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专题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专题一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专题内容:1、制度基础韩非思想(中史七上9课)2、秦朝建立(中史七上10课)3、西汉巩固(中史七上12课)4、隋唐完善(中史七下2、3、4课)5、宋元加强(中史七下9、12课)6、明清强化(中史七下15、17课)7、制度废除辛亥革命(中史八上8课二、知识网络:朝代中央地方思想战国商鞅变法:县制韩非: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丞相、太尉、_______郡县制___________西汉削弱诸侯国势力__________,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隋朝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唐朝增加宰相人数合并州县完善科举制元朝中书省设行中书省;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正式管辖西藏明朝撤销________,废丞相,权分六部,设锦衣卫。废行中书省,设三司沿用科举制,考试范围在四书五经内出题,实行_________清朝设军机处地方军政首脑直接听从皇帝指挥;加强对西藏、新疆等地的管辖大兴_______,控制知识分子思想三、专题练习内容1、纵横联系: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基本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是指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的最高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对地方拥有统帅权,地方听命于中央。2)基本矛盾①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②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3)历程①初步形成: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中的县制,法家思想。②正式建立:秦朝实行皇帝制、郡县制。③加强:西汉推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隋唐完善:合并州县,增加宰相人数,科举制⑤宋元加强:行省制度⑥明清强化:明在中央废除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设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八股取士。清初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⑦废除:辛亥革命:4)发展趋势: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其发展总趋势: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特别是削弱相权,加强皇帝对中央的控制;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三是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5)评价积极①政治:中央能够控制地方,从而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统一。②经济: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社会经济的发展。③民族关系: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民族融合加强,从而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④对外关系:中央集权的加强,为抵抗侵略、维护主权提供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利益。⑤文化: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便利了各民族、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这样推动了整个中华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消极①政治:君权专制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2②经济: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③文化:在思想方面独尊一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限制古代科技的进一步发展。2、拓展延伸:现阶段的中国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做好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统一,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3、重点:各朝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4、难点:正确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及对现阶段的现实意义。5、学习启示:现阶段的中国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四、真题回放:(2009泰安中考)中国历代王朝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据此,回答以下问题。(1)请写出秦、西汉、元、明这四个朝代加强地方行政管理的主要措施或政治制度秦朝:_______________西汉:_______________元朝:_______________明朝:_______________(2)、小明同学想探究秦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管辖的措施,他主要应依据__________A、影视作品B、民间传说C、《史记》《资治通鉴》D、秦始皇兵马俑解析:(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封建社会各主要朝代为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的识记掌握情况。属于对知识再现能力的考查,难度并不很大,解决此题要注意避免张冠李戴现象,同时注意字的正确写法,避免错字的出现。答案:郡县制,削弱王国势力,行省制度,废行中书省,设三司。(2).此题考查在研究历史问题过程中,该如何选择正确的相关资料。影视作品,民间传说多数具有演绎色彩,不能作为科学,严谨的研究资料,秦始皇陵兵马俑虽然是秦朝时期,但它更多体显示的是我国高超的雕塑艺术成就。而《史记》《资治通鉴》两部史书在我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高超的史学价值,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典籍,同时两部史书都记录的秦朝的相关历史。故c选项最为恰当。五、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2012年呼和浩特市)商鞅变法中主要为了加强君主权力的是()A.建立县制B.奖励耕织C.奖励军功D.严刑峻法2.(2009苏州中考)我国自古有三皇五帝的传说,后来皇帝成为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谓,请问他的出现与谁有直接关系?A.秦始皇嬴政B.汉武帝刘彻C.唐太宗李世民D.元世祖忽必烈3.(2009四川宜宾中考)科举制度对我国影响深远,它正式诞生于?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4.(2009恩施中考)国家建立后面临的严峻现实,就是如何管理广大地区、统治人民,巩固统治。西周时期,周王实行了一种新的制度,这种制度是()A.禅让制B.奴隶制C.分封制D世袭制5.