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七年级语文上册9猫的故事同步测试北师大版
19猫的故事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饽饽..(bōbo)万籁.俱寂(lài)嗥.(háo)如诟.如詈.(gòulì)跳踉.(liáng)窗棂.(líng)按捺.(nà)鼎鼐.(nài)圆箍.(gū)殚.智竭力(dān)姑妄.从之(wàng)赫.然(hè)缓颊.(jiá)膺.惩(yīng)猱.升(náo)夤.夜(yín)窥.视(kuī)2.读准多音字(1)值更.:gēng其他读音:gèng组词:更加(2)调.和:tiáo其他读音:diào组词:调动(3)宽假.:jiǎ其他读音:jià组词:放假二、重要词语1.万籁俱寂: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2.如诟如詈:像指责又像辱骂。3.跳踉:跳跳蹦蹦,跳跃。4.足智多谋:智谋很多,形容善于料事和用计。5.左道旁门:指非正统的宗教、会道派别。文中比喻不合正统的技艺。6.殚智竭力:用尽心思,费尽精力。7.自告奋勇:主动要求担任某项艰巨的任务。8.姑妄从之:姑且按照他的办法来做。9.执法如山:执行法令极其严厉,一点也不改变。10.宽假:宽恕、原谅。11.缓颊:为人求情。12.膺惩:讨伐,打击。13.无以复加:形容已到了极致。三、作家作品梁实秋,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位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1949年去台湾。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译有《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梁实秋的散文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构思精巧,文笔诙谐幽默,内蕴深厚,风格恬淡,充分显示了梁实秋先生的文学功底及丰富的人生阅历。可谓以理节情,化俗为雅,趣味醇正,蕴涵淡远,熔性情、经验、学识于一炉,集雅人、达士、学者为一体,卓然独立,成为继周作人之后又一闲适派散文大家。21.文章结尾部分的变化会触动我们。触动我们的是猫的母性还是作者对此事的感悟?请具体谈谈自己的想法。点拨:首先,我们会和文中的“我”一样,被猫的母性所触动。其次,“我”对此事的感悟是既深刻又动人的,这应当是更重要的触动我们读者之处。“天地之大德曰生,这道理本该普及于一切有情。”也就是说,人世间的大功德、大恩大德就是对创造生命的敬重,对生命的珍惜、爱护、尊重,而且应该普及到一切有生命的人和动物、植物的身上。这里既有对前面自己行为的检讨,更有对不顾一切危险的伟大的母爱的高声礼赞。2.怎样理解本文中“猫”的形象?点拨:文中赋予猫“生之大德”,其可谓集母爱、生之伟大于一身,是作者对世态进行洞察之后所寄予的意象。它是表露作者对人世所有感悟和阅历的载体,是文章的“主要人物”,是世相的替代。3.核心图解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跳踉.(liáng)万籁.俱寂(lài)殚智竭.力(jié)按捺.(nài)B.窗棂.(líng)无计可施.(shī)如诟.如詈(gòu)赫.然(hè)C.缓颊.(xiá)凌乱不堪.(kān)调.和(tiáo)圆箍.(gū)D.嗥.叫(háo)奄.奄一息(yǎn)夤.夜(yín)膺惩.(chěng)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含义。(1)这时候屋瓦上嗥的一声猫叫起来,时而如怨如诉....,时而如诟如詈……(2)窗户纸重新糊好,我准备高枕而眠....。3.指出下列各句的表达方式。(1)北平的窗子是糊纸的,窗棂不宽不窄正好容一只猫儿出入。()(2)猫一溜烟似的稀里哗啦地拖着罐头绝尘而去。()(3)天地之大德曰生,这道理本该普及于一切有情。()4.文学常识填空。《猫的故事》的作者是________,现代著名________、翻译家。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5.说说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这一回我下了决心,我如果再度把她活捉,要用重典....,不是系一个铁罐就能了事。3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①厨师对于捉到的猫向来执法如山,不稍宽假,我看了猫的那副可怜相直为她缓颊。结果是从轻发落予以开释,但是厨师坚持不能不稍予膺惩,即在猫身上原来的铁丝上系一只空罐头,开启街门放她一条生路。只见猫一溜烟似的稀里哗啦地拖着罐头绝尘而去,像是新婚夫妇的汽车之离教堂去度蜜月。跑得愈快,罐头响声愈大,猫受惊乃跑得更快,惊动了好几条野狗在后面追赶,黄尘滚滚,一瞬间出了巷口往北而去。她以后的遭遇如何我不知道,我心想她吃了这个苦头以后绝对不会再光顾我的书房。窗户纸重新糊好,我准备高枕而眠。②当天夜里,听见铁罐响,起初是在后院砖地上哗啦哗啦地响,随后像是有东西提着铁罐猱升跨院的枣树,终乃在我的屋瓦上作响。屋瓦是一垅一垅的,中有小沟,所以铁罐越过瓦垅的声音是格登格登地清晰可辨。我打了一个冷战,难道那只猫的阴魂不散?她拖着铁罐子跑了一天,藏躲在什么地方,终于夤夜又复光临寒舍?我家究竟有什么东西值得使她这样地念念不忘?③哗啦一声,铁罐坠地,显然是铁丝断了。