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一军一师三团老山作战工作总结
一军一师三团老山作战工作总结(2009-03-0314:02:27)转载标签:军事分类:昨日烽烟奉中央军委命令,我团于1984年7月在军师编成内开赴云南边防前线,同年12月8日全部接防完毕,在老山主峰正面三公里四十多个阵地上组织对越自卫防御作战,1985年5月23日零点胜利完成作战任务,共坚守阵地167天,作战30多次,取得了首次轮战的全面胜利。一、轮战取得了重大胜利老山地区防御作战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进行的,老山地区在我云南省麻粟坡县境内,与越南河宣省接壤,主峰海拨1422.2米,是中越边境12号界碑和13号界碑之间的最高点,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越南当局无视我国政府的严正警告,派兵侵占了该地区,使我广大边民遭受越军蹂躏长达四年之久,在我国政府多次抗议照会无效的情况下,我边防部队被迫于1984年4月,奋起还击,一举夺回了被越军侵占的领土,可是越军甘心失败,经常与我反复争夺,在几次营、连规模反扑失败后,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由苏联军事顾问团坐阵指挥,于1984年7月12日对我发动师规模的进攻,使我边境局势受到严重威胁,为了狠狠教训越南小霸,保持边疆持久和平,中央军委决定从内地抽调部队轮战,对越施加军事压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团在上级编成内,作为第一批轮战部队来到云南边防前线。(一)轮战面临以下五个方面特点:1、兵力多火力强,前沿阵地面临很大威胁。我团三公里防御阵地当面,越军始终保持着一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旅,共计2000多人的兵力和300-400门火炮,而且兵员密度很大,每平方米公里将近4个营的兵力。据不完全统计,越军每天向我阵地倾泻1200余发炮弹,我们接防的第一周仅我三团阵地就落炮弹2000余发。1985年2月11日战斗的三天中,越军向我“140”一个阵地就打炮8000余发,使山上大树变成的“树笋”,使石头变成了碎石山,敌人在用炮上改变了“撒胡椒面”的打法,集中打我前沿阵地,因而对我前沿阵地形成了较大的火力威胁。2、构筑防御网,对我实施立体封锁。越军吸取了“7.12.”反扑的惨重教训,于1984年8月第三次北光会议后,从清水河以南四公里起,向我防御阵地前沿构筑了八条纵横成网,总长54公里的堑壕。新建了各种掩蔽部800余个,改造自然溶洞、石洞60多个,大洞屯兵数百人,小洞屯兵10多人,我团防御前沿有10多个阵地与敌直接接触,相距最近的只有20米,敌人随时可钻出堑壕和屯兵洞,对我进行偷袭和进攻,这就是越军苦心经营数月设置的“堑壕延伸式”新战术,越军利用这个新战术对我进行立体封锁,一度造成我防御作战的被动态势。3、阵地条件差,坚守阵地困难大。一是藏身难。我们接防时,大部分阵地工事和堑壕己被越军炮火摧毁,有的阵地几乎没有工事,前沿阵地只有少量防炮洞,我坚守分队的干部战士只能躲在树底下防炮,绝大多数同志只好在哨位上挨炮弹。我团防御阵地内水源奇缺,且都在敌炮火封锁之下,背水往往要付出血与汗的代价,有时吃不上水,只好用塑料布接雾水喝或舔树叶上的露水解渴。三是防病难。由于气候潮湿,守点分队的干部战士经常用身体烤干湿衣服,一件衣服往往要个把月都得不到换洗,发的干粮一两天就会发霉,变味,霉味给防炮洞内引来了不少跳蚤,虱子和老鼠,战士们总结说:“三个虱子炒盘菜,三只老鼠一麻袋”,加上前沿阵地地形低均在敌炮火的直接威胁下,干部战士无法在阵地上进行体力锻炼,上阵地的头一个月,坚守在我团最前沿的步兵一连,就有30%的同志感冒,拉肚子,患关节炎。4、后勤、通信、运输等各种保障困难。由于四个方面的原因,作战中各种保障十分困难。一是山高坡陡。老山地势西高东低,山脉成西南东北走向,我团防御阵地由主峰和数十个高地、山头组成,垂直高差达1100米,坡度南缓北陡,平均45度左右,接近山顶达60~70度,山背狭窄险峻,最大宽度50米,最窄处只有15米,各山头与我部之间的比高均在30米以上。二是林密路少。老山地区属亚热带山密丛林地,植物茂密,300米以上地区均被茂密的原始森林覆盖,草高2米以上,竹子间距15~20公分,不经砍伐根本无法通行,从小平寨到老山主峰,只有一条急造军路和两条羊肠小道,睛天勉强可行,雨天根本无法上山,运送物资更是难上加难。