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上海市生产经营单位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框架指南
1上海市生产经营单位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框架指南编制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通常应包括如下内容:一、总则含目的、工作原则、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等。其中,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安委办字〔2005〕48号)和《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是编制企业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的重要依据。二、组织机构和职责明确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在机构设置方案上,既要考虑环境污染事故突发时,指挥决策的有效性、快速性,也要考虑环境污染事故平时预防时长效机制的系统性、全面性,可以成立应急事故处理领导小组、应急事故处理工作办公室和应急事故处理保障队伍三级机构,分别作为应急事故处理保障工作的决策机构、指挥机构和执行机构;也可以根据单位实际予以简化,但职责要明确、人员要落实。预案中机构和职责需要具体说明以下内容:(1)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及其组成单位、组成人员、职责分工、联系方式;(2)事故报告的程序、方式、时限要求(第一时间上报)和内容。三、预防预警机制明确相关预防预警机制是应急预案的重要内容。预防主要通过管理手段实现。预警要在明确污染事故级别的基础上,提高应急系统建设的自动化水平。四、应急响应应急响应可以分成信息收集阶段、上报阶段、预案启动阶段、预案实施阶段、应急结束阶段和后期处置阶段等,并提出应急响应各阶段工作内容和要求。五、保障措施1、事故报告及应急救援有关的具体通信联系方式。22、明确企业队伍及其应急相关人员。3、重点说明事故应急救援时的资源,包括装备、仪器、物资、等有关信息的情况。4、应明确提出应急预案人员培训、演练等措施和落实情况。5、根据分类、分级管理的原则,大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公司的应急预案编制应以下一级企应急预案为基础。6、提供本行业专家名单。六、附则可以包括名字术语、缩略语、相关人员/单位联系表应急预警编制或修改时间、有效期等内容。七、附录附录中具体说明以下内容:1、企业基本情况。2、企业使用的可能产生事故的危险化学品和放射性物质(包括原材料、中间体、产品和废物)名称(包括俗名、学名及分子式)、理化特性、毒性、应急处理处置技术和方法、工艺、设备、地点(附平面布置图)。3、潜在风险源即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如生产装置、设备、仓库、运输车等)和可能造成的后果;潜在风险源即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周围的环境说明,包括水体、农田、相邻企业、住宅、医院、学校等敏感点等(附平面布置图及GPS定位);发现事故征兆或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行动和措施(如防止污水排放的应急措施等)。4、企业环境事故风险评价工作是否做过,如做过,请附上。5、最近五年有无事故,如有应详细附上事故原由,应急处理经过等案例。6、有无国内外相关的事故案例;7、本企业可以为社会应急救助提供的物资、设施、专家和人员,提供专家名单。附上海市生产经营单位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上报案例1.总则1.1目的31.2工作原则要求明确具体。如职责明确、规范有序,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等原则。1.3编制依据1.4适用范围适用于突发性环境事故的防范和应急处置相关活动。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2.1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力和义务。2.2组织体系框架描述以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全过程为主线,明确环境突发事件发生、报警、响应、结束、善后处置等环节的主管部门与协作部门;以预防预警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各参与部门的职责。要体现应急联动机制要求,并以流程图说明。3预警和预防机制3.1信息监测与报告确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监测方法与程序,建立风险源GPS定位信息、常规数据监测、风险分析与分级等制度。