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分子和原子》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分子和原子》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三2、学科:化学3、课时:1二、教学课题《分子和原子》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通过生活实例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生活和实验现象;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2)充分发挥想像力,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信息进行加工。(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观。教学重点(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2)分子的三大特点(3)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教学难点(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像表象,初步体会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2)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三、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前两个单元学习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为进一步探究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奠定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四、教学方法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学生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第一,情景激学。用一些宏观现象创设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撒香水、物体的热胀冷缩、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的变化等。第二,联想推理。尽量将不可见的微观粒子行为特征与学生熟悉的某些宏观事物联系进行转换理解,引导学生类比推理形成微观粒子的内部表象。第三,辅助教学。采用实验探究、电脑模拟、互联网搜索相结合的方法展示分子、原子的行为特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分子、原子的微观世界,使学生形成清晰的分子、原子印象。教学之前先用百度网页搜索“分子和原子”的相关教学资料,找来一些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反思等作为参考,明确教学的重难点,研究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再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一些生活中能体现分子运动的实例,和苯分子、硅原子、分子间隔微观示意图的相关图片,还有水分子自述的小文章,及相关习题。通过整合教学资源、相关教学素材并结合学情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五、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在进入教室之前教师在身上洒了一些花露水,来刺激学生的味觉器官,由为什么能闻到气味自然过渡到物质的构成,即分子等微粒的真实存在。【演示实验】选择典型实验《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因为它有颜色变化,对学生有视觉上的真实感,容易让学生建立起物质由很小的微粒构成的观念。通过介绍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和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最小的汉字图像—“中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原子、分子的切实存在。【百度图片】(1).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2).通过移动硅原子构成的文字【得出结论】从图片获得的信息: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2.启发诱导,探索新知(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百度文库】水分子的自述采用“水分子的自述”让学生感知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嗨!同学们,我是水分子,我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x10-26kg,在每一滴水中我们水分子大约有1.67x1023个。我这么小,当然你们人类用肉眼是看不见我的。如果用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呢。我想请你们猜一猜当我们分子聚集在一起构成水时,彼此之间是否会存在空隙呢?(2)分子之间有间隔问题思考:100mL水十100mL酒精=200mL液体吗?【学生探究1】:取一根细长玻璃管,一端封口,把酒精染成红色(其目的是与水的颜色区别,使现象更明显),用胶头滴管分别将水和酒精大约各一半注人玻璃管中,用手指堵住玻璃管的另一端,来回倒转玻璃管几次,让两种液体混合均匀,再竖直玻璃管。可以观察到玻璃管中的液面下降了,进而得出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会变小的结论。此时不失良机地问学生:为什么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会变小呢?难道1+12吗?让学生带着疑问来探究。【学生探究2】:等体积的石子和沙子混合,观察现象。由此学生展开联想,酒精与水混合体积变小与此类似,进而得出: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反思交流】请你分别用“◎”表示酒精分子,用“○”表示水分子,画图模拟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相互扩散,学生分组交流,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在学生认识到分子之间有间隔的基础上,创设新的问题情景:构成物质的分子间的间隔是否可以改变呢?【学生探究3】:由两位同学各拿两支医用注射器,一支吸空气,一支吸水,两者等体积,用手指顶住末端注射孔,将活塞慢慢推压,然后交换做。通过此实验学生可以得出:液态物质较难压缩,分子间的间隔比较小;气态物质比较容易被压缩,分子间的间隔比较大。与此同时联想到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也是因为分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问题思考】水的三态变化可以用分子的哪些特性来解释?【百度网页】气体、液体、固体分子间隔=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3)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学生探究4】:学生按要求完成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1、2.我们对这个探究活动提出补充要求:实验时(图1)要观察酚酞溶液、浓氨水的颜色并扇闻它们的气味;要求边实验边分析;思考图2中,烧杯A与烧杯B哪些条件相同,什么条件不同?为什么这样设计?将学生分为四组,合作完成浓氨水和酚酞溶液的探究实验学生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汇报交流各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在学生对A烧杯中液体变红的现象感到好奇和不解时,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氨分子运动扩散接触到酚酞,使酚酞溶液变红的过程。由这个探究活动得出:构成任何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运动。继续创设分子运动的问题情景:分子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探究5】:把分别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烧杯放在桌上,小心地在两个烧杯中投人少量的品红。不要搅动烧杯中的水,观察两杯中品红的扩散过程。由此实验得出:温度升高,分子能量增大,分子无规则运动速度加快。同时引导学生联想到我们把湿衣服晾在太阳下比晾在阴凉处干得快。【flash百度网页】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管理资源吧分子运动论flash课件.swf至此,有关“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不断地运动”等分子的基本性质,便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为了让学生对分子有更清楚的认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几种分子的模型,帮助学生形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空间模型的表象,也为后面给分子下定义作铺垫。五、板书设计1、物质由分子和原子等微粒构成;2、分子的特点:①分子小:质量小、体积也小②分子在运动③分子间有间隔。六、练习1、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1)气体比固体和液体容易压缩:(2)温度高时水蒸发的快:(3)氧气虽然比空气的密度大,但不能保存在敞口容器中:(4)打开衣柜,能问到樟脑的气味:2、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面问题:材料1:法国科学家利用特种显微仪器,让一个分子做出了各种动作。这一成果使人类能精确控制单个分子运动,进而开发分子机器人。材料2: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出了“药物分子运输车”。这种分子装载药物后,被引导到疾病靶点释放药物,能高效治疗疾病。提问学生能得出什么信息?七、教学反思(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为了引入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上课前我采用喷洒花露水,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验化学知识,明白生活中处处体现化学,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二)借助flash动画和互联网搜索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增强教学直观性。(三)学生做为主体展开探究性实验,讨论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四)本课设计也符合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学生认知规律。(五)本课设计中学生对分子、原子图片和实验现象的感受比较直观,但是没有触觉感受,势必会造成学生对分子原子的认识有一个过程。七、教师个人介绍省份:河北省学校:晋州五中姓名:冯立妙职称:中教一级电话:13473980387电子邮件:jzfenglimiao@163.com通讯地址:河北省晋州市第五中学个人介绍:冯立妙,1976年生,女,大学本科学历,自1997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一直坚守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从事化学教育工作,至今已有16年。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经常学以致用。我乐于接受崭新的教育理念,经常遨游在互联网上博众家之长,不断地完善自己,获得了更多的教学灵感,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本文标题:《分子和原子》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05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