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三章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下表是1971~1995年全球遭受自然灾害的年均遭灾人数(单位:万人)。读表,完成第1~3题。损失状况地震洪水干旱火山死亡1.911.277.360.10受伤2.632.0700.03受影响168.836004.136069.269.43无家可归23.76324.142.271.51合计197.136331.616078.8911.071.表中所列的自然灾害中,突发性最强的是()A.地震B.洪水C.干旱D.火山2.火山对人类威胁相对较少的主要原因有()①影响范围较小②能及时预报③多发生在人口稀少山区④持续时间短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3.下列国家中,受地震灾害影响最小的是()A.土耳其B.墨西哥C.巴西D.意大利解析:第1题,地震的突发性最强,不易监测。第2题,火山影响的范围小,且山区人口密度小。第3题,A、B、D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为地震多发区。答案:1.A2.D3.C世界地震分布区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分布规律,据此完成第4~5题。4.从世界范围看,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A.大陆的内部地区B.大陆的边缘地区C.环大西洋、地中海和东非地区D.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5.经常遭地震、火山威胁的国家有()A.中国、日本、伊拉克B.日本、美国、巴西C.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D.墨西哥、智利、印度解析:第4题,世界地震、火山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区。第5题,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三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上,所以经常受到地震、火山的威胁。2答案:4.D5.C读下表,完成第6~9题。全球自然灾害灾情的区域分布(1985~1999年)区域非洲北美洲南美洲亚洲欧洲大洋洲全球死亡人数(人)地震26701151027900127020320180169600风暴12501814055059810146044081650洪水158103670448022278018003290251830其他26603610261019480432049033170合计22390369303554042909079004400536250经济损失(亿美元)地震13.1568.044.91419.4114.250.62210.2风暴12.91826.86.4555.2354.122.82778.2洪水19.5375.441.31926.9412.366.02841.4其他22.7624.116.5196.4243.225.41128.3合计68.23394.3109.14097.91123.8164.88958.16.从世界各大洲看,经济损失和死亡人数最为严重的是()A.亚洲B.北美洲C.南美洲D.非洲7.从灾害种类看,造成经济损失和死亡人数最多的是()A.地震B.风暴C.洪水D.泥石流8.给南美洲造成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是()A.地震B.风暴C.洪水D.台风9.北美洲和南美洲因灾害死亡的人数差不多,而经济损失北美洲是南美洲的31倍多,这是因为()A.南美洲的防灾能力强B.南美洲政府的高度重视C.经济密集度北美洲远远高于南美洲D.地貌特点悬殊解析:第6题,由表中灾情分布可知:各大洲经济损失最多的是4097.9亿美元,为亚洲;死亡人数最多的是429090人,还是亚洲,因此选A。第7题,按灾害种类,经济损失最多为2841.4亿美元,为洪水;死亡人数最多为251830人,还是洪水,因此选C。第8题,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南美洲因灾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最大的均为地震灾害。因为南美洲的西部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3运动活跃,地震灾害频发。第9题,自然灾害的损失受经济发展水平、防灾抗灾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联系世界地理相关知识,不难得出答案。答案:6.A7.C8.A9.C读中国农作物水灾受灾面积与成灾面积年际变化(1978~2000年)图,完成第10~11题。注: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未统计在内10.图中显示农作物受灾面积变化趋势是()A.在波动中平稳变化B.在波动中有增加的趋势C.在波动中变化幅度大D.在波动中有下降的趋势11.下列人类经济活动不会增加洪涝灾害风险性的是()A.围湖造田B.植树造林C.阻塞河湖水库D.在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解析:第10题,从图中看出农作物受灾面积总趋势增加,但不同年份间有变化。第11题,植树造林能涵养水源,减慢流域汇水速度,减少洪涝灾害发生。答案:10.B11.B下图为我国冬春季节干旱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14题。12.下列农作物中,受此次干旱影响最严重的是()A.甜菜B.甘蔗C.冬小麦D.春小麦13.本次旱灾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冷高压强,海陆间水循环弱B.气温上升快,水汽蒸发强4C.调出水量多,径流总量少D.水污染重,可灌溉用水少14.为减轻旱灾危害,目前可行的措施是()A.积极推广生态农业B.大力推行节水灌溉C.集中治理水体污染D.加快兴修农田水利解析:第12题,根据旱灾发生的时间和分布的地区,可判断此次旱灾受影响的主要农作物是冬小麦。第13题,形成本次干旱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少。冷高压势力强,暖湿气流难以到达。第14题,旱灾使得灌溉用水匮乏,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很大影响。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是目前可行的措施。答案:12.C13.A14.B干旱是我国普遍存在的气象灾害。图1是我国某省区轮廓图,图2是楚雄常年逐月降水量与蒸发量对比图。读图,完成第15~16题。15.楚雄最严重的旱情多发生在()A.冬春季节B.春夏季节C.夏秋季节D.秋冬季节16.导致图2中蒸发量最大季节出现在该时段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气温高,降水少,海拔高,地表植被差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降水少,日照多,风力较强C.北方冷空气势力强,辐射弱,降水少,日较差大D.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易漏水,径流少,地表干燥解析:第15题,据图可知冬春季节楚雄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旱灾严重。第16题,蒸发量最大季节出现在春季,此时太阳辐射强,气温高,降水少,日照多,风力较强,蒸发量大。答案:15.A16.B读1978~2000年中国县级年均水灾频次图,完成第17~18题。17.水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A.平原地区B.河流中下游地区C.湿润地区D.外流区18.关于水灾多发区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北地区—植被破坏严重B.东北地区—大量开垦湿地5C.黄土高原—连年气候异常D.