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明确影响范围,信息渠道、时限要求、责任制等。3.2预警预防行动明确预警预防方式方法、渠道、信息上报。3.3预警支持系统预警服务系统要建立相关技术支持平台,做到信息传递及反馈高效、快捷,应急指挥信息系统要保证资源共享、运转正常、指挥有力。3.4预警级别及发布明确预警级别的确定原则、信息的确认与发布程序等。按照环境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建议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四级预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4应急响应4.1分级响应程序4制定科学的事件等级标准,明确预案启动级别和条件,以及相应级别指挥机构的工作职责和权限。按环境突发事件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原则上按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四级启动相应预案。阐明环境突发事件发生后通报的组织、顺序、时间要求、主要联络人及备用联络人、应急响应及处置过程等。要避免环境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4.2信息共享和处理建立环境突发事件快速应急信息系统。明确常规信息、现场信息采集的范围、内容、方式、传输渠道和要求,以及信息分析和共享的方式、方法、报送及反馈程序。如果环境突发事件中的伤亡、失踪、被困人员有港澳台人员或外国人,或者环境突发事件可能影响到境外,应当向有关部门报告时注明。4.3通讯明确参与应急活动所有部门的通讯方式,分级联系方式及备用方案。4.4指挥和协调要明确指挥机构的职能和任务,建立决策机制,报告、请示制度,信息分析、专家咨询、损失评估等程序。4.5紧急处置制定详细、科学的应对环境突发事件处置技术方案,特别是出现污染事故时,防止污染物通过雨、污水排放口排污的紧急措施(排污口紧急关闭措施)。4.6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提供不同类型环境突发事件救援人员的装备及发放与使用要求。说明进入和离开事件现场的程序,包括人员安全、预防措施以及环境和医学监测、人员和设备去污程序等。4.7群众的安全防护根据环境突发事件特点,明确保护群众安全的必要防护措施和基本生活保障措施,应急情况下的群众医疗救助、疾病控制、生活救助,以及疏散撤离方式、程序,组织、指挥,疏散撤离的范围、路线、紧急避难场所。4.8环境突发事件的调查分析、监测与后果评估协助有关部门开展事件调查、监测和后果评估。4.9应急结束明确应急状态解除的程序、机构或人员。4.10后期处置5明确人员安置、补偿,物资和劳务的征用补偿,灾后重建、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程序等。明确保险机构的工作程序和内容,包括应急救援人员保险和受灾人员保险。明确环境突发事件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的主办机构、审议机构和程序。5保障措施5.1通信与信息保障建立通信系统维护以及信息采集等制度,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明确参与应急活动的所有部门通讯方式,分级联系方式,并提供备用方案和通讯录。5.2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1)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保障。包括环境突发事件现场可供应急响应单位使用的应急设备类型、数量、性能和存放位置,备用措施,相应的制度等内容。(2)应急人员队伍保障。要求列出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3)交通运输保障。包括各类交通运输工具,驾驶员的应急准备措施。(4)医疗卫生保障。包括医疗救治资源分布,相关卫生疾控机构能力与分布,及其应急卫生准备保障措施。(5)物资保障。包括物资调拨和组织生产方案。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明确具体的物资储备、生产及加工能力储备、生产流程的技术方案储备。(6)经费保障。明确应急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管理监督措施。(7)紧急避难场所保障。规划和建立基本满足特别重大环境突发事件的人员避难场所。可以与公园、广场等空旷场所的建设或改造相结合。5.3技术储备与保障(1)成立相应的专家组,提供多种联系方式,建立相应的技术信息系统。(2)明确希望外部(包括相关单位和政府)救援的内容。5.4宣传、培训和演习(1)宣传。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的常识等。(2)培训。包括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的上岗前培训、常规性培训。(3)演习。包括演习的场所、频次、范围、内容要求、组织等。