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一种无线射频收发模块的应用
一种无线射频收发模块的应用1无线射频收发模块简介1.1发射模块F05发射模块F05原理如图1所示。F05采用声表谐振器稳频,SMT树脂封装,频率一致性较好,免调试,特别适合多发一收无线遥控及数据传输系统;而一般LC振荡器频率稳定度及一致性较差,即使采用高品质微调电容,误差变化及振动也很难保证已调好的频点不会发生偏移。F05具有较宽的工作电压范围及低功耗特性。当发射电压为3V时,发射电流约为2mA,发射功率较小;12V为最佳工作电压,具有较好的发射效果,发射电流约为5~8mA,大于12V时直流功耗增大,有效发射功率不再明显提高。F05系列采用AM方式调制以降低功耗,数据信号停止发射时发射电流降为零,数据信号与F05之间采用电阻而不能采用电容耦合,否则F05将不能正常工作。数据信号电平应接近F05的实际工作电压以获得较高的调制效果,F05对过宽的调制信号易出现调制效率下降、收发距离变近的现象。当脉冲高电平宽度在0.08~1ms时发射效果较好,大于1ms时效率开始下降;当脉冲低电平宽度大于10ms时,接收到的数据第一位极易被干扰(即零电平干扰)而引起不解码。如采用CPU编译码,可在数据识别位前加一些乱码以抑制零电平干扰;如采用通用编解码器,可调整振荡电阻使每组码中间的低电平区小于10ms以抑制零电平干扰。F05输入端平时应处于低电平状态,输入的数据信号应是正逻辑电平,幅度最高不应超过F05的工作电压。F05天线长度可在0~250mm之间调节,也可无天线发射,但发射效率下降。F05C为改进型,体积更小,内含隔离调制电路以消除输入信号对射频电路的影响,信号直接耦合,性能更加稳定。F05应垂直安装在抑制板边部,并应离开周围器件5mm以上,以免受分布参数影响而停振。F05发射距离与调制信号频率及幅度、发射电压及电流容量、发射天线、接收机灵敏度及收发环境有关。F05采用PT2262编码器加240mm小拉杆天线发射时,在开阔区最大发射距离约250m,在障碍区相对要近,由于折射反射会形成一些死区及不稳定区域,不同的收发环境会有不同的收发距离。如需要远的可靠距离,可在F05的输出端增加一级射频功率放大器。PT2262编码器采用COMS工艺,与PT2272配套使用。它的编码数据和地址以串行方式并且通过RF或IR调制方式发射。PT2262最多采用12条三态地址线,可以提供531441种地址编码。因此,最大程度上避免了编码的冲突PT2262应用电路如图3上部所示。振荡电阻取3.3MΩ效果较好,当17脚无信号输出时,F05不工作,发射电流为零;当14脚(图中省略)为低电平时,17脚输出已设定的编码脉冲对F05进行调制发射,通过测试F05工作电流可大致判断F05是否处于正常发射状态,加天线时空码发射电流为6mA左右;调整R2可调整发射电流的大小,R2取值小可提高发射距离,但易引起过调制甚至停振。1.2接收模块J05CJ05C由超外差电路结构IC芯片和温度补偿电路构成,具有较高的接收灵敏度及稳定性,如图2所示。芯片内含低噪声射频放大器、混频器、本地振荡器、中频放大器、滤波器及限幅比较器,输出为数据电平信号,可直接接至标准解码器或CPU解码器,适合与ASK方式的发射器配套使用,适用于各种遥控报警器及单片机短距离数据传输设备。J05C接收频率分为315MHz及433.92MHz两种,并具有较好的频宽及温度补偿特性,可与一般精度的声表谐振器稳频的发射机及LC发射机配套使用而不需要调整接收频率,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可适应各种工作环境。J05C对电源要求不太苛刻,可以使用开关电源,并具有较宽的工作电压范围及低功耗特性,2V时只消耗约2mA电流,3V消耗约2.5mA电流,但5V以下供电接收灵敏度要下降3~5dBm,5V供电可处于最佳接收灵敏度状态。J05C模块具有休眠功能,当芯片9脚为高电平(VDD-3V以上)时,接收机可处于休眠状态,此时耗电约25μA。通常芯片9脚已接为低电平(0.8V以下),处于正常接收状态,若需休眠功能可自行改动。