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薄弱班级实施“多感官参与生物学教学”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1选题来自教学实际中的真问题,在理论指导下开展实践,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理论。研究成果有借鉴价值。课题小,研究路径与成果直接针对课题,研究过程清晰,简洁。有理论,有实践,有研究,有意义。《薄弱班级实施“多感官参与生物学教学”的实践研究》一、课题界定“薄弱班级”指生源层次相对较弱的班级,本课题中的“薄弱班级”是指本市普通高中生源层次最低的班级,通常有两项指标:一是学业指标,高一入学均分在高中最低录取线左右的班级(含20%线下下扩招生);二是学习习惯指标,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占班级总人数的30%以上,课堂听课率长期低于50%,长期不完成作业的学生达到20%以上。“多感官参与教学”就是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调动学生多重感官(如视觉、听觉、动觉及触觉等)参与学习过程的教学方式。薄弱班级实施“多感官参与生物学教学”的实践研究就是在高中薄弱班级生物学教学中实施多感官参与教学,构建课堂观察量表,积累多感官教学的实践课例,评估实施多感官参与教学对提升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和效果的影响。二、课题的理论(政策)依据1.玛丽亚.蒙台梭利的多感官学习思想玛丽亚.蒙台梭利的感官学习理论指出:我们的学习是通过所看、所听、所学、所嗅、所触、所做来完成的。学生们动眼看、动手做、动耳听、用鼻闻、用肤触、用口说、动脑想等,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对科学知识用身心去体验、去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学习金字塔理论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提出的学习金字塔(LearningPyramid)显示,不同的感知方式有不同的学习效果,如下图所示。在塔尖,是第一种方式“听讲”,这种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24小时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或演示”,这种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塔底的学习方式,就是“教别人”或“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根据学习金字塔提供的信息,学习保持率较高的学习方式是需要动脑、动手、动口的方式,因此,教学中教师应避免单纯讲授、单纯阅读,应采用图片、动画、视频、小组讨论、2动手实践、相互讲解等手段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提高教学效率。3.神经教育学理论神经教育学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人通过各种感官,获取信息,形成长期记忆,在需要时可以进行提取。脑科学研究证实:脑中形成的长期记忆,实际上是在神经元的突触之间形成了特定的蛋白结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可刺激其大脑皮层并增强突触间的联系,从而加强理解和记忆。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起点是感官对该事物的知觉,而人类对一个事物的感知,只有通过多种感官的反映才能产生关于该事物的全面认识。三、问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1.三维目标与多感官学习高中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能力、情感领域的内容与认知领域的内容系统地加以考虑,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得到发展。凡是将三维目标落实得较好的课堂教学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调动多感官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用身心体验、理解知识和现象。因此,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变化与交替使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的能力、情感得到更大化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对当前新课程的实施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2.生源背景与多感官学习近年来,本校高中生源一直为全市“兜底生源”,教师普遍反映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上课不愿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教育教学难度大。预计本校这种生源状况仍会持续5-6年,面对这一现状,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摆在本校全体教师面前的主要课题。《多感官学习》(Olivier&Bowler著,丁凡译)书中指出:每个人的学习方式不同,一般学生尚不能靠单一的学习途径学习。美国有研究表明:在一个平均水平的班级里,有29%是视觉主导的学习者,34%是听觉主导的学习者,37%是动觉主导的学习者。一个学习成绩落后的班级中,学生同样有不同的感知方式,更需要教师通过多感官参与学习来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满足不同类型学习者(如视觉、听觉、运动觉、触觉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二)文献综述1943年由美国的Fernald(傅娜)最早提出VAKT策略(就是视、听、动、触策略,如今所讲的多感官教学策略),她指出:多渠道的学习将比单一管道的学习有效得多。美国1985年创立一所专门为学习障碍者设立的高等学府叫兰马克学院,学院对招收的学障学生或从其他院校转学来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学习技能、学习风格的诊断,然后开展多感官教学,其中85%以上的学生经过两年学习能完成普通院校4年的课程,并且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这个学院的行政主管奥莉薇Olivier和鲍勒Bowler老师曾经写过一本书叫《learningtolearn》,本书介绍了如何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感知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本书由台湾学者丁凡翻译,书名叫《多感官学习》。多感官学习在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有较多学者开展研究,研究主要涉及多感官学习的意义、特点以及多感官学习对小学智障儿童学习的作用,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第一,多感官学习的意义。Mercer和Mercer(1993)说明当讯息能以不同的感官通道呈现时,学生的学习自然而然就能获得更多的成功经验,减少学习的挫败感,进而提升学生学习动机。