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
摘要近些年,公司治理理论在商业营运中得到了充分的关注,而作为其基础的股权结构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国有银行股份制在经营市场化和竞争全球化浪潮中的改革中不断深化,各商业银行纷纷完成转型,实现上市。同时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使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进入一个加速时期。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我国的商业银行要怎么选择改革路线,怎样优化自己的股权结构获得合理的治理结构呢?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我们上市和即将上市的银行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包括了四个部分:首先在导论部分,阐述了相关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由此着手对国内外文献做出综述并做简要评价,归纳总结目前学术界的流行做法。同时简要概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为后文的实证部分铺垫理论基础。其次,简要概述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现状,发现问题。接下来,介绍相关的理论基础,以及相关概念及其对于银行绩效的影响,为后文打下理论基础。实证部分,由上文的逻辑关系出发,先进行现状描述,搜集最新数据,对我国上市银行近五年股权结构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对相关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初步结论,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对实证结果进行解释。最后一部分着重在解决问题方面,根据结论提出相关的建议,基于前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验证,针对前文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优化股权结构的建议。关键词:上市银行;股权结构;经营绩效;回归分析TheResearchofChineseListedBanks’OwnershipStructureandManagementPerformanceAbstractInrecentyearscorporategovernanceisahotissuebeingoftendiscussed.Ownershipstructuresthecoreofcorporategovernance,isalsocallingattentionintheacademicandtheoreticalcircle.Asthefrequencyofbankingcrisesinrecentyearsandpost-WTOerainChinacoming,corporategovernanceoflistedbanks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bankownershipstructureandbusinessperformanceisaproblemworthstudying.Asthemostimportantfinancialintermediaries,commercialBanksareveryimportantpartineconomicdevelopmentinChina.Andwiththedeepeningofthereformofstate-ownedjoint-stockbankinthebusinessmarket,hatcommercialBanksarelistedandcompletethereformofnon-tradablesharesmakesthedevelopmentofourcountrycommercialbankintoaperiodofacceleration.Therefore,therationalityofthecommercialbankownershipstructureisaquestionworthdiscussedtothelistedbanksofourcountry.Thepaperincludesfourparts:Thefirstchapteristheintroductionthatintroducesbackgroundandsignificanceoftheresearch,reviewsandevaluatestherelevantresearchathomeandabroadbriefly.Thesecondchapteristheoreticalbasisthatintroducesthegroundtheoryofownershipstructureandoperatingperformanceofthelistedbanks,andThethirdchapterdescribescurrentsituation.Duringcollectingthelatestdata,thischapterdescribesthestatusofChina'slistedBanksownershipstructureforfiveyearsandanalyzestheexistingproblem.Asthesametime,thispaperbrieflydescribesthepresentsituationsetsthestageforempiricalresearch.Then,itusesfactoranalysisthatobtainscomprehensiveperformancescores.Thenitusestherelateddatatomakepaneldataregressionanalysisandexplainstheempiricalresultsaccordingtotheactualsituationofourcountry.Theforthchapterissuggestions.Inviewoftheabovefoundproblems,thischapterputsforwardsomesuggestionsoftargetedoptimizingequitystructurethatbasedontheabovetheoreticalanalysisandempiricalvalidationKeywords:ListedBanks;OwnershipStructure;BusinessPerformance目录1绪论1.1背景及意义截止2013年底,我国已经有16家商业银行上市,上市银行的扮演的经济角色戏份不断加强。各种财报数据显示出上市银行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上市银行的重要性进一步得到肯定,银行板块逐渐成长为证券市场的中枢,也毫无悬念的成为证券市场保驾护航的护卫舰队。不仅如此,银行也是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中枢,支撑着这台复杂机器的各部件的正常运转。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银行业的支撑。我们从看到国内外的成功企业身上看到,公司完善的治理结构能够有效的改善上市企业的经营业绩的提高,而股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机构的基础要素,发挥着更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银行的股权结构的研究来分析其与上市银行经营业绩的关系。