几乎同时,噗的一声,猫顺着我窗前的丁香树也落了地。她低声地呻吟了一声,好像是初释重负后地一声叹息。随后我的书房窗纸又撕破了——历史重演。④这一回我下了决心,我如果再度把她活捉,要用重典,不是系一个铁罐就能了事。我先到书房去查看现场,情况有一些异样,大书架接近顶棚最高的一格有几本书洒落在地上。倾耳细听,书架上有呼噜呼噜的声音。怎么猫找到了这个地方来酣睡?我搬了高凳爬上去窥视,吓我一大跳,原来是那只瘦猫拥着四只小猫在喂奶!四只小猫是黑白花的,咕咕容容地在猫的怀里乱挤,好像眼睛还没有睁开,显然是出生不久。在车船上遇到有妇人生产,照例被视为喜事,母子好像都可以享受好多的优待。我的书房里如今喜事临门,而且一胎四个,原来的一腔怒火消去了不少。天地之大德曰生,这道理本该普及于一切有情。猫为了她的四只小猫,不顾一切地冒着危险回来喂奶,伟大的母爱实在是无以复加!⑤猫的秘密被我发现,感觉安全受了威胁,一夜的工夫她把四只小猫都叼离书房,不知运到什么地方去了。6.第②段中“难道那只猫的阴魂不散”这句话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7.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我”的心理描写,“我”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理?8.作者很不理解猫的行为,产生“我家究竟有什么东西值得使她这样地念念不忘”的疑问,回答这一疑问的是哪句话?【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向一棵树鞠躬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天天从它跟前走过,竟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4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竟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9.第二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10.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1)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2)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11.文章写榆树,却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去写“老人”?请简要分析。12.第四段中说:“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表达交流】13.《猫的故事》结尾说,猫在秘密被发现后把四只小猫叼走,“不知运到什么地方去了”。如果你是文中的“我”,此时会是怎样的心情?【体验中考】14.(2010·湖北襄樊中考)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限16字以内)4月1日,随着数百只信鸽展翅飞向蓝天,2010年全国“爱鸟周”活动在襄樊市南湖广场启动。启动仪式上,襄樊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牌为“中国红嘴相思鸟之乡”。据了解,本届“爱鸟周”活动的主题为“科学爱鸟护鸟、保护生物多样性”。活动期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将全部行动起来,开展观鸟、野鸟摄影、书画展览、征文、文艺演出、知识竞猜等活动。启动仪式上,与会领导为湖北省爱鸟护鸟先进单位和个人及上届“爱鸟周”征文获奖者颁奖,中学生代表宣读了“爱鸟护鸟倡议书”。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解析:A项中“捺”应读“nà”;C项中“颊”应读“jiá”;D项中“惩”应读“chéng”。答案:B2.参考答案:(1)像埋怨又像诉说,形容猫的叫声。(2)指解除了祸患,可以安安稳稳地睡觉了。53.答案:(1)描写(2)记叙(3)议论4.答案:梁实秋散文家《雅舍小品》《偏见集》5.参考答案:“要用重典”是当猫不顾生命危险又一次到来时,作者表明惩罚猫的决心的用词,看起来义正词严。实际上对一只猫,不至于如此,这是幽默的写法,是在自我否定,表明人对小动物生命的漠视是可笑的。6.参考答案:有对这只不识时务的猫的痛恨,也有对它这种不顾后果的行为的疑惑。7参考答案:猫已被抓过一次,并受到惩罚,“我准备高枕而眠”,然而“历史重演”,书房窗纸又被猫撕破。这使“我”非常气愤,所以产生这样的心理。.8.参考答案:“原来是那只瘦猫拥着四只小猫在喂奶!”或“猫为了她的四只小猫,不顾一切地冒着危险回来喂奶”回答了这一疑问。9.参考答案:生长环境极其恶劣;外形矮小、纤弱、朴实;忍受苦痛,顽强生长。10.参考答案:(1)运用拟人手法,写榆树“拦”不住雨水,“挽留”不住露珠,表现了它忍受着干旱和贫瘠的苦痛。(2)将老人远去的形象比喻成行走着的“永恒的雕塑”,赞
本文标题:七年级语文上册9猫的故事同步测试北师大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67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