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开题报告]---城市综合体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班级10级建筑学(2)班姓名***课题名称基于城市与建筑“场所”的综合体设计目录1.研究背景2.研究现状3.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4.研究计划5.参考文献目录成绩:答辩意见答辩组长签名:年月日系主任审核意见签名:年月日开题报告1.研究背景1.1发展需求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中国经济平稳而迅猛地发展,国内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服务性消费的比重日益上升,并且带来消费者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巨大转变。消费的需求推动商业模式的发展,商业活动已不仅仅是单纯的购物、休闲等单一活动,而是购物、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一站式体验。现代商业空间其功能、类型及规模等都远远超出了过去的范围。在习惯了快节奏的影响下,人们需要一种便捷、高效、经济、多功能的综合空间,以享受高效率的生活和工作。城市综合体的导入从某个角度来说是现阶段城市经济发展的走向成熟的标志,有数据显示,在2005年到2010年期间,全国18个重点城市的城市综合体面积增加了5355万平方米,较前一个五年,城市综合体的含量翻了6.4倍。预计到2015年,即将入市的综合体体量将达到16437万平方米。同时这种集商业,办公,休闲,居住于一体的模式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的现阶段受到多方因素的青睐:1)商业的大力发展正是政府所倡导的,很多国内二三线城市在地区城市化发展中,急需要以商业中心来带动新区发展。大型综合体的引入是一种政绩的表现。2)在近年来住宅地产受到全面的限制,开发投资商的资本需要所有转向,综合体的开发就成为新的方向。城市综合体中的销售物业既可以满足短期内的资金回报需求,持有物业更使得企业的持续发展得以保证。3)新建的城区配套商业跟不上加之市民不愿离开老城区,使得新城区成为空城的主要原因。而城市商业综合体的业态丰富且集中,住宅物业和配套商业同步开发,很好地解决了这些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让市民真正体验一站式服务。1.2发展弊端相比于国外的设计理论与实践,我国城市综合体和城市设计观还相对滞后,城市综合体的不合理设计和建设给城市空间环境带来了诸多的弊端,而这些弊端集中体现在城市综合体的外部环境上。如今,我国的城市综合体外部环境设计还没有标准化、规范化的理论体系,设计中依然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展和城市综合体建设量的增大,许多矛盾开始出现,纵观各类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部分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缺乏变化。许多城市综合体缺乏人性化的公共广场和开放空间,底部裙房常设计为占满基地的模式,封闭巨大的体量空间拒人千里之外,建筑空间和城市空间的交接缺乏过渡。(2)部分城市综合体外部交通组织混乱。城市综合体通常位于城市商业中心,由于城市综合体开放空间的缺失和流线设计的混乱,人流不能在短时间里得到有效的缓冲与集散,交通的堵塞和混乱时有发生,甚至造成整个片区的交通状况。(3)城市综合体所处地块往往具有一个相当大的尺度,鉴于其特殊的商业价值,开发商大多只考虑经济因素,极力要求做大做足,以一种满铺式的方式求得最大的商铺面积。这极易导致中观尺度上,block区块的尺度失衡。地块没有城市支路的引入,使得消费者在体验过程中产生疲劳感,同时部分店铺会由于区位而丧失商业活力。(4)缺乏生态考虑。随着城市综合体数量的日益增加,其绿化水平对城市绿化有很大的作用。其建设并不是非常重视绿化景观的设置,绿化的稀少和大量底部开放空间的缺乏加速了城市环境的恶化。2.研究现状2.1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对于城市综合体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相关书籍专著不多: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韩冬青、冯金龙所著的《城市·建筑一体化》一书主要分析了建筑向城市过渡的趋势,认为应充分考虑城市的空间构成及需求来进行建筑设计,为后者研究城市综合体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理论。龙固新主编的《大型都市综合体开发研究与实践》主要是根据德思勤地产公司在中国市场开发城市综合体的实际经验撰写的,此书从经济开发的角度入手对城市综合体进行了研究,内容以综合体的策划、开发和运作方面的介绍为重点。