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指导
《统计学原理》课程期末复习指导一、复习应考基本要求(一)考核目的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重点和难点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统计学的基本理论、统计指标和统计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技能。(二)考核方式期末考试形式为笔试,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三)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和本考核说明。(四)考试要求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考试着重基本知识考查和应用能力考查两个方面,在各章的考核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统计的基本公式、计算方法及数量应用分析能力的内容按“了解、理解和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要求。了解占分20%、理解和掌握占分45%、综合应用占分35%。(五)考试题型及讲解1、单项选择(15题×2分=30分):在列出的答案中选一个正确答案。2、多项选择(5题×2分=10分):在列出的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选择题这部分内容包括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计算公式的运用等。占全部试题的10%。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的题型、难度、出题的样式可以看本复习指导书,那上面所列的所有的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是复习的参照依据、作业、期末复习指导3、判断正误(10题×1分=10分):通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记忆和理解对题目作出正确的判断。占全部试题的10%。判断题的难度及内容可以以中央电大编辑部下发的4填空题(10题×1分=10分)5、简答题(4题×3分=12分):考核对基本概念、理论、方法的掌握及应用程度。占全部试题的12%左右。6、计算题(3题,28分):考核对基本统计方法的掌握程度及综合应用的能力。占全部试题的28%。做计算题要求写出计算公式及主要计算过程。计算题参考作业及期末复习指导,但注意计算题一般不会出现一模一样的原题。(六)考试应注意的问题1、由于本门课程考试涉及大量的计算题,而且基本上都是大家无法用口算甚至笔算得出结果的,所以本门考试是允许大家带计算器入场的,所以请大家考试时一定要带上计算器。2、试卷不留空白,每题必答。3、做计算题时大家一定要写出相关公式,写清解题步骤。这样做了,即使你最后的答案不正确,也会得到大部分的步骤分,切忌做计算题时只写出数字答案。4、做简答题时,题目中问的问题虽然没问概念,但你最好答一下,同时要注意逻辑清晰,要点完整,该阐述的地方一定要进行简单的阐述。5、注意把握考试时间,考试时间只有120分钟,所以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把握时间,先易后难。把会做的题先做了,然后再返回来做不会做的。6、另外请大家注意:本课程考试,在试卷的后面会把本课程涉及的常用公式都附上去。实际上也是课程进行考试改革的一种尝试。统计学原理课程有它的特殊性,既有概念的理解,也有方法的掌握。学习中更重要的是要求大家掌握方法的应用,而不是死记硬背。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很多时候都是落到指标的计算和分析上。相关公式的记忆不是很关键的,而在于要根据资料和研究目的进行恰当的公式选择。二、复习应考资料及其使用(一)期末复习指导本课程的考核内容是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本考核说明规定的主要内容,以本考核说明为主。所以大家一定要以期末复习指导为向导进行全面复习,同时,期末复习指导这本小册子上给大家提供了一套综合练习题及答案,请大家对这套题引起高度重视,一定要把答案先填上去,认真复习。(二)《统计学》教材考试所有的知识点都不会离开教材,只有全面、认真的阅读,系统、深刻的领会所学的基本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把握重点内容、重点概念,才能真正的把握本课程内容,考出好的成绩。三、模拟自测题。这部分自测题大家可以练习练习,巩固复习成果。单项选择题1.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代表性指标是(C)。A)估计标准差B)两个变量的协方差C)相关关系D)两个变量的标准差2.在一般情况下,商品销售量指数和工资水平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分别为(C)。A)商品销售量、平均工资水平B)商品销售量、职工人数C)单位商品销售价格、职工人数D)单位商品销售价格、平均工资水平3.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C)。A)几何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简单算术平均法D)首末折半法4.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B)。A)0≤r≤1B)-1≤r≤1C)-1<r<1D)-1≤r≤05.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B)。A)105%B)104.76%C)5%D)4.76%6.在一般情况下,销售价格指数和产量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分别为(A)。A)销售量、单位产品成本B)销售量、产量C)销售价格、产量D)销售价格、单位产品成本7.已知某企业4月、5月、6月、7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290人、298人、296人和301人。则该企业二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应用(B)计算。A)首末折半法B)简单平均法C)几何平均法D)加权平均法8.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A)。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变异指标9.某单位某月份职工的出勤率是96%,这个指标是(A)。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0.连续生产的电子管厂,产品质量检验是这样安排的,在一天中,每隔一小时抽取5分钟的产品进行检验,这是(D)。A)简单随机抽样B)类型抽样C)等距抽样D)整群抽样11.已知某企业生产三种产品,在掌握其基期、报告期生产费用和个体产量指数时,编制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应采用(B)。A)加权调和数平均指数B)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C)数量指标综合指数D)质指标综合指数12.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6%和8%,则相应的定期增长速度的为(A)。A)(102%×105%×106%×108%)-100%B)2%×5%×6%×8%C)102%×105%×106%×108%D)(2%×5%×6%×8%)-100%13.对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状况进行了解,统计总体是(C)。A)该地区全部工业企业B)每个工业企业C)该地区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D)每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14.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D)。A)产量B)人口数C)销售额D)出勤率15.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C)。A)全国人口普查B)工业设备普查C)全国工业普查D)农村耕畜调查16.