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七年级地理上册笔记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节地球和地球仪*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是最早论证地球是球形的人。盖天说:提出拱形大地的说法,不能解释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浑天说:中国汉代科学家张衡在《浑天仪注》中指出,宇宙就像鸡蛋,而且天地都是圆球形的,地就像鸡蛋中的黄,独居其中。20世纪,随着宇航事业的发展,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中看到了地球的全貌。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船队首次完成环球航行。1、经测量,地球的南、北半球不对称(北极凸出10米,南极凹进30米),北极半径比南极半径长40米(这是微不足道的)。地球平均半径(即地表面到地心)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2、地球仪:仿照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把它缩小,制作成地球的模型。(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国家等地理事物的分布、形状和名称等)。3、纬线和经线。(1)地轴——地球始终不停地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运转,这个假想的轴。(2)两极——地轴穿过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3)北极(地球上的最北点)、南极(地球上的最南点)——对着北极星方向的是地球的北极,另一点是地球的南极。*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没有画着经纬线。在地图上,通过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都能画出一条经线和一条与经线相垂直的纬线。这样,就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来。怎么样才能够区别出这些经线和纬线呢?最好的办法是给每一条经线和纬线都起上一个名字,这就是经度和纬度。用经度表示各条经线的名称,用纬度表示各条纬线的名称。(4)赤道——与地球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圈。(基多赤道纪念碑位于南美洲厄瓜)(5)纬线——地球上同赤道平行的线,有无数条,呈东西方向(每条线的走向)。*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6)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线,有无数条,呈南北方向(每条线的走向)。你想要看到你所在地方的经线并不难:立一根竹竿在地上,当中午12点太阳升得最高的时候,竹竿的阴影就是你所在地方的经线。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经线又叫子午线。*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7)经度:以本初子午线为0°的经线向东、西标定不同的度数。本初子午线以西直至180°经线称西经(用“W”表示);本初子午线以东直至180°经线称东经(用“E”表示)。(8)纬度:以赤道为0°的纬线向南北标定不同的度数。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地球上某一点的纬度,就是该点代表重力方向的铅垂线与赤道面的夹角。)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有一条宽十几厘米、长十多米的铜制子午线即为本初子午线)的那条经线,叫做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从0°经线向东叫东经;向西叫西经。由于地球是个球体,所以东、西经各有180°。东经180°和西经180°是在同一条经线上,那就是180°经线。最长的纬线圈——赤道,叫做0°纬线。从赤道向北度量的纬度叫北纬;向南的叫南纬。南、北纬各有90°。北极是北纬90°。(9)经线和纬线互相垂直、互相交织,就构成了经纬网。任何地点在经纬网中都有对应的经度值和纬度值。任何一组经度值和纬度值都都能找到与它对应的地点。这种经纬网定位方法广泛应用于军事、航海、航空和气象观测等领域。(10)南半球、北半球:经线和纬线还可以把地球划分成几个不同的半球。象切西瓜一样,把地球沿赤道切开,赤道以北的半球,叫北半球;赤道以南的半球叫南半球。(11)东半球、西半球:沿西经20°(20°W)和东经160°经线把地球切开,由西经20°向东到东经160°的半球叫东半球;以西的半球叫西半球。复习题:1、经纬网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人们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历程?3、经线和纬线有什么区别?它们的形状,和各经、纬线的长是否等长?它们的分布规律?2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周时间:一天(24小时)。(1)由于地球是球形且不透明,故任何时候地球上都有一半地区是白天,一半地区是黑夜,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2)地球不停地自转,所以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太阳光强弱也不同,时间也不同了。思考: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是顺或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呢?2、地球的公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冬至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图上的二分二至均指北半球,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相反。***太阳照射指向箭头,在垂直方向上方(春分)或下方(秋分)太阳直射赤道,水平方向右方(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水平方向左方(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问题:1、地球是沿什么方向公转的?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样吗?2、地球的地轴是直立的还是倾斜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轴的指向会发生变化吗?3、球的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需要一年。4、由于地轴始终朝一个方向倾斜,随着地球的公转,各地在一年中不同时间内,接受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从而形成了炎热的夏季、寒冷的冬季、温和和春季和秋季。