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七年级第三次质量分析历史试卷
1七年级第三次质量分析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1.右图人物于1206年被蒙古贵族推举为大汗。这主要是因为他()A.率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夏和金,建立元朝B.俘虏南宋皇帝,灭掉南宋C.建立北宋,结束分裂局面D.经过多年征战,统一蒙古2.在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向西方传播的过程中,做出贡献最大的是().A日本的遣唐使B.意大利传教士C.阿拉伯人D.中国航海家3.《金史》有“声如雷震……人与牛皮皆碎进无迹,甲铁皆透”的战争场景描绘,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A.战争场面惨烈B.火药已应用于军事C.火药的使用改变了战争结局D.火药威力巨大4.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①铁木真统一蒙古②马可·波罗来华③回族形成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⑤建立行省制度A.①②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⑤D.①②③④5.在元朝的广大疆域内,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并形成了一个新民族。这个新民族是()A.回族B.维吾尔族C.藏族D.满族6.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里所说的第三种“东西”是指我国古代的()A.指南针B.火药C.印刷术D.造纸术7.某同学搜集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主题是()A.唐代繁荣的文学B.宋代领先世界的科技C.元代发达的对外贸易D.明代先进的航海技术8.《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面图示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9.张择端是潍坊历史上著名的画家,为后人留下了一幅描绘北宋市民生活的《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作属于()A.人物画B.山水画C.风俗画D.花鸟画210.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B.科举制为士人创造了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C.明朝八股取士钳制了人们的思想D.八股取士使读书人失去了自由报考的机会11.“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①丝绸之路②鉴真东镀③郑和下西洋④戚继光抗倭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2.下图是古代某船队远洋航行的路线图。下面对此次远航活动的评论中,正确的一项是()①探寻新路,寻找黄金②友好往来,促进交流③和平使者,扬威异域④殖民先驱,海盗鼻祖A.①③B.②④C.①②D.②③13.明清时期,宰相制度的废除、军机处的设立、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从本质上反映了()A.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B.文化专制的加强C.思想控制的强化D.皇权的削弱14.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置台湾府的相同作用是()A.驱逐了殖民势力B.加强了清朝对边疆的管辖C.维护了国家主权D.巩固了清朝海防15.“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民族团结B.反抗侵略C.社会变革D.和平交往16.电视剧《宫》中的女主人公晴川穿越时空来到了清朝。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有()①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②皇帝选调亲信设立军机处③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④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倭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7.右图人物即位后,改革行政制度,加强君主权力。在中央,他废除了自秦朝以来存在1500多年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是()A.丞相制度B.郡县制度C.行省制度D.科举制度18.我国的科举制度经历了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到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转变这种转变始于()A.设置进士科B.设置明经科C.开创殿试和武举D.八股取士319.2014年元旦,原创大型情景剧《郑和下西洋》在中国航海博物馆进行了首场演出。人们之所以缅怀郑和是()A.民族团结,永载史册B.航海壮举,促进交流C.祖国统一,丰功伟绩D.抵抗外辱,扬我国威20.明代抗倭名将谭纶(1520~1577),今抚州市宜黄县人,历事三朝,主持兵事三十年,抗倭戍边屡建奇功。以下人物能与谭纶共同捍卫海防的是()A.岳飞B.郑和C.戚继光D.郑成功21.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两代是可以的。”文中空缺处应是()A.秦汉B.魏晋C.宋元D.明清22.“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A.设置特务机构B.设立军机处C.实行八股取士D.制造文字狱23.“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描述的郑成功的历史事迹是()A.西行天竺B.抗击倭寇C.七下西洋D.收复台湾24.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A.抗击外来侵略B.民族关系发展C.中外友好往来D.君主专制强化25.下列甲、乙两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的设置情况。其中乙图反映的朝代可能是()A.秦朝B.西汉C.唐朝D.明朝题12345678910111213答题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4二、非选择题(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11分)材料一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始改称元。摧灭弱宋,遂一天下。—顾祖禹《读电方舆纪要》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至元八年”是哪一年?(1)“遂一天下”是怎么一回事?(1)(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该朝代实行了什么制度?(1)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1)(3)材料二中的“宣政院辖地”指的是现在的哪一地区?(1)宣政院的设立产生了什么影响?(2)(4)材料二中的“琉球”指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1)(5)材料二中的“大都”指的是今天的哪一城市?(1)它在当时的地位如何?(2)27.阅读下列材料(11分)材料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将近三百卷。全书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为了写这部书,编者前后用了19年,仅采用的各种资料就有三百多种。有人曾翻阅其中的篇章,竞没发现一个写得潦草的字。请回答:(1)上述材料说的是哪一部书?(1)这部书是由谁主持编写的?(1)他是哪个朝代的人?(1)5(2)该书是一部什么体例的历史著作?(1)有人说在书中能找到“安史之乱”的内容,对吗?(1)为什么?(2)(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该书作者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2)(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该书作者并称为“两司马”的另一位史学家是谁。(1)其著有哪部史学巨著?(1)28.科举制度自创立以来,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11分)材料一唐太宗时,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数比其他科多,录取比较严格。不少人从少年考到白头仍未中进士。后来有人作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成阳之郊……”请回答:(1)我国科举制度是在哪一朝代形成的?(1)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2)结合材料一,说说科举制度对唐朝的统治有什么作用。(2)(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的科举考试和明朝八股取士在考试内容上有什么重大变化。(2)这说明了什么问题?(2)(4)结合材料二,分析明朝八股取士与秦朝焚书坑儒的相同之处是什么。(2)29.某校七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大清帝国进行了探究学习,设计了如下几个板块,请你参与探究活动。(9)【板块一满洲崛起篇】材料一《努尔哈赤》图(略)(1)写出努尔哈赤为女真族的发展和壮大做出的主要贡献。(2分)(至少写出两项)6(2)女真族改族名为满洲发生在谁统治时期?大清国号开始使用是在哪一年?(2分)【板块二强化君权篇】材料二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故宫养心殿雍正皇帝亲题对联材料三清代史学家赵翼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材料四清朝统治者认为明朝灭亡的原因,主要是党派之争与宦官专权。清初统治者规定各府县不得结社,并强调士人的一切舆论“应以朝廷之赏罚为是非”,“人臣尤当以君心之好恶为好恶”。(3)结合材料二、三,说说雍正帝是怎样实现“一人治天下”的。(2)(4)为实现士人的一切舆论“应以朝廷之赏罚为是非”,清朝统治者对知识分子采取了什么措施?(2)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30.阅读下列材料:(8分)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郑成功材料三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康熙帝请回答:(1)材料一中“海波平”的含义是什么?戚继光为实现这一愿望做出了哪些努力?(2分)(2)材料二中“贵国”何时侵占了台湾?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大陆与台湾最早的联系是在什么时期?(2分)(3)材料三中“罗刹”指当时哪个国家?为“剪除”其危害,康熙帝采取了什么举措?(2分)(4)上述材料涉及的三位历史事件有何共同特征?(2分)
本文标题:七年级第三次质量分析历史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66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