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免疫防治》知识点总结
《免疫防治》一.免疫预防(一)特异性免疫的获得方式:(二)人工免疫:1.人工主动免疫:(1)概念:指用疫苗、类毒素等抗原性物质接种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从而预防感染的措施。(2)人工主动免疫用制剂:A.灭活疫苗(死疫苗),如伤寒、百日咳、狂犬病疫苗B.减毒活疫苗,如卡介苗、麻疹疫苗、脊灰活疫苗C.类毒素:如破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等。——用细菌的外毒素经0.3%-0.4%甲醛脱毒处理制成。因其已失去毒性,但仍保留了免疫原性,故接种后能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抗毒素就可以中和外毒素的毒性。D.新型疫苗: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3)疫苗的基本要求:安全、有效、实用(4)疫苗的应用:*传染病、非传染病*预防、治疗2.人工主动免疫:(1)概念:给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细胞因子制剂,以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的措施。因输入的免疫物质并非由被接种者自己产生,故免疫效应作用出现虽快,但维持时间短暂(约2-3周)。(2)人工被动免疫用制剂:①抗毒素——马血清制剂,如破伤风、白喉抗毒素②人免疫球蛋白制剂,丙球或胎球③细胞因子制剂,如TFN-,IL-2等④单抗制剂(三)计划免疫1.概念:根据某些特定传染病的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有计划地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预防相应传染病,确保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最终达到控制以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而采取的重要措施。2.儿童基础免疫程序:包括每一个儿童需接种的疫苗、初次免疫月龄、接种次数、间隔时间等。二.免疫治疗——按免疫学原理,针对疾病的发生机制,人为地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所采取的措施。1.免疫增强疗法:包括给患者注射免疫增强剂、疫苗,输入抗体或淋巴细胞以及细胞因子等。主要用于治疗感染、肿瘤、免疫缺陷等疾病。2.免疫抑制疗法:包括给患者输入免疫抑制剂、抗淋巴细胞及其表面分子的抗体、诱导免疫耐受的疫苗等。主要用于治疗超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炎症等。3.特异性免疫治疗:(1)主动免疫治疗:指给患者输入疫苗或免疫佐剂,以剌激或增强患者机体的免疫应答,使之产生抗病免疫力。如肿瘤疫苗、结核DNA疫苗等。(2)被动免疫治疗:又称过继免疫治疗,指直接给患者输入免疫物质以发挥免疫效应作用,或将患者细胞经体外处理后回输给患者,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如单抗、TIL(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等。4.非特异性免疫治疗:给患者注射免疫增强剂或免疫抑制剂等。主要用于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所用制剂的作用无抗原特异性。*免疫因子: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胸腺肽*化学合成药物:左旋米唑,西咪替丁*微生物制剂: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中药制剂
本文标题:《免疫防治》知识点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297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