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考总动员】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27
课时提升练(二十七)免疫调节(参考时间:45分钟)A基础层1.(2015·佛山市二模)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体液免疫过程中,少数浆细胞可形成记忆细胞B.人体通过浆细胞和T细胞产生抗体抵抗病原体C.禽流感病毒专营细胞内寄生,体液免疫对其不起作用D.某过敏原再次感染人体,人体可产生相应的过敏反应【解析】在体液免疫的过程中,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起作用。【答案】D2.(2015·珠海联考)下图为吞噬细胞中溶酶体发挥作用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菌以胞吞形式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B.溶酶体与吞噬体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C.吞噬细胞识别并吞噬细菌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范畴D.以囊泡的形式包裹细菌,避免细菌内有毒物质对细胞的伤害【解析】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线,既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也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细菌以胞吞形式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吞噬和融合能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囊泡包裹细菌可以避免有毒物质对细胞的伤害。【答案】C3.(2015·济南模拟)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有计划地接种“甲流疫苗”,接种该疫苗后在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A.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遇到刺激后都不断进行分化B.T细胞受刺激后释放淋巴因子和形成相应的效应T细胞C.吞噬细胞受刺激后能特异性识别流感病毒D.“甲流疫苗”与病毒结合使其失去侵染宿主细胞的能力”【解析】注射的“甲流疫苗”是减毒或者灭活的病毒,属于抗原,会激发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在免疫过程中,B细胞和T细胞会增殖、分化,浆细胞不会增殖、分化;T细胞会在受到刺激后释放淋巴因子和形成相应的效应T细胞;吞噬细胞能识别流感病毒,但是不能特异性识别;“甲流疫苗”是抗原不是抗体,不会与病毒结合。【答案】B4.(2015·银川模拟)实验一: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实验二: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中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根据实验可推断甲、乙两物质分别是()A.抗体、抗原B.淋巴因子、抗原C.抗体、淋巴因子D.淋巴因子、抗体【解析】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产生的淋巴因子,可以使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因此物质甲为淋巴因子;注射抗原后,可刺激机体发生体液免疫,产生特异性抗体,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能力,因此物质乙为抗原。【答案】B5.(2015·江苏南京三模)下列关于人体对H7N9型禽流感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H7N9型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T淋巴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B.经H7N9型禽流感病毒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与该病毒结合C.该病毒第二次侵入人体后,机体中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产生大量抗体消灭病毒D.H7N9型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均具特异性识别功能【解析】淋巴因子能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不与病毒结合,A错误;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与病毒结合,B错误;记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再产生抗体与病毒结合,C错误。【答案】D6.(2015·扬州模拟)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体内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体内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请回答:(1)上述实验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2)为了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要给A组大鼠注射________________,然后检测相应的抗体。(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________。在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在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这三类细胞中,不属于免疫细胞的是________________。【解析】(1)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体内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体内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说明淋巴细胞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2)要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可以给A组大鼠注射抗原,然后检测相应的抗体。(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浆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是指体液中存在的具有杀菌效应的物质,编码抗体的基因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不属于免疫细胞。【答案】(1)淋巴细胞(2)抗原(3)浆细胞编码抗体的基因红细胞B提升层7.(2015·广东揭阳一模)有一种“生物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让细胞在特殊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到患者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处,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愈合伤口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人的皮肤烧伤后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于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受损所致B.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来自本人的干细胞C.膜片“释放”的细胞能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两者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D.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异反应,原因是抗体对移植皮肤细胞有杀伤作用【解析】人的皮肤为第一道防线,A正确;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来自本人的干细胞,避免排异反应,B正确;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C正确;器官移植产生排异反应是由于效应T细胞把异体器官当做“非己”成分发起攻击,D错误。