5.5监督检查明确监督主体和罚则,对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保障应急措施到位,检查评审结果应形成文件并保留。6附则66.1名词术语、缩写语和编码的定义与说明环境突发事件类别、等级以及对应的指标定义,统一信息技术、行动方案和相关术语等编码标准。6.2制定与解释部门注明相关人员姓名、联系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6.5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7附录7.1企业情况7.1.1企业基本概况给出企业名称、地址、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并附企业地理位置图。对于生产性单位,给出主要产品名称、年产量、职工人数等情况;对于非生产性单位,给出企业性质(医院、建筑单位或其他?)、职工人数等情况。7.1.2生产工艺若存在生产活动,则采用工艺流程图的方式描述生产工艺(附图)。7.1.3生产经营活动中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射线装置或放射性同位素若使用危险化学品,填写表7-1;若使用射线装置,填写表7-2;若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填写表7-3。表7-1危险化学品情况序号危险化学品名称(分子式)CAS编号危险性类别1)理化性质2)爆炸危害3)健康危害企业使用量(t/a)企业储存方式4)企业最大储存量(t)企业运输方式应急处理的技术和方法5)123…注:1)按国家《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GB6944-86)标准进行分类。2)明确化学品的性状、分子量、相对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蒸汽压、闪点、爆炸极限等。3)易燃易爆化学品需填写爆炸危害。4)附企业危险化学品储存点位于企业总平面图的位置(附图)。5)发生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时及防止二次污染的正确的处理处置措施。7表7-2射线装置情况序号名称设备型号设备数量设备用途固定源/流动源就位地址1)启用时间是否带有GPS定位系统应急处理的技术和方法2)123…注:1)附企业存放射线装置点位于企业总平面图的位置(附图)。2)发生事故时及防止二次污染的正确的处理处置措施。表7-3放射性同位素情况序号名称CAS编号健康危害企业使用量(t/a)企业储存方式1)企业最大储存量(t)企业运输方式应急处理的技术和方法2)123…注:1)附企业放射性同位素储存点位于企业总平面图的位置(附图)。2)发生泄漏等事故时及防止二次污染的正确的处理处置措施。7.1.4环境事故风险源识别对企业潜在的环境事故风险源进行识别。内容包括:(1)环境事故风险源:使用或生产危险化学品、辐射设备及核物质的装置和设备,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仓库、储槽等;辐射设备明确固定源还是流动源。(2)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设备事故、操作事故、泄漏、火灾、爆炸、灾难性事故等。(3)产生事故的污染物种类及其数量。(4)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包括二次污染)。(5)控制和消除环境污染的措施。(6)环境事故风险源敏感要素的识别:说明环境事故风险源周围可能存在的环境敏感要素,包括:a)住宅、学校、医院等人口聚集点并说明人数;b)河流和水源地;c)局部8小气候特点;d)邻近工厂企业是否会有与发生事故的危险化学品产生剧烈化学反应的其他化学品。同时,以地图的形式说明(附图)7.2企业五年内环境突发事故发生情况若企业上报本环境应急预案前溯五年内发生环境突发事故,填写表7-4(一次事故填写一张表)。表7-4五年内环境突发事故情况――化学品事故发生时间年月日时分持续时间(h)泄漏化学品的名称及数量化学品1:数量(t):化学品2:数量(t):化学品3:数量(t):事故类型〇气体泄漏〇液体泄漏〇火灾〇爆炸〇其他(请明确:)事故发生点〇储存罐〇管道〇工艺罐〇阀门〇泵站〇设备/管道连接点〇其他,请明确:事故发生时的气候状况:〇晴天〇多云〇阴天〇雨〇雾〇雪〇冰雹〇不清楚风速(m/s)风向气温(℃)现场事故影响〇人员死亡(人数:人)〇人员受伤(人数:人)〇财产损失(金额:万元)〇其他,请明确:现场外事故影响〇人员死亡(人数:人)〇人员受伤(人数:人)〇人员撤离(人数:人)〇人员庇护(庇护场所:)〇环境污染(□鱼类或动物死亡□植物受损□水体污染□其他,请明确:)事故初始原因〇设备问题〇人员操作失误〇气候原因〇未知事故二次原因〇设备问题〇人员操作失误〇不当处置〇维护原因〇工艺设计〇使用不当设备〇非正常的气候原因〇管理失误是否通知其他应急机构〇警察〇消防〇医疗机构〇未通
本文标题:上海市生产经营单位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框架指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06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