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专题二第三节伟大的抗日战争导学案【学习目标】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教学重点、难点】1、日本发动的一系列事变,在侵华战争中的罪行;中华民族的全民抗战过程及抗战胜利的意义。2、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共敌后战场的配合和各自的积极作用的正确理解。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第一部分——预学案(第一课时)一、归纳——日本侵华大事记(20世纪30年代前)19世纪60年代;1894—1895年;1897年;1900年;1904—1905年;一战期间;思考:30年代日本为什么又大规模地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阅读材料:材料一: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惟第三期占领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材料二:1929,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小国,所以,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外有极大依赖性,它必须借助世界经济的力量发展资本主义,而这种借助,对于日本来说,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依靠军事力量进行经济扩张,它把对中国的侵略视为其生命线,他们需要中国的资源、市场、劳动力、资本,日本政府急于发动一场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借以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缓和阶级矛盾,并依靠掠夺中国财富,来医治经济危机造成的创伤。二、日本侵华1、原因:(1)(根本原因);(2)(直接原因);(3);(4)。2、日本侵华进程(1)1931年,发动,不到半年占领东北三省,1932年成立;(2)1935年,;(3)1937年,,7月底,平、津相继沦陷,日军向华东和华北两个方向发动攻击,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4)1937年,日军发动,11月攻陷上海,12月占领南京;(5)1937年,占领南京,制造;(6)1938年,进犯徐州。10月,、被日军占领,中国失去了、、和等大片领土。分析——日军长驱直入的原因?①;②;③;④英美等国的绥靖政策。3、侵华日军罪行⑴不断扩大侵华。⑵制造大屠杀惨案:如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日军对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和手无寸铁的中国市民进行长达6周的大屠杀,30万人被害。⑶实施:日军在侵华过程中,公然违背国际公法,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惨无人道地用活人进行实验。⑷对沦陷区实行:①政治上;②经济上;③思想文化上。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救亡运动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1931-1937)的内容。解释概念:(1)关内关外:通常所说的关内,关外的“关”指的是山海关,关外指的基本是现在的东北三省;关内就是相对关外来说,山海关以南都叫关外,明末,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也是指的山海关。1、背景:①。②。③。2、表现:(1)共产党:;。(2)东北军民:(3)国民党爱国官兵:①凇沪抗战迫使日军三易主帅;②长城抗战全营山海关殉国;二十九军等部长城喜峰口失而复得;联合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收复多伦,将日伪军赶出察哈尔省。③西安事变(、杨虎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到、由到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4)爱国民众①工人、;②爱国工商业者;(5)爱国学生掀起运动(1935年12月9日),深入工厂、农村、军队进行抗日宣传。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根本原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日本的侵华加剧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从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主张,并积极参与谈判。◇国民党内亲英美派要求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营救蒋介石。◇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3、抗日救亡运动特点:①广泛性(区域和阶层):,波及东北、华北、上海、福建等地,各阶层各党派都投身其中,十分广泛。②。(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抗日必反蒋)③局部性、分散性,。4、影响:①打击了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揭露了日本吞并华北的阴谋和企图灭亡中国的野心。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③促使国共两党调整政策,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④促使中国政局由内战、对峙到合作抗日的转变,为实现全民族抗战作了准备。三、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二课时)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⑴原因:根本原因;推动因素;主导作用。⑵过程:①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②1935年瓦窑堡会议:。③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转折点)。④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共发表。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国共两党协议实行改编。⑤,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时期。⑶方式:。⑷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统一战线,成为中国抗日战争取胜的根本保障。2、国共合作抗日⑴正面战场(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①淞沪会战:1937年8月~12月,上海及周围地区)。②太原会战:。期间,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了,这是抗战以来的。③徐州会战:期间,在李宗仁的指挥下取得了的胜利,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④武汉会战: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抗日战争进入。⑤在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国共间虽有摩擦,但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继续抗击日军的进攻。1940年5月,,国民党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率部与敌人奋战九昼夜,壮烈殉国。⑥结果: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但未能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⑵敌后战场(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①路线:1937年8月,在洛川会议上▲全面抗战路线与片面抗战路线的区别:。②战术: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③政权:1937年9月④表现a.共产党粉碎日军的“扫荡”、“蚕食”和“清乡”b.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了百团大战,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⑤作用:敌后战场逐步发展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两个战场的关系:(1)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存在两个战场,即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和以共产党军队为主体的敌后战场,。(2)两个战场采取了不同的抗战路线和作战方式。