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制造加工工艺 > 数控加工工艺及装配84
128.4典型零件的工艺分析8.4.1加工中心加工箱体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图8-30所示为铣床变速箱体图。零件材料为HT200,中批量生产,其加工工艺分析如下:1.零件图工艺分析2.设备的选择3.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和装夹方式4.加工阶段的划分5.工艺设计说明6.刀具选择7.确定切削用量8.数控加工工艺卡片拟订3铣床变速箱体41.零件图工艺分析该零件由平面、型腔以及孔系组成。零件结构较复杂,尺寸精度较高,孔系内各孔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较高。2.设备的选择选用卧式加工中心加工,机床配有MAZATALCAM—2数控系统,具有3坐标联动,双工作台自动交换,由机械手自动换刀,传感器自动测量工件坐标系和自动测量刀具长度等功能。刀库容量为60把。工作台面积630㎜×603㎜,工作台横向(X轴)行程910㎜,纵向行程(Z向)行程635㎜,主轴垂向行程710㎜,编程可用人机会话式,一次装夹可完成不同工位的钻、扩、铰、镗、铣、攻丝等工序。53.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和装夹方式(1)定位基准的选择选择零件上的M、N和S面作为精定位基准,分别限制3个、1个和2个自由度,在加工中心上一次安装完成。除精基准以外的所有表面,由粗至精的全部加工,保证了该零件相互位置精度的全部项目。这三个平面组成的精基准可在通用机床上先加工完成。6(2)确定装夹方案装组合夹具,将夹具各定位面找正在0.01㎜以内,将夹具擦净,夹好。将工件98±0.1㎜,Ra6.3μm面向下放在夹具水平定位面上,S面靠在竖直定位面上,32±0.2㎜,Ra6.3μm面靠在X向定位面上夹紧,保证工件与夹具定位面之间0.01㎜塞尺不入。4.加工阶段的划分全部配合孔均经过粗→半精→精三个加工阶段75.工艺设计说明(1)对同轴孔系采用“调头镗”的加工方法(2)为了保证孔的正确位置,在加工中心上对实心材料钻孔前,均先锪孔口平面、钻中心孔,然后再钻孔→扩孔→镗孔或铰孔。(3)因Ф125H8孔为半圆孔,为了保证Ф125H8孔与Ф52J7孔同轴度0.02㎜的要求,在加工过程中,先用立铣刀以圆弧插补方式粗铣至Ф124.85㎜,然后再精镗。(4)为保证Ф62J7孔的精度,在加工该孔时,先加工2-Ф65H12卡簧槽,再精镗Ф62J7孔成。86.刀具选择见表8-27.确定切削用量(略)8.数控加工工序卡片拟订见表8-39加工实例箱体加工箱体、叶轮、泵体录象10在加工中心上加工的轴套类零件如图为升降台铣床的支承套,零件材料为45钢,无热处理和硬度要求。分析其数控加工工艺。(1)零件图工艺分析(2)选择设备(3)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和装夹方式(4)刀具选择(5)数控加工工艺卡片拟订11支承套简图(图纸、数控加工部分、毛坯、定位、工艺堵)12(1)零件图工艺分析为便于定位装夹,Φ100f9外圆、80尺寸两面、78尺寸上面均在前面工序中用普通机床完成。数控加工的主要内容是:2×Φ15H7孔,Φ35H7孔、Φ60×12窝,2×Φ11×Φ17、2×M6-6H螺孔。5.0005.013(2)选择设备选用的卧式加工中心,主要参数是:工作台尺寸:400㎜×Φ400㎜、工作台左右行程(X轴)500㎜、工作台前后行程(Z轴)400㎜,主轴箱上下行程(Y轴)400㎜,主轴中心线至工作台面距离100~500㎜,主轴端面至工作台中心线距离150~500㎜,主轴锥孔BT-40,刀库容量30把。(3)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和装夹方式工件以Φ100f9外圆、80尺寸左端面定位。1415Ф35H7孔:钻Ф35H7孔中心孔、钻Ф35H7孔至Ф31、粗镗Ф35H7至Ф34、半精镗Ф35H7至Ф34.85、铰Ф35H7孔Ф60×12:粗铣Ф60×12至Ф59×11.5、精铣Ф60×122×Ф17×Ф11:钻中心孔、钻2×Ф11孔、锪2×Ф172×M6-6H:钻2×M6-6H螺孔中心孔、钻2×M6-6H底孔至Ф5、2×M6-6H孔端倒角、攻2×M6-6H螺纹2×Ф15H7:钻中心孔、钻2×Ф15H7孔至Ф14、扩2×Ф15H7孔至Ф14.85、铰Ф15H7孔16(4)确定加工顺序及进给路线(5)刀具选择(见表8-4)(6)切削用量选择(7)数控加工工序卡片拟订:通过分析可得出加工工艺过程,见表8-5171819加工外圆时如何以内孔定位?锥堵和锥堵心轴的使用20异形件的数控铣削工艺分析图为是某机床变速箱体中操纵机构上的拨动杆,用作把转动变为拨动,实现操纵机构的变速功能。材料为HT200,该零件的生产类型为中批量生产。分析其数控加工工艺。1.零件图工艺分析2.设备的选择3.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4.工艺路线的拟定5.刀具选择6.确定切削用量7.数控加工工艺卡片拟订21拨动杆零件简图(设计基准?粗Ф25㎜外圆、平面N、R14。精基准M平面和两孔)22设计基准?精基准?采用什么方式定位?粗基准?采用什么方式定位?231.