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2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北京西城区二模)中国是礼仪之邦。有学者认为,礼仪产生在文字之前,中国文化的传承不仅依靠语言、文字,还依靠礼仪。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礼”,应该()A.深入挖掘它的时代意义B.鼓励中小学生掌握周朝的典章礼制C.用原汁原味的“礼法”协调社会关系D.在人际交往中简化过去的礼仪A【解析】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传统礼仪存在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方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是简单的简化就行,B、C、D三项错误。对待传统文化应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深入挖掘它的时代意义,A项正确。2.(2015·江西五校联考)针对一些地方在语文教材中删减旧体诗词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之所以要重视古典诗词教学,是因为古典诗词()A.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B.被人们称为凝固的艺术C.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D.是中华文化创造的源泉A【解析】之所以要重视古典诗词教学,是因为古典诗词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A项正确。建筑被人们称为凝固的艺术,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社会实践是中华文化创造的源泉,B、C、D三项均错误。3.文化大师张岱年指出:“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而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其思想基础,即对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可见()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继承性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滞后性C.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C【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作用。材料强调的是优秀传统文化对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作用,C项正确。A项与题意不符;传统文化中有优秀、积极的部分,B项说法不科学;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D项错误。24.(2016·甘肃天水三中段考)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山东某地举行传统文化进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表演来展示当地的传统工艺、表演艺术和传统节日等。下列最符合本次活动主题的是()A.弘扬文化,提升实力B.继承传统,推陈出新C.求同存异,渐趋融合D.体味文化,升华情感D【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作用。材料中举办的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思想感情,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意不符。5.(2015·四川阆中中学质检)《三字经》是古人留下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里面很多做人的道理对我们现代人仍然适用。但其中也有一些诸如“君则敬,臣则忠”等带有强烈封建色彩的句子。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需要()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②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③求同存异,兼收并蓄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A.②④B.③④C.①②D.①③A【解析】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②④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入选。①是发展大众文化的方针,③是指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皆不符合题意。6.(2015·浙江五校联考)“新中装”在北京APEC会议上闪亮登场,“新中装”将民族传统、中国风范、领袖气质、东方元素等要素融入其中,承载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表达了中国当代的国家精神和崭新的国家面貌,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赞誉。这表明①健康向上的文化总是会被人们主动接受的②传统文化有稳定性但具体内涵能因时而变③中华文化既保持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时代性④不同文化之间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A【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题中事例表明传统文化既有稳定性,又能因时而变,表明中华文化既保持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时代性,②③入选。健康向上的文化并不总是会被人们主动接受,①错误;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借鉴,取长补短,但并不是交融,④错误。7.(2016·辽宁大连第二十高级中学月考)在2015年“十一”黄金周电影市场中,《港囧》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影片中向青春致敬的故事情节,向经典港台剧致敬的粤语金曲穿插,使广大观众尤其是“70后”们感同身受,击节叫好。影片《港囧》成功的原因是()①该影视作品立足于社会生活,满足市场需求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正确处理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③充分发挥了大众传媒作为文化传播途径的功能与作用④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3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A【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港囧》中的一些故事情节及穿插的粤语金曲使广大观众尤其是“70后”们感同身受,进而获得不俗的票房成绩,体现了它立足于社会生活,满足了市场需求,并在传统电影的基础上推陈出新,①②入选。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③错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④错误。8.战国时期韩非子推行法治,其思想的实质是使法律成为君主统治天下的工具;如今,我国也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这一变化说明()①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②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④传统文化会因时而变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C【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我们现在所说的依法治国与古人的“法治”相比,更符合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更具有先进性,这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②③④正确。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9.在广大乡村,历朝历代的村民们以“村规民约”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以同样的标准评判乡邻的行为。可以说“乡规”“村规”“族规”起着维护乡村文化传承和秩序的“习惯法”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在乡村传统习俗的改革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注入新社会的新精神,逐渐形成了以“村规民约”为规范的新习俗。上述材料说明()A.传统文化能够做到与时俱进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C.