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自然地理要素及影响】复习专题
高三文科地理复习专题:自然地理要素及影响冯富德第1页/共24页【专题复习】自然地理要素及影响【高考链接】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河流和湖泊)、生物(植被)、土壤等五大要素。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是人文地理的基础,本专题主要复习这五大地理要素的自然特性、相互联系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要素一:地形一、地形类型1.五大地形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1)掌握世界和我国主要的地形类型名称及分布。(2)根据等高线数值,可判断地形类型A.0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一般表示海岸线。B.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C.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较稀疏。D.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较密集,河谷为“V”字形。E.高原,海拔高度大,但相对高度小,等高线边缘密集,中部稀疏。2.地形区:指具体的地形名称。如,四川盆地,黄土高原等。3.山脉:沿一定方向延伸的山地。4.山脉走向:指山脉的延伸方向(如,大兴安岭是“东北—西南”走向)。主要掌握世界和我国主要的山脉,并能够准确描述山脉的走向。特别是作为洲界的山脉和位于特殊经纬度山脉的名称,以便帮助空间定位。5.地形、地势特征描述模式:特征=地形类型+趋势+起伏状况+特殊地貌术语:以**地形为主(类型);哪边高哪边低(趋势);地表起伏大还是小(起伏状况);何种特殊地貌。【例】简述图中所示半岛的地形地势特征并分析其原因。【解析】该岛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根据上述地形地势特征的方法进行描述,该岛特殊地貌——西部峡湾海岸。【答案】甲以山地为主(为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海拔较低,起伏较和缓;西岸多峡湾;地势西高东低(西北高东南低)。成因是: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形成古老,久经侵蚀(长期受流水、冰川侵蚀)。二、地形成因——用“内力和外力作用”的理论知识解释1.内力作用:通常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去解释地形成因(常用术语:**板块与**板块相互高三文科地理复习专题:自然地理要素及影响冯富德第2页/共24页碰撞,形成高大的山脉;位于**板块内部,形成时间久远)。2.外力作用(1)四种外力作用方式: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2)外力作用在不同地区的表现①侵蚀作用﹡半干旱、干旱地区:以风蚀作用为主。如,风蚀洼地,风蚀城堡,风蚀蘑菇等。﹡湿润地区:以水蚀作用为主。如,V型谷,喀斯特地形,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等。﹡高纬度、高山地区:以冰蚀作用为主。如,西欧平原波状起伏的地形,芬兰的湖泊,挪威的峡湾海岸等。②堆积作用﹡半干旱、干旱地区:以风的堆积为主。如,沙丘、黄土高原的形成等。﹡湿润地区:以流水的堆积为主。如,山前的冲积扇,河流中游的冲积平原,河口的三角洲等。3.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起伏不平,外力作用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同时起作用。三、地形的影响1.对气候(光照、热量、降水)的影响(1)对光照的影响:关键是看“云层的多少”。云层越多,日照时数越短;反之,越长。①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云层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日照时数长,太阳能资源丰富。②四川盆地:盆地地形闭塞,不利于湿润空气扩散,云层厚,对太阳辐射削弱大,日照时数短,太阳能资源不丰富。③山地夏季迎风坡,降水多,云层厚,日照时数短;背风坡,降水少,云层薄,日照时数长。【例】下图示意某地区1月份日照时数分布。日照时数等值线单位为小时,相邻等值线的差值为20小时。按图示方法在图中标注出另外三条日照时数等值线的数值,并说明理由。【解析】该题涉及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日照时数的差异分析等内容,是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阐释规律的综合能力。首先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是海南岛,然后结合题干信息可判断海南岛1月份吹东北风。需注意的是:相邻两条等值线的数值或者相同或者相差一个等差值;关键是:能判读出图中各等值线的递变规律或趋势。【答案】另外三条日照时数等值线从左往右分别是200、180、140。