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名师解析】四川省泸州市高2015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泸州市高2015级第一次诊断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2)注: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考试时间50分钟;2、请按要求在答卷上书写。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2小题,共48分)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家”和“国”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对这种家国一体的政治造成冲击的有:①宗法制②郡县制③三省六部制④科举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B考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家国一体”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②郡县制的推行,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这是官僚政治的体现,冲击了“家国一体”;③三省六部制也是对职权的划分,冲击了世袭,冲击了“家国一体”;④科举制的选官制度打破了贵族的世袭,开辟了底层人士向社会上层流动的可能,冲击了“家国一体”;①宗法制,没有冲击“家国一体”。综上,故,正确答案选B。2.中国古代农民对自己的生产劳动不计成本,很少关注投入和产出是否合理,只追求“仓廪实,衣食足”,以生产更多的粮食为目标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这种状态A.表明只有精耕细作才能发财致富B.是长期推行重农抑商的结果C.自然经济占主导D.是由农民日出而作的生活方式决定【答案】B考点:重农抑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农民对自己的生产劳动不计成本”、“很少关注投入和产出是否合理”等,可知,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分析选项,可知,A项与题干意思无关,不正确;C项的“自然经济占主导”是B项“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的结果或者说体现,不属于原因,不正确;D项与题干意思不相符合。只有B.是长期推行重农抑商的结果,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选B。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辩化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答案】C考点:宋明理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儒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所以A不合题意;汉代儒学是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所以B错误;汉代以后儒学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所以D也不符合题意。宋明理学是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所以答案选C。4.《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A.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B.坚持“重农抑商”政策C.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D.提出“农本商末”观点【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材料反映了司马光重视商业流通的作用,A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孰重孰轻以及社会稳定等问题,故排除B、C、D三项。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5.《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中写道:“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世界最终连成一个统一体。中国试图赶上这次发展的机遇,但最终失败。”上述材料中所称的失败指的是:A.签订《南京条约》B.签订《望厦条约》C.签订《马关条约》D.签订《辛丑条约》【答案】C考点:洋务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试图赶上这次发展的机遇,但最终失败”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可知,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在中国兴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到19世纪90年代甲午中日战争,标志失败,没有使中国富强,签订《马关条约》。而AB三项的时间阶段不符合“19世纪70年代以后”,排除AB;D.签订《辛丑条约》,时间符合“19世纪70年代以后”,但不符合题意“中国试图赶上这次发展的机遇”。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C。6.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启了近代化进程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D.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答案】A考点: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的主题是认为洋务运动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所以本题答案就是A。7.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三个小图例依次是士族子弟、寒素子弟、小姓子弟)A.为选拨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拨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答案】D考点:科举制。A项与材料不符,表格中得到选拔的不仅有士族子弟,还是有寒族。B项说法错误,九品中正制是以门第做官,而科举制依据成绩;C项说法错误,不是缩小了范围,是扩大了范围。因此ABC三项均不正确。从材料可知科举制选拔的范围还主要是在士族阶层,还不完善,故选D8.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大众传媒的变迁C.思想领域的变化D.民主政治的发展【答案】A考点:此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从材料提供的一组时间和发展特点,即洋务早期(六七十年代)初开、清朝末年(19世纪末)移风、民国初年(20世纪初)飙转豹变,可以判断出这个时间段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阶段吻合,特点相似。故选A。B项错误,近代传媒的发展并未经历着这样的一个发展阶段;CD项错误,政治和思想领域里的变革开始是从19世纪末期开始的。9.在人类跨人近代门槛的时候,英国人不仅抢占了步入近代快车道的先机,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傲视全球。