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D.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C【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乡规”“村规”“族规”注入新社会的新精神,逐渐形成了以“村规民约”为规范的新习俗,说明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C项正确。A、B两项与题意不符;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D项错误。10.(2016·山西山大附中期中检测)“翻转课堂”是教师通过网络展示教学视频,供学生在家中或课外先观看学习,然后回到课堂互动和练习,将原来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和在课后完成作业相互转换。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在一些学校试用并取得一定成效,主要得益于()A.它适应了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B.它大大减轻了师生的教学负担4C.它对传统教学进行全面否定D.它积极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A【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B项中“大大减轻了”的表述不符合实际;C项中“全面否定”的表述错误,“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的继承和发展;D项错误,现代信息技术并不是这种教学模式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新的教学模式能在一些学校试用并取得一些成效,说明它适应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A项正确。11.(2016·江苏南京、盐城一模)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时互称“先生”。尽管不同年代和时期,“先生”一词指代的对象不尽相同,但该词一直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一个尊称。这说明()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民族性②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③两岸文化血脉相连、同根同源④文化决定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A【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知识。题干中“尽管不同年代和时期”“该词一直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一个尊称”,体现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民族性,也体现两岸文化同根同源,①③正确。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②错误;④中“决定”表述错误。12.(2015·南昌三中月考)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些人:仓颉创造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沉淀下来;李斯统一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流动起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让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王选让汉字告别纸与笔、铅与火,让中华汉字文化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说明()A.科技进步能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B.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C.社会制度的更替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D.传播文化必须做到古为今用A【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科技促进中华汉字文化的发展,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26分)(2015·四川德阳高中二诊)2015年春节上演了一场网络红包大战。线上红包派得给力,线下春晚摇得热闹,金额之大、规则之多、参与范围之广史无前例。红包文化源自于中国人礼尚往来的传统,送红包和收红包是国人长久以来的习俗。各类“新春红包”,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近年来众多社交软件的走红促进了对人类社会属性的充分挖掘,也带来5了红包文化的发展。现实中可能不会在意的几毛钱、几块钱,在网上却可以被朋友们抢得不亦乐乎,伴随着一次次的抢红包行为,人们找回了孩童时代的心性,或开心或懊恼,还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分享自己的心情,引发新一轮的“红包行动”。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你对新春网络红包的认识。①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送红包和收红包是国人长久以来的习俗,新春网络红包行动让我们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②春节是我国民族节日,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各类新春网络红包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年味,领略中华民族文化的韵味。③依靠科技的进步,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众多社交软件的走红,推动红包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④立足于社会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新春网络红包文化就是在继承传统,推陈出新。14.(26分)材料一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婚礼备受年轻人的重视。有人用豪华车队迎亲,以奢侈喜宴祝贺;而更多新人则选择了利用传统婚礼礼仪举办自己的婚礼。这种传统婚礼礼仪既时尚又节俭,还让现代的城市人目睹了久违的传统婚礼场面,很有意义。材料二前任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说:“精美的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母亲文化,是我们的根。留住祖先的记忆,非常重要。但我们又必须赋予她新的时代精神。”(1)请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今天许多年轻人愿意采用传统的婚礼习俗来举办婚礼。(14分)(2)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我们应如何留住“祖先的记忆”和“民族的根”。(12分)(1)①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今天许多年轻人愿意采用传统婚礼习俗举办婚礼,体现了传统文化在今天依然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②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今天许多年轻人愿意采用传统的婚礼习俗来举办婚礼,展现了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中华民族的基本特征,又能够因时而变,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传承是一个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的过程。今天许多年轻人愿意采用传统婚礼习俗来举办婚礼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2)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内容,要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②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6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出既具有时代精神,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新形式。
本文标题:【名师A计划】2017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2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82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