由李海乐、戴志忠撰写,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的《建筑创作解析——动态·复合》一书通过对综合体的功能、交通、空间的研究分析,使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了城市综合体设计脉络。但是,国内目前在城市综合体建设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城市综合体立项开发的盲目性、规模庞大重复、定位模糊、运营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比较突出;对城市综合体的项目价值、开放规模等缺乏足够研究;城市综合体的认识更多停留在概念层次,主要为增加市场注意力,并追求短期盈利效益,难以发挥城市综合体的多重价值。在此认识下,目前在很大程度上对城市综合体尤其是大规模的城市综合体群体建设,缺乏在空间特征及影响效应上所应有的整体性、长远性、综合性的思考。2.2国外研究现状2.2.1.国外研究著作欧美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对城市综合体的研究起步较早,对城市功能复合理论方面有着更完备的著作,例如:加拿大的记者,城市评论家,简·雅各布斯所著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强调了城市功能复合化的重要意义,给综合体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美国建筑理论家,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的《城市不是一棵树》,对城市空间的结构做出了新的解释,对城市综合体各功能关系相互作用的理解起到了重要作用。日本建筑学家芦原义信的《街道美学》和《外部空间设计》,对于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美国城市理论家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强调了城市中人的行为和感知的重要性,对综合体设基于生态观的城市综合体设计研究计中的人性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寻找失落的空间》等城市设计论文丛书,均强调了城市有机体功能整体化组合以及对城市交通网络整体性研究的重要性。2.2.2国外建设现状上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城市的规划建设思路已逐渐从旧的传统功能分区的思想中解放出来,开始转向城市功能混合配置与整体化设计。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在西方建筑界产生了一种名为“复合结构”的体系,复合结构在理论上比较完整地体现了建筑与城市相互转化的思想,在城市建设活动中,它随着城市综合体和其他高密集地段(商业中心,交通枢纽区域、娱乐中心等)的开发建设而逐渐孕育出现。日本是亚洲较早进行城市综合体开发建设的国家,近30年来陆续建设了许多城市综合体项目,不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方面都积累了相对丰富的经验。其中著名的综合体项目有:东京六本木新城、难波公园、东京中城、福冈博多云运河城、横滨港未来21区等。以上优秀的城市综合体项目设计往往突破了其在建筑层面的局限,开始向城市层面过渡,转向建筑、城市整合化设计。站在城市的角度审视城市综合体功能、交通、公共空间的布置,可以更好的宏观把控设计,使其向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也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活空间。2.3企业总部办公建筑设计发展趋势2.3.1公共空间的要求人类本来就不是独立存在、独立生活的生物,协作的劳动方式需要公共空间。机器化的单调城市生活也需要公共空间来过渡。保持公共空间和划定私人领域,这两者结合在一起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同时,由于现代生活方式变得独立和淡漠,人们更加意识到公共空间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首先,它可以引发一个“群体”概念,给人们一个比较自然而然的交流空间,减少现代城市里人们的孤独感。人们可以离开自己封闭的私人空间又不必顾忌是否会侵犯他人的生活圈子在这里活动、发表言论。在今天,我们对空间的公共性的承认是来自于对他人保持尊重意识的结果。其次,公共空间是多层次的多功能的。并不是说一个办公楼里的休息间就只能是让员工在里面喝咖啡休息,他们在一起时还会聊天,进行精神层次上的休息和交流,或是开个以小会,大家又能从中获得更多。这些也许就只需要有公共空间的存在了,一切活动就能从人们的脑子里的计划变成现实。再次,公共空间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对于不同的需求会有不同的空间模式。现代的公共空间设计力求达到实用美观和舒适,很重视人在当中的感受。“实用”是一个技术性公式化的需求。它是判断一个公共空间是否成功的基本标准。