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历史笔记总结】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专题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开眼看世界”1840’s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阶层(一)背景1、鸦片战争前中英对比:政治:清封建专制—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建立经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军事:冷兵器为主—坚船利炮外交:闭关锁国—殖民扩张思文:封建纲常伦理、华尊夷卑—人性理性科学2、背景内:晚清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外:西方资本主义崛起——侵略扩张直接:鸦片战争——惊醒志士、经世致用(二)主要代表(一)林则徐1)编译著作《各国律例》、《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2)广州设立译馆(二)魏源1)代表作:《海国图志》(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著作)2)核心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器物”有三: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注意:林魏“开眼看世界”不是中国近代化开端因为没有学到近代化核心→机器大生产中国近代化开端为“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开端于经济领域....)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地主阶级开明官员时期:二鸦后(一)背景:1.鸦片战争以来,民族危机逐步加深2.有识之士倡导西学救国救民(二)含义:肯定封建制度,强调纲常伦理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粗体部分皆为关键)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三)形成过程:1.“西学为用”的提出:林魏2.“中学西用”的提出:冯桂芬、郑观应(早期维新派)3.“中体西用”概念的正式使用:孙家鼐4.“中体西用”思想完善:张之洞《劝学篇》(四)失败:1.标志:中日甲午海战清朝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2.原因:只引进技术而不彻底变革政治制度,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五)评价:1.呼吁国人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2.维新运动中成为反对维新思想武器★3.地位:清末统治者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4.表现:洋务运动思想纲领、清末新政主旨引:洋务运动评价积极方面: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第一步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非主观目的.....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消极方面:由清朝官府举办,中学为体,维护落后封建统治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能为国求强民用工业是为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为社会求富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三、维新思想新兴民族资产阶级(一)产生—早期维新思想1870’s1、代表:王韬、郑观应、薛福成、冯桂芬2、思想:1)经济:①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②“商战2)政治:设议会,行君主立宪3、局限性思想还很零散,未形成系统理论4、影响1)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思潮2)成为甲午战后维新变法兴起的先声(二)发展:19世纪90年代初1、康有为1)核心:君主立宪2)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1888’s)3)内容:①托古改制:论证进行维新变法的必要性②把孔子视为变法改制的先祖:证明维新变法的神圣性、合理性③以传统经籍中“据乱世”“生平世”“太平世”三世之说分别比附阐述西方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强调中国应由“据乱世”的君主专制进入“生平世”的君主立宪④主张向西方学习(特别是向日本学习)⑤在宫中设立“制度局”,指导全国变法中枢机构4)特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5)原因:减少改革阻力(①封建势力大②民族危机深重)6)反映:民资势力弱小,资产阶级软弱性2、梁启超1)核心:民权2)内容:①《变法通议》:伸民权、设议院、行君主立宪、变法图存②广民智,改科举→“议院以学校为本”③大力发展近代工业3、谭嗣同1)激进、较明显民主性质2)《仁学》“冲决君主之网罗”反对专制&纲常伦理4、严复介绍《天演论》(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1)“自强保种”,否则走向灭亡2)呼吁进行变法(三)维新运动的兴起1、公车上书1)时间:1895.4(日本逼迫签署《马关条约》)2)领导者:康、梁3)参与者:在北京参加会试的举人(知识分子阶层)4)主张:“拒和、迁都、变法”5)意义:使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揭开维新变法序幕2、维新运动的展开1)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学堂(1895.8—1898.9)A.报刊全国:康有为《中外记闻》(京津沪湘)南:梁启超《时务报》(沪)北:严复《国闻报》(津)B.组织学会◆强国会康有为·北京·1895.8宗旨:研究西学,交流变法思想翁同张之洞支持外国传教士加入◆保国会康有为·上海·1898春宗旨:“保国、保种、保教”①号召“救亡图存”②初步资政党性质C.学堂万木草堂康有为广州时务学堂湖南巡抚·陈宝箴1897初2)影响:维新变法思潮激荡全国四.民主革命思想民族资产阶级(一)背景同上(二)代表人1、邹容《革命军》呼吁革命2、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驳君主立宪3、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学洋人长处4、孙中山“三民主义”(三)孙中山与三民主义1)同盟会十六字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2)三民主义A.内容: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民族革命反对满族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政治革命民生主义: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国民共享,家给人足。平均地权,涨价归公。→社会革命B.特点:①民权为核心②五权分立方案(+考试、监察)③“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分别对应“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者紧密结合,不可截然分裂C.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D.评价:进步性: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局限性:是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民族主义没有明确..反帝(反帝性质已有∵反清=反帝)民权主义未有普遍平等....