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美学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第1页共6页开放教育(本科)《美学专题》课程教学大纲重庆电大远程教育导学中心文法导学部2008年8月修订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美学专题》是开放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基本的美学与美育理论知识,具备较高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塑造能力、较高的实施美育的能力。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美学专题》的先修课是《艺术欣赏》,后继课程为《影视批评》、《地域文化》等课程。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理解和掌握美学与美育的基本理论知识。2.能运用美学与美育理论知识分析和鉴赏生活、自然与艺术领域的审美现象。3.能运用美学与美育理论知识指导相关工作实,提高审美塑造的自觉性和在工作中贯切美育的能力。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1.自主学习与各种辅导、指导相结合;个别学习与小组讨论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然美和艺术美欣赏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美育实践相结合;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2.重视美学、美育理论向审美实践与审美教育实践能力的转化,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渗透性和复杂相关性。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的统一要求,在教学实施过程及期末考核时,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要求。“了解”即要求一般地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填空、选择、判断等题型进行考核;“掌握”既要求清楚地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简答等题型进行考核;“重点掌握”即要求非常清楚、全面、准确地掌握有关内容并能够熟练运用,一般以简答、论述题等题型进行考核。第二部分多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方案一、课程的基本结构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什么是美学、美及其形态、美感、什么是美育、形式美与美育、艺术美与美育、审美文化形态与美育、青少年发展与美育、教师角色与美育九个部分。二、学时分配比例本课程为3学分,课内学时为54学时。教学时数具体分配如下:序号章目学时数建议IP学时建议录像学时第2页共6页第一章什么是美学22第二章美及其形态812第三章美感612第四章什么是美育21第五章形式美与美育812第六章艺术美与美育1022第七章审美文化形态与美育1032第八章青少年发展与美育61第九章教师角色与美育21总计541310三、多媒体教材的构成1、文字教材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辅助教材。主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它体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力求做到体系完整、文字简洁准确,适合以自学为主的成人教育并能较好地体现电大教学的规律和特点。辅助教材通常包括学习指导书和参考资料,其具体内容有:各章教学内容的导学、作业练习、复习思考题、案例分析、期末复习考试指南。辅助教材的主要功能是:学习主教材的向导;连接主教材与音像教材的媒介;自学与自测的手段、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补充;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2、音像教材电视课是文字教材的导读、拓展和补充,也是文字教材的形象化、视听化。电视课采取课堂讲解与外景资料相结合的方式,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疑点和难点。教学形式力求做到形象、生动、直观、简洁。部分电视课的内容将超出文字教材的叙述(但不超出教学大纲)。3、网上教学资源重庆电大专门开设了网站,网页上发布有关教学信息,布置各门课程的作业及辅导材料,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借助网上教育方式获得本课程的相关教学信息和责任教师的辅导。4、CAI课件及教学光盘第三部分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什么是美学[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美学的含义,理解美学作为一个学科诞生及其发展的历史;掌握美学的研究中心、范围和基本理论构架,了解美学学科的基本问题;理解美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以及美学与其他文化现象的复杂关系。[教学内容]第一节美学的历史1.美学在西方2.美学在中国3.中外美学研究方法4.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地位和意义第二节美学的含义1.美学的性质2.美学的对象第3页共6页3.美学的定义4.美学的基本问题第三节学习美学的方法1.美学的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2.理论思辨与文本批评的结合3.审美体验与理性阐释的交汇4.学科研究与跨学科的汇通第二章美及其形态[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美学史上人们研究美的不同途径,由此提出的代表性论点,理解关于美的本质的各种观念,把握美的几个显著特征;掌握不同存在领域的美的特征、内涵,理解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和人的创造性活动的关系;掌握西方美学中几个基本美学范畴、中国古典美学中几个重要范畴、以及现代美学中几个范畴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教学内容]第一节美的含义和特征1.