒位,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而其上的基因并未丢失。联会时若基因c所在的染色单体片段与基因c+所在的染色单体片段发生交叉互换,则可能会产生基因组成为adc+bef的配子。3.下列关于染色体畸变的说法,正确的是()A.染色体DNA中某个碱基的丢失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21三体综合征患者21号染色体增加了1条,会对个体性状产生很大影响C.染色体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一定会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D.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人工诱导产生所需的多倍体,说明变异是定向的解析:选B。DNA中某个碱基的丢失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不是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染色体数目变异会导致生物个体的性状发生变化,且一般会对个体造成较大影响,B正确;染色体数目成倍增加,一般只会增加基因的数目,不会增加基因的种类,C错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属于多倍体育种,所有的变异都是不定向的,D错误。4.如图所示是一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精原细胞在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则该过程发生了()A.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未分离2B.交叉互换、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C.基因突变、同源染色体分开形成的染色体移向同一极D.基因突变、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染色体移向同一极解析:选D。根据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与基因的位置关系可以看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发生了基因突变,因为有一个A基因突变成了a基因,若发生交叉互换,则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应含A和a基因各一个;B与b基因分别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说明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而含有b基因的两条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一极,说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两条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是移向了同一极。5.(2015·海宁高三模拟)下图为某种生物的部分染色体的示意图,图中①和②,③和④互为同源染色体,图a和图b中的部分染色体转移造成了生物变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a和图b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B.图a为基因重组,图b为染色体结构变异C.如果图a交换部位正好是一对等位基因B和b,且该过程发生在一个细胞的一次有丝分裂过程中,则形成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Bb和BbD.若图b现象发生在一个精原细胞中,则该精原细胞不可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解析:选B。图a中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大小、形态相同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为基因重组,A项错误。图b中的交换发生在②号与③号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为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B项正确。如果图a中的交换部位正好是一对等位基因B和b,则交换后的①号和②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均为Bb,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后形成的子染色体中含有同种基因的两条染色体可能移向同一极,则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为BB和bb,若移向同一极的两条子染色体的基因不同,则形成的两个子细胞的基因型都是Bb,C项错误。若图b现象发生在一个精原细胞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①与②分离,③与④分离,两对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当①和④移向同一极时,则最终会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D项错误。6.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一般情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3∶3∶1。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F1仍表现为非糯非甜粒,但某一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2种表现型。对这一杂交结果的解释,理论上最合理的是()A.发生了染色体易位B.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C.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替换D.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解析:选A。一般情况下,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F1产生配子时,两对等位基因各自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如果两对(或更多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就不会表现出自由组合。由题目可知,发生突变的植株不能进行基因的自由组合,原因最可能是发生染色体易位,使原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了。7.(2015·瑞安高三模拟)利用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水稻作为亲本培育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操作最简便的是杂交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是单倍体育种3B.利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可获得该新品种C.诱变育种不能定向获得该新品种D.若通过多倍体育种获得AAAAbbbb个体,和该新品种存在生殖隔离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种育种方法的特点。操作最简便的是杂交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是单倍体育种,A正确。利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可获得单倍体,需再用秋水仙素处理才能得到稳定遗传的该新品种,B错误。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不能定向获得该新品种,C正确。通过多倍体育种获得的AAAAbbbb个体和二倍体AAbb杂交产生的后代为三倍体,由于三倍体不育,故两个亲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8.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种子,再进一步做如图所示处理,则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由③至④过程中产生的变异多数是不利的B.由③到⑦的过程涉及减数分裂和细胞全能性的表现C.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D.由③到⑨过程可能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解析:选C。③至④过程为诱变育种,基因突变大多是有害的,少数有利,故A正确;花粉的形成过程需进行减数分裂,而由花粉形成⑦幼苗需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其原理为细胞的全能性,故B正确;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⑩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为纯合子,所占的比例=(1/2)×(1/2)×(1/2)=1/8,故C错误;由③到⑨过程中存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可能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故D正确。9.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保存对环境更适应的性状C.无法进行基因交流的生物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D.自然选择通过选择个体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解析:选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本身而并不作用于其基因型,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无法进行基因交流的生物可能处于地理隔离,也可能处于生殖隔离,C错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不断提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下降。可见,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D正确。10.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4A.a表示基因突变,可改变种群基因频率B.b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D.d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解析:选C。a表示基因突变、基因迁移、遗传漂变、非随机交配等,不仅仅代表基因突变,A错误;c表示新物种的形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而非地理隔离,故b表示生殖隔离,B错误;新物种与生活环境相互作用,共同进化,C正确;d表示地理隔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错误。11.(2015·绍兴高三模拟)假设某动物种群中,最初一对等位基因B、b的频率B=0.75,b=0.25,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B基因的频率不断降低,若干代后B、b的频率B=0.25,b=0.75。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整个过程中,群体中基因型Bb的频率变化规律可能是先增加后减少B.该动物群体发生了进化C.等位基因B、b的产生最初来自基因突变D.该动物群体所处的环境没有发生变化解析:选D。若假定最初的群体和若干代后的群体均为遗传平衡群体,则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之间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据此推断,最初和若干代后杂合子Bb的基因型频率均为2×0.75×0.25=0.375,而当B与b的基因频率均为0.5时,杂合子Bb的基因型频率为2×0.5×0.5=0.5,A正确;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明显改变,故该动物群体发生了进化,B正确;任何等位基因的最初产生均来自基因突变,C正确;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较大改变,其动力是环境的选择等作用,D错误。1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关于共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都能共同进化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之间表现为共同进化C.非洲野牛与狮之间可通过种间竞争、捕食等实现共同进化D.4亿年前光合生物产生了氧气,而氧气也为生物登陆创造了有利条件,属于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解析:选B。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都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进化,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A正确;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之间的比例变化表现出桦尺蠖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而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之间并未表现出共同进化,B错误;非洲野牛与狮之间可通过竞争水资源、狮捕食野牛等实现二者的共同进化,C正确;光合生物产生的氧气改变了大气环境,也为生物登陆创造了有利条件,是典型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的实例,D正确。13.玉米子粒的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两对性状自由组合。请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玉米非糯性子粒及花粉遇碘—碘化钾溶液变蓝色,糯性子粒及花粉遇碘—碘化钾溶液变棕色。若用碘—碘化钾溶液处理杂合的非糯性植株的花粉,则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花粉颜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2)取基因型双杂合的黄色非糯性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其基因5型为________________;对获得的幼苗用________处理,得到一批可育的植株,这些植株均自交,所得子粒性状在同一植株上表现________(填“一致”或“不一致”)。(3)已知基因A、a位于9号染色体上,且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Aa的植株甲,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所示:①植株甲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②为了确定植株甲的A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证明A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③以植株甲为父本,以正常的白色子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子粒植株乙,其染色体及其基因组成如图二所示。该植株形成的可能原因是父本在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未分离。④若植株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乙为父本,以正常的白色子粒植株为母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
本文标题:【优化方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四遗传变异和进化第3讲变异育种和进化强化训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76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