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观经四帖疏九品往生章》201409第2讲整理稿
上大下安法师《观经四帖疏·九品往生章》2014年秋季弘法行系列9月于抚顺善缘寺第1页共36页《观经四帖疏·九品往生章》第2讲(本文根据录音整理而成,未经祖庭审定)《观经四帖疏·九品往生章》诸位大德比丘、诸位居士同修:请掀开文本。上午讲到圆发三心——深信之心。善导大师在这个诠释当中,用了很大的笔墨来彰显决定信心之相,其核心就是要仰信佛语。对诸多的,像阿罗汉、辟支佛、地前菩萨乃至十地菩萨引经据典来证明业力凡夫念佛往生净土是不可能的、是虚妄的,都不能加以信受。又把它推到极致,纵然是有化佛、报佛,或一或二,乃至遍满十方这么多的化佛、报佛,也都口里能够口出光明,伸广长舌相,遍覆十方,一一佛说言,说什么呢?说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西方净土,指示、赞叹、劝发一切凡夫专心念佛回愿得生极乐净土这桩事情,不是真实的,没有这回事儿。那这时候怎么办呢?我虽然闻这些诸佛所说,还是不起一念怀疑、退转之心,还是不能畏惧自己念佛不得往生彼国。为什么有这样信心呢?一佛所说乃是一切佛所说,所有的知见、行证、悟证的果位,乃至大悲心都是无二无别的。所以一尊佛所制言,就等同于一切诸佛所制。这些诸佛所证的是同一法身,共同一法身,十力、四种无畏都是一样的,所以他所开显的佛法也一定是相同的。用这个道理来推验,诸佛的言行是不会相上大下安法师《观经四帖疏·九品往生章》2014年秋季弘法行系列9月于抚顺善缘寺第2页共36页违的。所以我们仰信释迦牟尼佛一佛所说的净土的法语,就不受其他的化佛、报佛的不同的这个开示所左右。由此,我们就把释迦牟尼佛的这一代时教所展开的净土法门……,他的核心就是劝勉一切凡夫尽此一报身,专念阿弥陀佛,专修净土法门,这一期的业报身之后,必定往生极乐净土。那这桩事情确实是难信之法,所以十方诸佛都要来帮助释迦牟尼佛来推广这个法门,所以“十方诸佛悉皆同赞同劝同证”。一方面,十方诸佛赞叹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间来宣说净土法门,难能可贵;另一方面,十方诸佛也在自己的刹土,也在宣扬、赞叹阿弥陀佛的名号功德,净土的庄严,劝勉自己本土的座下的弟子都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佛佛道同,是由于同体的大悲心使然。所以,一尊佛所教化也就是一切佛所教化,一切佛所教化就是一佛所教化,一多相即呀。这就体现在《阿弥陀经》里面。当释迦佛在称扬赞叹极乐世界种种庄严的时候,最后……,他称赞、描述、介绍这些庄严的目的,就是要令我们产生信心,令我们生起愿往生的心,最后才说,你具有信愿,你得落实在你的行持当中。一切凡夫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决定得生彼土。说完这个,经文的下面就说,十方各有恒河沙等诸佛,共同赞叹释迦牟尼佛能在这个五浊恶世……。我们要认知我们生存的环境,用一个概念高度概述,就是五浊恶世。这个五浊“恶时”,恶时就是劫浊,劫是上大下安法师《观经四帖疏·九品往生章》2014年秋季弘法行系列9月于抚顺善缘寺第3页共36页一个时间的概念,在这个时间里面,一切恶法聚集。“恶世界”,就是指娑婆世界,这么一个堪忍的世界,它是充满着种种的罪恶。“恶众生”,这就指众生浊,五浊恶世来投生的这个时空态的众生,都称为恶众生,就是我等众生。我们可不要以为自己有多少善良,你真的是一个好人,善人,清净的人,不可能来到这个世间,这是相互的业力所感。所以五浊恶世就是由这个恶众生所制造出来的,这个世界的种种的恶法,环境的污染、人心的险恶、种种的灾难,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恶见”,就是指见浊,我们的知见非常的邪恶,比如不信因果,不信轮回,无所畏惧,什么都敢干,这就是恶见所导致的。“恶烦恼”,这就指烦恼浊,我们的贪瞋痴慢疑,由这个根本烦恼引生的枝末烦恼,那无量无边,令我们的身心不得安稳,令这个世界不得太平。所以这个世间,就是“恶邪”,恶邪就是奉行的断灭见——人死灯灭,人死什么都没有,奉行着彻底的虚无主义,所以他才猛利地去追逐现世的一切。“无信盛时”,这个世间是对于超越的、清净的佛法,是信心越来越少的时代。那善导大师讲这些话还是在隋末唐初。中国的初唐时期还是中国政治、文化、人心还是非常好的一段时期,那善导大师都用这样的语言去谈,那说明善导大师是站在了一个非常高的、非常清净的坐标系下看唐初的社会,都是这种情况。