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17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第三节赏析作品形象第三章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讲散文类文本阅读•散文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写人叙事散文)和物象(写景状物散文)两种。•高考对散文形象的考查,一般从以下两方面设题:•1.赏析形象的特点。•2.赏析形象的作用。•命题者往往将这两方面综合起来考查。•1.阅读全文,请概括××这一形象的特点。•2.文中××是个怎样的形象?•3.文章塑造(描写)××形象有什么作用?•例如:1.(2013·四川卷)文中第⑥段写胡杨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2015·北京卷)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方法点拨]•分析形象的方法•1.人物形象•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不像小说那样丰满、鲜明,概括时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法:•①抓住正面描写来分析。如,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等。•②抓住侧面描写来分析。如,正衬、反衬等。•③抓住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来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2.事物形象•①分析外在特征,展示内在品质。事物的外形特征常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通过外形分析出内在品质是我们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②仔细品读文本,提炼所言之志。一般说来,作者所描绘的事物不一定是最终所赞美的对象,真正赞美的对象常常隐含其中,我们要认真品读文本,找出所托之物与赞美之物的相似点。•形象的作用•1.主要形象•①内容主旨作用。是文章的主旨所在。•②艺术构思作用。包括线索作用、象征作用、衬托作用。•2.次要形象•(1)结构方面: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2)内容方面:对内容的充实作用;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3)对主要形象的彰显意义:对比、衬托、类比、虚实相生,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答题步骤]•形象特点类•1.人物形象•第一步,总体概括人物性格、品质特点。•第二步,再从几个方面分别举例分析。•2.事物形象•第一步,概括事物形象的外在特点,包括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第二步,概括事物形象的内在品质。•第三步,揭示它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第四步,分析形象的表达技法。•形象作用类•第一步,在内容主旨方面的作用。•第二步,在艺术构思方面的作用。•(2013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胡杨人家•刘之蔚•分布在额济纳荒漠里的黑水城、红城还有无法考证的大同城,在国人的感情世界和历史记忆里是复杂和纠结的。这里曾经的一切,胡人、党项人、土尔扈特人、蒙古铁骑、丝绸之路、居延海、黑水河、耶律阿保机、成吉思汗、萧太后、科兹洛夫、黑将军……如今谁又在乎过?谁又知道,额济纳就是党项语发音的“黑水城”?•每年的九月下旬,黑水河的上游水闸都要放水,额济纳沿黑水河生长的胡杨林仿佛一夜间被镀上了金色。因为得到黑水河的滋润,这里的胡杨林要比其他地方的早黄一个月左右。•日出之前赶到二道桥,当走到四道桥,已接近晌午时分,刚过了一座新修的木桥,想找个地方交个“地税”,但见有一处胡杨林煞是茂密,便不及细想一溜小跑往里钻了进去。•不曾想到在这林子掩映之下居然“藏”有毗邻的两座蒙古包,心中不禁窃喜,直奔过去。•从外观上可以判断出,这两座蒙古包不是旅游区常见的忽悠游客的山寨包,而是真的有人在此居住。此时胡杨林外飞沙走石,而林子里安静得仿佛时间都为此凝固了。•见蒙古包开着门,没敢靠近,朝里吆喝了声:“家里有人吗?”