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上海市卢湾区2011届高三4月高考模拟考试(历史)
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1-卢湾区2011年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在答题卡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下列文明成果出自该地区的是A.《古兰经》B.《罗摩衍那》C.《汉谟拉比法典》D.《荷马史诗》2.“……我们,向……您起誓,承认您为我们的国王和最高领主,只要您遵从我们的地位和法律;如果您不如此,上述誓言即无效。”(中世纪西欧贵族向国王效忠的誓言)誓言说明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强调封建依附关系是:A.领主约束附庸的契约B.对双方都有约束的契约C.附庸对领主约束的契约D.领主与附庸之间的平等契约3.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右图所示的带“贝”的文字这说明贝用于A.占卜B.祭祀C.装饰D.交换(买)(贷)4.《梦溪笔谈》中提到“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文中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造纸术的重大改进B.雕版印刷技术的推广C.活字印刷术的发明D.文化市场的迅速扩大5.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这则材料表明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矛盾6.下列各项中,概括表述中国古代“民族融合”含义最佳的一项是A.扬长补短,共同发展B.共同反抗阶级和民族压迫C.物质、文化交流不断D.迁移、杂居、共处、通婚7.明朝对外关系的新现象有1)开始与非洲国家交往2)开始遭受西方殖民侵略3)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4)开始翻译西方科技著作A.1)2)3)4)B.1)2)3)C.2)3)4)D.2)4)8.“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语)下列史实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完善科举程序B.创立行省制度C.火器名目繁多D.形成文官制度9.清政府1759年颁布的条例规定:夷商(西洋商人)在贸易期间,必须住在商馆之内,不准携带武器,不准雇用中国仆妇。这可以说明清政府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2-A.准备断绝中西贸易往来B.高度关注西洋商人的安全C.对西洋商人有防范心理D.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必要性10.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史料分析和历史解释等环节。下列表格属于年代商办外国人办设厂数资本(千元)资本所占比设厂数资本(千元)资本所占比重第一时期1872~18945346879.6%1032800057.3%第二时期1895~19134639081041%13610315346%A.问题形成B.史料整理C.史料分析D.历史解释11.“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理解文中“全球化的开始”的真正含义是A.世界从封闭逐步走向开放B.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C.世界从分散开始走向整体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12.下列各国国庆日及其相关事件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A.美国——7月4日——《独立宣言》B.法国——7月16日——大革命爆发C.中国——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苏联——11月7日——十月革命13.“我们很弱‚不能跑或跳。我们整天拖着重担。通过黑暗的煤矿地下道‚或整天驾着铁轮‚在工厂里团团转。”以下四项与上文现象有关的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法国大革命C.宗教改革D.工业革命。14.“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此歌词反映的时代主题是A.扶清灭洋B.抵制日货C.打倒列强D.抗日救国15.观察右图,A、B、C、D四条曲线代表的是四个国家的世界制造业产值,这四个国家分别是A.中国、美国、英国、德国B.中国、英国、德国、美国C.英国、德国、中国、美国D.中国、英国、美国、德国16.“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魏源《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材料中的“巴厘满”是该国某一机构的音译词。这一机构是A.内阁B.议会C.首相D.最高法院17.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是指A.发动战争,瓜分中国B.提出“修约”,扩大市场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D.门户开放,利益均沾18.“与鸦片战争后之全无反应对照,1860年间的改革在实践方面很严肃地向前跨步。因其如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3-此,改革者尚要以传统的名目自保。他们小心谨慎,但传统中国之架构已被他们打下了一个大洞。”可以印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D.清末新政19.右图为《近代中国被迫对外开放的口岸示意图》。图中开放最北和最西口岸的对应条约是A.《南京条约》《北京条约》B.《天津条约》《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马关条约》D.《马关条约》《辛丑条约》20.“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引自《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21.“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材料反映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A.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B.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C.粉碎日军迅速灭亡中国计划D.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22.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D.上海APEC会议23.二战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在于世界经济的无序恶性竞争,战后初期国际社会为此做出了积极努力。