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专题一_20120928035120871
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整合[知识体系构建]哲学思想:核心:“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政治思想:主张“为政以德”(民本思想)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时习之”“当仁不让于师”教育贡献:创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即教育由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文化贡献: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伦理观:性善论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政治主张:仁政、礼法并重,以德服人。“君舟民水”说(民本思想)哲学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伦理观:“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道家:老子和庄子: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哲学思想:“道”是世界本源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法家: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变法革新、严刑峻法统治①井田制和分封制的日益瓦解,封建经济兴起(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铁器和牛耕出现)百家争鸣原因②各诸侯国政治改革的需要私学兴起③相对自由的学术风气的影响表现: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形成百家争鸣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中国文化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特点: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思想创立新儒学思想加强君权:提出“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伦理道德: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汉武帝推动儒学的措施:①肯定新儒学思想②起用文学儒者参政③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体系④儒家经典成为教科书意义:从汉代始,儒学处独尊地位,成为官方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孔子的思想孟子“亚圣”荀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董仲舒新儒学形成:宋朝:儒、道、佛融合为新儒学——理学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南宋的朱熹(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观点:“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宰万物;“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把握“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天理和理伦道德直接联系,“人伦天理本为一”;“存天理,灭人欲”(客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王阳明观点:世界本源是人心;提出“致良知”的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宋明理学的影响积极方面:①理学是宋明儒学主流,在政治、教育、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深远。②强调道德修行,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消极方面: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片面强调“重义轻利”批判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明末李贽的“异端”思想批判程朱理学,否定“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否定“天理”的存在主张男女平等①政治上,批判封建君主专制。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君主专制是三大进步思想家“天下之大害”;王夫之:天下土地不能为帝王私有,应当“耕者有其田”②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顾炎武和王夫之:主张“经世致用”③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评价:是在明清封建社会走向衰落背景下产生,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和民主思想启蒙的历史进步性[要点归纳]1.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春秋时期创立: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人际关系。(2)战国时期发展: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还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荀子最早提出“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以水喻民,以舟喻君,强调民心的作用。主张自然运行有规律,要“制天命而用之”(3)西汉时期形成:西汉,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他主张“君权神授”,宣扬皇帝是明清之际儒学继承与批判宋朝程朱理学宋明理学明朝阳明心学上天的儿子,主张“大一统”。他的学说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被汉武帝所采纳。从此,封建政治开始与儒学密切结合,儒家学说从思想上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4)两宋时期“理学”成为主要的哲学思想。宋代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取佛、道思想形成新儒学-------理学,代表人物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主张,他指出:“天理”和“人欲”是对立的,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故要“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统治秩序辩护。(5)明清时期空前强化又受到冲击①明清两代,理学和心学相继占据统治地位。②明朝时期,为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创立八股取士制度,规定科举考试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儒学的地位空前加强。③明末清初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对儒学提出挑战。(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对儒家思想及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6)清末儒家思想被洪秀全和康有为等利用。洪秀全将儒家大同思想与西方基督教义以及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论。吸收其大同思想,以实现“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调动中下阶层参加反清斗争的积极性。康有为为制造理论依据,减少变法阻力,促进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了起来,赋予儒家思想新的内容。(7)辛亥革命后儒家思想继续受冲击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学校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8)新文化运动前期儒家思想遭全盘否定。陈独秀等人掀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儒家思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严重动摇了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但儒学的统治地位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历史时期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主张春秋孔子孔子创始儒家学派。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战国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他主张“政在得民”。荀子主张实施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在君民关系上,提出“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西汉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得到汉武帝的采纳,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宋朝程朱理学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只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他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明朝陆王心学陆是指南宋陆九渊,提出通过内心反省以求“理”。王是指明朝王阳明,他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李贽明朝后期的进步思想家李贽指鞭挞程朱理学,否定孔孟权威,抨击道学伪善。明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思想上,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维新变法康有为十九世纪末,康有为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将儒家思想赋予了新的内容。新文化运动陈独秀、鲁迅民国初年,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陈独秀等人掀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儒家思想,提出了“打到孔家店”的口号,彻底否定儒家思想。新文化运动严重动摇了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但儒学的统治地位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2.儒家思想在我国历朝地位演变的历史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奴隶制度趋向瓦解封建制度正在确立,王室衰微,战乱频繁,新兴地主阶级急需强有力的手段来巩固新生的政权。儒家思想提倡“仁”、德治、维护周礼,这些思想主张无助于统一,不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需求,必然受到冷落。(2)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压制。秦时期,儒生依然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遭受压制在情理之中。(3)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确立。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的发挥中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政治的需要,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地位。(4)西汉后直到清末:儒家思想雄霸统治地位。儒学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符合了统治阶级禁锢士人思想、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受到统治者的千方百计的维护。(5)明末清初受到挑战。明末清初中国开始卷入全球化浪潮,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6)太平天国和维新变法时期儒家思想被利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儒家思想中的“大同思想”-----实现“天下为公”的社会,很符合当时下层人民的利益。对儒家思想中的这一部分内容的利用有利于调动各阶层参加反清斗争的积极性。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他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减少变法的阻力。(7)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受抨击。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宣扬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新道德,目的是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宣扬民主与科学,解放人们的思想。儒家学说地位变化所反映的中国封建社会在思想文化的特征:思想文化必须为专制主义服务,才能生存发展;思想文化的发展,反映了当时社会由割据到统一的历史趋势。3.孔子思想的在中国和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及对其的评价自汉代至清朝,被尊为“圣人”的孔子一直被尊崇。“五四”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孔子被否定。建国以来,对其评价更是经历了一个大起伏过程。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对其是誉毁不一,先是肯定其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在强调阶级斗争的年代,又受到了批判。“文革”期间,孔子被全盘否定。在”文革”结束以后,开始公正客观地评价孔子。综合建国以来对孔子的评价,主要观点如下:关于孔子的阶级属性:一派观点认为孔子是封建文化的代表,也是新兴的地主阶层的代表,其思想保守多于进步,妥协多于反抗。这派人多数持西周封建说。另一种观点认为,孔子是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有人提出,孔子生活在奴隶社会,但顺应了社会变革的潮流,是奴隶主阶级中的改革派。关于孔子的思想结构:第一种观点认为“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第二种观点认为“礼”是孔学的核心。还有人认为“仁”与“礼”组成孔子的思想核心。关于孔子思想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有人指出,孔子是国际性的历史人物,其影响远及世界。也有人指出,孔子思想是中国长达二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与思想基础。孔子学说成为历代统治思想的基础,但又是封建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关于孔子与当代及未来社会的关系:一种观点认为,儒家思想作为历史的产物,只具有学术研究的价值。另一种观点认为,孔子及儒家思想不仅有研究价值,而且作为一种精神资源,有着实用价值,对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则从知识经济新特点角度,抛弃了过去一贯尊奉儒学的观点,认为儒学不符合当代社会的实际。4.西方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与明清批判思想家思想的比较,理解东西方文化。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欧洲启蒙思想比较政治条件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封建统治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经济条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内容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
本文标题:专题一_2012092803512087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48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