股权结构是决定上市公司治理机制问题的基本要素,它影响公司内部的权力分配与监督,进而作用于公司的经营绩效。因此,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为优化我国上市银行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从而进一步为我国银行业公司治理的改革提供参考,这对提高我国上市银行的经营绩效具有切实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选择“我国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作为本文的研究内容,具有以下意义:(1)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关于研究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文章很多,但是由于股权结构存在严重的缺陷以及国内相关数据的缺乏,所以学术界还没有得出关于此方面一致的结论。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核心的理念,因此,对上市银行的股权结构做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就显得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才能为改善和提高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为即将上市的商业银行提供可行的参考建议。同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业相比,我国的银行业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中国股份制公司和股市发展还不完善,也还处于成长阶段,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公司因股权结构的缺陷而影响了了其发展扩大。因此我们在现有16家上市银行的年报数据的基础上,对股权结构和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尝试构建出更为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的经营绩效,提升公司的治理水平,同时,也为我国上市银行合理优化配置股权结构提供可行的建议。1.2国内外文献综述学术界对股权结构与绩效的关系的研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其源头是代理问题的存在。公司治理的基础是股权结构,而公司股权结构的不同将会直接影响公司治理机制和效率的不同,而经营绩效则可以直接反映出这些效果的不同,因此股权结构与绩效之间的关系是用来研究公司治理结构的最佳工具。20世纪30年代开始,国外对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关系的关注与研究就已经开始。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落后,正式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也就是在进行大规模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以后。1.2.1国外文献综述国外对于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的研究最早是从理论研究开始的,后来不断发展引入了实证部分。理论研究1932年BerleandMeans撰写的著《现代公司和私有产权》一书中就第一次引入了公司治理的的相关理论。他们提出了著名的“控制权与所有权分离”这一学说。基于英美两国的上市公司的现实情况分析比较,他们得出,英美公司的股权结构大都是分散型的,大众持有公司股份,这种广泛分散型的股权结构导致“搭便车”行为的出现,分散的小股东的监督能力较弱,公司的实际控制权掌握在经理人手中[1]。而在1976年,詹森(Jensen)和麦克林(Meckling)发表了著名的论文《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与所有权结构》,文中结合了之前的代理理论、产权理论和公司股权结构理论,提出著名的“代理成本”的概念。他们认为内部股东所持公司股权比例越大,代理成本就越少,公司价值越高;反之,内部股东所持公司股权比例越少,代理成本相应越大,公司价值越小,这也是信息不对称的初步模型。Shleifer和Vishny(1986)指出,股价变动形成的财富使不同类型的股东的利益冲突减少,在财富积累的情况下,他们经营目标的方向趋于一致。这种财富效应使得控股股东具有足够的动机去控制监督管理层,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中小股东的“搭便车”行为。因此股权集中型企业比股权分散型企业在盈利能力和市场表现方面拥有更多的优势[2]。(2)实证研究Pedersen和Thomsen(2000)研究了欧洲12国435家大型上市公司年报数据,以净资产收益率作为绩效变量,内部人持股比例为解释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内部人持股比例与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Mak和li(2001)在基于新加坡1991年到1995年的上市公司数据的基础上,以托宾Q值和平均资产回报率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结构与公司的价值无关。Demsetzvillaonga(2001)选取美国1976年到1980年的233家公司进行考察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是公司绩效则影响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4]。Teechweeming和Chansokgee(2008)选取马来亚2001年到2004年样本数据,以年股票市场收益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内部人持股和机构投资者持股作为解释变量,建立面板随机效应模型,实证结果显示,内部人持股和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绩效均不相关[5]。McConnell和Servaes发现,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之间具有非线性的倒U型函数关系。当控股股东比例小于40%时,托宾Q与控股比例呈正相关关系;当控股比例再40%-50%之间时,托宾Q与控股比例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6]。Morck、Nakamura和Shivdasani(200)提出了一个股权被银行所控制的公司,研究了日本这种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托宾Q值的关系,发现公司价值与控股银行持股比例负相关。大股东持股对公司绩效(Tobin’sQ)呈现显著正相关[7]。Makhija和Spiro(2002)对完成私有化改造的998家捷克企业进行研究,发现公司的股票价格与公司内部持股比例和国外投资者持股比例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8]。Lins对来自18个新兴市
本文标题: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90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