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投融资/租赁 > 【师说】2017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4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版必修4
1课时作业(三十四)求索真理的历程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模拟人脑运作方式的新型电脑的原型机,它未来或能完成诸如破译密码等极其复杂的任务,也将助神经科学家更好地理解人脑的工作原理。这主要体现实践具有()A.直接现实性B.客观物质性C.主观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研制这种电脑,可为人类服务,没有强调直接现实性、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故答案为C项。2.“破茧成蝶之前,总还有个作茧自缚的过程。尊重这个过程,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从认识论角度看,这句话体现了()A.实践的客观物质性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C.认识的反复性D.认识的复杂性答案:A解析:材料中这句话强调尊重作茧自缚的过程,尊重客观规律,没有强调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也没有涉及认识的特点,故答案为A项。3.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其明显特征是增长动力实现转换,经济结构实现再平衡。认识不到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特征、新动力,不仅难以适应新常态,更难以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材料从哲学上提醒我们()①要认识到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②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③要认识到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④要认识到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现在我们做好经济工作必须面对经济新常态这一新变化、新条件,故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与题意不符。2015年8月,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回答4-5题。4.近年来,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受到较大程度的削弱,现状不容乐观。学校、家长更多地在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劳动教育、劳动锻炼,社会上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思想也有所蔓延。可见,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是基于()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了下发《意见》的客观依据,①符合题意。同时,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因此要下发《意见》,发挥正确认识对解决现实问题的促进作用,②符合题意。③与题意不符。④排除,题中没有涉及科学理论。答案为A项。5.根据《意见》要求,中小学要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括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具体劳动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该评价制度()①是一种实践形式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③具有导向作用④内容上是主观的2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答案:B解析:①排除,评价制度属于认识;②应选,评价制度来源于客观需要;③应选,评价制度可让学校、家长、学生更重视劳动;④错误,认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答案为B项。6.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曾撰文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调研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强调调研工作,从实践观点看,是因为()①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②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③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无限反复的过程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A.①④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D解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错误;认识运动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无限反复过程,③错误;②④符合题意,故选D。7.(2016·浙江嘉兴一模)所谓“人造蛋”,就是对豌豆等数百种植物进行试验后筛选出类似鸡蛋的蛋白质等成分,利用生化、食品及烹调技术实现与鸡蛋相似的乳化、凝结等功能特性的一种人造蛋粉。“人造蛋”的过程体现了()A.物质和意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B.意识活动是有目的的直接现实性活动C.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D.人的认识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实践水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实践的特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可用排除法来做。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A是错误的;实践是有目的的直接现实性活动,B是错误的;实践决定认识,D是错误的;材料中“人造蛋”的制作过程体现了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C符合题意。8.(2015·湖北黄冈一模)三名日本科学家获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创造性地解决了高效蓝光发光二极管制造难题,让明亮节能的白光光源成为现实。这表明()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D.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是错误的;B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题中材料“让明亮节能的白光光源成为现实”表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符合题意;D材料没有体现。故本题答案选C。9.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的迈进,一字之差,标志着党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飞跃和治国理政方式的重大转型,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跨越。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体现了()①实践具有能动性,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②发展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③真理具有条件性,其发展过程是不断推翻已有真理的过程④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随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①错误;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迈进,体现了发展具有普遍性,②符合题意;真理不会被推翻,而是不断超越自身向前发展,3③观点错误;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迈进,一字之差的背后,彰显的是党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飞跃及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④符合题意。10.在过去30亿年里,地球生命依赖于两种信息存储分子——DNA和RNA,目前科学家发现了第三种生命化学代码——XNA。虽然当前科学家对XNA分子的了解并不全面,但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研究人员希望XNA分子能够用于医学或者工业用途,它还将成为研究生命起源的重要工具。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②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往复过程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具有反复性④在实践中获得的真理性认识要服务于实践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①说法错误,认识不能超越历史条件。②说法错误,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但不是循环往复的,而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当前科学家对XNA分子的了解并不全面”体现了③。“能够用于医学或者工业用途,它还将成为研究生命起源的重要工具”体现了④。11.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我们要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因为()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B.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C.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实现D.原来正确的理论随着实践发展会逐渐丧失合理性答案:A解析:理论的发展依赖于实践的发展,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要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项正确切题。B项与题意不符。C项太绝对,也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正确理论也有自己的适用范围。12.纵观我国经济建设历程可知,60余年的不断探索中,我们党对市场的认识经历了市场和计划相对立、计划与市场相辅助、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和最终确认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四个阶段。这一认识过程()①是一个由错误到正确的过程②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③是一个不断接近终极真理的过程④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在我国经济建设的历程中,我们党对市场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故②④符合题意。不能简单地用“由错误到正确”来概括这一过程,故①排除;不存在终极真理,故③错误。二、非选择题13.被视作“有可能是量子霍尔效应家族最后一个重要成员”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中独立观测到。这是在美国物理学家霍尔于1880年发现反常霍尔效应133年后,首次实现的反常霍尔效应的量子化,也因此被视作“世界基础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科学发现”。据介绍,在当今信息社会,半导体技术飞速发展,但电脑运行中热量如何散发成为半导体和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发现将有望解决这一难题。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认识论道理?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实验中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体现了这一点。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为解决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而被发现的体现了这一点。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首次实现的反常霍尔效应的量子化是霍尔发现反常霍尔效应133年后世界基础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科学发现体现了这一点。解析:做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认识论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然后仔细阅读材料,抓住其中的关键信息,与相关原理结合起来组织答案即可。41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萌芽认识到视之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知过程。新中国成立之初,受物质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强调征服自然;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建设遇到严峻的挑战。存在的问题有:环保产业市场化程度差,集中度低;立法滞后、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部分企业节能减排措施尚未完全落实甚至违规排污;部分国人不顾公共利益追求无节制的生活方式加剧环境恶化……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保形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知识,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一个从萌芽认识到视之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知过程的原因。(2)上述材料对我们在认识论上有何启示?答案:(1)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会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建国初期,受物质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人们形成了“征服自然”等理念。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其本质的展现也有一个过程,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还处于萌芽阶段。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会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生态形势,生态文明建设被摆上突出地位,成为会社会的价值目标。(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解析:解答第(1)问的关键是把握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然后结合材料作答即可。解答第(2)问的关键是知道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方法论要求。
本文标题:【师说】2017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4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版必修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91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