J05C接收天线的长度为接收频率的1/4波长,约22cm,阻抗约37Ω,为最佳匹配天线,但在实际应用中会受到各种条件限制,具本需试验确定。当信号较弱而干扰点又引起信号不稳时,可将天线剪去5cm也许会有所改善。也可采用螺旋天线或将天线直接做在PCB板上,甚至无天线接收,当然接收灵敏度要下降。匹配良好的收发天线能使收发模块性能达到最佳状态,而匹配不良的收发天线会使收发距离变得很近。J05C最大数据传输速度为5kbps,调整内部电容值可达到20kbps,但过高的数据速率会降低接收灵敏度及增大误码率。如用于一般遥控报警器,不必使用过高的速率,现在遥控报警器普遍使用性价比较好的PT2262编解码及PT2272解码器,振荡电阻分别采用3.3MΩ和680kΩ即可有较好的收发距离(此电阻值必须精确)。如用于单片机收发系统,速率可取4.8kbps或2.4kbps,同时应兼顾到收射效率。当数据中有连续几个“1”且脉宽超过1ms时,会引起发射效率下降,而且太大的占空比及大低的频率易引起过调制。高电平脉宽在0.1~1ms范围内,收发效果较好。不合适的数据速率同样会影响到收发距离,甚至收不到信号。J05C输出端可直接与标准解码器及单片机接收。J05C在未收到发射信号时可输出随机噪声,幅度为VDD-0.3V值;当收到信号时,噪声被抑制;当信号变弱时,出现噪声干扰点,此时信号处于不稳定区,若采用PT2272解码器解码仍可维持解码,若采用单片机解码则会因误码率增大而出现数据错误,此时可在数据位前加乱码抑制零电平状态干扰,最好工作在可靠区域以减小误码率。2无线射频收发模块使用方法和范围本文所介绍的无线通讯模块可以用于多种场合,在此仅介绍三种。2.1用于通用串口(RS232)的无线数据传输在工业控制现场,通常有很多控制仪器和设备采用串口(RS232),而与这些设备通讯必须满足串口(RS232)的要求。一方面在传输速率(通常采用9.6kbps)上必须符合RS232的要求;另一方面在电气特性上也必须符合RS232的要求。在某些特殊场合,必须使用无线传输方式时,可以很自然地选择本文所提到的发射和接收模块。但在此必须说明的是,要采用此种通讯方式,必须先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编制相应的软件实现文件格式的转换,才能达到无线通讯的目的。如果通讯系统是全双工的,则可以采用两对射和接收模块(采用不同的编码地址)同时工作来实现。2.2用于无线多通道(并行)控制某些场合需要多通道(并行)控制,如复杂的遥控机器人等,可以采用本文所提到的发射和接收模块来实现。一种方法是用接收模块直接和解码器相连,然后再和继电器等电子元器件相连,驱动后续的被控对象;另一种方法是用接收模块和单片机相连,经过数据的处理后,再用单片机连接继电器等电子元器件,驱动后续的被控对象。通常一对发射和接收模块最多可以实现六路并行的无线控制,如果要求的通道数大于六路,可以采用多对发射和接收模块(采用不同的编码地址)同时工作来满足实际的需要。2.3用于组建星型拓扑结构的无线通讯网络在某些特殊场合需要无线通讯,并且必须是多点的星型拓扑结构,此时也可以采用本文所提到的发射和接收模块来实现。一方面这种发射和接收模块的价格低廉,构成星型拓扑结构的费用相对较低;另一方面这种发射和接收模块可采用模块化设计,体积小、使用方便、易于集成。对于通讯速度要求不太高、距离较近的无线网络来说,这种发射和接收模块十分实用。3应用实例通过使用本文所介绍的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作者完成了一套简单、可靠的多路多无线遥控电路,如图3所示。在这套电路里,通过控制总线设定电路中的小键盘,可以同时控制多个电灯的开关。作者使用这种无线通讯模块,实现了对家里的六个不同电灯的独立控制。由于现在的家居设计对于很多电器的连线都采用综合布线的方法,这样就给各种家用电器的集中控制带来了可能。作者设计了前面提到的第二种使用方法,共用了六个并行通道。