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专题04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
四、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核心考点】(一)列强侵略和农民阶级的抗争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1)原因:①根本原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蓄意打开中国国门,使中国沦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②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3)影响:①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改变。③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西方思想文化传播,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原因: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2)过程:①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②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3)结果: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10月签订《北京条约》。(4)影响: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3.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1)前期:①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②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具有空想性。(2)后期:①1856年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②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但没有反应农民的要求和愿望。③1864年,太平天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原因:①根本原因:日本工业革命后需要在中国抢占商品市场,掠夺生产资料。②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3)影响:①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③中国各阶层展开救亡图存的斗争。(二)民族危机加深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殖民地。②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2)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3)影响:①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②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义和团运动(1)背景: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概况: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由山东发展到京津地区,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3)作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3.辛亥革命(1)条件①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②思想基础: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指导思想。③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1905年,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④实践:各地革命党人发动的起义。(2)过程①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清朝统治土崩瓦解。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③制定约法: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④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3月,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3)意义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②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三)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时段特征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1.政治上: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2.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洋务运动中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向近代化迈进。3.思想上: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要求逐渐成为主流思想。4.社会生活上: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受到冲击,向近代社会迈进。(四)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中国的时段特征甲午战争后,巨大的民族危机震醒了中华民族。觉醒、探索构成了1895年至1919年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这一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这一过程既有民族危机的加深,半殖民地化深化的沉沦,也有自然经济加快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政治上: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2.经济上: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出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3.思想上: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思想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来源:学。科。网Z。X。X。K]4.社会生活上: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真题再现】1.(2013·浙江文综·17)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D.“门户开放”政策【解析】由题干中“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可知这是指“利益均沾”,体现了“片面最惠国待遇”的特点,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干内容无关,故排除。【答案】B2.(2013·北京文综·17)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A.获得军费赔偿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C.在华开设工厂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注意题干关键信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美国”,采用排除法。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只对英法两国进行军费赔偿,排除A选项;进驻北京使馆区是《辛丑条约》的规定,排除B选项;在华开设工厂是《马关条约》的规定,排除C。故ABC与题意不符,因此正确答案选D。【答案】D3.(2013·上海单科·23)①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②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③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④(朝鲜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绝。以上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时间先后排序为()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②③④①D.③④②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①出自1901年的《辛丑条约》;②出自1842年的《南京条约》;③出自1860年的《北京条约》;④出自1895年的《马关条约》,故选C。【答案】C4.(2012·重庆高考)太平军某将领回忆自己在1862年指挥的一段战事时,自豪地说:“有巡抚李鸿章到上海,招集洋鬼,与我交兵……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其即败。”这位将领是()A.秦日纲B.陈玉成C.李秀成D.石达开【解析】从材料中的信息“1862、上海、洋鬼”可知,李秀成进攻上海遭遇洋枪队。【答案】C5.(2011·新课标全国高考)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堂、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悌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解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前后期以天京变乱为分界点,B项不正确;C、D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答案】A6.(2013·天津文综·6)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解析】武昌起义的时间是1911年10月10日,题干中“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说明此时时间大概是在1912年3月份。这一时期,报纸数量的迅猛增长,反映的是国人对时事的关注,关心局势的变革,故选A。《临时约法》颁布的时间是1912年3月,还不可能产生这么快的影响,排除B。提倡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内容,发生在1915年,与题干时间不吻合,排除C。人们普遍赞成共和与辛亥革命后的史实不吻合,排除D。【答案】A7.(2013·海南单科·14)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解析】考查数据分析,全国有15个省,其中革命党只有5人,旧军阀和立宪派很多,体现革命具有很强的妥协性,所以选D。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排除A。辛亥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但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排除D。【答案】B【考点分析】从内容上看,列强侵华史方面,主要考查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和影响,其中列强侵华的史实是重点,而“影响”则是难点,需要考生能够辩证地分析,既要看到主观的消极影响,又要看到客观的积极作用。同时,坚持正确的命题的视角——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分析问题。重点考查中国近代史的两条线索——屈辱史和抗争探索史。从命题趋势看,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将会采取比较的方法对重大历史事件,如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等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辨析。(2)将会运用文明史观、社会史观、全球史观等多种新史学观点对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等进行解读,全面考查中国近代化进程及其深刻的社会影响。从复习方法看,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列强侵华史:学习过程中抓住两个阶段四次战争,并能够正确分析两个阶段的特征及其表现,第一个阶段包括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以打开中国商品市场为侵华目的;第二阶段包括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西方列强以资本输出和瓜分中国为侵华目的。注意将西方列强的侵华特点与世界史联系起来,分析列强侵华特点变化的世界背景。(2)中国人民抗争史:复习过程中注意运用多种史学观点分析,如革命史观、整体史观等;也可以从原因、领导、纲领、结果、评价等角度分析。从易错点看,注意以下几点:(1)《南京条约》的内容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商品输出、掠夺原料的侵略要求;《马关条约》的内容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2)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族矛盾的尖锐;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主要是指它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了反侵略的任务,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3)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的正义性,但不具有历史进步性。义和团运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具有鲜明的爱国性和正义性;但其盲目排外,排斥包括先进生产力在内的西方文明,带有浓厚的愚昧落后色彩。(4)辛亥革命在狭义上指武昌起义。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指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场革命的起点是1894年兴中会的成立,结束于1912年袁世凯篡夺革命胜利果实。清王朝灭亡的标志是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退位,不要误认为是1911年的武昌起义或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过关演练】1.(2013·佛山一模)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下图空白a、d相对应处,应补填上()A
本文标题:专题04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40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