近代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由英国首先开始,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再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英国所引领的人类社会这一发展历程的实质是A.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B.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总体上提高的过程C.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推动下的革命D.英国建立全球霸权的过程【答案】A考点: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近代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由英国首先开始……扩展到……世界”强调的是在英国影响下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故选A。B、C两项说法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是表现,不符合题干中的“实质”,排除。10.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以下哪一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更完整A.垄断组织的产生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C.新型工厂制度产生D.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答案】C考点:工业革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信息:材料中“所以”之后强调的是工业革命重要影响,即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结合史实可知,现代工厂制度的建立,需要大量农村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它是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直接动力,因此,本题正确答案选C。其余ABD三项均不准确。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早在1869年,英国一位官员说道:‘由于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开支较低,中国人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后来,中国制造商开始建造火柴厂、面粉厂、纱厂和纺丝厂。这些新的经济领导人往往是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他们不喜欢欧洲的统治,因为这种统治授予外国商业竞争者以特权。但他们也不太喜欢北京反动的帝国朝廷,因为它既不有效地抵抗外国人,也不去了解现代经济的性质和需要。”以下对此则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材料中叙述的企业属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B.从材料中能够看出此类企业的发展受到本国当政者以及外国人的双重阻碍C.材料中的此类企业凭借其技术及管理优势“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D.“这些新的经济领导人”尴尬的处境是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决定的【答案】C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民族企业的发展。依据所学可知,所谓的“商人”是指民族资产阶级,“企业”是指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近代企业由于产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受到列强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榨,工业部门也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方面;与外国企业,民族企业没有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势,故也不可能“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故C项说法错误,故应选C。12.下图是14世纪欧洲画家根据《马可•波罗游记》而创作的中国杭州市景图。对此画的评论较为合理的是A.是反映14世纪杭州市景的一手史料B.是反映当时欧洲人中国观的一手史料C.是反映当时欧洲市景的一手史料D.就史料意义而言无任何可利用价值【答案】B考点:史学研究:史料。有些史料的价值是在不断转换的,比如,《史记》对于研究西周历史来说,是一个二手史料,但对于研究司马迁的历史观来说就是一手史料了。右图,对于研究“14世纪的中国杭州”而言,是二手史料,但对于研究“14世纪欧洲人的中国观”来说就是一手史料了。本题还可以透过这幅“杭州市景图”的现象看“欧洲人眼中的中国”这一角度来破解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3题26分,14题26分,共52分)13.(26分)“向海则兴,背海则衰”。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发展海洋事业已成为全世界的一种广泛共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无论是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的地中海文明,还是15世纪开始的大西洋文明,都是伴随着航海和海洋商贸的繁荣而产生的。长期与海洋这样的自然环境抗争,使西方人具有很强的冒险精神和探险精神,渴求知识、乐于探究,追求天生自由,无拘无束。材料二从中华民族的发展本源一路探寻,我们的祖先曾一度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海洋文化。但中华民族对海洋的价值取向是“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对海洋的认识始终离不开“民以食为天”的祖训,锁定在“以海为田”的层次上。当航海活动走出了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秩序所能容忍的限度时,给予取缔就成为必然了。西方国家对海洋的价值取向则是为争夺丰厚的海洋国家利益.进行海外贸易、掠夺资源和殖民拓土。东西方在海洋文化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决定了近代中西方截然不同的历史命运。——选自王诗成《建设海洋强国需要先进海洋文化支撑》问题:(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在地中海世界各领风骚、交相辉映的地中海文明的典型代表,(2分)并简述其政治和思想方面的主要成就。(6分)(2)15世纪西方人“追求天生自由”在思想上又有何突出体现?(2分)”至18世纪因重视海洋而堀起的国家主要有哪些?(2分)(3)有学者认为“汉代是古代中国走向海洋的一个重要标志,15世纪初是中国人称雄海上的时代”,其主要历史依据分别是什么?(4分)(4)据材料二,指出传统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海洋文化价值取向方面存在的差异及其经济根源。(8分)你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2分)【答案】(1)代表:古希腊罗马文明。(2分)成就:古
本文标题:【名师解析】四川省泸州市高2015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214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