Katai和Toth(2010)也认为利用多感官学习能增进高层次抽象概念的理解及提升记3忆的效能;曾于娟等人(2009)发现使用多感官学习对于智能障碍学生在学业学习都有显著成效。第二,多感官学习的特点。由多感官的接收讯息,能使学生发挥学习潜能,减少学习无助感。在这过程中,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而非被动地接受刺激并做出反应。因此,多感官学习的特点有:主动性、整合性、多样性、个别性。第三,多感官学习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学科较为局限。研究主要侧重于如何提升小学智能障碍学生的学习,对一般生的艺术欣赏及创作能力、语文写作、和语文学习有明显成效,在提升身心障碍学生的语文学习及数学学习也有很好的效果,而在一般学生的其他学科方面的研究极为少见,针对高中学段的研究几乎空缺。目前,国内基础教育领域对多感官参与教学或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较为少见,有一些教师在小学英语的词汇教学和语文学科教学方面进行多感官学习的尝试,通过听、说、读、写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有一些零散的案例或论文发表,但没有构成体系。在北京“友善用脑”实验区已经把“多感官教学”作为友善用脑的策略之一。迄今为止,多感官学习是否适用于不同学科、不同年段类型的课堂学习需要?多感官学习方式能否针对校情特点?等等问题都没有人做出回答。由此说明多感官学习的研究还有待进行深入有效的探索四、研究的目标在学习课堂观察、多感官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开展基于多感官学习的课堂实践研究,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改善学生学习状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促进生命成长。本课题通过两年的系统研究,实现了如下目标:1.积累多感官学习的典型课例,提炼多感官教学的一般策略;2.通过观察、问卷调查、测评等手段了解薄弱班级在实施多感官教学后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改变情况;3.构建、完善了多感官参与教学的一般模式和课堂教学评价表。五、研究主要过程本课题研究以多感官参与教学思想为指导,积极开展实践研究,并及时总结、反思、提炼,研究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文献研究(2012年8月-2013年1月)先后学习了Olivier&Bowler著(丁凡译)《多感官学习》、脑科学研究文献,还通过网络搜寻了台湾、香港在多感官教学方面的研究资料,通过理论学习和文献研究,理清了多感官教学的特点、研究现状和未来走向2.问卷调查(2012年9月-2012年10月)利用谭顶良教授的《学习风格论》一书中提供的“学生感知偏好测量表”对所任教班级138名学生的感知方式进行测量,统计结果如下:性别听觉型A视觉型V动觉型K听-动型视-听型视-动型A-V-K混合型混型合计男5.77%39.42%13.46%4.81%6.73%17.31%12.50%41.35%43.实践研究与归纳提炼(2012年11月-2014年4月)在本阶段开展多感官教学的实践,在实践研究基础上,积累典型课例,采用归纳总结法,提炼出多感官参与教学的策略,策略包括新课导入、新知学习、课堂小结阶段的各种策略,构建了多感官教学的一般模式,制订了多感官参与教学的课堂有效教学评价表。撰写的《多感官参与下的复习课例》在《中学生物学》杂志发表。4.评估、展示、推广(2014年5月-2014年9月)在此阶段对多感官教学的课例进行分析、评估,访谈教师、学生对多感官参与教学的评价。在得到肯定评价后,将课题成果展示、推广。2014年6月13日在江苏省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直播了主题为“多感官参与下的生物学教学”---DNA分子的结构教学研讨活动,本节主题研讨课得到专家的一直好评,在网上引起了热烈讨论,研究成果影响扩大。2014年9月“多感官参与下的课堂教学”向全校各学科推广,将于2014年10月第八周教学开放活动中全面对外展示。5.结题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0月)在研究后期,对本课题的研究资料包括课例、论文、获奖证书、发表杂志等进行了整理,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经过上述几个阶段的研究,解决了研究目标设定的研究内容,了解到学生的主要感知方式,提出了多感官教学的策略,构建了多感官参与教学的一般模式和课堂有效教学评价表。六、研究的成果1.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的主要感知方式以及不同性别在感知方式方面的差异。(1)在各类感知方式中,具有视觉感知偏好的学生比例最高,占38.12%,混合感知型占有相当比例,达39.23%(如图1)。图1学生感知偏好一览0.00%10.00%20.00%30.00%40.00%50.00%听觉型A视觉型V动觉型K听-动型视-听型视-动型AVK混合型混型合计感知偏好人数百分比系列1(2)男女生感知偏好有一些差异,男生通过听觉感知型来学习的人数比例明显低于女生,而通过视觉型和视-动型的人数比例高于女生。(66人)女(72人)14.29%36.36%12.99%3.90%12.99%7.79%11.69%36.36%5说明男生不喜欢单纯听讲,他们喜欢通过观察、观看、边看边做等方式来学习。2.构建了多感官教学的一般模式,制订了课堂教学评价表(1)多感官参与下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多感官教学的特征研究,构建了多感官参与下的生物学教学模式(如下图所示),该模式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第一个教学环节是“动眼动耳”。这里包含教学情境创设和兴趣激发,一般来说,可以通过电教手段,动听的音乐和诗歌,生动的图片和视频材料等多种渠道,来吸引学生的注意。第二个教学环节“视听动触”。组织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小组研讨、交流,启发思考,最后做出各种解释。或通过动手实验、模拟制作对问题进行研究。此环节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和动脑思考的机会,既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又能引起思考。第三个教学环节“动手动口”是为了总结提升。一般“动手”包括画概念图、网络图、模拟制作、模拟实验等;“动口”就说出本节课所学内容,可让学生按座位顺序接力的方式每人说一句话,前后不重复;或观察视频动画后发表自己的观点等。(2)多感官参与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表“多感官参与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表评价措施指标权重分类指标内容满分得分10%目标依据课程标准,进行课标分解,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水平,确定学习目标,目标定位准确。105%导入用视听媒体导入新课,新颖,直观,生动,自然合理。515%精讲重视基础,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准确无误。(原则上教师讲课时间15分钟左右,连续讲课不
本文标题:《薄弱班级实施“多感官参与生物学教学”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78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