【答案】D8.(2015·湖北襄阳一模)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乙肝疫苗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B.接触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活化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效应T细胞)C.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D.当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解析】同种抗原再次刺激,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A正确;能作用于靶细胞并使其裂解的是效应T细胞,B正确;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C正确;选项D错在“才”字,抗原侵入宿主细胞之前,细胞免疫的感应阶段和反应阶段已经发生,D错误。【答案】D9.(2015·珠海市一中模拟)科学家发现某种病患者的血清中有一种特殊的抗体,该抗体能攻击和破坏细胞内染色体的着丝点蛋白,称之为抗着丝点抗体(ACA)。下列有关ACA的叙述错误的是()A.必须经高尔基体加工后才具有生理活性B.可使分裂后的子细胞出现染色体变异C.能特异性地对着丝点蛋白发挥作用D.可能导致个体患免疫缺陷病【解析】抗体属于分泌蛋白,需要在高尔基体上加工后才具有生理活性,A正确;据题意可知,ACA的作用是破坏着丝点,如果着丝点被破坏,会影响染色单体分离,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的变异,B正确;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其作用具有特异性,C正确;该类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D错误。【答案】D10.(2015·广东广州一模)研究发现,一些癌细胞能进入“平衡”阶段,此阶段的癌细胞不易被免疫系统识别,不会恶性增殖,也不会导致机体发病。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A.这种癌细胞是细胞正常分化的结果B.免疫系统不易清除这种癌细胞C.可以通过癌基因检测的手段来监测细胞是否癌变D.该发现有助于寻找治疗癌症的新方法【解析】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A错误;进入“平衡”阶段的癌细胞不易被免疫系统识别,B正确;由于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可以用基因检测的方法来监测癌变细胞,C正确;该发现有助于寻找治疗癌症的新方法,D正确。【答案】A11.(2013·浙江稽阳联谊学校联考)如图所示为某一健康人注射疫苗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箭头表示疫苗注射时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b段各淋巴细胞的DNA含量不完全相同B.d时间是再次接种引发的免疫应答C.产生甲、乙抗体的效应B细胞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D.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时间的长短可有较大的差异【解析】b段发生了免疫应答,出现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现象,A正确;d时间注射的是与a时间不同的疫苗,是初次免疫应答,B错误;产生甲、乙抗体的效应B细胞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据图可知,甲乙两种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有较大的差异,D正确。【答案】B12.(2014·北京高考)人感染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接种。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表。组别接种物总人数癌前病变人数A(接种前未检出HPVDNA)A1对照剂786383A2疫苗78484B(接种前检出HPVDNA)B1对照剂1125126B2疫苗1121125(1)为制备该疫苗,将HPV外壳蛋白L1基因与________连接,导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转录,再以________为原料翻译出L1蛋白。这样就获得了疫苗的有效成分。(2)人体接种该疫苗后,________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一旦HPV侵入机体,________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HPV结合,阻止HPV________。所以A2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3)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________组,据此推测感染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4)B2组与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________清除体内的HPV。(5)综上所述,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________。【解析】(1)获取目的基因后应先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再导入受体细胞。在基因表达过程中,以氨基酸为原料翻译出蛋白质,即获得HPV外壳蛋白。(2)作为抗原的是疫苗中的L1蛋白,L1蛋白刺激机体发生体液免疫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当HPV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抗体与游离HPV特异性结合,使其失去感染细胞的能力。(3)A组接种前未检出HPVDNA,B组接种前检出HPVDNA,表中可见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A1组,说明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4)B1组未接种疫苗,B2组接种了疫苗,但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人数无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该疫苗未能诱导细胞免疫清除被HPV感染的宿主细胞。(5)比较A1组和A2组、B1组和B2组人群中的癌前病变人数,发现该疫苗在预防宫颈癌方面效果较好。【答案】(1)载体氨基酸(2)L1蛋白记忆(B)细胞吸附宿(寄)主细胞(3)A1(4)细胞免疫(5)预防13.(2015·新余模拟)在细胞免疫中,致敏T细胞(即下图中效应T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两种途径:细胞裂解性杀伤(图1)和诱导细胞凋亡(图2)。前者指致敏T细胞分泌诸如穿孔素的介质损伤靶细胞膜,后者指致敏T细胞通过表面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1)人体内的致敏T细胞可以来自____________的增殖、分化,细胞免疫就是依靠致敏T细胞来杀伤靶细胞的。人体的另一种特异性免疫在杀伤病原体时,主要依靠__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____________。(2)图1中的穿孔素又称“成孔蛋白”,由致敏T细胞产生并以____________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使K+及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________(填“流入”或“流出”)靶细胞,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3)图2中的FasL又称“死亡因子”,Fas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它们都是由细胞合成并定位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一般来说,控制合成Fas的基因能在各种细胞内表达,而控制合成FasL的基因只在致敏T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内表达。①Fas和Fas
本文标题:【高考总动员】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27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234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