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YW05衡中传记探究类学案
1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收关学案探究类解题思路探究题不仅题型开放,而且连答案也常是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只要紧扣要求,思想健康,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条理清晰,即可符合涛求。做这类题,既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又要遵循“容易论证”的原则。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⑴要点须全面;⑵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具体步骤: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3······”,把理由分点罗列。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得分攻略1、要观点明确,具有探究意味(即自己对作品丰富意蕴的独特理解)。2、观点不能脱离文本,论据同样也不能脱离文本。即,在论证时,要让你的观点在文中找到依据。3、言之有理。在分析时,所有的探究分析必须与原文有直接的联系。可以摘取文中重要的语句进行合理的加工整合.4、表述要简明。经典例题回顾:一、信息筛选型:这类探究题表面上是“探究”,实则还是去原文筛选信息,或概括或简述表达。例一:其实,在吴良镛的身上也体现着一种诗意的栖居,结合文中吴良镛的人生经历,谈谈哪些因素让他“诗意的栖居”。(8分)《大匠吴良镛:让中国人诗意地栖居》5.1例二、联系原文谈一谈塞万提斯被后人敬仰的原因。(8分)(4)①面对生活的各种磨难,他能既不畏敬也不诅咒,坦然面对苦痛,冷静思考生活,超越自身苦难,创作《堂吉诃德》,达到叙事艺术的高峰。②塞万提斯在晚年时看到别人伪作《堂吉诃德》第二卷,为还读者以真实,不顾年迈体衰,极力赶写真的第二卷,这正体现了塞万提斯作为一个文人的责任感。例三、梁思成的“学术良知与学术勇气”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10.1《梁思成的学术良知与勇气》(4)①为写好《中国建筑史》不拒千辛万苦,做实地考察。②撰写《中国建筑史》,填补中国建筑史研究空白。③回击日本人断言,验证唐代木制建筑的存在。④为保护北京旧城与当局据理力争。二、半筛选半探究类:第一问往往是信息筛选概括,第二问是探究。例一、文中说“如今,钱学森三个字,几乎就是中国对科学家品质的诠释”,请结合文章分析钱学森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并阐发你从中得到的两点启示。(6分)4.(1)淡泊名利(懂得拒绝),热爱祖国,爱好广泛(有探索精神),乐观坚强,重视人才(教育、人才培养),目光长远(有忧患意识)(4分,答出四点即可)(2)一个成功的科学家不只要有专业上的成就,还要有健全的人格。要在重视科学素养的同时重视人文素养,勇于打破科学和思想的禁区。要学习老一代科学家身上的那种使命感和责任感。(2分,要结合第一问发掘科学家的内涵,任选两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例二、文中有“辜鸿铭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里,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就只能是病弱的,任人宰割的”之句,辜鸿铭生活的时代对他有什么影响?你认为我们现2在生活的时代带给我们的影响是什么?(8分)《一个了不起的怪老头:辜鸿铭》6.3(4)第一问:辜鸿铭生活在清末民初时期,此时西方入侵,国内混乱,内忧外患使他内心痛绝望挣扎,用狂放的行为维护民族尊严。(4分)第二问: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发展迅速,竞争激烈,在带给我们学习机会的同时,也带给我们许多挑战。我们必须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强烈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才能适应这个时代。(此问开放性强,观点明确、内容健康、言之成理即可)(4分)例三、王国维治学方向经历了哪几次转变?结合实际,谈谈王国维治学道路的变化给你怎样的启示。(8分)11周中测《王国维的忧郁》(4)转变:科举而哲学,哲学而文学,文学而戏曲,戏曲而经史考证。