南、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即:北半球春季时,南半球秋季;北半球夏季时,南半球冬季;北半球秋季时,南半球春季;北半球冬季时,南半球春季。5、地球的自转造成昼夜长短的变化,公转造成四季的变化。北半球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春季和秋季昼夜相差不多。(据此一些国家和地区为了充分利用日光,节约照明电力,在夏季实行夏令时制)6、地球上纬度不同的地区,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接收到太阳热量也有多有少。由此,将地球划分为五带:(1)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23026′N~23026′S);(2)北温带: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23026′N~66034′N);(3)北寒带:北极圈以北(66034′N~900N);(4)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23026′S~66034′S);(5)南寒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66034′S~900S)。(南、北)寒带:地表获得的太阳光热量最少,终年严寒;(南、北)温带:四季分明,能够体会到每个季节的特点;(南、北)热带:地表获得的太阳光热量最多,终年炎热。7、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地球公转时,直射点在地球表面有规律地南北移动)直射点最北至北回归线(23026′N北半球夏至6月22日前后),然后开始返回向南移动,至赤道(北半球秋分9月23日前后),再移动至最南,到南回归线(23026′S北半球冬至12月22日日前后),转头再向北移动至赤道(北半球春分3月21日前后),继续北移至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由北回归线至南回归线经过半年,即直射由最北移动到最南,再由最南移动到最北,需经过一年,公转一周。(为何太阳直射最北只能到北回归线,最南只能到南回归线呢?因为地轴倾斜的角度正好为66034′,且始终保持这一角度或方向,在夏至时太阳直射线与地轴夹角正好66034′,与北回归线的夹角正好是23026′,北回归线上各点连接地心与地轴相交的角为23026′,两夹角和正好900,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随地球自转与公转,太阳直射线与地轴夹角逐渐增大,转至秋分时太阳直射线与地轴夹角正好900,太阳直射赤道;转至冬至时,太阳直射线与地轴夹角为113026′正好为23026′的余角,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再转往春分过程中,太阳直射线与地轴夹角逐渐减小,至春分时太阳直射线与地轴夹角正好900,太阳直射赤道;再转往夏至过程中,太阳直射线与地轴夹角逐渐减小,至夏至时太阳直射线与地轴夹角正好66034′,与北回归线的夹角正好是23026′,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由于地轴倾斜的角度是66034′且指向始终不变,南、北回归线分别在南、北纬23026′,随着地球自转和公转,太阳直射点最北只能到北回归线,最南只能到南回归线。)8、极昼和极夜现象:观察课本第13页地球公转示意图,在寒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北斗球夏季时,北极圈(66034′N)以北的地区出现昼(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现象;此时,南极圈(66034′S)以南地区出现极夜(一天24小时都是黑夜)现象。北半球冬季时,情况正好相反。***芬兰北部城市罗瓦涅米为拉皮省省会,也是世界上唯一被北极圈穿过的省会城市。复习题:1、地球自转产生的天文现象有何地理意义?2、地球上为什么会产生四季?第三节地图1、地图被称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被喻为人的“眼睛和工具”。***斯诺医生的发现:19世纪中叶,英国伦敦霍乱(一种恶性传染病)流行,致许多人死亡。斯诺医生怀疑问题出在水源,但无证据。1854年,霍乱在伦敦苏哈区蔓延。为了弄清病源,斯诺医生绘制了一张标有第个病死者住地的地图。结果发现,许多死者饮用的是同一口水井的水。斯诺医生的助手封死了这口井后,新必病者的数目大幅减少。(地图用途)2、使用地图时的定向:(1)利用罗盘:展开地图,使罗盘磁针指向零度,并与经线重合,这时地图指向与实际方向一致;(2)利用指南针:将指南针放平,磁针红色一端为南,使地图方向与磁针方向重合。(3)利用手表:在白天有太阳时,以24小时制计时,除以2所得时间标点的时针指向太阳,那么表盘上12点所对应的方向就是北方,然后将地图方向调到与实际方向相一致。3、地图的比例尺:表示地理事物缩小的程度,等于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比值。公式表示:=比例尺有三种表示形式:(1)线段式:用线段表示1个单位长度(通常取1厘米)所代表的实地距离。如:“”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2)数字式:用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图上1厘米与所代表的实地距离的比值。1:1000000、一百万分之一和1/1000000都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3)文字式:直接用文字写明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地距离。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在一定大小的图纸上表示实地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能标出的事物就越多),地理事物的图就越小;*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在一定大小的图纸上表示实地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能标出的事物就越少),地理事物的图就越大。4、利用地图查找信息:(1)地图类型多种多样。按内容分: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按表示区域分: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国家图、省图、县图等。普通地图:综合反映地形、河流、城市、行政区划等多种地理事物的一般特征,常见有地形图和行政区划图等。专题地图:集中反映一两种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如人口分布图、气候类型图、资源分布图等。每幅地图都包含大量的地理信息。(2)如何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图例:在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定地图符号。注记:在地图上确定所需要地图的类型认真看图例和注记
本文标题:七年级地理上册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64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