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专题13高考地理解题方法
1专题13高考地理解题方法一.选择题:选择题历来是地理高考的重要题型之一,份量很重。解答好选择题,对在高考中拿高分至关重要。高考地理选择题的特点是覆盖面广,跨度大,迷惑性强。选择题解答的好坏往往影响整卷的答题水平,拉开差距。我们先来了解选择题的格式和解题思路。选择题的一般解题步骤与思路有如下几点:①细读试题的主干和选择项:A.提供了什么明朗和“隐含”的条件。B.找出“关键词”和“限定词”,排除干扰信息。C.明确要选择的内容、方式、要求。②进行回忆联想,比较筛选:A.联想与本题有关的地理名词、概念、原理,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特征、因果联系。B.找出主导因素和主控因子。C.综合分析、比较、排除“非正确选项”。③看清编码、准确选择。A.注意上下题不要错位B.涂卡时A、B、C、D的位置切忌错位。下面引用近年来一些常见的试题,对地理选择题常用的解题方法作一些总结和分析,供大家参考。㈠、直选法这类试题可以通过认真阅读题干,明确其考查内容的知识类别、时空范围和数量特征等,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认识水平,直接选出答案。这类题目的共同特点是题干与选项之间的知识转换环节较少。如:1、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A、美国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B、大力开垦沼泽,努力增产粮食C、在我国南方农村推广使用沼气D、商店出售商品时每件商品均单独包装2、下面是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其中线段长短表示影响程度的大小,下列情况与甲、乙、丙、丁四图相符的是A、甘蔗制糖、制鞋、微电子、啤酒B、甘蔗制糖、微电子、制鞋、啤酒C、甘蔗制糖、制鞋、啤酒、微电子D、甘蔗制糖、啤酒、微电子、制鞋解析:第1题利用已有的知识直接选择,第2题先读图得出甲是原料指向型、乙是技术指向型、丙是劳动力指向型、丁是市场指向型,然后将各工业部门对号入座就可以直接选择。㈡、分析推理法对于高考来说,绝大多数试题都需要分析和推理,而且这类题目一般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这些试题选项与题干之间知识转换的环节往往较多,不管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有可能遇到这类试题。如:1、下列地点在开阔平地都建同一高度的南北两栋新楼,欲使北面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线不被南楼遮挡,南北两楼距离最小的地点是()A、东经110º、北纬40ºB、西经110º、北纬50ºC、东经90º、北纬66º34¹D、东经90º、北纬30º解析:要求南北两楼距离,感觉无从下手。但根据实际经验可理解:两楼之间的距离取决于该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距离就短,反之,就长。只要比较出四地的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即可。而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只须考虑各地的纬度高低,与经度无关。经过这样的分析和推理,该题的选项2D为正确答案就很快确定了。此外,根据地理事象间的因果联系,通过由因导果或由果溯因来进行因推理。2.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统计资料,回答:年份森林覆盖率耕地面积(km2)年降水量(mm)气温年较差(度)河流含沙量粮食平均单产(吨/公顷)粮食总产(万吨)197519%3334203810%12.310.25199512%4783504235%99.75上述材料反映了导致该地区20年来粮食产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增大B.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D.人口增长过快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从统计资料中可知,该地区河流含沙量增加,降水减少,必然产生粮食减产,而河流含沙量增加,降水减少,又与森林覆盖率下降有因果联系,据此推理可以得出,产生“河流含沙量增加,降水减少,粮食减产”的最主要原因是“森林覆盖率下降”,显然答案是C。㈢、计算法(估算法)此类方法主要用于区时、地方时和昼夜长短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能热水器的摆放角度和楼层间距的计算,比例尺和实际距离的计算,以及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各种人文地理数据的估算等等。但地理计算并不是考数学,重在方法,许多数据和角度都是特殊情况,计算过程并不复杂。㈣、图解法许多涉及自然地理原理的试题作图可以显得更直观形象。如:1、我国某地(21.50N)一住户欲在距大门一米的上方修一雨棚(见图),为使冬至日阳光能最大限度地照进房间,该雨棚的宽度最大不应超过:A、1米B、2米C、1.4米D、1.7米解析:可以先计算出该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5º,然后用作图法画出两个等腰三角形,即可得出雨棚的宽度为1米。