国民党实行的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实行的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抗战的全面抗战路线。两条路线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造成这种本质区别的根本原因在于。国民党在正面战场采取的方式,中国敌后战场采取的作战方式。(3)两个战场在不同时期,作用又有变化。在战略防御阶段是抗战的主战场。国民党军队组织会战(八路军配合友军作战),吸引和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使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彻底破产。也使得八路军、新四军能够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形成敌后战场。没有正面战场的积极抵抗,就没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在战略相持阶段抗击了日军的主力,成为抗战的主战场。为国民党军队赢得在西南休整的时间,没有敌后战场的发展,就没有抗战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在战略反攻阶段,两个战场在不同的区域向日军发起进攻,迎来了抗战的最后胜利。总之,国共合作抗日对国家和民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3、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⑴中共七大(1945年,延安)背景: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内容:制定了当时党的任务;;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⑵抗战胜利的标志:。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⑶抗战胜利的原因中国方面:①(主要原因);②;③;④。国际方面: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加速了日本的投降。⑷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②②。③。三、重难点解释(第三课时)1、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地重要组成部分?(1)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牵制了日本侵略军的绝大部分主力,中国战场成为世界东方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2)中国战场是亚太地区盟军重要的战略支柱和后方基地;(3)中国是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4)是世界反法西斯各大战场中持续时间最长、付出牺牲最大的战场。2、抗日战争的特点:①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层、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全民族战争;③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质;④两个战场、两条战线并存是其显著特点之一;⑤中共起了中流砥柱作用;⑥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的反帝斗争的胜利;⑥持久性: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3、比较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两次中日战争(1)政府态度不同: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前寄望于列强调停,战争中避战求和;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领导抗战。(2)结果不同: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取得了近代反侵略战争中的第一次完全胜利。(3)影响: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剧。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4、试比较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点,分析制约国共关系的因素。(1)不同点:①两次国共合作方式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形式。第二次国共合作没有具体形式:形式上为国民政府领导,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保持着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②两次国共合作政治基础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为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为合作的政治基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③两次国共合作的结果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中途破裂。第二次国共合作则一直维持到抗日战争结束。④两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的成熟状况和采取的方针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缺乏理论修养和斗争经验,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党对统一战线及革命武装的领导权,导致大革命失败和中国共产党遭到血腥镇压。第二次国共合作时,中国共产党已从幼稚转向成熟,当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再度破坏统一战线时,中共坚持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对国民党的反共军事进攻坚决反击,同时继续争取同国民党维持国共合作,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相同点:①背景相同: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里。②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的作用相同:两次国共合作都是在中共的推动下实现的,第二次合作中国共产党更是一个首倡者。第一次合作时,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理论修养和斗争经验,没有自己的军队和根据地,带着“二七”惨案的教训寻求与国民党的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时,共产党经历了国良革命的失败和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挫折,在政治上已经成熟,拥有自己的军队和根据地,从民族大义出发,放弃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政策,主动与国民党合作抗日。③共产国际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共产国际不仅提出了具体策略,还派代表直接帮助。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起到了指导作用,但在具体行动方案上则体现了中共的独立自主。④都经历了复杂的内部斗争:第二次国共合作以新三民主义为政治基础,它是国民党的政治纲领,与***的民主革命纲领存在原则区别。随着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深入,国共两党的分歧必然显露。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但没有共同的政治纲领来约束双方。随着抗日战争的发展,必然面临两个前途和两种命运的选择。⑤都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的国民革命,虽然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为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不少条件,毕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和***政策失误而最终失败。第二次国共合作不仅完成了抗日大业,而且革命力量的壮大和党的建设的成效为夺取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打下了基础。(3)制约国共关系的因素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③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能促成两党合作;反之则加速两党的破裂、对峙。
本文标题:《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291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