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的区别在于(C)。A)分组的任务和作用不同B)选择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C)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D)组数的多少不同17.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A)。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变异指标18.抽样误差是指(C)。A)在调查过程中由于观察、测量等差错所引起的误差B)在调查中违反随机原则而出现的系统误差C)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D人为原因所造成的误差第3题、多项选择题1.常用的抽样组织形式有(BDEF)。A)重复抽样B)简单随机抽样C)不重复抽样D)等距抽样E)类型抽样F)整群抽样2.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有(BC)。A)算术平均法B)几何平均法C)方程式法D)调和平均法E)加权平均法3.社会经济统计研究对象的特点可以概括为(ACE)。A)社会性B)大量性C)总体性D)同质性E)变异性4.直线回归方程yc=a+bx中的b称为回归系数,回归系数的作用是(ABE)。A)可确定两变量之间因果的数量关系B)可确定两变量的相关方向C)可确定两变量的实际值与估计值的变异程度D)可确定两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E)可确定当自变量的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平均增加值第4题、判断题1.当对品质标志的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就形成统计指标。(√)2.全面调查包括统计报表和普查。(×)3.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4.变异系数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5.计算相关系数时,相关的两个变量是对等的关系。(√)6.若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是年下的。(√)四、复习应考重点范围辅导1.统计一词的三种含义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特点3.统计学的研究方法4.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总体与总体单位、标志与标志表现、变异与变量、统计指标概念、特点及分类。5.国家统计的职能1.统计调查的概念和基本要求2.统计调查的种类3.统计调查方案的构成内容4.统计调查方法: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1.统计整理的概念和方法2.统计分组的概念、种类3、统计分组的关键:分组标志的选择4.统计分组的方法:品质分组方法、变量分组的方法5.分配数列的概念、构成及编制方法变量数列的编制基本步骤为:第一步:将原始资料按数值大小依次排列。第二步:确定变量的类型和分组方法(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分组)。第三步:确定组数和组距。当组数确定后,组距可计算得到:组距=全距÷组数全距=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第四步:确定组限。(第一组的下限要小于或等于最小变量值,最后一组的上限要大于最大变量值。)第五步:汇总出各组的单位数(注意:不同方法确定的组限在汇总单位数时的区别),计算频率,并编制统计表。间断式确定组限:汇总各组单位数时,按照“上下限均包括在本组内”的原则汇总。重叠式确定组限:汇总各组单位数时,按照“上组限不在内”的原则汇总。因为有了“上组限不在内”的原则,实际工作中,对于离散型变量也经常采用重叠式确定组限的方法。6.统计表的结构和种类1.总量指标的概念、种类和计量单位2.相对指标的概念、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相对指标的种类。相对指标包括: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3.平均指标的概念、作用和种类。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众数、中位数4.变异指标的概念、作用和种类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变异系数1.抽样推断的概念、特点、和内容。2.有关抽样推断的基本概念:总体与样本、参数和统计量样本容量、样本个数3.抽样误差的一般概念及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4.抽样平均误差的含义及计算:抽样平均数、抽样成数平均误差5.抽样极限误差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抽样误差概率度的含义及确定方法。6.总体参数区间估计的要素及估计方法。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同时具备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和概率保证程度三个要素。总体参数(平均数及成数)区间估计的方法:抽样推断中有关的内容最后都集中在根据具体资料对总体参数(总体平均数和总体成数)进行区间估计(给定抽样误差范围,求概率保证程度;给定置信度要求,推算抽样极限误差的可能范围)的方法上。在根据资料对总体参数进行区间估计时,首先要对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概率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要清楚,然后是有关区间估计的概念、方法。7.简单随机抽样重复抽样条件下必要样本单位数的计算。8、简单随机抽样重复抽样条件下必要样本单位数的计算。1.相关分析的一般概念、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的概念和相关的种类。2.相关系数的作用、性质和计算方法。计算相关系数的简化式:3.回归分析的概念、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和方程参数a、b的含义。回归直线方程式中:y是y的估计值,a代表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b表示直线的斜率,又称为回归系数。回归系数的涵义是,当自变量x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y的平均增加值。当b的符号为正时,表示两个变量是正相关,当b的符号为负时,表示两个变量是负相关。a、b都是待定参数,可以用最小平方法求得。1.指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指数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上的变动情况;(2)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3)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在长时间内的发展变化趋势。2.总指数的作用及编制方法。总指数的编制方法有两种:综合指数: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综合变动情况及由于数量指标的变化引起的总量指标变化的绝对额。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综合变动情况及由于质量指标的变化引起的总量指标变化的绝对额。3.平均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及由于数量指标的变化引起的总量指标变化的绝对额。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及由于质量指标的变化引起总量指标变化的绝对额。指数这章同学们感觉比较困难,只要理解了公式的建立,就应该可以做题.主
本文标题:《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指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72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