三是气候多变。该城区属热带雨林气候,雨量充沛,温差大,我部作战期间,正值旱季,终日雨雾笼罩,有时长达月余不见天日,浓雾期间,能见度只有15~20米,昼夜温差可达5~10度。四是地雷密布。自从老山开辟战场以来,由于四易其主,每接防一次,越南和我军都要增设大量地雷,整个老山地区地雷达15万枚之多,加上越军重火力的封锁,给作战保障带来了很大困难,据统计,正常情况下,从团供应点到老山主峰送一次物资就需5-6小时,运送一名重伤员或烈士(8~10人抬)需要的时间就更长;两个战士需一个军工保障。出击作战,一个战斗人员需1~1.5个军工保障,由于敌炮火猛烈,道路复杂,通信联络也是大问题,大规模的炮击一开始,前部阵地的有线通信全部中断,修通一次,最快也得四十分钟,使用无线通信,则经常与越军串台,干扰大,保密差,速度慢,很难适应战时需要。5、既打军事仗,又打政治和外交仗。中越双方的军事行动与国际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每次军事行动选择什么时机,打多大规模,都要服从国际的政治斗争和外交斗争的需要。如:1984年12月9日~11日,越军对我发动大规模炮击和反扑,主要目的是给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阿尔希波夫访问我国施加压力,警告苏联不要因中苏对话牺牲越南的利益。1985年1月15日,越军对我发动加强团规模(七个营的兵力)的进攻。其目的:一是想利用春节停火的诺言,麻痹我军斗志,妄图在军事上捞一把;二是在我反击时,欺骗世界舆论,妄图造成我主动进攻越南的假象,在政治和外交上倒打耙。3月8日,当时正值李先念主席访问泰国,我组织全线反击,一举攻下越军在我前沿的六个侵略据点,目的是配合李先念主席出访,壮我国威军威,鼓舞柬泰人民的抗越正义斗争。这些战斗,从接受命令到战斗开始,主动性差、准备时间短,给完成作战任务带来很大的艰巨性。针对上述特点,我军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军委的作战方针,确立了“积极防御的近战歼敌,以攻为守,打中求稳”,的作战指导思想,采取“四打、三反”的战术手段。即:开展冷枪冷炮主动打、使用炮兵灵活打、选择重点目标集中打、改革战术巧妙打;反敌炮击、反敌偷袭渗透、反敌堑壕延伸战术。全团指战员英勇战斗,前赴后继,以智克敌,以小的代价换取了大的胜利。(二)我团四次大的战斗情况:第一次大的战斗,是1985年的1月15日,简称“1.15”战斗。1984年12月21日,越军摆脱了苏联顾问团的指挥,经过较长时间的精心准备,连续七次发动营团规模的进攻,遭到我友邻部队的勇猛还击,伤亡惨重,越军前指司令黎威密气得直跺脚,骂他的部下战术呆板,组织无能,反扑遭到失败后,使河内当局受到震惊,他们专门召开了政治局会议,讨论研究北方军事形势,总书记黎笋向全国发出了号召,要求各行各业,上上下下全力以赴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援北方的军事行动。第二军区司令武立,当着黎笋的面睹咒,叫嚣一定要打败中国,否则我不当司令了。敌人经过长达25天连续不断的炮击和其它准备,于1985年1月15日凌晨4:15分,出动五个营和一个特工连的兵力,在炮火的掩护下,采取多方向、多梯次、逐点得手的手段,向我阵地实施轮番进攻,我坚守阵地的干部战士不畏顽敌英勇战斗,激战18小时,将来犯之敌全部击退,牢牢守住了阵地,在抗击越军进攻的同时,我团奉命对侵占我968高地的越军,予以猛烈还击。步兵第七连采取强行攻击的战术手段,在团营属炮兵及其他加强分队的支援下,经过两小时二十五分的激战,破障队开辟了长达580米的通路,突击队一举攻占了968高地。此后,攻击分队转入坚守,利用968高地残有工事,打退了敌班排规模的七次反扑,最后按上级命令撤离968高地,并留下一个班在74号阵地坚守,将我防御前沿推至74号阵地。此次出击作战,共毙伤敌88名,而我仅亡3人,伤22人,以小的代价换取了大的胜利,受到中央军委和昆明军区的通报表扬。第二次大的战斗,是1985年1月18日增援友邻部队战斗。简称攻占无名三号高地战斗,实际上是“1.15”战斗的继续和组成部分。