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入行论》第3536课串讲笔记
第35课串讲笔记科判关系:菩提心未生者令生起所摄三品中的最后一品——受持菩提心品,本品宣讲了受持菩萨戒的前行、正行、后行,其中“后行”分为令自己生起欢喜心、令他人生起欢喜心,“令自己生欢喜心”又分成办自利而生欢喜、成办利他而生欢喜,现在我们还在讲“成办利他而生欢喜”。彼为泊世途,众生休憩树,复是出苦桥,度众离恶趣。菩提心是漂泊于三有轮回长途众生可以歇息的荫凉大树,它也像一座跨越苦海之大桥,能引导众生脱离恶趣。(广释)要点:1.漂泊在三有中的众生,于各趣中生死轮转,其苦难历程无法计量。如果遇到一棵具有凉荫、结满硕果的大树,心里就会特别快乐。颂词是比喻和意义相结合。在无始轮回中,众生一直没有找到可以休息的凉荫妙树,现在通过菩提心的力量,终于可以真实地息灭种种痛苦了。在发起为利益一切有情之菩提心的当下,内心中充满喜乐。通过串习菩提心,完全可以息灭苦苦、变苦、行苦的种子。众生在轮回中漂泊,有了菩提心的加持,就可以让众生彻底从轮回中解脱,相当于找到了休息的妙树。2.所有大乘的佛法,其心要即为菩提心,无论修何种法,如果没有菩提心,即无法达到安乐之休息处。3.菩提心能让自他暂时、究竟度脱恶趣,这样的功德桥我们已经得到,各位应当生起无比的欢喜心。4.为什么生起菩提心的众生不会堕恶趣呢?因为第一,菩提心是善心的自性,因此,当一个人生起了菩提心,并一直持续增长的话,这个人一定会终止恶业。不造恶业,就不会有堕恶趣的因。第二,菩提心是能够清除恶业、清净罪业的重大方便。在金刚萨埵修法中,菩提心可以作为一种对治力,菩提心“刹那能毁诸重罪”,因此,如果经常地串习菩提心,相续当中再重的罪业都会被清净。第三,菩提心也是一种能够累积善法的清净之心。而一个修持善法的人,不会出现反而堕入恶趣的情况。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分析,可以知道有菩提心的人绝对不会堕恶趣。教证:1.《大圆满心性休息》中通过十三品的教言,让众生心性获得休息;2.《大圆满禅定休息》中,通过安住的方式,来让众生疲惫不堪的心获得休息;3.《大圆满虚幻休息》中,通过宣说八种或十二种幻化喻,让我们疲劳的心性得以休息。4.密勒日巴尊者也在《瑜伽走马歌》中,以佛法引导众生,“舍弃轮回于脑后,菩提树下可息荫”。理证:1.1986年在马尔康牧区传法,路途遥远,饥渴疲劳,在一个大树下休息饮食,十分舒畅。获得了安歇、凉爽和快乐。2.玄奘法师、根登群佩大师在去往印度的途中,“茫茫黄沙兮极目荒,炎炎酷日兮灼渴干,戚戚孤影兮步踉跄,安得大树兮憩清凉!”倘若能找到安歇之处,内心就会非常快乐。3.我们在轮回荒漠中流浪,经历的只有业和烦恼之黑风、黄沙、酷暑,孤身只影于其中生生死死,无助无望,疲倦困乏,非常渴望找到能休息的荫凉之处。而这种休息唯有依靠一切智智的佛陀所教,去修习佛法才可真正做到。4.对于想暂时远离三恶趣的众生来说,上师如意宝提到过“如在自相续中存有无伪的菩提心,则决不会堕三恶趣”。公案:1.《释尊广传》中记载:释迦牟尼佛因地时转生为地狱众生嘉瓦谢达,由于对同伴嘎玛热巴生起了大悲菩提心,刹那间就获得善趣的果位。2.佛陀往昔转成匝哦之女的时候,因为感受用自己的脚踢母亲头的这个果报,堕落到铁轮地狱当中。他当时产生一念的利他心:愿所有脚踢母亲头而承受痛苦果报的众生,他们的痛苦由自己一个人来承受,愿他们获得安乐!以此发心,他马上从恶趣当中获得解脱。3.往昔佛曾堕入拉马车地狱,他也是不堪忍受同伴受苦,请求狱卒把同伴的绳子套在自己脖子上,让自己一个人受苦。通过这种善心,他从地狱当中获得解脱。彼是除恼热,东升心明月。复是璀璨日,能驱无知霾。是拌正法乳,所出妙醍醐。菩提心是心中东升之明月,能息除烦恼障的燥热;菩提心是璀璨的丽日,能驱尽众生无明所知障的阴霾。它是闻思修慧之棒搅拌正法鲜乳,所出的精妙醍醐。要点:1.此偈颂这一颂词也是通过比喻和意义对照的方式进行宣讲,宣说菩提心能驱除轮回之苦因(烦恼障、所知障)的功德。前一句是讲菩提心的大悲力量方面:月轮象征着菩提心的大悲力量,它能消除烦恼障;后一句述菩提心的智慧方面:以日轮象征菩提心的一切智智,它能彻底灭尽所知障。