美学史上美的本质观念2.美的含义3.美的特征第二节美的形态1.自然美的特征与实质2.社会美的特征与实质3.艺术美的界定及其特点4.科技美的界定及其特点5.中西文化中的美的范畴第三章美感[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理解美感的含义,了解美感的历史发生与个体发生,把握美感的结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美感的心理过程,掌握美感的基本特点;[教学内容]第一节美感的含义和特征1.美感与快感2.审美心理与日常心理3.美感的含义4.美感的特征第二节美感的基本心理要素1.美感中的直觉2.美感中的情感3.美感中的想象4.美感中的理解第三节美感的深层形态――审美体验1.审美体验的含义和特征2.审美体验的过程3.审美体验与艺术4.美感的培养与美育第4页共6页第四章什么是美育[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美育观的历史发展和美育的内涵,把握美育的特征;理解美育在人的生成中的地位及其社会文化功能;掌握美育的基本层面和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美育观的历史和美育的含义1.西方美育观的演变2.中国美育观的演变3.美育的含义4.美育的特征第二节美育的地位和功能1.当前中国的美育问题2.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3.美育在个体塑造、社会整合和文化建构中的功能第三节美育的层面和方法1.美育的层面2.美育的方法第五章形式美与美育[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理解形式美的含义,认识形式美的普遍基础,掌握形式美的要素和规律;理解形式美产生和演变的规律,认识人类实践在形式美产生和演变中的作用;理解形式美在美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掌握形式美教育的基本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形式美及其形成和发展1.形式与形式美2.形式美的普遍基础3.形式美的社会历史根源第二节形式美的构成1.形式美的自然因素2.形式美的组合规律3.形式美的文化选择4.形式美的艺术形态第三节形式美教育的意义、特征和方法1.形式美教育在美育中的意义2.形式美教育的特征3.形式美教育的方法第六章艺术美与美育[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艺术分类的多种标准,认识各门类艺术的审美特性和功能及实施美育的途径;领悟艺术的人文精神与信念指向。[教学内容]第一节艺术的门类1.艺术分类的历史2.艺术分类的标准与意义第5页共6页3.艺术分类的相对性4.艺术门类的符号形态与特性第二节造型艺术与美育1.造型艺术的含义和种类2.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3.造型艺术的美育功能4.实施造型艺术美育的途径第三节表演艺术与美育1.表演艺术的含义和种类2.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3.表演艺术的美育功能4.实施表演艺术美育的途径第四节语言艺术与美育1.语言艺术的含义和种类2.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3.语言艺术的美育功能4.实施语言艺术美育的途径第五节综合艺术与美育1.综合艺术的含义和种类2.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3.综合艺术的美育功能4.实施综合艺术美育的途径第七章审美文化形态与美育[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审美文化的含义,掌握审美文化形态的变动特点;了解审美文化形态的划分标准,认识中国古典性文化、中国现代性文化和外来文化,理解各种审美文化形态与美育的关系;理解高雅文化、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审美功能,以及实施美育的途径。[教学内容]第一节审美文化及其形态1.审美文化的含义2.审美文化形态第二节古典性文化、现代性文化和外来文化与美育1.古典性文化与美育2.现代性文化与美育3.外来文化与美育第三节高雅文化、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与美育1.高雅文化与美育2.大众文化与美育3.民间文化与美育第八章青少年发展与美育[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认识青少年的发展特征,了解其发展过程的特殊问题,理解美育的必要性和现实性;掌握青少年审美活动的特征,了解青少年美育的原则和方法,认识美育的功能,了解青少年美育的途径;掌握青少年美育的目标。第6页共6页[教学内容]第一节青少年发展与美育的特殊课题1.青少年发展在人的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青少年发展的共同特征3.青少年美育的特殊课题第二节青少年审美活动的特征与美育原则1.青少年审美活动的特征2.青少年美育的原则第三节青少年美育的目标1.青春形象的塑造2.想象力的激发3.理性能力的培养4.价值取向的引导5.健康人格的生成第四节青少年美育途径1.体验自然2.欣赏艺术3.品味传统4.师法英雄第九章教师角色与美育[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理解教学活动的多因素相互作用,把握教师角色的意义;理解教学艺术概念的内涵和教学活动的美学因素,把握教学过程的美育特点,理解教学活动的美育功能。[教学内容]第一节教师角色、教学艺术与美育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与美育2.教师的课程教学艺术与美育3.教学活动的整体美学因素与美育第二节教师角色的美育功能与美育途径1.教师角色的美育功能2.教师自我美育的原则和途径
本文标题:《美学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74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