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初中语文“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初中语文“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2010年9月—2012年9月,我们上集一中语文组在原有探索的基础上,对初中语文“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探索,经过2年的探索、实践和按部就班的实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现报告如下: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总体背景。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信息数字化,矛盾多元化,这是时代的特点,为了适应时代要求,就必须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新型人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同志的重要教育思想,为我国教育事业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新课改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学生要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竞争,学会做人。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正是在这种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初中语文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这个课题。具体背景。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2、近几年来,学校组织教师先后学习了杜郎口的“三三六”和洋思中学“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又开展了“农村中学在语文课堂上自主学习研究”“初中语文合作、探究能力培养”等课题研究。在客观上已具备了一定的研究条件。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过渡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3、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逐步学会学习。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究式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二、课题实验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假设(一)理论依据1、合作学习理论合作学习是本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流行于西欧北美的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合作学习是必要的,因为学习需要同他人联系,以便对客观世界如何建构的方式方法取得共识。”合作学习对于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一般由教师制订目标导向,设计教学,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学生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同伴之间合作互助,注重团体荣誉感,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换为小组之间的竞争的学习。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合作学习理论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指导意义,主要表现为调动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引导语文能力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阅读中形成合作的态度,掌握合作的方法,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全面发展。2、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给语文教学创造了一个全新、自由而广阔的天地,给语文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也带来了新的机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学理论。把学生看成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的才能得到尽量的发展。(二)、基本假设通过研究实施该课题,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改变固步自封和因循保守的学习思想,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改变单纯为掌握知识而学习的目的,实现学习过程与结果并重,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并存,引导学生发现、创新科学高效、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响应教学改革。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改革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索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规律,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式进行全新的变革,实现课堂由教师讲授向学生自主学习的转变,形成自主合作探的语文教学,使语文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及整体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四、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积极促进教师角色转变,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精神。2、探索出一套以“激趣导入——出示提纲——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归纳指导——巩固提升”为教学流程的初中语文“六环节”教学模式。六、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一)不断学习,反复研讨,提高科研素质1、加强学习我们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也能潜移默化地感染这种精神,时刻受到这种精神的熏陶。要让学生具有这种精神的,除了开展我们的实验研究以外,更主要的还是从我们的教师身上感知。因此,我们认为我们的教师首先就必须得具备这种精神,这样才能更好的实施我们的研究。从哪儿着手呢?就从教师的学习开始吧!先后学习了杜郎口的“三三六”和洋思中学“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学习怎么开展课题研究,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学习一切有利于课题开展、学生发展的知识……为此,每学期开始,我们总是先召开课题组会议。一起学习如何开展课题的研究,如何试验,如何整理素材等等。平时,经常性地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并做读书笔记,为自己的试验提供有力的、新颖的理论依据;同时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课题研究以来,邀请了名教师来校作讲座、上课;自己学校老师上县级公开课,外出听课学习,这些活动不仅给教师们增加了学习的机会,增强了科研的意识,更是在试验课题的过程中多方听取宝贵意见,使课题不断深入开展。2、成立课题组我们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磨课(实验课)、研课、上课、评课、作讲座等为主要活动形式。每两周活动一次,每次两节课的时间,再忙,也抽一节课进行。几个学期来,从没间断过。课题研究至今,8人皆上过实验课。不管谁上课,课前大家皆要熟悉每篇教材,在活动时根据研究的课题内容发表自己的理解,由上课人自己整理、归纳后设计教法并实施。有时是上课人自己先说思路、想法,大家再提自己的想法,上课人修改后实施。上课时(有时包括试上),大家都去听课,仔细听,认真记,反复思。再次活动时,就针对本堂课每人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一来,不仅使大家在言语交锋中,思维碰撞中进行课题研究的探索,更在不懈地追求中,使自己逐步成为高品位、科研型教师。事实也证明,这些教师不仅自身成长,也以点带面,推动了全体教师的进步。拔尖要抓,入门也要抓。把我校工作不满4年的、研究能力还较弱的青年教师带起来,展开学习,要求他们平时认真钻研,多读理论书刊(活动时要交流看了什么杂志),多听指导老师或同轨教师的课(一星期一节),同组间多交流、多问,上课多尝试,课后多思考,多动笔(写教学反思)。每次活动前均做好充分准备,发言从不遗漏,而且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每次活动都顺利、热烈地开展,每个人也都或多或少的有所收益。更可喜的是,看到课题研究就害怕、对于研究毫无头绪的青年教师也逐步走上了轨道。3、不断反思要求教师坚持撰写“教学随笔”、“教后小记”,逐步养成勤于思考,注重积累,厚积薄发的良好的研究习惯。在上述反思活动中,不断增强了教师对新理念的内化水平和对教育教学现象的洞察能力,从而为科研型教师的成长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二)营造浓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氛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本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需要。学生好问便是这方面最有力的佐证。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探究学习,也唯有如此,我们的课题研究才能实现实质性进展。在具体的实施中,通过正面引导、树立榜样等手段给予落实。我们要求教师做到:1、尊重、热爱、信任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关注的;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特别是对暂差生,应更多一份关怀。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信任学生,才能使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开掘出创新的潜质。2、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到凡学生能解决的坚决让学生解决,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多给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机会。4、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即指导学生怎样当学习的主人,怎样当好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寻找学习的需要,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深度;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步骤;引导学生探索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过去,使学生学会不断调整自我、超越自我。(三)初步构建中学语文“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课题的重点是构建中学语文“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实验的主阵地还是在课堂。我们平时所有的学习都是围绕怎样构建“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题进行的。经过实验,我们初步构建中学语文“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七、研究成果㈠、构建初中语文“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环节名称用时操作说明第一环诱导激发1——3分钟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和欲望通常的导入方法有:设疑导入法、谜语导入法、名言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悬念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等等根据需要而定,教师可灵活把握。第二环出示提纲1——3分钟出示的是自学提纲,纲自教学目标而来,教学目标来自大纲、教材编写意图而来。纲易精不易繁,不能把教师的提问语言变成文字既为纲,可提示方法,教师也可作简要的说明。第三合作探究10——12分钟这是核心环节。一般以小组或前后桌为单位,根据自学提纲进行,教师可巡回指导。环关键是要选好组长,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应长期培养。第四环展示交流10——12分钟小组把合作探究成果进行汇报,其它小组可进行补充,质疑、再讨论。注意一点,不能流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而应是生生互动,进行交流。教师可适当引导、点拨、补充。第五环归纳指导10分钟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可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对重点进行敲打,对难点进行深入解析,学生学不到位的地方进行补充。第六环巩固提升5分钟可针对当堂内容进行反馈训练,可对重难点进行发散性的训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因此,自主合作学习活动,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使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减少不必要的教学环节,把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注意帮助学生寻找新旧知识的契合点,找到教学目标与学生能力的契合点,进行有效的点拨。使学生学得生动、有趣、省时、有效。同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具、学具、电教手段、计算机。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因材施教,重视语文建模,开展开放性问题的讨论。通过本课题实践,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育人观,也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㈡、制定初中语文自主合作的课堂教学操作程序1、创设情景,发现问题。“学习兴趣是学生最现实的学习动机”,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情景创设,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展示语文的魅力。可以用富有童趣的故事,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与旧知识有冲突的问题,或让学生操作学具等,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学生发现了问题,产生了探求知识的内心需要。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学生期望达到目标而积极探索,发现规律,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尝试去解决。教师则充分利用问题线索,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倾听
本文标题:《初中语文“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07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