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2、看雪教材分析:《看雪》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语文》第三册第八单元的第23课。课文主要写台湾小朋友只看见过棉花做成的雪,没有看过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课文以对话为主,内容贴近学生心理特征,前面语言浅显易懂,师生最后的对话蕴含着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祖国统一的愿望。教学目标:1、认识“省、店”等10个生字,会写“讲、打”等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3、有盼望台湾回归,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教学的重点:在朗读重点词句中,体会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教学的难点:激发学生盼望台湾回归,祖国统一的愿望。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识字3”中有关台湾岛的三字经你们还记得吗?会背的同学大声背出来好吗?2、是啊,台湾和大陆本来是一家,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致使海峡两岸骨肉分离,但是两岸人民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盼望亲人早日团聚。今天,我们就来听听台湾小朋友的心声吧!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还可以查字典认识他们,把生字和读不懂的词、句划一划。2、同桌或小组同学合作,一起读课文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3、选择自己读得最棒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其他同学当评委,为他的表现打星。(师生相机纠正字音。)4、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以学定教,指导识字1、出示生字卡,学生读字音,可让学生互相提醒,哪些字的读音容易读错。“省、橱、指、仗”等字都是翘舌音;“铺”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pu”。2、出示词卡,学生开火车读,也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台湾省、商店、橱窗、指了指、接着、讲故事、铺着、雪毯、银装、打雪仗。3、交流识字方法。这些字你在哪里见过,用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如:形近字比较:讲——进、铺——辅等;做动作:指、接、讲、铺等;编谜语:毯(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省(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店(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4、设计游戏巩固识字。开火车读、摘桃子、找朋友等,让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如:“找朋友”:把拼音卡片和生字卡片分散发给学生,拼音与生字一样的组成朋友。如,拿拼音的同学说:“我是‘chú’,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生字的同学说:“我是‘橱’,你的朋友在这里。”第二课时一、比较两幅图,感受北方雪景的美1、课件出示图(1)。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上画有什么?(这幅图中画有用棉花做成的雪景,很多小孩站在商店橱窗前看用棉花做的雪景。)学习第二自然段。你能猜出他们看到用棉花做的雪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吗?课件出示图(2),同样让学生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画有什么?(这幅图画的是北方孩子尽情玩雪的场景。)2、投影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我国台湾省和北京的位置。老师说明:我国台湾省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原因,很少下雪,所以台湾的孩子很难看到雪。3、比较两幅插图。哪幅图画的是台湾小朋友,哪幅图画的是北京小朋友?哪里的小朋友看的是真雪景?哪里的小朋友玩到真雪?让学生说说两幅图的异同。4、借助图画,美美地感受下雪时的景象。(1)看图(2)找句子:让学生用“——”划出描写美丽的雪景的句子,把自己喜欢的词、句多读几遍。(2)谈感受:回忆自己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说说当时的心情。(3)读句子:这洁白的冬天就像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太美了,同学们再练读这句话,注意那些表示动作的词,还可以边读边加上动作,在读中理解“飘着、铺着、披着、堆、打”等动词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搭配,可相机完成课后“我会连”的练习。)(课件出示北国雪景风光片,体会北京孩子玩雪的高兴劲。)朗读体会“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的快乐情景。二、指导书写(讲、打、指、接)1、“打”“指”“接”三个生字,观察三个字的共同点。2、老师范写,学生书空。学生练写。三、拓展活动收集有关台湾的资料第三课时一、复习字词,交流展示1、复习生字:自读生字,男女赛读并组词。2、课前,大家一定收集了很多有关台湾的资料,拿出来和同学们进行交流,看看自己对台湾的了解有多少?二、朗读感悟1、默读课文,把小朋友们说的话画下来,多读几遍。(1)指名读画的句子,读完贴出四个问句。(2)怎么把这四个问句读好呢?我们把句子放回课文中去再读读。可以跟小伙伴商量商量。2、创境朗读。(1)孩子们,现在你们就是台湾的小朋友,我就是那位老师,谁先来问问老师。指名读第一个问句,还有哪个小朋友也想问这个问题。多名学生问,相机指导读。大家一起问老师吧。(老师微笑点头)(2)谁还想接着往下问?(提醒学生后面的提示语是惊奇地问)谁也想问这一句?(问问想好的孩子)你现在心里怎么想的?再指名读,你又是怎么想的?带着各自的想法再读这句话。学生齐读,老师回答并指地图。(3)接着问第三个问句。师回答:不算太远,谁还想问?①师描述:下雪了,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②想亲自感受下雪的美景吗?可以边读边想象看到的雪景就能读得更好了。指名读,把你的感情读出来。教师结合课文中的文字进行评价。把第9自然段连起来读。(4)台湾小朋友们,读到这里,你最想对老师说什么?(读第10自然段。)看文中的孩子们怎么问老师的?指导读好停顿。学生表演读一读,体会争着问。(5)指导读好最后一自然段。老师是怎么说的呢?老师想到北京去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为什么“深情地说”?你希望台湾的小朋友到北京来吗?两岸小朋友的愿望能实现吗?教师指导朗读。3、分角色朗读。同学们刚才一句一句问得真好,能连起来问吗?师生合作表演读3~11自然段。同学们刚才把自己当作了台湾小朋友,读书体会得真好,现在我们分角色在小组里读读课文。[板书:盼着]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4、教师小结:是啊,台湾省是我们祖国的宝岛,台湾小朋友永远是我们祖国大家庭的一员,相信不久的将来,两岸小朋友的愿望一定会实现。