公共空间必须明确其主要功能,以设置合理的配套设施满足需要,用最简洁的形式形成最有效的模式。2.3.2特质文化空间的形成当传统的公共空间进入我们的工作空间内部的时候,它因为特定环境和特定人员的出现,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效果,那就是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和企业员工地位的上层化。这种上层化表现为空间对于员工的关怀,场所提供给员工情感释放、思想交流、休息讨论以及发表言论的场所,使员工拥有自由的空间。而这种自由,它是与专制相对立的“人文主义精神”的自由,它着眼于人、人的自由、人的全面发展。这种具有文化特质的空间,直接引促企业精神和内部凝聚力的形成。企业精神是一个企业精神面貌的体现,也是企业文化的浓缩。企业精神和内部凝聚力一旦形成,也就是为外部形象的确立搭建了基础。谁赢得社会的知名度,谁就赢得更多的。所以,特质文化空间的塑造,狭义的说是塑造企业员工的文化精神,长远的看,它是为实现企业内外部良好精神和形象而创造的物质性场所。所以,现代的设计师提供的办公空间,不再是满足办公数量、面积、价格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创造这种属于企业文化的特质文化空间。企业总部建筑就建筑设计来说,其实越来越人性化。前些年因为缺办公空间,可能是满足于对数量的需求,所以更多考虑的是办公数量、面积、价格的问题,在设计中缺乏对办公环境质量的改善,也没有进行过比较细致的考虑,尤其在人性化方面的考虑。随着企业全球化、信息化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企业办公现在使用电脑很多,人们更过的时间是在和电脑打交道,通过电脑传递信息,通过网络进行网上办公。这会出现两种局面:一个是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比较少,同时人和自然的接触也比较少。而这种网化信息化的办公模式看似非常高效、便捷,然而却忽视了人的本质特征。人作为社会生活的个体,不同于机器,人是有感情的需求,交流的需求。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需要人去进行交流、沟通,这样才能让人们去理解这种文化,体验其身所属的企业文化,这样人们就会在心理上认同、接受这种企业文化。而人进行交流、交往,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就是场所。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都要求有特定的场所、时间、空间。不同的文化要求不同的场所,同时场所也会反过来作用文化的滋长,两者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一种企业文化能否形成或良性发展,场所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创造有利的场所空间是建筑设计、企业办公建筑设计最重要的方面。设计的核心在于如何提供使用的人更多的和别人接触的时间。所以要提供这样的交往空间,设计出这样的场所,供这些人来交流。比如最常见的就是中庭空间的设计。中庭空间之前的设计一般出现在现代的旅馆建筑类型中,在这里中庭既起着统合空间流线的作用,又是人们休闲交往的场所。通过中庭景观的设计,如引入一些自然的元素,假山迭水,各种时令的植物,试图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氛围,或是引入一些休闲娱乐的设施,如有趣味的座椅,小品等等,使人们主动的在这里停留、休闲,达到人与人交往、情感互动的目的。许多大型办公楼的广场上,阳光充裕的树荫下布置可坐、可卧的大台阶,座椅、小桌、花卉,在午间休会有很多职员在这里休息与交往。建筑所营造的轻松和随意的氛围能激发人们创造性的思维和讨论”。而随着人们环境观念的增强,以及各种企业对在企业总部建筑内长时间从事超强度操作所引发的情绪紧张、视觉疲劳和心理上的孤独感等“办公室综合症”的关注,企业办公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提供自然化的休息空间和改善封闭的室内环境,成为企业总部办公楼设计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除了引人注目的中庭空间外其实有着更多的点滴的或是非正式的场所空间同样是企业文化形成的绝佳场所。比如在企业总部里的一些咖啡厅,在走道或某一个角落,把原来直直的走道设置成活动的场所,利用一些小的空间供人们在工作紧张之余出来散散步,同时在那儿可以坐坐,偶尔遇上另外的人出来,两人就有可能在那里聊上两三分钟,聊聊大家今天的工作,以在侧面提高工作效率。3.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3.1.研究技术当代建筑设计研究应是多方位综合展开的,否则不能适应建筑的多样化发展及建筑学学科总和型的特点。关于企业总部建筑的研究同样如此
本文标题:[开题报告]---城市综合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09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