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页共4页专题三区位一、城市区位分析1、城市的区位(1)自然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自然地理因素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①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高原和山地城市数目相对较少,城市多沿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②气候:世界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在该地带内,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人口集中,使世界城市多数集中于临海的边缘地带。在热带地区,平原或低地闷热、潮湿不适宜人类居住,故城市多分布于气候较温和、通风散热条件较好的高原,如墨西哥和巴西利亚等。③河流: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往往决定了城市的区位。一般城市多位于河流航运的起点或终点、干支流交汇处和河口位置。河运起点货物在此转运,如我国江西的赣州河流汇合处大量人流和物流在这里集中和转运,如我国宜宾(岷江和长江);重庆(嘉陵江和长江);武汉(汉水和长江)河口河海交汇处,人流和物流在这里转运和中转,如我国上海和广州河流曲线处利用天然河流防卫,如瑞士的伯尔尼(在阿勒河上)河心岛利用天然河流防卫,如法国的巴黎(在赛纳河上)(2)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①自然资源:煤矿、石油、铁矿以及其它矿产资源的开发对近现代城市的兴起具有重要影响。以煤炭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有: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美国的匹兹堡,我国的大同、鹤岗、抚顺、开滦;以石油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英国的阿伯丁与北海油田有关,我国的大庆、玉门、克拉玛依等;南非的约翰内斯堡与金矿有关;我国的鞍山、包头、攀枝花等在铁矿石产地发展起来的.②交通:在古代靠帆船和马车为交通工具的时代,北方靠马车,大多数城市在大道的会合处,如古代的邯郸城就是在两条驿道的交点发展起来的,南方城市多数在河流的汇合处(沿河设城),随着公路和铁路运输的发展,在公路和铁路的枢纽和沿线出现了一批城市,如我国在京广线的石家庄,郑州,陇海线上的宝鸡,京广线的株洲等;交通线的变化也会给城市分布和发展带来变化,如随着大运河的开凿通航和我国南北方贸易的发展,扬州和济宁等运河城市发展比较快,但是由于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线的建成,这些城市发展缓慢,而京沪线沿线和沿海的城市发展比较快.③政治、军事、宗教:政治中心:古希腊的雅典、古罗马的罗马城,中国古都西安、洛阳、杭州、北京、南京等。另,华盛顿、巴西利亚、堪培拉(澳)、伊斯兰堡(巴基斯坦)等。宗教城市:沙特的麦加、麦地那,意大利的梵蒂冈、中国拉萨。④科技和旅游:如日本的筑波因科技城而兴起,中国的张家界因旅游而兴起。第一批城市诞生的地区:世界上一些大河冲击平原,如:长江黄河中下游平原;恒河和印度河、尼罗河中下游平原等。⑤农业基础:由于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使农业发达;便利的水运。(3)案例——分析我国武汉市的城市区位因素: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中国大陆的中部自然因素:a、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b、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c、长江、汉江汇合处,为城市提供丰富的水源,也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社会经济因素:a、附近铁矿、棉花资源;b、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c、科技发达;d、劳动力丰富,素质高;e、湖北省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f、现代工业、新兴高科技产业(光谷)(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棉纺织、光谷等)。2、城市化(1)城市化及其进程①城市化的标志:a、城市人口增加;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c、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②城市化特点:发达国家:①起步早,发展慢;②城市化水平高;③出现逆城市化。发展中国家:①起步晚,发展快;②城市化水平较低;③城市发展不合理。③逆城市化: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发达国家出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迅速发展和乡村人口数量不断增多的现象。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2)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①城市化问题: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社会治安压力大。②解决途径:建立卫星城市,开发新区,分散大城市人口和工业,有效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完善城市交通设施,改善居住条件,缓解城市交通和住房压力;加强城市的绿化和美化,综合治理城市环境,维护城市生态平衡;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3)案例分析——上海市的发展①优越的区位因素:便捷的交通;广阔的消费市场;高素质的劳动力;宽广的经济腹地;充足的商品供应;丰富的农副产品;雄厚的技术力量;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位置)。②城市化问题:产生:城市人口膨胀;用地规模扩大;表现:a用地紧张,城市建设滞后;b道路狭小,交通堵塞;c居住拥挤;d绿地面积小,环境质量差。③浦东新区的规模和发展:作用:解决城市化问题;带动区域经济发展;3、城市地域结构(1)城市地域功能分区:①城市功能区的特点:各功能区间并无明确的界限;每种功能区以某种功能为主,可能兼有其他功能。②主要的城市功能区:住宅区:住宅区为城市居民提供休养生息的场所,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能。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高级住宅往往与高地相联系,多位于城市外缘,远离工业区,靠近文化区;而低级住宅多拥挤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环境较差,与低地相联系。商业区:商业区沿街道呈点状和条带状分布。其区位要求是,位于市中心或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因为市中心交通通达度高,能最大限度的吸引消费人口。工业区:分布特点:①为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②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原因:工业的运输需求量大,沿交通干线分布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2)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①城市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付租能力;②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两方面。[注意各功能区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社会因素:①收入是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②知名度和宗教信仰,(知名度对高级住宅的吸引力和影响更大)③种族聚居,如唐人街、黑人区。