启示:①正确认识自己,反思自己,把握自己,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王国维治学过程中多次转变,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对象,正是由于对自身特征的了解,对自己不利和有利因素的正碗把握。②做大学问首在人生价值观的确立。王国维治学由哲学而文学,是因为研究西方哲学在感情上与中国文化形成了尖锐矛盾;灰心于文学、戏曲,是因为济世无门;最终转向经史考证,是为了继承中国文化的儒家道统。(既括2分,启示正确2分,能依据文本、简单结合生活实际分析论证即可得4分,本题共8分)三、探究型例一、在《平常茶非常道》这本禅茶文化散文中,林清玄说:“我每天的生活就像一杯茶,大部分人的茶叶和茶具都很相近,然而善泡者泡出来更清香的滋味,善饮者饮到更细腻的消息。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其中,“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文本,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看法(8分)《人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节选)》4.1(4)(8分)我认同这种观点。(1分)这句话是说,人生不需要准备太丰富的物质条件,而需要准备从容的心态。(2分)①林清玄早年的经历使他认识到不能一味追求物质与现实的享受,而应该追求内心的丰盈和快乐。(或:尽管都市生活节奏是很快的,但并不妨碍一个人追求内心的从容,也即做事时要有定力、有定见,也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2分)②联系生活能谈出对从容心态的理解,或对快乐与成功的关系的理解,或对传统与内心的关系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3分)如果不认同,言之合理即可酌情给分。【比如:我不认同林清玄的观点,我觉得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人只有拥有足够多的物质财富,才能满足生活的各种所需,比如买书、旅游等。而物质缺乏的人,无论如何他的生活质量都不会高。】例二、屠岸认为:“翻译功莫大焉”,“翻译是整个人类进步的动力”“没有翻译这世界就停滞不前”。对于这一认识你同意吗?请结合原文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与莎士比亚、济慈的心灵际遇》4.1(4)示例一:我同意这一认识。①翻译可以推动人类进步,促进世界发展。中国人通过翻译知道了解世界,世界其他国家人通过翻译了解中国。②翻译可以让创作时的眼界更加开阔,通过创作,可以让读者更多了解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③莫言的作品正是通过翻译让更多人了解才可能获得诺奖。示例二:不同意。①屠岸夸大了翻译的作用。翻译只是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存在。因为文化背景不同,理解方式也会有很大不同。②翻译只是一种外因,任何文化如果观念不更新,不能学会创新,翻译出来再好的文明成果也不能推动社会发展。③西方世界的发展进步并不是依靠翻译东方文明获得的。示例三:有一定道理。①屠岸的说法是有一定背景的。20世纪的中国更加渴望了解世界,翻译的作用表现得很突出。②中国需要让世界更多的了解自己,当然离不开翻译。③翻译让不同的文化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今天中国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例三、有人认为朱清时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而他坚称自己是个学者。对此,你有什么看法?(8分)《不按规则出牌的大学校长朱清时》4.2(4)观点一:我认为朱清时是个学者。3①学识与治学方面:不断钻研专业知识,在物理化学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是物理化学领域的翘楚;具有孜孜不倦的治学态度,努力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展现出学者的本性。②为人方面:主动放弃省部级待遇,体现了一个学者不慕名利的清高操守,具有书生气质。③做事方面:秉持知识分子的良心,把匡正中国教育积弊当做终生使命,敢于坚持真理,具有学者的使命感、责任感。观点二:朱清时是理想主义者。①拥有崇高理想,一心想创办世界一流的大学,培养世界一流的人才,并不断付诸实践。②在教育方面,他总是特立独行,按照自己的理想办学,并能忠于理想不退缩。