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规模扩大解析:第17题,结合我国内、外流区的分界线可知水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外流区。第18题,西北地区多融雪洪水,黄土高原因水土流失多洪涝,长江中下游地区因地势平缓、排水不畅多洪涝,A、C、D选项错误。东北地区大量开垦湿地导致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多洪涝,B选项正确。答案:17.D18.B读某地等高线图,完成第19~20题。19.图示区域应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是()A.沙尘暴、地震B.洪涝、泥石流C.台风、滑坡D.寒潮、风暴潮20.图示区域该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主要是()A.高山冰雪大量融化B.人类在沟谷堆积碎石C.地形起伏大,降水变化率大,多暴雨D.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二、第三级阶梯交界处解析:第19题,根据经纬度可以判定该区域为四川盆地,四川盆地的灾害主要有洪涝、泥石流等。第20题,四川盆地地形起伏大,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变化率大,多暴雨,容易引发洪涝、泥石流灾害。答案:19.B20.C二、综合题(共40分)21.(8分)读下表,完成下列问题。1975~2001年自然灾害次数统计表(%)灾害类型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各大洲统计非洲11.90.96.719.5美洲19.03.71.223.9亚洲27.17.83.138.0欧洲10.02.70.513.2大洋洲4.30.90.25.4各类型72.16.11.1006统计307注:表中数据为各大洲各类灾害发生次数占全球总次数的比重。(1)非洲和大洋洲的地质灾害发生次数的比重在各大洲中的比重较小,试分析原因。(2)非洲的生物类灾害发生次数所占比重较大,试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题,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等,而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是地震。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的交界处,非洲和大洋洲分别在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内部,所以地质灾害相对较少。第(2)题,非洲生物灾害的发生与该区气候干旱关系密切。答案:(1)地质灾害中最主要的是地震,而地震又往往与板块的交界地区联系在一起,非洲和大洋洲分别在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内部,再加上地形较为平坦,因此发生地质灾害的几率较小。(2)生物类灾害往往与气候联系在一起,由于非洲的气候较为干热,特别适宜生物害虫的生长和繁殖。22.(8分)下图甲、乙分别示意广东省社会经济易损性和防洪标准。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指出图中A地防洪标准与社会经济易损性的关系,并分析原因。(2)简述B地为减少洪水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的危害应采取的措施。解析:第(1)题,从甲、乙两图可以看出,A地区社会经济易损性高,防洪标准在100~200年一遇。原因要从地形、人口、经济等方面去综合分析。第(2)题,从图中B位置和水系形状,可知位于山区,洪水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是滑坡和泥石流。采取的措施应从修建水库、植树造林、调节洪峰、护坡、搬迁等方面去分析。答案:(1)关系:正相关(A地社会经济易损性高,防洪标准也高)。原因:A地处于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发生洪涝灾害的危险度高;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洪灾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大,所以应提高防洪标准。(2)植树造林,生态退耕;修建护坡工程;修建水库;迁出高风险区。23.(8分)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毫米。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7(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是4月份,为春季,根据题干信息“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可知,该省在春季冷暖气流常交汇,易使气流强烈抬升,空气对流加强,从而冰雹发生多。第(2)题,考虑“冰雹颗粒大小一般为5~50毫米”,冰雹颗粒大,质量重,所以冰雹会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甚至砸坏建筑物。对冰雹防御措施主要是加强监测与预报,做好人工防雹等。答案:(1)春季。春季冷暖气流常在该省交汇,易使暖气流强烈抬升;春季气温回升快,空气对流加强。(2)危害: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甚至砸坏建筑物。措施:加强监测与预报,做好人工防雹等。24.(16分)读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图(1990~2000年),完成下列问题。(1)从图中看出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分布的特点是,其中是我国东部旱灾多发区,是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区。(2)图中反映出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3)完成表格内容。自然灾害种类集中多发区集中多发的原因旱灾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低温冷害台风8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之一是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繁,并且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东部地区灾害点位密集是灾害危害严重的地区。做题时应注意分析图例,然后再分析各类灾害的分布,最后分析成因。答案:(1)东南半壁自然灾害点位多,西北半壁自然灾害点位稀少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2)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繁,并且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3)自然灾害种类集中多发区集中多发的原因旱灾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夏季风还未到达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夏季降水多且集中,地势低平地震台湾省以及华北、西北、西南地区处于板块构造边缘地带滑坡、泥石流西南地区山地面积广、夏季降水多,植被破坏低温冷害东北地区纬度位置高,气候寒冷台风东南沿海地区位于热带、亚热带,靠近台风源地
本文标题:【测控指导】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灾害与环境单元综合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修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03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