(2009苏州中考)清朝初年的某一天,一阵清风将一位文人的书页吹乱,这位文人诗兴大发,吟诗抒怀“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有人以此告他讥讽清王朝,结果被定罪问斩。这表明,清初实行A.焚书坑儒B.八股取士C.厂卫制度D.字狱6.假如你是晚清的一位读书人,在1906年,你不可能做到的是()A.在京师大学堂接受高等教育B.参加科举考试C.通过魏源的《海国图志》了解世界D研读严复的《天演论》,对进化论思想充满兴趣7.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极端、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A.国家统一问题B.外族入侵问题C.中央集权问题D儒家思想问题8.明初废丞相、设三司()A.通过分散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的权力B.提高了地方各级的行政效率C.有利于加强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力量D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9.雍正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设立了一个机构,这个机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机构成员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这一机构是()A.布政司B.按察司C.都司D军机处10.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获取“秀才”、“举人”、“状元”这些“功名”称号的主要途径是()A.参加科举考试B.辛勤耕作致富C.作战建立战功D经商成为富商巨贾11.清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A.西域都护B.伊犁将军C.军机处D驻藏大臣12.(2012江苏泰州)“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下列选项与汉武帝有关的是A.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B.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3C.开创“贞观之治”的局面D.创立行省制度13.(2012福建福州)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成吉思汗14.(2012湖北黄石)“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的君王。其中“秦皇”最主要的功绩是A.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B.“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C.开创王位世袭制D.实行分封制15.(2012年广东省汕头市)历史小组的同学以“中央集权制度”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右图是他们正在编制《秦朝行政机构示意图》,请按图意给空白处选择正确的内容A、诸侯B、丞相C、殿阁大学士D、军机大臣16.(2012湖北咸宁)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西汉哪一位统治者采纳了董仲舒在思想文化领域方面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A、汉高祖B、汉武帝C、汉文帝D、汉景帝17.(2012江苏扬州)秦朝“焚书坑儒”、明清“八股取士”都是为了A.压制知识分子B.推崇儒家经典C.完善法律体系D.加强思想控制18.(2012年佛山)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秦始皇首创的是A.分封制B.中央集权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19.(2012•山东泰安)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二人共同的历史功绩是()A.修筑灵渠B.在长安设立太学C.加强中央集权D.统一文字20.(2012年黄冈市)严格官员管理,健全监察制度是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的重要途径。为此,秦始皇时期设立了A、丞相B、御史大夫C、门下省D、军机处21.(2012湖北随州)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该“长策”正式诞生于A.西汉B.隋朝C.唐朝D.北宋22.(2012黑龙江鸡西)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于A.唐朝B.隋朝C.宋朝D.明朝23.(2012湖北黄石)科举制是我国隋朝时期选拔官员的新制度,在我围延续了一千多年。新罗、日本都曾受到科举制度的影响。科举制是A.从高门权贵且具有真才实学的子弟中选拔官员B.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C.地方官员推荐真才实学的人做官D.皇帝直接任命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24.(2012年广东省汕头市)“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进士科的兴衰反映了科举制度演变B、所有人才从进士科选出C、进士科是科举制考试中最重要科目D、缙绅都要参加进士科考试25.(2012年苏州市)2.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该“制度”指的是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内阁制26.(2012江苏淮安)14.中国古代行政制度不断变化。右图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A.西周B.秦朝C.元朝D.清朝27.(2012年邵阳)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①三省六部制②行省制③郡县制”按产生先后次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③①②C.③②①D.②①③28.(2012湖北随州)明初,国子监祭酒宋讷有一天上朝,朱元璋问他为何昨晚不悦,宋讷大惊。朱元璋拿出一幅画字,正是宋讷昨晚生气表情的画像。这件事反映的实质是A.君权的强化B.君臣关系亲善C.君臣关系紧张D.大臣昼夜忙于政务二、材料题(一)材料一:明太祖时,废丞相,撤中书省,有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清雍正帝时,设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组成。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材料二:“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遭到批斗、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到非法监禁,被迫害致死。这是”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材料三;1979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这样,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请回答:(1)材料说明了什么?它对近代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2)材料二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什么现象?它给中国造成什么危害?4(3)材料三记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哪一方面的事实(4)从上述三则材
本文标题:专题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42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