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细胞生物学]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
1高尔基体的形态结构特点。高尔基体的蛋白质加工修饰。高尔基体的蛋白质分选运输(以溶酶体为例)。234内吞体溶酶体的发生rER顺面管网反面管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水解酶前体加入磷酸基团M-6-P溶酶体酶前溶酶体ATPADP+PiH+去除磷酸PH=5成熟溶酶体5Section3lysosome溶酶体6溶酶体的定义溶酶体:是单层膜包围的,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的囊泡状细胞器。主要功能是分解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称细胞内消化装置。7学习内容一、溶酶体的形态结构与膜的特性二、溶酶体的酶三、溶酶体的类型四、溶酶体的功能五、溶酶体与医学8一、溶酶体的形态结构与膜的特性直径通常在0.2~0.8μm,最小的为0.05μm,最大的可达几个μm。光镜下,细胞经Gomori酸性磷酸酶法显示为颗粒状小体。电镜下,溶酶体是由一层单位膜包围,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的泡状结构。9溶酶体膜的特点膜上有质子泵,将H+泵入其中,保持酸性环境。膜内存在特殊的转运蛋白:可运输溶酶体消化水解的产物。膜蛋白高度糖基化,糖链朝向内表面,保护膜结构不被溶酶体内蛋白酶消化。溶酶体的膜含有能促进膜稳定性的胆固醇。10酸性磷酸酶(AcP酶)三偏磷酸酶(TMP酶)标志酶二、溶酶体的酶溶酶体含有60多种水解酶,这些水解酶多为酸性水解酶;包括蛋白酶、核酸酶、脂酶、糖苷酶、磷酸酶、硫酸酯酶等。11可水解核酸、蛋白质、多糖及脂类及相应的物质(最适pH为5.0)。所以如果溶酶体的破裂将导致严重后果。(少量溶酶体酶泄露到细胞质中不会引起细胞损伤?)12溶酶体初级溶酶体(非活动性溶酶体):只含酶不含底物次级溶酶体(活动性溶酶体):初级溶酶体+底物次级溶酶体异噬性溶酶体:初级溶酶体+外源性物质——异噬过程自噬性溶酶体:初级溶酶体+内源性物质(自噬体、分泌颗粒、带有溶酶体靶信号的蛋白质)——自体吞噬(自噬过程)三、溶酶体的类型13内体初级溶酶体吞噬体吞噬溶酶体吞饮体吞饮溶酶体自噬体自噬溶酶体分泌颗粒分泌溶酶体次级溶酶体残质体异噬作用自噬作用胞外消化14人肾细胞的初级溶酶体65,000狗肝细胞的次级溶酶体60,00015残质体(residuebody):由于酶活性下降,吞噬性溶酶体内残存一些未分解或分解不完全的物质,色深,电子密度高,这种溶酶体称为残质体。常见的残质体有脂褐质、含铁小体、多泡体和髓样结构。16人心肌细胞的残体40,000人肝细胞的脂褐质39,00017人肺泡吞噬细胞的髓样结构38,00018四、溶酶体的功能1、溶酶体的消化作用异噬作用:对细胞内吞物的消化。自噬作用:对自身物质的消化。胞外消化:对细胞外物质的消化。功能:参与细胞内的各种消化活动,并与免疫活动及激素分泌的调节有一定的关系。19内体初级溶酶体吞噬体异溶酶体吞饮体异溶酶体自噬体自溶酶体分泌颗粒分泌溶酶体次级溶酶体残质体异噬作用自噬作用胞外消化20异噬作用细胞吞噬物的消化→异噬性溶酶体:对吞噬体的消化(如细菌,起防御作用)对吞饮体的消化(细胞中胆固醇的来源)作用:消化分解外源性物质获取营养物质的同时,可消灭病原体或异物保护细胞,起到防御作用。21自噬作用消化分解破损或衰老的细胞器,并降解为可利用的小分子,构建新的细胞结构。还可以调节细胞器数量及功能动态平衡。溶噬:溶酶体融合溶酶体,调节溶酶体数量相对稳定。分泌自噬:初级溶酶体吞噬细胞内分泌颗粒进行消化的过程。比如乳汁颗粒的粒溶作用。细胞饥饿状态下通过自噬作用消化自身物质,以维持细胞生存。衰老或病理状态下,细胞发生自噬作用加速细胞自我消耗。