用接收模块直接和解码器相连,然后解码器再和单片机相连,经过数据处理(可以实现六通道的再译码,最多可以达到六个四路控制),控制继电器等电子元器件,从而控制各个电灯的开关,最终实现了六路非同步控制的要求,并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发射模块产品:主要参数1、通讯方式:调幅(AM)2、工作频率:315MHZ3、频率稳定度:±75KHZ4、发射功率:≤500MW5、静态电流:≤0.1UA6、发射电流:3~50MA7、工作电压:DC3~12VDF数据发射模块的工作频率为315M,采用声表谐振器SAW稳频,频率稳定度极高,当环境温度在-25~+85度之间变化时,频飘仅为3ppm/度。特别适合多发一收无线遥控及数据传输系统。声表谐振器的频率稳定度仅次于晶体,而一般的LC振荡器频率稳定度及一致性较差,即使采用高品质微调电容,温差变化及振动也很难保证已调好的频点不会发生偏移。DF发射模块未设编码集成电路,而增加了一只数据调制三极管Q1,这种结构使得它可以方便地和其它固定编码电路、滚动码电路及单片机接口,而不必考虑编码电路的工作电压和输出幅度信号值的大小。比如用PT2262等编码集成电路配接时,直接将它们的数据输出端第17脚接至DF数据模块的输入端即可。DF数据模块具有较宽的工作电压范围3~12V,当电压变化时发射频率基本不变,和发射模块配套的接收模块无需任何调整就能稳定地接收。当发射电压为3V时,空旷地传输距离约20~50米,发射功率较小,当电压5V时约100~200米,当电压9V时约300~500米,当发射电压为12V时,为最佳工作电压,具有较好的发射效果,发射电流约60毫安,空旷地传输距离700~800米,发射功率约500毫瓦。当电压大于l2V时功耗增大,有效发射功率不再明显提高。这套模块的特点是发射功率比较大,传输距离比较远,比较适合恶劣条件下进行通讯。天线最好选用23厘米长的导线,远距离传输时最好能够竖立起来,因为无线电信号传输时收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一般实用距离只有标称距离的20%甚至更少,这点需要在开发时注意考虑。DF数据模块采用ASK方式调制,以降低功耗,当数据信号停止时发射电流降为零,数据信号与DF发射模块输入端可以用电阻或者直接连接而不能用电容耦合,否则DF发射模块将不能正常工作。数据电平应接近DF数据模块的实际工作电压,以获得较高的调制效果。DF发射发射模块最好能垂直安装在主板的边缘,应离开周围器件5mm以上,以免受分布参数影晌。DF模块的传输距离与调制信号頻率及幅度,发射电压及电池容量,发射天线,接收机的灵敏度,收发环境有关。一般在开阔区最大发射距离约800米,在有障碍的情况下,距离会缩短,由于无线电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折射和反射会形成一些死区及不稳定区域,不同的收发环境会有不同的收发距离。调制方式概述11MbpsDSSS物理层采用补码键控(CCK)调制模式。CCK与现有的IEEE802.11DSSS具有相同的信道方案,在2.4GHzISM频段上有三个互不干扰的独立信道,每个信道约占25MHz。因此,CCK具有多信道工作特性。在通信原理中把通信信号按调制方式可分为调频、调相和调幅三种。数字传输的常用调制方式主要分为:正交振幅调制(QAM):调制效率高,要求传送途径的信噪比高,适合有线电视电缆传输。键控移相调制(QPSK):调制效率高,要求传送途径的信噪比低,适合卫星广播。残留边带调制(VSB):抗多径传播效应好(即消除重影效果好),适合地面广播。编码正交频分调制(COFDM):抗多径传播效应和同频干扰好,适合地面广播和同频网广播。世广数字卫星广播系统的下行载波的调制技术采用TDMQPSK调制体制。它比编码正交频分多路复用(COFDM)调制技术更适合卫星的大面积覆盖。通信的最终目的是在一定的距离内传递信息。虽然基带数字信号可以在传输距离相对较近的情况下直接传送,但如果要远距离传输时,特别是在无线或光纤信道上传输时,则必须经过调制将信号频谱搬移到高频处才能在信道中传输。为了使数字信号在有限带宽的高频信道中传输,必须对数字信号进行载波调制。如同传
本文标题:一种无线射频收发模块的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259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