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解析版】黑龙江哈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
第1页共15页哈师大附中高二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试卷总评:本套试题难易度比例合适,能够很好的把握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做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察:例如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免疫调节过程,尤其是免疫系统的T细胞和B细胞的作用的考察。对下丘脑的考察也非常全面,分别从下丘脑做为体温调节中枢,血糖的调节中枢等神经中枢,可以分泌的激素等多角度考察。对教材的基础知识把握很全面。一、选择题1、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A.合成血浆蛋白中的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B.组织胺使毛细血管扩张C.丙酮酸转化为乳酸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麦芽糖【考查知识点】人体内环境中物质组成、生理过程【解析】合成血浆蛋白中的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是在细胞内完成的,不属于内环境。丙酮酸转化为乳酸是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的第二步,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不属于内环境。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麦芽糖,是在消化道内,属于人体的外部环境,不属于内环境。【答案】B2、右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为毛细血管壁、2为红细胞、3为血浆、4为细胞内液、5为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3和5中,3和5的成分有区别B.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C.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D.2中的氧气到达4需要经过4层膜,2处的氧气浓度高于4处【考查知识点】人体内环境中物质组成、生理过程【解析】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由细胞内核糖体产生,分泌到细胞外,随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分布在3、4、5.葡萄糖进红细胞是协助扩散,由3经1和5到达4组织细胞的过程是主动运输。二氧化碳由细胞呼吸产生,故浓度最高的部位是4【答案】D3.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运动员进行剧烈运动时,在机体调节机制的作用下,仍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维持体温的稳定B.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剧烈运动消耗大量能量,使血糖含量下降,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减少D.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pH相对稳定【考查知识点】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解析】体温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过程,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血浆渗透压升高,抗第2页共15页利尿激素会使尿量减少,所以分泌会增加。大量消耗能量后,血糖含量会下降,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后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产生后先进入血液,而乳酸有酸性,血液的缓冲物质使乳酸不会改变血的pH,乳酸会转运到肝脏。【答案】B4、下列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①毛细胞血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蛋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花粉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①②③④⑤B.只有①③⑤C.只有②③④D.只有①②③【考查知识点】内环境的理化特征【解析】组织水肿是内环境稳态失调的一种表现,是在不同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内液浓度(渗透压)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细胞内液中水渗透到组织液,发生水肿现象。产生组织水肿的直接原因是由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而引发原因主要有1.过敏反应2.营养不良3.毛细淋巴管受阻4.细胞代谢旺盛5.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加强,从而使在正常情况下不能透过的血浆蛋白透过毛细血管管壁进入组织间隙,致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促进水分过多的进入组织液,而导致组织水肿。当淋巴管阻塞(如丝虫寄生)或淋巴循环受阻时,将导致组织液不能及时顺利形成淋巴而积聚于组织间隙,使组织液增加。肾小球肾炎、肝炎等),都会引起血浆蛋白流失到组织间隙或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管壁,进入原尿,造成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而引起组织水肿。【答案】A5、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寒冷时人体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地颤抖来增加产热B.受寒冷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这是一个非条件反射C.寒冷环境中,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多与多种激素分泌增多有关D.寒冷环境中正常人体的产热速率大于20℃的产热速率,散热速率小于20℃的散热速率【考查知识点】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过程【解析】寒冷环境中正常人体的产热速率等于散热速率。产热速率大于散热速率出现在体温升高的过程中。寒冷环境和炎热环境中,正常人的体温都能保持相对稳定,即产热速率(寒)=散热速率(寒)、产热速率(炎)=散热速率(炎)。因散热速率(寒)散热速率(炎),故产热速率(寒)产热速率(炎)。【答案】D6、右图中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曲线分别为:A.①②③B.①③③C.③①②相对值第3页共15页D.①①②【考查知识点】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过程【解析】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体温不变,酶活性不变是②,为了维持体温恒定会增加产热,则其代谢活动增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代谢故其含量增加①,外界温度下降,汗液蒸发的少,水调节过程中尿量会增加①【答案】D7、右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考查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和物质交换【解析】Ⅰ发生了O2,CO2的交换说明是肺,Ⅱ小肠中的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通过1吸收进入人体内、Ⅲ是肾脏,2表示的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Ⅳ皮肤。【答案】B8、通常情况下,人体饮水增多或缺水时的变化有A.饮水多,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提高,尿中尿素的浓度降低B.饮水少,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提高,尿中尿素的浓度降低C.饮水多,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降低,尿中尿素的浓度提高D.饮水少,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提高,尿中尿素的浓度提高【考查知识点】人体水盐的条件【解析】人体饮水增多会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导致尿量增加,尿中的尿素的浓度会降低。