三、指导书写1、观察“惊、故、候、奇”四个生字。2、“候”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老师范写,学生描红。3、学生书写。四、拓展活动给台湾小朋友写一封简短的邀请信,邀请他们到自己的学校来做客。语文园地三教学目标:1、复习反义词,发现新识字方法2、复习近义词,练习说句子。3、做个小导游,练习说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我的发现这一部分是让学生发现反义词在词义上的特点,并通过反义词识字。1、让学生自己先借助拼音读一读六组反义词,再读一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自己是否发现这几组词的共同点(每组的两个词意思相反)。2、教师示范读和师生对读这几组词,注意把生字读准。3、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怎么记住这些生字,互相检查是否每个同学都认识并能读准九个生字。教师可抽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4、给生字找朋友。4、用“我说你说”的方式,师生或生生之间对说反义词,先说教材里的六组反义词,再扩展说其他反义词。二、日积月累这一部分包含选近义词、说句子、读短诗等三项内容。1、“我会选”是让学生仿照示例(中心、中央)给“著名、特别、漂亮”选择近义词。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近义词。可让学生读一读这些词语,自己发现这些词语在词义上的联系,然后选词配对,再读一读。2、“读读说说”是让学生仿照例句说句子,目的是让学生感知感叹句和陈述句的句式特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要注意,前后两句话之间有一定的因果联系,比如,“我要把它拍下来”,是因为“花坛真漂亮”。第一次仿说,在内容上有一定的限制(说北京),第二次则没有限制。不管哪一次,都要注意引导学生说不同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去说,尽量不要和其他同学雷同。3、“我会读”是朗读《我爱祖国》这首短诗,主要是让学生扩大阅读量,积累语言,同时受到思想品德和情感的熏陶感染。让学生自己朗读,诗歌的意思不必讲解。可鼓励学生背诵。第二课时一、口语交际1、展示资料,选择伙伴展示地点可设在教室,也可设在宽阔的操场,甚至野外。让学生在展示出的资料中了解自己关心的风景名胜,并在此过程中选择好自己的交流对象,完成分组。注意在选择交流对象过程中的交往方法和注意事项。2、分组交流这是这次口语交际活动的重点。可以让学生通过商量,选择下面的交流方式。1)、“导游”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和知道的情况,“游客”提问,“导游”解答。2)、“导游”在介绍的过程中,“游客”随时提问,导游灵活安排介绍和答问两方面的内容。3)、“游客”先提问,“导游”一一作答,然后“导游”再介绍游客没有问到而自己认为有必要讲的情况。3、全班交流各组推选最好的“导游”,在全班介绍风景名胜,并进行交流。如时间不允许,可先让各组代表简单说说自己准备介绍的内容,让大家选出两三个代表在全班交流。交流的方式可以像小组交流一样,也可以变换方式,注意体现师生和生生的互动。4、总结简单总结一下这次活动的情况,可一起分享搜集资料的经验,交际的经验,也可评“最受欢迎的‘导游’”,“最受欢迎的‘游客’”等。二、展示台这次“展示台”提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展示课外识字成果,展示自己搜集的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明信片,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交流课外识字的途径,可以把展示活动和口语交际结合起来。识字4教材简说:成语是我国汉语宝库中的精华。它言简意赅,能够帮助我们以最简洁的语言,把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让学生从小了解、积累一些成语,对他们以后的说话、作文,将大有裨益。“识字4”有三组成语。三组成语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3、逐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难点: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4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初步感知成语的意思,体会其中的韵律感,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1、讲故事《拔苗助长》。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讲述故事《拔苗助长》。让学生找出与故事内容相符的成语。(贴成语卡片“拔苗助长”)简单介绍成语的特点。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而且比较固定。有的成语一读就懂,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故事才能懂得意思。2、你还知道哪些成语?(如有本课的就贴上成语卡片。)3、引导学生读第四组导语:一些词语和故事能使我们受到启发,让我们认真读一读吧!(揭示课题:识字4)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学生自读全文,生字多读几遍。2、检查:你会读哪些成语?教教大家。⑴指名教读,纠正读音。重点教读:相得益彰,管中窥豹,一叶障目,瓜熟蒂落,水到渠成。⑵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分组开火车读。注意区别平翘舌音。⑶你认为哪些生字该提醒小朋友注意?重点引导:区分字形、读音:彰——障;重点识记:豹、泰、渠第二课时一、朗读感悟,了解大意1、自由朗读。注意读准确,读通顺。2、师生对读。老师读前一个词语,学生对后一个词语。读后交换。3、生生对读。一人读一个词语,或一人读一节,互相正音。4、齐读。指导读出韵味,注意体会韵脚的读音:长—彰,天—山,功—成。5、理解第三组成语: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从这四个成语中,你明白了什么?你是怎样知道的?让学生交流课外了解到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引导质疑,由其他同学帮助解决。难题由老师帮助解决。)6、合作学习第一、二组成语。讲讲自己知道的成语有关的故事,或说说自己了解到的成语的意思。全班交流汇报7、朗读全文。要求正确、流利,读出韵律感。二、写字指导1、出示要写的字:补、拔,仔细观察,然后提出要注意的地方。2、教师范写:补、拔3、学生临写,再交流。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4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熟读成诵,体会其中的韵律感。3、逐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出示生字卡片,看字卡说词语。贴成语卡片,分组读成语。2、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学生认读。二、读文成诵1
本文标题:一年级语文教案全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253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