烦恼障与所知障是我们成佛路上两大障难,而依菩提心能彻底铲除此二障。2.弥勒菩萨在《宝性论》中讲烦恼障的本体时,提到其法相是六度的违品:比如布施的违品是悭吝;持戒的违品是破戒;安忍的违品是嗔恚;精进的违品是懈怠;禅定的违品是散乱;智慧的违品是邪慧,都属于烦恼障。修持菩提心,这些违品全都可以遣除。因为修了菩提心之后,要发心利益一切众生,行菩提心即是为了利益众生、打破自己的执著而修六度——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修六度就可以遣除烦恼障及其种子。因为菩提心的本体和自性是智慧和大悲的双运。虽然从表面上看,我们为了救度、圆满众生而发菩提心,好像只是一种大慈大悲心,实际上,这里面还有智慧的自性、智慧的本体。因为六度中的智慧度本身就具足智慧的本体,所以完全可以了知烦恼障种子的本体是空性的,然后遣除它。综上所述,我们就知道菩提心可以遣除烦恼障。3.世俗菩提心真实生起后,胜义菩提心便会顺此心的增长而逐渐显现出来。在菩提心中,大慈大悲与大智慧不可分割,是不二双运。悲智无别的菩提心在我们相续中生起后,就自然地遣除无明烦恼痴暗,断除人我执和法我执。这是我们修行最关键之处,因为一切众生流转轮回,感受痛苦的根因即是我执。4.所知障的真实含义是指对所知的本体还不了知。佛对一切所知法都能够完全周遍了知它的自性,这叫做遍知。所以,所知障是指众生存在对所知的自性无法了知,这种障碍就像迷雾、阴霾一样存在于众生的相续当中,如果不去掉阴霾,永远无法遍知一切。通过菩提心的修持,菩萨会逐渐地走上菩提道,福德资粮与日俱增。菩提心是智悲双运的,智慧也是菩提心的本体,六度中的智慧度或者胜义菩提心都属于菩提心的自性。如果我们能够了知万法的本体,就能够逐渐遣除所知障。按照自宗的讲法,菩萨证悟了人无我和法无我空性登初地的时候,就能够断除相续中遍计存在的烦恼障和所知障;从二地菩萨开始断除俱生的烦恼障和所知障;到了七地末至八地断尽烦恼障;八地之后断尽所知障;到佛地的时候,一切障碍断尽,成就遍知佛果。这一切归根溯源,都是因为菩提心。菩提心包括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胜义菩提心是指了知万法空性、远离四边戏论的智慧。有了胜义菩提心完全可以了知万法的本体,遣除无知的阴霾。在入定时了知法性,出定时对法的方方面面就会认知得非常清楚,从而能够遣除无知。从这个方面观察,菩提心不仅能遣除烦恼障,也能够遣除所知障。佛陀是经由菩提心成就的,佛陀相续中没有一点烦恼障、所知障。现在我们生起的菩提心,具有能够成办遣除众生二障的功德,当然应该产生极大的欢喜。5.作为一个修行人,必须要具足信心、悲心和智慧。这三种因素只要有一个不具足,菩提心于其相续中就不会生起来;如果完全具备,即身成佛就不会有太大困难。6.佛陀所讲八万四千法门,从中提炼出的精华法义就是菩提心。佛陀本身就是菩提心的自性,就是觉悟的心,所以佛陀所讲的法,也充满了菩提心的自性。针对不同的阶段,佛陀讲法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小乘的教法当中,对于大乘的菩提心讲得就相对简略一些;而综观大小乘所有的教法,如果说要提炼出精华,一定是菩提心。因为菩提心是成佛之因,大乘的教育离不开菩提心,离开菩提心就没有办法成就菩萨,没有菩萨就绝对没有佛,菩萨是通过修持菩提心的教授而成佛的;小乘的教法能够利益众生,也是因为是由具有菩提心的佛宣讲的。菩提心是所有正法的精华要义。现在我们得到了正法的精华要义,就好像得到醍醐之后可以滋养身体,得到菩提心可以滋养法身慧命。一旦法身慧命得到了滋养,就能在自他二利的菩提大道上突飞猛进。如果一个人的身体缺乏营养很虚弱,那么做什么事情都无法胜任;同样,一个修行者,如果没有菩提心的滋养,也不会有能力胜任和成办自他二利的事业。菩提心是搅拌正法所获得的精华,得到之后可以成办利益众生的事业,我们现在既然已经获得了醍醐一般的菩提心,应该生起欢喜心。7.藏地寺院的闻思气氛很不错,每个寺院基本上有一些法师,引导大家学习大乘的唯识、戒律、五部大论等。而在家人当中,这些理论性的知识并没有普及,一方面可能是传统的限制,另一方面,藏地也有一些文盲。