•随着应答声,门里探出一张中年妇女的脸,黑里透红带着油光,乐呵呵地喊我进去喝茶。晃悠一上午的我此时的确已是口干舌燥、饥肠辘辘,便腆着脸不客气地问:“有吃的吗?”那中年妇女回答脆脆的:“有,跟我们一块吃羊肉饺子吧。”•“我还有朋友在林子外,能一块来吃吗?要多少钱?”我有点儿得寸进尺了。•这一问,也许有些唐突,只见对方一愣。不知啥时她的身后又多了一张年轻姑娘的脸,有着蒙古人特有的刚毅的线条,煞是好看,姑娘接过话题问道:“你们几个人,还想吃啥?”•“有手抓羊肉不?”•“有!”回答一样是脆脆的,伴以银铃般的笑声。•我就纳了闷了,这哪像是不期而遇,明明是到亲戚家里。便回身招呼伙伴们钻进了一座摆着一张折叠餐桌的蒙古包。不一会儿,蒙古包外由远而近传来一阵摩托车的马达声,循声望去,一个男人出现在门口。•老代。这是我真真切切在额济纳近距离见到的第一位蒙古汉子,不高的个头,但十分壮实,一样的黝黑发亮得让城里人无比艳羡的肤色,健康阳光。不曾想到的是,在后面的交谈里我才发现,之前印在我脑海里的蒙古汉子应该是端着苍鹰的姿势,个顶个儿膀大腰圆的摔跤手模样,而老代很浓缩且很腼腆。•关系就这么在你一句我两句的沟通中变得融洽起来,就像一壶好茶,浸出物是慢慢地释放出来的。•但我还是心里没底,提到了餐费的问题,老代憨憨地说昨天也有人要吃手抓,给了60元。•我没说啥,心里有底了,见他们开始包饺子了,我说:“让我媳妇儿来帮忙包可以吗?”•“可以啊,来吧。”•我又认真地“调侃”了一句:“俺们山东人包饺子,肉馅儿要塞得满满的。”•老代乐呵呵地回了一句:“没事啊,包成包子都行。”•饺子是用搁在外面空地上的炉子煮的,到了晚间这炉子就得抬进蒙古包生火烧水取暖。姑娘在煮饺子,我就开始拍照,这时才开始观察老代家周边的一切。荒漠深处的额济纳,秋天显得十分的短促,犹如礼花般绽放的黄色叶片或繁如花海或星星点点,映衬着千年胡杨那遒劲的枝干,美得让人窒息。•手抓羊肉上来了,是一整块羊胛骨肉,在甘肃,在青海,在陕西,没少吃手抓羊肉,这回真长见识了。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吃到的最棒的手抓!问起老代,为啥会给我们上这块肉。•“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我们就会杀一只羊,用最好吃的肉来招待客人,你们吃完走了,这块骨头,我们洗一洗,拴上一根麻绳要挂在蒙古包上的。”•呜呜,我差点没感动得冒泡儿。•慢慢聊着,我这才知道,之前最先打招呼的那位中年妇女是老代的丈母娘,而那位年轻的姑娘是老代媳妇儿,我的眼镜差点儿没掉地上,这关系一时我都没反应过来。老实说,刚开始我把他媳妇儿当成他女儿了。老代没生气,反而开怀大笑,蒙古人的豪情和大度一览无余。•因为忙活我们这顿饭,等我们吃完了,人家一家才开始用餐,怪不好意思的。又等了一袋烟工夫,才最后过去把饭钱硬塞给了老代。之前说好了的:两盘羊肉饺子、一份手抓羊肉,共60元。给老代一张,没让他找钱,老代有点不好意思收,这时候,我的态度有点强硬了,必须收下!见他们也喝茶,也不管他们喜不喜欢,留下我摄影包里带的所有的“大红袍”,挥一挥衣袖,与老代一家人道别,没有相约来年,轻轻地带着一份纯真,我们走了,还觉得有点儿豪迈。•回来的路上,在想一件事儿,如果戴望舒是蒙古族的,他还会不会潇洒地轻轻挥一挥衣袖,撑着那把油纸伞去幽会那丁香般的姑娘?扑哧。•(选文略有删改)•请概括老代的性格特点,并加以分析。(6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作答时,可抓住作品对老代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进行分析概括。•答案:①性格特点:淳朴、憨厚、豪爽、大度等。②分析:“老代有点不好意思收”“老代很浓缩且很腼腆”表现其淳朴的性格;“老代憨憨地说昨天也有人要吃手抓,给了60元”表现其憨厚的性格;“老代乐呵呵地回了一句:‘没事啊,包成包子都行。’”表现出其大度的性格;“老代没生气,反而开怀大笑”表现出其豪爽、大度的性格。•标▲的为该专题考点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雾中的村庄•苏作成•我一直觉得,雾中的村庄是有灵魂的,我好想到城市近郊去看看这种状态下的村庄。•尽管天气微寒,但天空的那一枚太阳,还是给了我温暖。吃过早点,我就开始了我的“短程旅行”。然而,还没有从城东走出城市,太阳就淡成了一片圆形的白纸。继而闪一下,便和天空融成了一块。从而,我就确定了这边起了浓雾。•走入郊外的村庄,雾还真的来得气派。在一处废墟附近,我停了下来。我不知道为什么产生了一种恐惧。骤然像进入了童年,甚至有了一种回到了母亲子宫的那种感觉。我是在梦中吗?我蹲了下来,路边的几棵狗尾草却站在陌生的季节静悄悄地摇动它们的身子。几声虫鸣和移动的影子似的鸟啼,显然也无力撑开这种来得奇异的浓雾。