敌人在“1.15”战斗中偷鸡不成反失一把米,进攻伤亡惨重不说,反而丢掉几个阵地,他们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又纠集重兵,依靠有利地形,连续向友邻一团阵地重点进攻,我步兵第八、第九连奉命于15日增援友邻部队战斗,18日凌晨,步兵第八连接令攻击116号阵地无名三号高地,7:03分发起攻击,7:14分攻占该高地,仅十一分钟,然后在该高地坚守10个多小时,打退敌三次反扑,共毙敌36名,为我军取得“1.15”战斗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总参谋部在通报15~18日的战斗情况的电报中指出:“此次战斗,敌人准备时间之长,炮火之猛烈,投入敌力之多,步兵进攻之顽强,均是84年两次大的战斗所不及的”。越军前指司令黎威密因为指挥失误,部队伤亡惨重,被撤职,回去后同级不愿见他,下级以至参谋人员都不跟他握手,十分狼狈。第三次大的战斗,是1985年2月11日,简称“140”战斗,敌140号阵地位于我116阵地前,东面控制我“李海欣高地”一带,西与敌138阵地、小尖山构成环形防御,正面是反扑116阵地的门户,因此,该高地是越军拚命扼守的军事要点。为改善我前沿阵地的防御态势,我团奉命拨掉这颗“钉子”。2月11日,我们组织了对140号阵地的进攻作战,根据敌情地形情况,我们采取偷袭与强攻相结合的战术手段,步兵第四连及加强分队于5:40分三路开始秘密贴近,。6:10第三路遭敌设伏袭击,被迫转入强攻。7:13,140号阵地全部被我攻占,只用了五十一分钟。敌丢失了140号阵地,组织了四次班规模、五次排规模和一次连规模的反扑,我攻击分队英勇顽强,连续战斗,在炮火的支援下,一次又一次击退了敌人的反扑,此次进攻战斗,共毙敌196名。第四次大的战斗,是1985年3月8日,简称“3.8“战斗。为了进一步改善我防御态势,中央军委命令我部拨掉对我威胁最大,贴得最近的六个越军侵略据点,我团奉命攻占南嘎,步兵第一连采取堑壕延伸,秘密偷袭的战术手段,于战前秘密从1072高地向南嘎方向延伸1470米堑壕,并隐蔽构筑了一个排的防御阵地,3月8日5:30分,偷袭分队开始隐蔽接敌,由于选择了一条敌预想不到的攻击路线,战斗打响后,敌人炮火只往他们预定的必经路线上猛打,使一连在冲击过程中基本上没有遭到敌炮火阻拦,顺利地攻占了南嘎。此次偷袭战斗,共毙敌13名,我无一伤亡,越军不得不承认,中国军队确实不好对付。第二军区副司令兼新任前指司令员阮友安给武立报告前线情况时说:“我到前面看过,这个部队很凶猛,有很多风格不同于以前的部队”,前沿兄弟们也说:“这个部队很凶!很凶猛”!对越作战五个多月,我团承受了30000余发炮弹的炮击,粉碎了31次反扑和偷袭,攻占了6个越军侵略据点,出击了一个据点,新开辟七个阵地,给敌149团7营、9营和876团一营以重大杀伤,共歼敌680人,击毁各种火炮6门,摧毁敌工事61个,机枪2挺(支),四0火箭筒1具,各种炮弹42发,子弹1958发,还有一批作战器材和军用物资,彻底粉碎了越军的堑壕延伸式战术,摸索了一套对付敌特工偷袭的有效办法,解决了防敌炮击,前送后运和通信联络等难题,使仗越打越精,越打越好,打出了军威、国威,打出了我部八十年代的硬骨雄风,我防御体系稳如泰山,各种工事成龙配套,坚如磐石,敌人寸步难行,无计可施,消灭了敌人的有力量,沉重打击了越南地区霸权主义者的器张气焰,保卫了边境各族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四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从根本上改善了我边境防御态势,有力支援了柬泰人民的抗越斗争,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部队,考验了我们的军事训练、指挥艺术,政治工作和后勤工作,全面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一个单位和一名同志荣获中央军委和军区授予的光荣称号,61个单位和641名同志荣立了战功。二、广大指战员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对越还击作战,是我军发扬军委邓小平主席倡导的“五种革命精神”,英勇善战,所向无敌,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
本文标题:一军一师三团老山作战工作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240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