行政因素:有些城市,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干预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引导或划定不同的功能区。如我国许多城市新兴工业园区的建设。(3)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置:功能区合理布置的因素:a、各区间及区内均要有便利的交通;b、要协调好相互位置关系以减少污染;c、设置必要的防护带,尽可能增加绿地面积;d、作好远景规划,留有发展余地。示例读下图,回答(1)~(2)题。(1)说明燕京城城址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2)说明燕京在区际联系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解析:(1)要从城市选址的角度,分析地形、气候、河流与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对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2)要从“区际联系”的角度出发,分别从不同方位阐明燕京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答案:(1)地形:位于山前冲积扇(平原)上,地形平坦。农业:土壤肥沃,有利于农耕,可生产城市必需的农副产品。河流与水资源:有河流经过,提供城市、农业用水,以及可能的水运(漕运)通道。气候:西、北背靠群山,东南面向(华北)平原、海洋,可有效增加夏季(东南)风带来的降水,减弱冬季(西北)风的侵蚀。(2)位于几条古大道的交叉点,对外联系方便;东北可通往东北平原;北可接内蒙古高原;西可联系黄土高原并进而联系大西北;南经华北平原可通往东部平原地区,且东南离海较近。第2页共4页二、农业区位因素分析1、农业区位农业区位的含义有两层: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例如泰国的水稻种植业在湄南河平原等地,澳大利亚的牧羊业分布在东南部等地;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选择实际上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2、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一方面,人们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另一方面,很多情况下,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A、气候。包括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分配的均匀与否、热量的多少、温差大小、光照的强弱以及热量和水分的配合程度、气象灾害等。B、水源。水源的多少对于干旱地区显得特别重要。C、地形。其主要从三个方面影响农业生产。地形的高度。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会使得水热条件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产类型。地形的坡度。坡度大于25度的陡坡地,不适于发展耕作业,而应该植树种草发展林业等。山脉的坡向。迎风坡和背风坡,向阳坡和背阴坡的不同,水热条件也不同,从而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也不同。D、土壤。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不同的土壤类型、土壤成分、土壤质地、土壤层的深度以及土壤肥力的差异,都会影响农作物的种类。(2)、社会经济条件:(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可以看作是相对不变的,而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则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农民对农业区位的选择,更多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当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以后,城市发展迅速。大城市人口集中,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量大,为此,城市周围的农民将生产重点转为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市场需求的变化是由多种社会经济因素决定的。当市场上某种农产品供不应求时,这种农产品的经营规模就会扩大,反过来经营规模就会缩小。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是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A、市场。市场的需求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农业经营规模的大小,当农产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经营规模扩大;反之,则规模缩小。B、交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交通运输条件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对商品农业的影响最显著。C、政策。国家政策和措施,如鼓励性措施(提供农业补贴、免征农业税、提高产品价格)或限制性措施等都会对农业产生很大的影响。D、科技。科技是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科技往往是通过影响农业区位因素中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来影响农业区位的。通过科技改造自然因素。如:宁夏平原加强灌溉改造水分条件,发展种植业等。通过科技改变社会经济因素。E、工业基础。F、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G、风俗习惯。比如亚洲水稻种植业就跟此有关。(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3、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水稻种植业:水热条件好,人多地少,种植历史悠久、习惯、市场等。大牧场放牧业:优良的天然牧场、地广人稀、交通运输便利。商品谷物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混合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人少地多。种植园农业:高温多雨的气候、便利的交通运输。乳畜业:市场、饲料供应。中国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种植业: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商品谷物农业)西北地区---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灌溉农业)----新疆地区(绿洲农业)西南地区----云贵高原(坝子农业)----横断山区(垂直农业)青藏高原-----河谷农业、阳光农业城市,矿区周围---乳蓄业珠江三角洲---新颖混合农业季风区水稻种植业畜牧业:内蒙古高原---草原牧场新疆天山----山地牧场青藏高原----高寒牧场中国与世界农业地域类型之比较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中国由于地域广阔,东西、南北之间也存在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所以,也大体形成可以和世界各种农业地域类型相比较的农业地域类型。它们之间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更有值得中国农业借鉴之处。商品谷物农业商品谷物农业是世界上生产商品粮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类型,农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这些旱作物便于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主要分布区集中于耕地资
本文标题:专题三区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53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