下列各项与此无关的是A.亚太经合组织的问世B.关贸总协定成立C.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D.世界银行的运行24.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人认为它具有“两个扇面”的作用。“两个扇面”指的是A.对外开放和对内交流B.技术革新和对内交流C.对外开放和对内辐射D.管理更新和引进外资25.20世纪70、80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结果苏联最终在改革中解体,中国却走上了健康的社会主义道路。其根本原因在于A.中国制定了恰当的民族政策B.中国较早摆脱苏联模式束缚C.中国有邓小平理论的指导D.中国经济、国力增长很快26.1961年,东德政府修建柏林墙,阻隔东、西柏林之间的往来。东德政府将柏林墙的定名为“反法西斯防卫墙”,其含义是A.抵制西方势力的渗透B.阻止欧洲一体化进程C.防止法西斯残余势力进攻D.反对美苏冷战对峙27.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的进程。”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是因为他提出了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三纲五常”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致良知”28.“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文”(张之洞《劝学篇》)下列四项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1)“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2)“立国根本,尚礼义不在技艺”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4-3)“师夷长技以自强”4)“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A.1)2)3)4)B.1)2)3)C.2)3)4)D.1)3)4)29.史学家傅斯年说:“我们存而不补,这是我们对于材料的态度;我们证而不疏,这是我们处理材料的手段。材料之内使他发现无遗,材料之外我们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他的观点是A.不应该补全材料B.不应该解释史料C.有几分材料说几分话D.应坚持过去之说30.日内瓦湖畔的卢梭岛是缅怀卢梭的地方。卢梭受世人景仰的主要原因在于他A.发展洛克学说,提出三权分立思想B.提倡“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说C.编撰《百科全书》,历史影响深远D.反对封建专制王权,提倡开明专制二、非选择题(共90分)31.罗马法的发展材料一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斯塔夫里阿诺斯材料二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十二铜表法》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民法大全》材料三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他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历史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岳麓版)请回答:(12分)1)依据以上材料,结合已有知识,分析罗马法所经历的“理性”发展。(4分)推动罗马法发展的因素是哪些?(2分)2)根据材料二、三,你如何评价罗马法?(6分)32.明清对外贸易材料一假使世界上有一种一本万利的交易,那就莫过于向中国进贡了。这并不是中国呆如木瓜,而是一种荣誉心和类似父母或长兄、长姊,那种天下共主责任感的综合反应,即永不愿使依靠中国的友邦失望。——柏杨《中国人史纲》材料二“片板不许下海”,“不得私出海”——明太祖实录材料三顺治四年(1647年)七月,清政府颁布《广东平定恩诏》,明确规定“广东近海,凡系飘洋私船照旧严禁。——屈大均《广东新语》请回答:(9分)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一本万利的交易”?其思想和经济根源是什么?(4分)2)除材料一涉及内容外,明清时期还实行什么对外政策?同时期的西方实行了什么对外经济政策?(2分)3)材料三中清初为什么要继续实行“飘洋私船照旧严禁”的政策?(1分)结合史实说明清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5-朝的此项政策的变化。(2分)33.社会转型美国著名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盛赞中国数千年历史上发生过的“三次改变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这三次“大革命”除了发生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次外,其他两次分别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和公元1911年。请回答:(14分)1)公元前221年和公元1911年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什么大事?(2分)2)为什么斯塔夫里阿诺斯称这两件大事可与新中国成立这件大事并列称之为“中国历史上的大革命”?(2分)请结合中国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在这两个时期所产生的不同影响来阐明这一观点。(10分)34.对戊戌变法的研究材料一戊戌政变大事记1898年9月18日(八月初三)御史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称:“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将专政柄。”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深夜密访袁世凯,希望他起兵勤王,逼慈禧彻底交权。9月19日(八月初四)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9月20日(八月初五)光绪帝先召见袁世凯(袁于当晚回到天津);后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9月21日(八月初六)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当晚,袁世凯从杨崇伊处获悉太后重新训政,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维新派的密谋。致使事态扩大,导致后来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逐和六君子被杀。——《戊戌变法
本文标题:上海市卢湾区2011届高三4月高考模拟考试(历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01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