③他的理想并不完全契合中国教育实情,有理想化的一面。观点三:两者都是,两面兼顾,言之成理即可。例四、《人格与国性》4.3(4)严复先生从“读经”出发,强调“人格”和“国性”。请你就“人格”和“国性”,任选其一,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例五、《百年前的李鸿章》5.3(4)在评价国人眼中的“误国者”李鸿章的时候,梁启超曾说,他“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你是否认同梁启超的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4)看法一:同意梁启超的观点。①李鸿章29岁便显露才识,后又组建淮军并取得平叛的胜利,创办实业并取得一定实效。(2②李鸿章很早就认识到必须保护国家主权,要打开国门参与世界商品经济的往来,却少有人共鸣(2③大清国每当存亡危急时,均要李鸿章承担最难堪之事,屡战屡败又全由李鸿章承担一切罪责,无人体谅李鸿章的处境,理解其2看法二:不同意梁启超的观点。①李鸿章以及洋务派的主张并没有改变贫穷落后的中国,没有起到强国的作用(2②李鸿章没有认清中国帝王统治的弊端,(2分)③李鸿章的遭遇,除了朝廷的腐败统治之外,也有其自身屈从朝廷这重要的原因。(2分)“遇不值得悲”。)看法三:要辩证地分析。①李鸿章有才识,但是没能冲破时代的束缚,其才识仅服务于朝廷。(2分)故可认同不值得敬仰。②李鸿章有关于国家主权等的远见卓识,但这是纸上谈兵,难以实行。(2分)故可钦佩不值得惋惜。③李鸿章不是“误国者”但又不是卫国者。(2(必须围绕梁启超的三方面评价概括分析,搬用第二题答案不给分。)例六《赵无极:在巴黎重新发现中国》5周周测请结合赵无极的艺术道路,谈谈“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关系。(8分)解析:我们不妨先梳理一下赵无极的艺术道路:1935年从艺学画伊始,“他不愿意接受传统中国画的观念”——“开始向往西方的绘画艺术,选择了艺术之都法国,因为法国既保持传统,又有创新的东西。”——“全身心地汲取西方艺术的丰富营养。”——“1951年,赵无极在伯尔尼参观画展,他看到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保罗•克利的画作所蕴含的内在世界,看到塞尚在风景画处理上的不拘形式,色彩自由变调的风格。欣赏了许多西方作品之后,他转向了中国,转向了曾想远离的文化和艺术。”——“自1954年起,他的绘画转入抽象,形成了自己独创的抽象绘画风格(“抒情抽象派”)。”备考答案:(我认为)艺术创新离不开传统,而质疑传统也许是创新的源动力。(4)①质疑中国传统绘画观念,是创新的动力;(1935年从艺学画伊始,“他不愿意接受传统中国画的观念”——“开始向往西方的绘画艺术,选择了艺术之都法国,因为法国既保持传统,又有创新的东西。”)②学习西方绘画艺术为创新打基础;(在法国他“全身心地汲取西方艺术的丰富营养。”为日后独创“抒情抽象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③中西绘画艺术(之传统相互)结合才能推动创新。(赵无极在欧洲的抽象绘画和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融合了中国神秘的东方气息,独创了既有“西方艺术的伟大之处”又有“东方文化之精彩”行云流水,气韵十足的“抒情抽象派”绘画。)(答对一点3分,两点6分,三点8分。)例七、《演尽沧桑于是之》6周周测(4)“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你是否赞同这句话,请结合于是之的从艺经历和你的自身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4(4)我不赞同这句话。(2分)戏是虚幻的,而生活却是真实的。戏可以重排,而人生不可再来,戏是生活的浓缩,而人生则远比戏来得精彩。(2分)于是之的生命,尽管与舞台密不可分,舞台上的他也精细于对角色的塑造,但那只是他对艺术的尊重与爱,他在生活中,却是真实自然的,生活中的他,从来不演戏。(2分)我们的生命也该如此,尊重于我们的事业,同时,回归生命本真,活出真实自我。(2分)(考生要结合全文和自身经历作答,如有其他观点,只要观点明确,言之成理也可,全题8分。)例八8周《朱佩弦先生》(4)关于读书,朱佩弦先生认为打通语言文字是关键,陶渊明则主张“好读书,不求甚解”,即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你赞同那一种观点?请结
本文标题:YW05衡中传记探究类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293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