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临门一脚】2015高考历史三轮热点专题复习专题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专题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考点评述】●考情分析本专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区。2013年高考除浙江、北京、全国大纲卷外,全国各地高考试题都有涉及,2014年高考更是密集覆盖,其重要性可见一斑。1.从考查题型上看,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多数是材料式,新情景试题特别多,侧重了对能力的考查。例如:2013年安徽文综、重庆文综,江苏单科,2014年江苏单科、天津文综、海南单科等。2.从内容上看,试题侧重考查20世纪50一70年代和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其中,“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是考查内容的重中之重。3.从命题的角度看,主要有“成就”和“教训”,“成就”多数是集中在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后,提供新知识背景、材料来变相考查教材相应的知识。多为非选择题,考查的范围广、角度多。4.考查形式:本专题多引入数字图表、漫画、报刊、图片材料、文字等,考查方法多元化,文物、广告、统计表等,设计新情境考查相关知识点,纵横联系较大。5.本专题涉及的时事热点知识也比较多,主要有“三农”问题和对外开放问题,需要多角度理解、整合问题。●品味经典1.(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点评:这是一道材料型选择题,题干材料为史实表现,题目要求是这些现象要达到的目的,要根据所给的时间范围结合教材内容加以思考。分析: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没有联系,故A项错误;抓住题干信息“一五计划期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容,这种体制对于增加积累和扩大投资,推动工业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发生在1959—1961年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已经完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2014·江苏单科·10)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点评:本题是一道材料型选择题,难度不高,解题的关键点是要理解材料内容,调动所学知识加以判断,用所给的选项与题干内容对应,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分析: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建国以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不能反映农民的期望、思想和要求,故A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农民都表现为“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故B、C项错误;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命题预测1.根据近几年的高考命题趋势,2015年的高考命题仍会以选择题为主,考查内容和角度不会有大的变化,主要考查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经济建设成就与失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经济体制改革。2.从热点看,可能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阶段特征、经验教训和历史意义等角度,考查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勇于探索、与时俱进的品质。3.2015年的高考可能加大非选择题的考查力度,从综合的角度考查,上挂下联、纵横对比,与世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美国罗斯福新政一起考查;也可能出现更多的探究性试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4.要注意本部分知识的总结和比较,尤其是党领导进行的全面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建设的认识,这都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5.在2015年的高考复习中,除上述主要考查内容外,还应注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和市场经济体制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等知识点的复习与练习。【重点归纳】●复习指导1.复习方略:确立“一个核心”,即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抓住“两个方面”,即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关注“三个阶段”,即过渡时期(1949-1956年)、曲折发展时期(1956-1976年)、改革开放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2.对于过渡时期的复习要抓住关键词“成就”,可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角度分析,生产力发展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生产关系变革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三大改造”的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3.对于20年探索时期的复习可以从“成就”和“失误”两个方面归纳,并能够正确分析“成就”或“失误”的原因。从成就当中获取经验,从失败当中获取教训。4.改革开放新时期是学习的重点,可以分解成两个专题——“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1)“对内改革”又可以分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第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复习的重点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学习中注意归纳新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形成小专题知识。第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复习的重点,包括两个方面——国有企业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复习过程中注意两者的关联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的根本保障,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将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2)对于“对外开放”的学习要注意抓住“渐进性”的特点,整理出“打开窗口”(建立经济特区)→“连点成线”(开放沿海开放城市和建立外向型开发区)→“全面开放”(开放内地城市)→“融入世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线索,能够理解这一对外开放战略的积极意义。●温馨提示1.在生产关系的复杂体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是最基本的、决定性的因素,是生产关系的基础。1956年我国完成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土地改革运动确立的是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而不是集体公有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公有制。1949—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是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制度,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经营方式改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回眸一笑1.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和失误2.全面认识三大改造(1)必要性:土地改革后的土地制度实际上是农民个体所有,这种所有制长期发展下去,一方面会产生新的贫富分化和新的剥削;另一方面,小农经济将严重阻碍工业化的发展。所以,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全有必要。(2)主要内容:即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3)实质:是一场生产关系的变革,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使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促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意义: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3.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含义:经济体制改革指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2)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3)实质: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4)根本目的:解放、发展生产力,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5)根本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关系: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以改革总揽全局,把改革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改革促进社会发展,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深化改革。●专家博客“描述和阐释事物”体现在考试中,主要是指选择题中判别正确答案和综合题中组织答案的过程。(1)正确组织答案的关键步骤第一步:“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是指对构成事物整体的各种因素和现象进行表述、表达,对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性因素进行完整的解释、说明。第二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是指认识事物产生、演变的规则和规律,并结合知识理论进行解说和阐释。第三步:“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是指将多项事物进行综合性的判断、理解、分析和阐释。(2)文综试题答案组织要注意如下问题:①看清题目要求(这绝对不是废话),比如“简答”和“具体阐述”要答的东西就有很大差别!②审题时,注意看该题的分数!这一点很关键,可以帮助你考虑答题时要答几点,每点多少分(这要靠经验积累),你可以大概判断一下。历史学科,很多都是踩点给分,老师就看你答了几点,比如你判断有三点要答,那你可以多答一两点,这样更有保障!③平时注意做高考题!做高考真题,各科都一样!做题不在多,要做的有效率!【热点解读】●热点在线2014年,中国迎来了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召开八次会议,重大改革接连推出,势如破竹。走过2014年,迎来2015年,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改革依然任重道远。●材料呈现1.邓小平促使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批准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当时对经济改革最全面的阐述。它既包括宏观理论分析,也概述了为全面扩大市场铺路的措施。《决定》采纳了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说法,宣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搞不搞计划经济,而在于是否实行公有制。社会主义的目标不是平均主义,而是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材料显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对外开放的哪些举措发挥了推动作用?●分析点评本题一个最大的关键点就是准确的审查题目要求,“对外开放”哪些举措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这些举措必须能够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答题要点●材料呈现2.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米哈伊尔·季塔连科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留下“三大经验”:第一条经验是,中国领导人在改革开放之前进行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准备工作,……第二条经验是,所有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都以中国特殊国情为基础,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改革,不像俄罗斯照搬西方经济教条;第三条经验是,政府推广政策时采取“循序渐进”的做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说中国“改革开放之前进行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准备工作”是什么?并说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是如何“循序渐进”的?●分析点评本题的时间、空间跨度很大,要求学生对新时期的经济发展历程有一个基本的把握,结合教材内容,全面的分析归纳。例如:第二小问根据改革从地方到全国;从农村城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开放从沿海经济特区到沿海港口城市到沿海经济开发区再到内地回答。●答题要点●材料呈现3.1992年,邓小平指出:“我们真正干起来是1980年。81、82、83这三年,改革主要在农村进行。84年重点转入城市改革。”他进而号召:“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结合所学,列举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改革的重要举措。●分析点评抓住所给予的时间提示“八九十年代”,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这一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共分三步走: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故概括总结即可。●答题要点●热点在线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材料呈现4.从建国以来几十年城市化进程的历史看,大致经
本文标题:【临门一脚】2015高考历史三轮热点专题复习专题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206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