汉地学习大乘佛法,在家人比寺院好一点,寺院真正生起菩提心的教言学得并不多。但是在家人有家庭、有工作,还有很多很多的烦恼,所以在家人弘扬大乘佛法不是特别现实。而寺院应该承担弘扬佛教的基础法门和大乘教义的主要责任。理证:1.阿罗汉是否具有菩提心?阿罗汉已经完全断除了我和我所执,他的相续中应该是有菩提心的,只不过小乘中并没有特别强调而已。所谓的菩提心,就是断除自私自利的心,让众生获得利益。阿罗汉通过宣说佛法引导群迷,具有很多很多殊胜的功德,所以断除烦恼障的根本因也是这颗菩提心。菩提心有两个体相:一个是为利他,一个是愿成佛。从这两个条件来看,小乘的无学声闻都没有具足圆满菩提心。首先,他所缘的众生并不是一切众生;然后也没有意愿成就正等正觉的佛果。但是菩提心,并不一定是从圆满的角度。有时只是发愿成佛,也算菩提心;有时只是发心利他,也算菩提心。阿罗汉没有圆满标准的菩提心,但是具有部分的菩提心。阿罗汉也有利益众生的心,但没有菩萨那么广大;也有一部分求佛果的心、求觉悟的心。虽然不是那么圆满,但也可以叫菩提心。正因为这样,阿罗汉也可以断除烦恼障。(法师辅导)2.“没有菩提心也可以往生。”是否合理?不合理,认为没有菩提心也可以随随便便往生,这一点用教证、理证来证明,都是不成立的。必须生起了菩提心才能得到往生。3.遮止将大乘佛法的醍醐是菩提心认为是人民币的观点!这种做法对佛教有损,是很不合理的。教证:1.弥勒菩萨在《宝性论》中说,就是吝啬等分别念,或者说是对解脱起障碍的心。而去除这种烦恼障的根本,就是这颗菩提心。2.《华严经》和《妙臂请问经》当中也有广说;菩提心具有能在最快时间内断除二障、获得功德的合理性,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宣讲得非常清楚。3.寂天菩萨和龙猛菩萨并没有凭自力宣说菩提心的究竟功德,因为佛陀也没有宣说。因此,有些教言书中讲,菩提心的功德,十地菩萨也不能圆满宣说,它唯一是遍知佛陀的境界。4.阿底峡尊者当年经常喜欢念一个偈颂:“灭除诸恶趣,解脱诸障碍,赐予正觉果,顶礼菩提心。”5.纽隆巴格西曾说:“只要生起了菩提心,积累资粮、断除障碍、修行成就等一切的一切,均可依它而获得圆满。”6.华智仁波切在《前行》中讲过:“这样的菩提心已经完全概括了佛陀所宣说的八万四千法门的精华,可以说是有则皆足、无则皆缺的教言,相当于是百病一药的万应丹。其他所有积累资粮、净除业障、观修本尊、念诵咒语等一切修法,统统是为了使自相续生起珍宝菩提心的方便方法而已。如果不依靠菩提心,凭借各自千差万别的途径,根本不能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公案:1.阿底峡尊者在涅塘时,遇到一位来自印度的修行人,尊者向他打听家乡(印度)最近有什么稀奇事,那个人说:“现在大家都议论纷纷,因为有位修喜金刚的瑜伽士,由于没有修好,后来获得了预流果位。”尊者听后,连声说道:“哎哟哟!哎哟哟!他没有堕入地狱多好啊!”意思就是说,没有以菩提心摄持的修行,很有可能堕入恶趣,那位瑜伽士没有堕入恶趣而获得了小乘果位,已经算是运气了。2.《文殊根本续》中也记载,有个人修大威德,由于没有菩提心,最后悲惨地堕入地狱。可见,倘若没有以菩提心来摄持,不管修什么高深莫测的大法,如大圆满、大手印、禅宗,最后也会堕入恶趣或是堕入轮回的。于诸漂泊客,欲享福乐者,此心能足彼,令住最胜乐。对于流浪在三有路途中的一切众生,想安享幸福快乐的人们,菩提心能满足他们的一切意愿,使他们都安住最胜安乐之中。要点:1.上至梵天,下至地狱有情,没有一个不追求安乐的。可是众生虽然想求安乐,所作所为却去毁灭乐因,制造苦因,一步步迈向更深的痛苦深渊。要解救这些悲惨命运的父母众生,佛陀告诉我们:依靠菩提心,是满足一切众生需求、引导他们得到无上安乐的最胜方法。2.发过菩提心的大乘佛子,只要持守此心,去精进地修持。以此如同摩尼宝一样的菩提心,将会出生无量无边的功德,满足众生的各种需求,引导他们获
本文标题:《入行论》第3536课串讲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298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