㈤、区域判断法有些选择题特别是读图选择题涉及的内容我们并不完全掌握,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先判断出该区域所在的位置,然后再鉴定所叙述的内容是否正确。如:西昌(280N,1020E)、酒泉(400N,990E)、太原(380N,1120E)是我国三大卫星发射基地。三地的气候相比较:A.西昌的气温年较差最小B.酒泉的年降水量最少C.西昌的年雨日最少D.太原的气温年较差最大解析:由于目前初中地理教材内容较肤浅(只是针对初中学生的要求),而到了高中阶段选修地理的考生又没有时间系统地复习初中地理,所以区域地理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都是一个薄弱环节,如我国的卫星发射基地有哪些等。当我们不知道这些知识的时候,不妨先看看该区域是什么地方,该区域有哪些地理特征等。㈥、逆向思维法当我们看到一道试题涉及面较广,或者是感到无从下手的时候,不妨先假定某一选项是正确的,然后把它放到条件中去检验,进而逐一排除或确定。如:欧盟中央银行所在地法兰克福是德国()B.最大的港口城市D.最大的高新技术工业中心该题直接考核的内容(即正确选项)学生没有学过,如果通过正向思维,要选出答案是有困难的,但由于“高新技术工业中心、最大港口、人口最多的城市”是教材的重点内容,解题时可打破思维定势,通过逆向思维,排除已知的熟悉掌握的ABD项,从而推断出正确选项C。㈦、排除法当我们对某道题所要选的正确选项不能确定时,可先由已知条件出发,在答案中将错误的一一排除,从3而缩小选择的范围,提高选择的正确率。。这是解答一般选择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如:绿洲是荒漠中的明珠,下列山地中,绿洲发育较好的是()A、长白山麓B、武夷山麓C、祁连山麓D、横断山麓解析:抓住绿洲主要发育在气候干旱地区的特点,而A、B、D三项都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都应该排除,只有C项符合该形成原理。㈧、优选法有的试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而且有些内容我们并不完全熟悉,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把你最有把握的选项选出来。如:某人一月初乘夜班飞机由北京飞往兰州,当飞机降落时,下列天气中最可能出现是A、阴雨绵绵B、狂风暴雨C、繁星满天D、沙尘肆虐解析:天气非同气候,具有短期性和多变性,A、B、C、D四个选项都有可能,但是A、B、D的出现我们在题干中找不到依据(除非D项冬季出现沙尘暴的可能性较小以外),而C是有依据的(夜班机往西飞),就肯定是C。㈨、综合法综合其他学科知识来解决。这是今后命题的方向,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例:关于晨昏线所在平面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项)()A、永远和太阳光线垂直B、永远和经线圈垂直C、冬季北半球晨线比昏线短D、地心位于晨昏线平面上解析:这道题综合了数学和地理知识。由地理知识可知:晨昏线只在春分和秋分与经线圈重合,晨线和昏线等长。故否定B、C两项。据实际生活和数学知识可知:晨线为不同地方太阳升起时刻点的连线,它应与太阳光线相切。既然相切就永远和太阳光线垂直。故A对。又知太阳光线是从黄道平面上发出来的,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相交于地心,故地心位于晨昏线平面上。正确答案为A、D。在以上解题方法中,直接选定法、分析推理法、计算法、图解法和区域判断法是地理学科常规的解题方法,需要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而逆向思维法、排除法和优选法更多地表现出一种解题技巧。解题技巧是学习技能娴熟的表现,是一种学习机智,它可以使我们在不完全掌握知识的情况下也能找出正确答案,达到与掌握知识同等的效果,所以解题技巧也是我们每位学生的追求。总的说来,解题方法因题而异。在实际应用时做到多法结合,灵活应用,才能达到实效。二.九大类综合题:㈠、生态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4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4、土壤次生盐碱化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我国典型地区: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治理措施: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6、赤潮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㈡、自然灾害(既有天灾,又有人祸)1、洪涝灾害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2、沙尘暴现象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日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3、地震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形成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
本文标题:专题13高考地理解题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42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