人体缺水导致抗利尿激素增加,集合管和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多,导致尿量减少,尿中的尿素浓度会提高。【答案】D9、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C.在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考查知识点】人体内的活性物质的化学性质【解析】人体内的激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脂质、氨基酸衍生物,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神经递质化学本质是乙酰胆碱和单胺类物质,酶可以在细胞内外发挥作用,激素和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灭活,酶可以发挥作用后保存活性。【答案】C10、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递质,某病人血清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第4页共15页该病人所患疾病及表现为A.自身免疫病、肌无力B.自身免疫病、痉挛C.过敏反应、肌无力D.过敏反应、痉挛【考查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及神经递质的作用【解析】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递质,若是含有对抗受体的抗体,则乙酰胆碱无法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导致兴奋无法传导,表现为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病。【答案】A11、因输液时误输了一瓶凉开水而使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反应强烈,医生对其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NaCl溶液)进行治疗。其原理是A.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B.促进抗利尿溶液的分泌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考查知识点】水盐的调节过程【解析】细胞渗透作用吸水,吸水过多时,高浓度的盐水会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使细胞失水,恢复其正常【答案】A12、如右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B.甲区与丙区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C.乙区与丁区之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考查知识点】神经传导的传导【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是发生了电位变化,甲区、丙区、丁区是静息电位,丁区发生的是K+外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甲区、丙区可以是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或是即将进入兴奋状态。乙区与丁区之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到-,故是从乙到丁【答案】C13、下列有关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叙述,错误的是A.人脑的高级功能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功能B.下丘脑与调节体温、水盐平衡等功能有关C.脑干有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中枢如呼吸和心血管中枢D.脊髓内有调节躯体运动等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考查知识点】考察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解析】脊髓内有调节躯体运动等生命活动的低级中枢【答案】D14、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A.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D.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第5页共15页【考查知识点】自身免疫性疾病【解析】自身免疫性疾病是自身产生的抗体破坏突触后膜正常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方法是抑制抗体的产生【答案】A15、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A.刺激强度的大小B.感受器的灵敏度C.反射弧中神经细胞的数目D.构成反射弧中神经元轴突的长度【考查知识点】考察反射过程【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非常的快,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速度比较慢,决定反射时间长短主要看反射弧中神经细胞的数目即突触有几个【答案】C16、右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考查知识点】考察神经元之间的传导【解析】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二次偏转,乙发生二次偏转。图中共有3个突触,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会成为兴奋的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并会传导到f点所以可测到电位变化,.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会传递到d出,d、c会有电位变化。【答案】C17、根据下图,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B.静息状态下,膜靠近上方一侧为正电位,下方一侧为负电位C.假设这是突触前膜,则神经递质的释放与c流动性有关D.假设这是突触后膜,则接受刺激的部位可能与e有关【考查知识点】神经细胞上的兴奋传导【解析】静息电位的形成是细胞内的K+外流造成的,是属于协助扩散,和膜上的b物质有关,静息状态下是外正内负,下方是细胞的外侧,因为糖链在下方,故下方是正电位。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是由于细胞膜的流动性,突触后膜接受信号是依赖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答案】B18、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第6页共15页A.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B.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D.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考查知识点】考察细胞免疫过程【解析】病毒感染后分离出的淋巴细胞会产生大量的抗体,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进行培养后发生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其中的Cr,故考察了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答案】D19、如图表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病毒和T细胞的浓度变化曲线。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人体免疫系统不能识别B.HIV的增殖速率与T细胞增殖速率相同C.人体一旦被HIV侵入就丧失了细胞免疫功能D.HIV对人体T细胞有攻击作用【考查知识点】考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解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初进入人体后数量急剧下降,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对其发挥了作用,初期T细胞增殖速率较快,当HIV侵入人的T细胞后会导致.HIV的增殖速率增加。人体一旦被HIV侵入就丧失了绝大部分的体液免疫功能。【答案】D20、某人不小心从高处摔下后,导致高位截瘫,大小便失禁,这表明A.大脑高级中枢受损B.小脑维持身体平衡功能受损C.脊髓排尿中枢受损D.大脑对脊髓的调节功能受损【考查知
本文标题:【解析版】黑龙江哈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230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