如果再来描述我们现在这样的时代,那就每况愈下了,那就愈演愈烈了,那就越来越浊恶了。所以越浊恶的时候,越是没有信心上大下安法师《观经四帖疏·九品往生章》2014年秋季弘法行系列9月于抚顺善缘寺第4页共36页的时候,五浊的程度越深的时候,那阿弥陀佛就对我们更需要,阿弥陀佛的悲心就会更为深切地展开的时候,弥陀名号普度一切众生的功能就是大发挥作用的时候。所以十方诸佛赞叹:释迦牟尼佛竟然在五浊恶世,很难成佛的地方,你能成佛;很难宣说净土法门的地方,你竟然以大无畏的精神宣说这个净土法门,来劝勉、鼓励一切众生称念弥陀的名号,只要具足信愿称念,必定能往生。所以,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世间能做两种难事啊,所以感得他方世界(诸佛)伸出广长舌相来赞叹。同时,十方诸佛又恐怕众生不信——就不相信释迦牟尼佛一尊佛所说,所以他们就共同来作一个证明,共同以悲心在同时态,就一一佛“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释迦所说的净土法门,所赞叹的阿弥陀佛的名号功德,所证的——就是现量亲证的“二有”,是千真万确的。那为什么要说一个伸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呢?那这个境界非常的圆顿、广大。因为从印度《四韦陀》,婆罗门教就有谈到一个人的口业跟一个人的长相的关系问题。如果一个人三世不说一句假话,他的舌头呢,就能舔到鼻尖。那我们的舌头舔不到鼻尖,说明我们常常说假话。如果一个人三大阿僧祇劫没有说过一句假话,他的舌头可以覆盖面部、发际,就能够伸到这个发际。所以你看,释迦佛在世讲经说法,或者说一个什么悬记,外道不相信的时候,那佛就现出这样瑞相,把整个面部用舌相盖住。那这外道一看,因为他知道古老的经【恭请祖庭定夺】11:15,这里法师讲“他方世界”,结合上下文似应添加“诸佛”二字。上大下安法师《观经四帖疏·九品往生章》2014年秋季弘法行系列9月于抚顺善缘寺第5页共36页典是这么说的,所以他就会当下相信。如果一个人无量劫以来没有说过一句假话,那他的舌相可以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现在是,不是一个——一尊佛,乃是无量的佛伸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无量个没有说过一句假话的诸佛来证明这桩事。那这样的一个大事因缘,这样的一个瑞相就证实一个法界的不可思议的事情。需要这样作证明。那证明一桩什么事情呢?下面这几句话是非常核心的: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十方诸佛证明的,是证明这几句话,这几句话也就是释迦牟尼佛说的。“一切凡夫”,就是具足见思惑的这些业力凡夫。不管你造的罪恶有多深,或者你修的福报有多大,就往生净土来说,不管你这方面的东西,也不管你造罪或者修福的时间有多长。净土法门他是一个特别法门,他能超越这些东西,他只谈你的信愿。往生的条件就是信愿持名,感通佛力。那你信愿称名,“上尽百年”,就是你很早就闻到净土法门,你发心念佛尽形寿,尽形寿你在这个五浊恶世最多活一百岁嘛。从上最高限度你尽形寿念,下至最低限度你或者念一日,或者念七日。但是一定要专心,一心一意地专门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一心”就是不能三心二意,“专念”就是要一门深入。这样你才能感通,感通佛的愿力。而且你就是专念名号,因为阿弥陀佛因地施设的,度众生的最简易但又最圆顿的方法就是名号此处《观经四帖疏》原文标点,恭请祖庭定夺。上大下安法师《观经四帖疏·九品往生章》2014年秋季弘法行系列9月于抚顺善缘寺第6页共36页度众生。虽然有四种念佛,那持名念佛最为高妙,最为正宗。你只要信愿称念名号,决定得往生,对这桩事情,你不要有怀疑。那十方诸佛证明这几句话,实际上这几句话我们业力凡夫很难落实,我们确实就有很多怀疑。从这句话来说,并不是说你要有多少修行的功夫,还是说你要在专念弥陀名号当中得到消息,得到感通,得到弥陀的摄受,一切交给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已经成就的那个悲愿,就具足着令我们得解脱的所有的功能,这就是他力法门。不是说你一定要求我们,你自己修行到什么程度,有什么功夫,我才接你。