零件图工艺分析先对拨动杆零件进行精度分析。再分别分析每组表面的结构及其尺寸、精度要求最后再分析这几组表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具体分析如下:(1)三组加工表面中每组的技术要求是:①、以尺寸Ф16H7为主的加工表面,包括Ф25h8外圆、端面以及与之相距74㎜±0.3㎜的孔Ф10H7。其中Ф16H7孔中心与Ф10H7孔中心的连线,是确定其它各表面方位的设计基准。24②、表面粗糙度Ra6.3μm平面M,以及平面M上的角度为1300槽。③、P、Q两平面,及相应的2×M8㎜螺纹孔。(2)对这三组加工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要求是:第①组和第②组为零件上的主要表面。第①组加工表面垂直于第②组加工表面,平面M是设计基准。第②组面上槽的位置公差Ф0.5㎜槽的方向与两孔中心连线的夹角为22047±15’第③组及其他螺孔为次要表面。第③组上的P、Q两平面与第①组的M面垂直,P面上螺孔M8㎜的轴线与两孔中心线连线的夹角450。Q面上的螺孔M8㎜的轴线与两孔中心线连线平行。而平面P、Q位置分别与M8㎜的轴线垂直,P、Q位置也就确定了。252.设备的选择该零件加工表面较多,用普通机床加工,工序分散,工序数目多。采用加工中心可以将普通机床加工的多个工序在一个工序完成,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因此选用加工中心。3.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①、精基准的选择选择精基准思路的顺序是,首先考虑以什么表面为精基准定位加工工件的主要表面,然后考虑以什么面为粗基准定位加工出精基准表面,即先确定精基准,然后选出粗基准。根据基准重合原则,应选设计基准为精基准,即以M平面和两孔为精基准。26②、粗基准的选择根据粗基准选择应合理分配加工余量的原则,应选Ф25㎜外圆的毛坯面为粗基准(限制四个自由度),以保证其加工余量均匀;选平面N为粗基准(限制一个自由度),以保证其有足够的余量;根据要保证零件上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相互位置的原则,应选R14㎜圆弧面为粗基准(限制一个自由度),以保证Ф10㎜孔轴线在R14㎜圆心上,使R14㎜处壁厚均匀。274.工艺路线的拟定加工工艺路线安排如下:(1)工序1:以Ф25㎜外圆(四个自由度)、N面(一个自由度)、R14㎜(一个自由度)为粗基准定位,采用立式加工中心加工工步内容为:①、铣M面;②、“粗铣—精铣”尺寸为1300的槽;③、铣P、Q面到尺寸;④、“钻—扩—铰”加工Ф16H7、Ф10H7两孔。28(2)工序2:以M面、Ф16H7和Ф10H7(一面两孔)定位,车Ф25㎜外圆到尺寸,车N面到尺寸(3)工序3:以M面、Ф16H7和Ф10H7(一面两孔)定位,“钻2×M8㎜螺孔底孔”。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只需要三道工序就可以完成零件的加工,工序集中,极大提高了生产率,充分地反映了采用数控加工的优越性、先进性。下面针对工序1的数控加工工艺进行分析。工序2、3分析省略。5.刀具选择(见表)6.确定切削用量(略)7.数控加工工艺卡片拟订29如图支架零件材料为HT200,试编制其数控加工工艺卡片(精度、定位装夹)30零件结构及工艺特点分析1、零件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各加工表面之间有较严格的位置度和垂直度等要求,铸件毛坯有较大的加工余量,零件的工艺刚性差。加工40h8部分时,如用常规加工方法在普通机床上加工,很难达到图纸要求。2、假如先在车床上一次加工完成Φ75外圆,端面和Φ62孔,2-2.2槽,然后在镗床上加工Φ55H7孔,要求保证对Φ62孔之间的位置度为0.06mm,及垂直度0.02mm,就需要高精度的机床和高水平的操作工。一般是很难达到上述要求的。313、先在车床上加工好Φ75外圆及端面,再在镗床上加工Φ62孔,2-2.2槽及Φ55孔,这样虽然较易保证上述的位置度和垂直度,但却难以保证Φ62孔与Φ75之间Φ0.03的同轴度。即使采用专门的工夹具和高精度的机床,经过多次找正达到了上述要求,在下道工序加工R22、R33及44尺寸,以及40h8尺寸时也是困难的。4、完成40h8尺寸需两次装夹,调头加工,难以保证其对B孔的0.02mm垂直度要求。32机床的选择通过零件分析,确定该零件在卧式加工中心上加工。33定位、夹紧方案以Φ75外圆及26.5尺寸上面定位(两定位面均在前面车床工序中先加工完成)34加工部位Φ62孔,Φ55孔、2-2.2退刀槽,44U形槽、R22尺寸、40h8尺寸两面。35工步设计说明1、由于工件不是精密铸件,加工余量较大,尤其是40h8部分由于结构限制,它的刚性较差,加工中产生的变形较大。因此在粗加工和半精加工全部完成后,再进行精加工。2、所选卧式加工中心本身采用编码器进行检测,利用鼠齿盘进行工作台分度定位,多次回转加工,能有效地保证各面之间的垂直度要求。3、在精镗Φ62孔之前切2-2.2槽及倒角,可防止精加工后孔内产生毛刺。36见支架数控加工工艺卡片
本文标题:数控加工工艺及装配8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0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