该地区(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1月份盛行东北风;图示地区山峰以南、以西为背风坡;迎风坡多阴雨天气,日照时数短;背风坡少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数长。(2)对气温的影响①垂直方向上:海拔越低,气温越高;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递减率为6℃/1000m)。高三文科地理复习专题:自然地理要素及影响冯富德第3页/共24页坡度大等温线密集,坡度小等温线稀疏。【例】下图是沿36度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读图回答(1)~(3)题。(1)该月平均气温,图中②地高于附近地区的原因是A.海拔低,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B.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C.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显著,大气逆辐射强D.位于山间盆地,海洋影响小,日照及地面辐射强(2)有关图示地区气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日较差⑤地比④地小B.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大C.该月等温线图上,①地附近等温线凸向北方D.该月等温线图上,③的附近等温线凸向赤道(3)对图示纬线经过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②地与③地之间人口稠密B.③地商品谷物农业发达C.③地与⑤地之间森林广布D.⑤地以东夏季高温少雨【解析】(1)解此题的关键是空间定位准确。根据“题中36度纬线、图中经度变化、气温平均曲线”三方面的综合信息,可推断是横穿美国本土的北美大陆,结合美国南北纵列分布的三大地形,参照经纬度位置推断②地位于西部高山地区,气温高的原因就很明显了。(2)从平原③的月均温可判断是北半球夏季,③的附近等温线凸向高纬;①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等温线凸向低纬(南方);西部海洋①的年较差比内陆③小;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⑤的日较差比平地④小。(3)主要考查美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熟悉这些特征是做出正确选择的基础,故平时复习时一定要夯实基础知识。【答案】(1)D(2)A(3)B【点拨】注意等温线与等高线之间的相互转换,气温变化曲线与地形剖面线之间的相互转换。②气温高低:山地向阳坡比背阴坡气温高;冬季山地寒冷空气的背风坡比迎风坡气温高。盆地(洼地)地形:夏季不利于热量散失,气温较高;冬季利于冷空气积聚,气温较低。如,四川盆地冬季气温比我国同纬度东部地区高的原因是:四川盆地北部有秦岭大巴山对冬季风的阻挡;印度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高的原因是:印度北部有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对冬季风的阻挡。(3)对降水的影响①西欧:东西走向的山脉利于温暖湿润的西风深入内陆。②北美大陆中部:中央大平原,南北贯通,地形平坦,冬季极地冷空气可直达墨西哥湾,形成大风雪和寒潮天气;夏季来自墨西哥湾暖湿空气北上,本区东中部普遍暖热。③北美、南美大陆西岸:南北走向的山脉阻挡太平洋湿润空气进入内陆,降水由沿海向内陆急剧减少。④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利于夏季风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暖湿空气的迎风坡易形成地形雨。气温(℃)120°100°80°经度1015202530西东①②③④⑤高三文科地理复习专题:自然地理要素及影响冯富德第4页/共24页⑤山脉两侧:迎风坡降水比背风坡多(如,天山北坡降水量比南坡多)。【例】(2011四川文综36题,有节选)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图。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丙地所在的大地形区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8分)【解析】丙所在的大地形区为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海拔高,对夏季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有明显的阻挡作用。【答案】丙地形区(青藏高原)阻挡东南季风、西南季风深入内陆(2分),使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2分);在丙地形区东南缘形成丰富降水(2分),丙地形区西北部降水稀少(2分)。(4)对气流运动的影响东西走向的山脉冬季阻挡南下的冷气流,夏季阻挡北上的暖气流,使山脉两侧气候产生差异。(如,秦岭南北两侧的气候就不同)2.对河流的影响地形主要影响河流的水系特征:制约河流的方向,影响河流的落差、流速和干支流的形状等。3.