的民权民生主义不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有土地革命纲领,不彻底而已)五、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新文化运动1915(袁世凯复辟-护国运动-新文化运动)1、背景:1)政治:辛亥革命推翻帝制,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2)经济:民资短暂春天,资产阶级力量壮大3)思想:自由平等进一步发展,反对尊孔复古逆流2、兴起1)兴起标志:1915陈独秀上海《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3)主要阵地:《新青年》4)活动基地:北京大学(★《新青年》由上海→北京)3、内容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民主思想、民主制度2)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科学精神、近代自然科学法则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西方资产阶级道德封建三纲五常“打倒孔家店”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文学革命真正开始: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揭开序幕典范: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吃人的礼教”4、评价1)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2)积极性: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③知识分子收到了民主与科学的洗礼④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条件★3)局限性:①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②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或否定(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五四运动前:李大钊开始介绍马克思主义《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法俄革命之比较》2、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宣传成为主流1)李大钊系统介绍马主义:《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2)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主义专号》3、传播原因:1)新文化运动传播、五四运动促进2)指导工人运动需求3)十月革命胜利、一战影响....(寻找救中国新道路)4、影响:1)李、陈、毛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2)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3)建立了一些中共早期组织4)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共诞生★六、毛泽东思想(一)初步形成(选写)①大革命时期(1924-1927)代表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内容:1)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2)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②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代表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内容:创造性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1)理论的创立:毛泽东发表三篇文章为标志2)理论内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3)理论的实质:中国革命胜利之路——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4)理论提出意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意义:1)从理论上说明中国革命采取的道路是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2)创造性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在实践中...找到中国革命正确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二)正式形成—新民主主义论抗日战争时期①新民主主义论1)代表作:《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2)内容:按照当时的社会性质,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民主主义革命(反封反帝)→社会主义革命3)意义:①创造性的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②描绘了新民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②地位确立1945中共二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三)发展(选写,建议写,盲点)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代表作:七届二中全会讲话、《论人民民主专政》内容:1)七届二中讲话1949革命前夕西柏坡“进京赶考”①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农村转移到城市②已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③规定革命胜利后党在政经外方面的基本政策④总任务: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意义:解决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2)《人民民主专政》①全面总结中国革命经验②规定政权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意义: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做了政治理论基础(四)新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代表作:《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内容:《论十大关系》1956八大后不久①标志着毛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初步比较有系统②目标:经济问题为主,有关经济的政治问题也涉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1957①两类矛盾学说:敌我矛盾(阶级斗争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团结批评团结)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方法意义:1)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2)创造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3)社会建设理论方面发展马主义七、邓小平理论内容:9、祖国统一:1、发展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根本任务(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改革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5、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6、战略步骤:三步走战略7、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8、依靠力量: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一国两制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意义:1.指引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2.对国际社会主义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八、三个代表1.背景:1).源于国际局势的新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技进步迅猛2)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面临的挑战3).我国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2.发展历程:、1)2001年,庆祝中共成立80周年大会讲话,明确阐述基本内涵2)2002年,十六大被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3.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基础和前提)•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4.地位:1)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成果2)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3)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本文标题:【历史笔记总结】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213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