无条件,只要信愿称名。所以一般来说就比较难信了。我们一般说:啊,你肯定要有一定的功夫,总得要谈一点条件嘛;你业障那么重,总得要给我消一点才往生吧。你有多少业障,都给你带走,五逆十恶、下阿鼻地狱的业障都能带走,更何况一般的业障?所以,释迦牟尼佛这一尊佛所说,即是十方一切诸佛共同来证明这件事情的真实性,这是法界的真理,而不仅仅是地球上的一种文化。所以这个信心很难哪,这个信心,因为它是出世间法呀,它不是靠业力凡夫用经验,用常识,用逻辑思维,用演绎归纳所能够解决的问题呀。但这个信心又很重要啊,这个一切世间极难信之法,这个“信”透过了,一切就好说了。所以善导大师就在这不断地来谈这个信心问题呀。那信心问题怎么建立?还是从仰信开始。对佛的慈悲智慧所宣说的这点,来建立信心,这就上大下安法师《观经四帖疏·九品往生章》2014年秋季弘法行系列9月于抚顺善缘寺第7页共36页称为“就人立信”。是由于佛所说的,建立信心,这叫仰信。好,建立信心之后,再看第二种是“就行立信”,就是在修行上建立信心。当我们选择了净土一法之后,那怎么在修行上落实?在修行上又有两种:一种是正行,一种是杂行。这也具有善导大师的一个特点,他非常强调专修。什么叫正行呢?就是要专门依据净土经典来修行,这叫正行。那隋唐之际时就是净土三经,现在经过扩大,就叫净土五经。你依据净土五经修行,就叫正行。那具体落实在身口意三业上,天亲菩萨在《往生论》建立五念门哪,他也就具有着正行的内涵。身口意,身业你要礼拜,身业礼拜门,就专门礼拜阿弥陀佛;口业赞叹,就专门来称念弥陀名号;意业观想,就专门观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再加上作愿门,你把前面的修行功德发愿求生净土;回向门,就是你回向净土,还要回向往生极乐世界再回来度众生。通过天亲菩萨五念门的……,善导大师谈专,正行跟这个是精神理念是相通的。比如你要读诵,就一心专门读诵这个《观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等,这是指他的口业,口业赞叹门。你要意业呢,就一心专门专注的是思想、观察、忆念极乐世界依正二报庄严,这是指意业。如果身业呢,你要顶礼就一心专门顶礼阿弥陀佛。如果要口称,就一心专门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如果要赞叹供养,就一心专门赞叹供养阿弥陀佛。这也提出五种,使我们的心就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产生密切的关上大下安法师《观经四帖疏·九品往生章》2014年秋季弘法行系列9月于抚顺善缘寺第8页共36页联,心不要散,不能说今天念这个名号,明天念那个名号,再后天再持一个什么咒。好像佛菩萨很多,一一都要念到,一一都要供养到,供养缺了,如果缺漏一个还担心是不是怕得罪哪位菩萨。他不是这样的。佛菩萨都是来度我们的,悲心不会跟我们过不去,大家都能一心来念阿弥陀佛,每位佛菩萨都会高兴,所以一定要专。这个专,你这个行持就正了。好,在这个五种正行里面,尤其要把一心专门称念弥陀名号拈出来。称念名号,行住坐卧四威仪,不问时间的久近,你念念不舍这句名号,这就为正定之业呀,得到正定聚的胜妙之业呀!所以一个净业行人,你这个一句名号就是命根子啊,一句名号就是整个的法界呀。我们就是心,能念的心,系缘的对境就是这个名号。当我们系念这个名号的时候,我们当下这颗心是面对着整个的法界的,是面对着阿弥陀佛全体果地上的功德的。那一佛的功德也是一切诸佛的功德,也就我们所系缘的对境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全体的果觉之海的。当我们能念的心和所念的佛完全打成一片的时候,所谓全心即佛,全佛即心,心佛一如的时候,你当下你也是阿弥陀佛了,所以这是正定之业呀。一心专念弥陀的名号,这就在随顺阿弥陀佛的本愿哪。阿弥陀佛因地作法藏菩萨的时候,思惟五大劫终于升华出了一个普度九法界众生的方法呀。这方法就是,体现在一个偈颂里面哪:若我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剎中。所以阿弥陀佛是愿所有的众生来称念弥陀名号啊,这就是我们上大下安法师《观经
本文标题:《观经四帖疏九品往生章》201409第2讲整理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80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