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初中语文七年级(下)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充分显示了语文的特性,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为完成好这学期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素质,特制订如下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共有30篇课文(其中讲读15篇,自读15篇),分为四大板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课外古诗词背诵等。二、学生情况分析所教班级七年级一班这学期共59人,上学期语文最高分91分,最低分61分,优秀人数26,人平分77分。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太差,甚至一些学生对于很简单的病句修改都判断不出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够,不能运用准确的词句表达自己想说的话。作文方面读题、审题不清,理解不透。三、学期目标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能力的目标:在上学期学习语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的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以及浏览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四、达到目标的途径与措施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3.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6.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8.根据当前社会形势,推行语文素质教育。9.实行“双体互促”课堂教学,培养合作精神,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10.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对家庭有条件的同学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语文教育网多学习一些课外阅读,优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五、教学进度表。周内容课时数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52《丑小鸭》《诗两首》《伤仲永》53第一单元作文检测44《黄河颂》《最后一课》45《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土地的誓言》46《木兰诗》第二单元作文检测57《邓嫁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68《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49《孙权劝学》第三单元作文检测610复习中期考试周内容课时数11《社戏》《安塞腰鼓》512《竹影》《观舞记》413《口技》第四单元作文检测514《伟大的悲剧》《荒岛余生》615《登上地球之巅》《真正的英雄》416《短文两篇》第五单元作文检测517《珍珠鸟》《斑羚飞渡》618《华南虎》《马》419《狼》第六单元作文检测520期末复习二OO六年二月二十五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教学目标:㈠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作家作品;积累词语、掌握音形义;体会课文写景的精妙;把握作品主题。㈡过程和方法目标: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度深思课文的主题。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联系自我实际,思考自己如何走好成长途中的每一步。教学重点1.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2.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教学难点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课文类型:讲读课教学方法: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教学的目标、教材重点,选用的教法和预计效果如下:提问法、讨论法——能精讲、善导、内容要点集中,思维方向集中。比较练习法——优化训练,突出重点,使难点形象化。读写结合法——以写促读、突出“应用语文”。谈话法、演示法——作激趣、引思,突出“与生活密切联系”,创设良好课堂气氛。学法指导:1.根据单元的要求,要求学生自觉使用工具书。2.根据课文内容特点,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和课后练习,会速读(或跳读)、研读相结合。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拓展延伸、作业练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百草园部分,体会文中的景物描写。布置预习:(1)查字典:给课文“预习提示”中和阅读过程中的生字注音,连同课文注释中的文字注音一起拼读,并抄录积累。(2)阅读理解课文中注释的词义,其他生词查词典解决,抄录积累。(3)指出本文的文体,作者及其称号、著作,抄录积累。(4)通读全文,熟读课文第②段和第⑦段描写:“捕鸟”过程的文字。(5)以《我的乐园》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对身边生活作细致观察,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课堂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导入新课:先由上单元写“家庭生活”引入学生另一个身边生活“学校生活”,交代本单元学习的就是“学校生活”,然后投影课本插页中鲁迅像,并强调鲁迅作品在中国文学上的影响和在教材中的地位引入本课学习,板书课题。2.明确课文的教学目标和本课时学习要点。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写了哪几个地方?作者喜欢哪一个地方?讨论:从题目上看,本文应分几个部分?[两部分]从百草园写到三味书屋,在层次结构上中间怎样处理?[过渡]”学生讨论明确后再让学生找出文中的过渡段。在这一步的操作中同步完成一个板书小结:词语本身是有感情色彩的,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可以不直接说出来,借助“准确的形容”即能表情达意,无论是阅读理解或作文表达,应深刻地体会这一点。三、讲析课文1.学习①—②段2.学习③—⑥段略讲。先小结第②段“词语形容景物美,喜欢百草园是‘乐园’然后用谈话法让学生结合课文逐层明确“这一层写故事喜欢听神秘的故事长妈妈讲的故事很神秘,很喜欢听百草园是‘乐园’”3.学习⑦⑧两段在文中找出“捕鸟”过程的句子并上讲台演示捕鸟过程,再导入“准确表述动作”的学习。由于演示中,动作的“准确表述”很具体,易快速把握。然后教师小结并板书4.“部分”小结依据“板书二”从整部分层次结构上作简单小结。五、课时小结六、布置课后练习作业:1.背诵第二段。2.“百草园”里,作者学到了不少东西,也是“学校生活”。“三味书屋”直接写了“学校生活”。试预习“三味书屋”部分,分别找出两部分中“学习的环境、教课的先生、学习的内容”,并加以对比,结合完成文后练习一。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学习“三味书屋”部分,体会文章对三味书屋环境和先生的描写。2.讨论文章的主题。教学过程:一、朗读第九自然段完成课后练习三点拨:1.副词及其表达作用。2.过渡的知识二、默读10-24段1.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点拨:第10段的描写。第17段的描写。2.文中还写到了作者的老师,从文中找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你喜欢他吗?点拨: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去理解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A.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B.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C.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D.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3.百草园中有许多趣事,如拔何首乌等,作者在三味书屋有没有?分别是哪些趣事?点拨:第17段;读书;上课时的画画等。4.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三、讨论文章的主题讨论课后练习一点拨:从文中看来,作者觉得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充分肯定学生的意见,最后统一为第三种。四、拓展延伸(出示课件)五、作业布置:你知道鲁迅先生的经历吗,请同学们查找课外资料,写一篇介绍鲁迅先生的练笔,下节课上课时给大家介绍。六、板书设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后记: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是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让学生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不再限制学生的思维,表现在对文章的思想理解,不再让学生限制在反封建教育的范围。学生有一个相对宽裕自由空间。忆百三味草书屋园甜美欢乐难忘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作家作品,积累词语,理清文章脉落,了解插叙、伏笔手法的运用,正确体会作者的情感。过程和方法目标:正确朗读,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体会情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正确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从中感受至爱亲情。教学方法:学生分组讨论教学时间:两课时课前准备学生:1.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2.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可能也遇到过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教育你的呢?也许感受到父爱的事件很多,准备好说给大家听听。教师:1.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2.有条件的,可提前为学生播放影碟《城南旧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教学步骤:一、导入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亲的父亲吧!二、整体感悟:(1)检查预习情况。(利用多媒体课件)(2)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大屏幕技影出示问题组:a.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b.“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c.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速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回答,学生间互相评论补充。a.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7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b.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c.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同时又深深眷念的感情。三、研读与赏析(上)1.教师导学: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象征生性爱花的爸爸的离开人世。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同学们可以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2.自主探究:确定思考题,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将思考题集中到以下几方面,大屏幕出示问题组a.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是怎样引出的?b.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
本文标题:七下语文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59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