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华史诗上杰出女作家。号易安居士。李清照从小就受到词的熏陶,她的父亲李格非是当时的著名学者,也是“苏门四学士”之一。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与赵明诚是一对在追求上在生活上的恩爱夫妻。他们结婚后曾在青州居住十几年,其间李清照创作大量文学作品,而赵明诚也在妻子的帮助下完成了《金石录》。清照故居他们的书籍堆满十余间大屋,李清照称自己的屋子为“易安室”,自号为“易安居士”,把放书和研讨学问的地方叫做“归来堂”。1126年金兵入侵,夫妻茫然,看着满箱满箧的文物与书籍“知其必不为己物矣”,非常伤心。1129年赵明城在赴外地途中染病,临终前取笔作诗,绝笔而逝。自此以后李清照写了大量的诗歌怀念自己的丈夫。这些诗歌都很伤感。丈夫死时李清照才35岁李易安人生之五不幸——国家飘摇丈夫病逝再婚不幸金石遗失晚年无子李清照•以南渡为界•前期词写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和极尽相思之苦的思妇情结;•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夫死,其词风大变,转为凄苦悲怆、哀婉动人。作品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降唇cùchǎn少女纯情活泼、可爱、调皮多情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无忧无虑开朗活泼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少妇的怨苦之情死别之愁、无望之愁•李清照的词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厚,是宋代婉约派的典范。•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清照已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轶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她的作品主要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漱玉词》结构特点:①本词为双调,每段四句,每句四拍,与七律相似,节奏整齐。②双数句分解为两小句,每小句四字。诵读节奏: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为什么要写这首词呢?•这是一首闺情词。易安结婚不久,赵明诚就到远处去上学,李清照“殊不忍别,觅锦帛,书《一剪梅》以送之。”(引自元人伊世珍《嫏环记》)上阕: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红藕香残玉簟秋《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1、“红藕香残”•以点代面,点明了时节。荷花既已凋谢,其他草木之花就更难见到,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2、“玉簟秋”•暑退秋来,竹席也凉了,不止是说天气变凉.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跟她独守空房关系倒更为密切,衬托出词人冷清与孤寂。•3、“红藕香残”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玉簟秋”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吗?一个“独”字用的好,一个人的世界,牵挂的是远方。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划船。•过去和夫君双双泛舟,充满诗情画意,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句,其意味是什么?•云中: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鸿雁从空中飞来,故称“云中”。•锦书:写在锦帛上的信。据《晋书》记载,窦滔妻苏氏曾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寄给他的丈夫,后来用“锦书”指代妻子给在外丈夫的信。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指在外的丈夫给妻子的信。•倒装句•顺序: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及谁寄锦书来•谁——赵明诚•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无边的月色正如无尽的相思“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句中哪些意象指向离别相思?西楼月锦书雁“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依楼。”——白居易《长相思》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上阕•写女诗人的独居生活•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花自飘零水自流花自飘零水自流”蕴含的意义是什么?•花落水流:借景抒情––韶光易逝,年华逝去,青春难再。体现词人的愁绪。•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相照应。•流水落花不解人情,两个“自”更增愁绪。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人居两地,情发一心•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1、“情”要用“计”消除,可知其重;“无计可消除”,可知其深。•2、一“上”一“下”,加上“才……却……”的句式,令人感到愁思转移之快与难于排解的无奈。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把愁说成是一种能够运动的有形之物,更为出奇的是它的运动方式: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3、“才——却——”有连接关系,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诗人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幻起伏,真实形象,给人以遐想。下阕以抒情为主抒发了女词人寂寞相思之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勾勒环境叙写情事神驰遐思借景抒情直抒胸意阅读《一剪梅》和《声声慢》两词,两篇中都写“愁”绪,所谓“一般愁字别样情”。细品两词,体会两者之愁有何区别?两词中它们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此情:离愁别绪,难舍难分,这是一种相思之愁。(其时词人锦衣玉食,而士人游学游宦也是社会习俗,故这愁来得轻、浅,正如词人所言是“闲愁”。)•《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颠沛流离、孤苦无告,凝集心头,无法排遣,这是无望之愁,死别之愁,愁绪是沉重、哀痛乃至于凄厉的。•作者前后期词风和愁情的变化:清丽缠绵--闲愁、离愁沉郁苍凉--国恨家愁、旧恨新愁境遇不同,诗情有别。(诗人一生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感情基调和旨趣。)
本文标题:一剪梅_李清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27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