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的教学随笔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的教学随笔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初级中学生物教师—桂正云(联系电话:13696284748Email:guizy489@126.com)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生物学》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一章。共分三节,第一节: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从教材知识结构特点看,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拟定探究计划、社会实践调查、开展探究实验、通过不同渠道查阅资料等活动,进一步掌握探究性学习的科学方法,学会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归类和筛选,学会合作学习;进一步认识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规范人类的行为,参与环保活动。本章教材内容的设置充分体现了新教材的改革意图,如果教师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就无法实现课改的初衷,整个章节的教学目标将难以实现。因此在对该教材的两轮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中学习,在交流中学习。现将本人处理本章教材的方法介绍如下:一、对教材内容的安排:将本章的三节教学内容揉合在一起,打破章节界线,同步安排教学。比如,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本身就是“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要求学生合作探究酸雨和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影响,而要得到这个探究实验结果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必须在启动第一节教学的同时进行探究实验。二、教学活动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探究活动方案设计1、组织学生分组设计“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社会调查活动方案”;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每个小组确定调查重点,比如:(1)工厂(如:水泥厂、木综厂等)的粉尘污染对附近居民生活的影响;(2)擂鼓镇生活垃圾污染现状调查;(3)胜利村“干河坝”的由来;(4)擂鼓镇河流水域污染情况调查;(5)盗伐者还在活动吗?(6)气候的变化对当地农作物的影响;(7)校园环境污染情况调查;(8)胜利五组2003年至2007年人口增长占用土地资源情况调查;(9)过度采矿的危害。这些都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当然,调查重点的确定要尊重学生。2、分组设计“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影响”两个探究实验方案。这两个探究性实验所选择的植物可以是玉米、也可以用小麦。在各组充分酝酿形成统一意见后写出书面方案交教师指导,通过教师批准后方可实施。注意在方案设计中必须要有安全操作方案。第二阶段:探究活动方案的实施1、组织学生同步进行“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和“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影响”两个实验操作:分别用酸雨(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和废旧电池浸出液(不同浓度)培育小麦种子,要求学生设计好对照组,控制好条件,使实验符合对照实验的要求,并每天做好观察记录。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让学生自己来做,教师作好技术指导。2、在进行上述实验的同时,根据每小组设计好的社会调查活动方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社会调查(时间可以安排在周末双休日),调查时要求学生设计好调查时应提出的主要问题,选择好询问对象,作好调查记录。每组学生必须至少带上一部照像机,便于留下调查图片资料。调查包括:对自然环境状况的调查、本地群众对环保工作的认识,特别是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后果的感想,了解群众对治理工厂废气和粉尘污染的呼声。在调查过程中向群众宣传环保知识,同时了解群众对保护本地环境的建议(为完成第三节内容作好铺垫)。3、整理调查报告,洗出调查照片待用。第三阶段:从媒体和报刊上获取有关“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让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1、组织学生在Internet网上查找资料,了解国内、国外人类活动破坏环境的实例和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了解人类为了保护环境而做出的实际工作和取得的成就,了解我国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求学生做好记录,并记下所获取的信息的出处,以增强学生的版权意识。2、组织学生在图书室,分小组,集体通过报纸、刊物查找资料,简单记录信息主要内容,记载好信息的出处。第四阶段:拟订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通过社会调查、资料查询、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到生态环境的现状,通过拟订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计划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责任。第五阶段:汇报展示阶段1、制作演示文稿:组织学生利用MicrosoftPowerPoint制作汇报演示文稿,将本组所获取的“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的文字、图片信息制作成演示文稿。2、制作展板:将各小组的活动计划、调查报告、采访和实验的图片资料、学生拟订的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制作成展板,在全校进行展出,让更多的学生受到环保教育。3、汇报总结课:我采取的方法是:课前休息时播放《太湖美》MTV(与学生了解的太湖受到严重污染形成鲜明的对比)。接下来请各组对调查、实验、查阅资料情况分步进行交流(通过演示文稿展示、出示图片、学生汇报、讨论等形式实现),最后在教师主持下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宣誓。三、本章教学设计的特点:1、室内教学与室外教学相结合。室内活动包括调查活动方案和探究实验方案设计过程、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方面的信息和环保资料查阅活动以及成果交流过程;室外活动包括调查活动过程和探究性实验操作过程。让学生走出教室,亲身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在与同学的合作中学习。2、围绕环保主题进行教学。根据本章教材安排的具体内容,结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知识,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含义,让学生在本章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负面影响、还应该了解人类活动在主动适应和维护生态平衡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学生将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新学知识结合起来,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比较全面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养成辨证看待事物的观点,形成完整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观点。通过探究擂鼓镇人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让学生体验生态危机,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主动地投入到保护大自然的活动当中去。3、采取多种形式获取知识和技能:(1)通过社会调查和探究性实验操作—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和技能:社会调查将接触到方方面面的人,学生在与社会的接触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学会与人交流的技巧,学会从实践中获取自己需要信息的办法。(2)通过探究性实验操作,让学生在科学实验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学生自己动手所获取的知识将使他们终生难忘,改变了老师教死书、学生死背书的学习模式。(3)通过网络、报刊、书籍、电视—从多种媒体中获取知识和技能教师指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教会学生使用等搜索引擎,通过国际互联网查找了大量的资料,教师还给学生提供大量报纸、杂志供学生查找资料,获取信息。(4)通过成果交流、共享信息—从伙伴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新的学习方法,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达到资源共享。交流的方式不受形式限制,可以是以下形式:各组之间信息资料互换、演示文稿播放、美术作品展示、小记者手记、调查报告的形式等。同时也培养学生社会交流的能力。(5)、通过教师指导—从老师处获取知识和技能。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起到指导作用,对关键知识和技能要指导到位,并和学生一道参与活动,但决不能代替学生完成探究过程,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获得成功。(6)、打破学科界线,实现多学科整合教学。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除了运用生物学科本身的知识外,在本章的教学过程中明显还涉及到以下学科方面的知识:1、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学生通过网络操作获取信息,利用MicrosoftPowerPoint制作汇报演示文稿。2、语文方面的知识:包括撰写探究性活动方案、实验报告、撰写采访记录,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用文字整理探究性活动资料等。3、美术方面的知识:学生演示文稿件美化和装饰,外出调查摄影知识的讲解,用美术作品的形式反映擂鼓生态问题。4、地理知识:如探究“干河坝”的由来、“擂鼓镇河流水域污染情况”、“过度采矿的危害”等主题直接涉及到我镇河流的地理分布,上下游植被覆盖特点、矿区(麻柳湾矿山、金焰煤业矿山)地质结构特点等方面的知识。5、数学知识:科学探究活动结果,总需要用数字的形式反映出来,比如,调查胜利五组人口增长占用耕地资源、废旧电池和酸雨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探究性实验的数据统计和计算必须用到数学方面的知识。通过多学科整合教学,让学生知道各学科知识是没有主次之分的,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全面发展,不能偏科,只有在对知识的应用过程中学生才会体会到自己知识的缺陷和不足,从而激发学生有目的、主动求知的欲望。通过以上方法对本章进行教学,使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主动参与意识强、在积极合作的情况下获取知识和技能,主动接受了环境保护的观念,这种教育效果是任何“闭门课”永远无法达到的。学习过程轻松愉快,学习效果明显,为今后进一步进行探究活动积累了经验,开放式教学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本文标题: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的教学随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25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