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2
《论语》十则教案《论语》十则教学目标:1、积累、理解“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成语。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3、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4、培养文言注释能力。5、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开阔胸怀,提高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6、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全文。2、评点《论语》十则内容。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步骤:第1课时【教学要点】认读《论语》十则,整体感知,析读十则内容,就其语言材料进行充分有效的分类整理的实践。一、导入同学们,谁能告诉我,今天是几月几日?……9月28日,很好!有谁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呢?……今天是一个“圣人”的诞辰!说到圣人,我们想到的是谁呢?……中国人说“圣人”,就肯定是说孔子!每年的今天,都会有很多人去到山东省曲阜市“朝圣”,今年已经是孔子诞辰2556年了。今天我们还要上课,就不可能跑到山东的孔子庙去拜祭孔子了,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第10课《论语十则》来纪念孔子诞辰2556年。继续将孔子的儒家思想发扬光大,才是对孔子最好的纪念!二、检查预习,积累文学常识1、提问关于孔子的资料收集。强调识记: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人。政治上,孔子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俗话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就是这个意思。他的政治主张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所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至圣”。教育方面,他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所以也有人呼吁要以孔子诞辰为中国教师节。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板书:政治上:主张仁义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2、提问关于《论语》的资料收集。《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论语》的体式有三种。板书:语录体(格言体)《论语》的体式对话体叙事体语录体(格言体),只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环境和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课文的1~9则都属于语录体;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出的回答,他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课文第10则属于对话体;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结,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而“五经”则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板书: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三、反复诵读课文1、听课文录音前先齐读课文前方框内的提示,标出“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词。2、听课文录音,完成两项工作:(1)听清字词读音;(2)思考这十则《论语》分别属于课前提示的哪一类内容。3、总结三个通假字。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通假”。但由于语言的演变,有些借用字和本字之间,现在已不同音了,朗读中要读本字的音。板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悦”,愉快。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通“汝”,你;通“智”,聪明,智慧。4、全班朗读,纠正字音,提示字义。5、提问朗读。一个小组,每人读一则;再提问一男一女朗读。6、全班跟录音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四、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领会大概意思,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述。不必花太多时间在有注释的词语上,讨论、弄清楚没有注释的词语的意思。2、把十则《论语》按照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分类,注意一些句子是兼而有之的。3、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举手提出。4、提问10人,随便讲自己对哪一则的理解。讲出大概意思就行,只讲求理解,不追求准确翻译。五、课外作业1、抄写课文及注释。2、背诵课文。第2课时【教学要点】详细分析,具体探讨。六、逐句翻译、理解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时:副词,时常;也可理解成“以时”,即按一定的时间,按时、及时。习:实习、演习。孔子讲的功课,包括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书本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如礼、乐、射、御等都需要实践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课如讲经,那就只能是温习或复习了。朋:旧注“同门曰朋”,即同学、同班。句中指志同道合的人。知:了解愠:怨恨,生气。君子:有道德修养的人,高尚的人。【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践、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得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是君子(的所为)吗?【理解】第一句讲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为人的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不断实习,方能牢固,学习之乐;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吾:我。日:每天。三:多次。文言文中的“三”、“九”都指“多”,不是确数。省:检查、反省。为:替。谋:办事。忠:尽心竭力。交:交往。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习:复习。【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理解】讨论思想品德修养。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内容)。由此可见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品德修养。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旧的(知识)。知:领悟。可:可以。以:凭。以(此),凭借(这一点)。为:做。【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而无所得。殆:危险、有害。【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诲:教导教诲。知之:认识事物(的道理)。为:是。是:这(就是)。【固定句式】“……也……”译作“……是……”【翻译】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要有谦逊的态度,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言行谨慎,实事求是,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贤:贤人。齐:相同。内:内心。自省:自我反省。【翻译】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看见不贤的人要从内心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三:虚数,几个。行:走。焉:于此,在其中。其:代词,他们,指“三人”。善者:优点,好的方面。从:顺从,学习。改之:改正自身同样的毛病。【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理解】讲正确的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根他类似的毛病。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士:有学问有抱负的人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弘:胸怀宽广;毅:意志坚强。胸怀宽广,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强,才能长期坚持奋斗。仁以为己任:即以“以仁为己任”,把仁作为自己的任务。已:停止。【翻译】曾子说:“有志者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责任重大而且路程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这不也是很重大吗?为理想奋斗终身,这样的道路不是很遥远吗?”【理解】讨论思想品德修养,“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门人要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终身。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岁寒:比喻社会现象,指在浊世。然:这。后凋:君子不同于凡人。【翻译】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理解】讨论思想品德修养。处于浊世,君子能洁身自好。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作为。行:奉行。其:副词,大概(就是)。欲:想要的事物。加:施加。于:在,给。【翻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理解】讨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忠”和“恕”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正面要求;“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反面要求。其中都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七、课外作业1、研讨与练习一(做到作业本上)。2、《每日5分钟》第10课。第3课时【教学要点】总结归纳,查缺补漏,在课堂上就完成背诵、默写。八、总结归纳(一)内容小结1、谈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谈学习态度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日三省吾身;人不知而不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谈品德修养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课文中出现的成语不亦乐乎;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文言字词小结1、而:(1)表示顺接;(2)表示转接。学而时习之——顺接人不知而不愠——转接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顺接温故而知新——顺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转接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顺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顺接任重而道远——顺接死而后已——顺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顺接2、为:读wèi时,多作介词;读wéi时,多作动词。为人谋而不忠乎?——wèi,介词,“替”。可以为师矣——wéi,动词,“担任,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wéi,判断动词,“是”。仁以为己任——wéi,作为。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wéi,作为。3、焉见贤思齐焉——语气词,无实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指示代词兼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于是、于此、在其中”。4、之:(1)指示代词,“这”;(2)第三人称代词,“它、它们”;(3)结构助词,“的”;(4)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助词,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四)固定句式1、不亦……乎?→不是……吗?2、……也。→……是……。九、文言文翻译技巧(略略带过)(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1、“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2、“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3、“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二)文言文九字翻译法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2、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5、调——调整倒
本文标题:《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84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