一棵树挂了些枯叶,面对压抑,脱去了生动,只留下梦一样的剪影。•我知道,如果不是城里的汽车声穿透了村庄,我真不会相信不是在梦中。然而,整个城外的村庄,乃至整个世界,只剩下了孤独的我。附近的田野,只有几畦白菜,在尽力地往我的目光和感知中伸出它们的存在,我脚边的一种野草,静静地匍匐,仿佛领了上级的潜伏命令,一种粉红的米粒大小的花,成了它们警惕的耳朵。在野草的附近,一些开着黄花的菜,全身披挂从深夜走来的露水,也安静着,计划着。一种植物已枯掉了叶子和身子,却依然开出一种像细丝棉似的花球,带着寒冬的眼泪,为丢失的时光伤感。就在左边附近,一个台阶举起的小小寺庙,淡成了一帧历史照片,也在静听尘世的声响。紧挨着它的一棵棕榈树,执拗地让干渴的绿色在暗色中坚守。在东边的雾中突然有了一枚银币闪动,就像某个官吏蛮横的眼神,那是太阳,瞬息它又被雾推开和融化了。雾不让我看到太阳的挣扎,我也不愿意听到太阳挣扎的声音。•然而,我很快喜欢了这雾。雾淹没了城市,淹没了村庄,淹没了我,淹没了无数的思绪、野心和贪婪。雾真是一个高明的艺术家,雾精简了这个世界,雾精简了这个村庄。这个世界,这个村庄在此时此刻成了精品:脚下的一段道路,近旁一些忘记了季节仍然开着花的无名野草;不远处一些菜园,一些废墟,一个寺庙,几个被季节抹黑的菜棚的木架,两三个农家院子的轮廓,还有几个交流的人的声音,几声顽皮孩童的哭叫,几个脚步的声响和孤独的我的躯壳和思考。•那一个白纸的圆在村庄的一处又闪了一下。我疑心它是另一个世界不怀好意的使者,它更像是我所在世界的一个威力无比的漏洞。我开始喜欢的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力量来堵塞这个漏洞?•我感到我的躯体开始变热。我返身朝东边看了一下,那圆的白纸,在雾中已然光亮起来了。很快,越发亮起来的太阳光线,让城市这一面的雾开始后退,那雾竟然闪出一种好看的蓝光。有一座楼房的几排窗口,光鲜地露出了脸。我知道城市很急切地想将雾中的村庄纳入它的视野和地盘。鞭炮声、车子的喇叭声、街道的嗡嗡声,成了城市的帮手。我明白我很快又会被城市逮住,成为一个城市人。河边的一棵树,挺立着,似乎做好了面对现实的准备。然而村庄仍然懒在雾中,没有完全起身,我知道村庄的心事,我也同情村庄的心事。•不久,城市露出了贴近村庄的更多的建筑,在散开了的雾中,清瘦着,精神着。•有了几个农民在田野走动,一个还扬起了锄头,然而我明白,他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将那渐行渐远的世界留下,挖一锄,挖两锄,挖三锄,乃至挖一千锄,也只是枉然。•然而,我真心祈祷,雾中村庄的灵魂,能够变成城市的音符。•(选自2013年第4期《散文百家》,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文开门见山,直接表达了作者对雾中的村庄的认识:雾中的村庄是有灵魂的。这既奠定了整篇散文的情感基调,也照应了结尾。•B.在第三段中,作者写雾中的村庄,通过村庄中的狗尾草、虫鸣、鸟啼等在浓雾中给人的感觉,表现出了乡村环境的恍若梦境的特点。•C.第四段画线语句作者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太阳和雾的斗争,表明了作者对太阳的敌视,对真实世界的躲避的心态。•D.第七段画线句子中,树、村庄和作者的态度不一样,树在坚守自己的底线,村庄却已然向现实妥协,而作者是一个旁观者。•E.文章第九段运用细节描写,雾渐渐散去,农民开始在田野劳动,写农民挖地既是实写,也是虚写,表达了作者对渐渐远去的村庄的灵魂的深思。•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散文的结构和表现方法。C项,“对真实世界的躲避的心态”有误,从全文看,作者是希望留住世界的自然与美,雾在文中不是躲避的象征。D项,“树在坚守自己的底线,村庄却已然向现实妥协”有误,据原文“树……做好了面对现实的准备。……村庄仍然懒在雾中”看,已然向现实妥协的是树,坚守自己底线的是村庄。•答案:CD2▲.文章不仅写了雾、村庄,还写了城市,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解析:本题要求分析写城市的作用,实际在考查对次要形象作用的分析。文章的中心是写雾,写村庄,以此来
本文标题:【骄子之路】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3章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讲散文类文本阅读第2节赏析作品形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15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