对植被的影响山地使植被呈现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变化。【例】位于大巴山的光雾山园区(最高峰海拔2500米左右),有秀丽多姿的岩溶峰丛、石林、瀑布等,特别是分布的层林尽染(红叶如火如荼)、色彩斑斓(蓝、绿、橙、红相间)、万叶飘丹(红叶随风飘散,满地红叶)的米仓山红叶景观。在秋季同一次观赏红叶的活动中,从山麓到山顶方向,依次可以看到的是景观特色(不考虑风速与坡向差异)是A.层林尽染、色彩斑斓、万叶飘丹B.色彩斑斓、万叶飘丹、层林尽染C.色彩斑斓、层林尽染、万叶飘丹D.万叶飘丹、层林尽染、色彩斑斓【解析】从山麓到山顶,气温逐渐降低,落叶植被景观的变化应体现“从绿到红再到落叶”的这种变化。【答案】C。4.对农业的影响(1)平原地区:①南方地区,适合发展水田农业,平原地形有利于水田管理;②北方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发展大规模的商品粮生产。(2)山区:适合发展立体农业(多种经营)。较陡的山坡,适宜发展林业和牧业;较缓的山坡适宜修筑梯田。【例】下图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某年4月2日8时气压分布图。试分析图中M地区地形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示:从农业结构、机械化水平和主要环境问题三方面分析)。(8分)【解析】M地形区为东南丘陵和武夷山地,根据题中提示的三个方面进行回答即可。20100-10-2014710(月)气温(℃)A地气温年变化气温(℃)302010014710(月)B地气温年变化图例城市河流铁路国界80°50°40°20°30°AB甲乙丙100°高三文科地理复习专题:自然地理要素及影响冯富德第5页/共24页【答案】M地地形为山地、丘陵,地表起伏大(坡度较陡),土地(水热组合)垂直差异显著(2分),有利于发展立体农业(有利于农林牧全面发展或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2分),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机械化水平低)(2分),如果不合理开垦(破坏植被),易造成水土流失(2分)。5.对交通的影响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建设投资大,工程量大,运输线路稀少。平原:地势起伏小,交通建设投资小,工程量小,运输线路密集。【地形专题训练】一、选择题。读“我国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图”,回答1~4题。1.下列关于地形地势的表述中,最符合图示地区的是A.山河相间,山高谷深B.危崖耸立,地势险要C.远看是山,近看是川D.地面起伏,沟壑纵横2.图中所标出的三道堤坝,其主要作是A.蓄水发电B.水产养殖C.拦泥蓄水D.修桥筑路3.在甲、乙、丙、丁四个观测点中,能直接看到三道堤坝的点是A.甲B.乙C.丙D.丁4.为改善生态环境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该地区计划发展林果业。适宜在该地区种植的果品是A.柑橘、梨B.芒果、荔枝C.苹果、大枣D.椰枣、香蕉下图为某气候站绘制的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12月、6月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其中a、b分别代表方向不同的山坡面。回答5~7题。5.甲、乙两图中,a和b曲线温度的测量坡面分别位于武夷山的A.西北坡和东南坡B.东南坡和西北坡C.东北坡和西南坡D.西南坡和东北坡6.甲图中约1400米以下,a曲线上各点气温低于同海拔b曲线上各点,其主要原因是高三文科地理复习专题:自然地理要素及影响冯富德第6页/共24页A.a处降水多B.b处受暖流影响C.a处受冬季风的影响D.b处受台风的影响7.—般来说,相同海拔高度上不同坡面之间的温差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其主要原因是海拔越高A.受低空环流的影响越小B.受海洋的调节能力越强C.太阳辐射越强,弥补了坡面间的温差D.空气越稀薄,大气保温能力越弱下图是在某区域按不同纬度所做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8~9题。8.图中示意的L河,流向与注入地分别是A.由东北流向西南,注入印度洋B.由西南流向东北,注入大西洋C.由东南流向西北,注入青海湖D.由西北流向东南,注入太平洋9.该区域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A.500人以上B.100--300人C.不足100人D.300--500人读“沿40°N亚洲东西向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10~12题。10.有关E地的判断正确的是A.自然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B.气候为夏季高温少雨,冬季低温多雨C.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为主D.地表形态深受冰川作用影响11.有关F地的
本文标题:【自然地理要素及影响】复习专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08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