22胞外消化溶酶体酶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细胞外,参与机体的生理作用。例:如受精过程和骨质更新过程精子顶体(特化溶酶体)酶→消化卵丘细胞→精子到达卵膜→受精破骨细胞的溶酶体酶---→细胞外----→陈旧骨细胞----→骨更新释放分解232、溶酶体的自溶作用与器官发育自溶作用:细胞体内的溶酶体膜破裂,内含的水解酶释放到细胞质中,导致细胞本身被消化的现象。两栖类蝌蚪变态发育时,尾部的退化与溶酶体的自溶作用有关。蝌蚪的尾巴细胞含丰富的溶酶体,机体溶酶体内的组织蛋白酶释放,细胞自溶,死亡,尾部消失。细胞凋亡也参与了蝌蚪变态发育。抗原加工3、溶酶体参与免疫过程4、溶酶体对激素分泌的调节作用抗原初级溶酶体+异溶酶体90%降解10%不被降解免疫原性复合物抗原提呈T淋巴细胞识别免疫应答粒溶(分泌自噬):当细胞内存在过多的激素时,溶酶体与多余激素颗粒结合并消化分解细胞内过多的激素的过程。25溶酶体参与激素的生成如:甲状腺素的生成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上皮细胞合成)腺体腔碘化滤泡上皮球蛋白大胶滴+内体性溶酶体甲状腺素进入血液分泌重吸收形成出细胞蛋白酶水解26五、溶酶体与医学(一)先天性溶酶体病(二)溶酶体与矽肺(三)溶酶体与类风湿关节炎(四)溶酶体与肿瘤的关系27溶酶体内缺乏某些酶,造成吞噬溶酶体内作用底物不被消化分解,从而积累于溶酶体内,致代谢障碍。也称溶酶体贮积症。(一)先天性溶酶体病28大约有40多种,1)糖原贮积病糖原贮积病Ⅱ型2)脂质沉积病泰-萨氏病3)粘多糖沉积病多为常染色体遗传病。29糖原贮积症Ⅱ型患者缺少α葡萄糖苷酶,糖原贮积在溶酶体内,溶酶体增大破裂→酶放出→破坏组织、细胞。患者肌无力,易患吸入性肺炎,往往2岁左右死于心力-呼吸衰竭。也称全身性糖原贮积症30黑朦性先天愚病(Tay-Sachsdisease)神经节苷脂贮积症,患者溶酶体内缺乏氨基己糖苷脂酶,不能分解神经节苷脂,在脑细胞内大量贮存(超正常100-300倍),患儿3-6个月出现症状,智能呈进行性减退,运动障碍,视力损伤,3岁左右死于肺部感染。31SiO2被巨噬细胞吞入吞噬小体溶酶体吞噬溶酶体硅酸溶酶体膜破裂巨噬细胞死亡释放的硅酸颗粒又被其它的巨噬细胞吞噬刺激成纤维细胞分泌大量的胶原矽肺大量巨噬细胞死亡溶酶体与矽肺32溶酶体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致病原因不清,但患者关节骨的损伤是由于溶酶体膜脆性增大,酶局部释放,其中的胶原酶侵蚀软骨细胞。消炎痛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稳定溶酶体膜,故有治疗作用。33溶酶体与肿瘤的关系有人提出溶酶体与肿瘤的发生有关,研究发现某些致癌物质可以诱导溶酶释放,直接损伤核膜及DNA,参与细胞癌变的过程。34溶酶体与疾病溶酶体膜失常与疾病:矽肺、石棉沉着病、痛风-------。先天性溶酶体病:糖原贮积病、脂质沉积病、粘多糖沉积病------。溶酶体与癌的关系:致癌物质进入细胞后,在与染色体整合之前先储存在溶酶体内溶酶体与休克:休克后缺血缺氧降低溶酶体膜的稳定性。休克后缺血缺氧影响细胞的氧化磷酸化过程。休克后缺血缺氧引起细胞内PH下降促进酶的激活。溶酶体与疾病35Section4peroxisome过氧化物酶体361954年—Rhodin—电镜—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微体(过氧化物酶体、乙醛酸循环体、氢酶体、糖酶体)。37一、过氧化物酶体的形态特征电镜:由一层单位膜包围、高电子密度、圆形或卵圆形的细胞器,亦见半月形或长方形,最小0.1um,最大1.5um。3、3-二氨基联苯胺染色,可见内含棕褐色颗粒的小膜性囊。38类核体(nucleoid):有的过氧化物酶体中央含有电子密度高、呈规则形的结晶状结构,称类核体,实质是尿酸氧化酶的结晶。人和鸟类无此酶,也无类核体。39二、过氧化物酶体所含的酶氧化酶:约50%,特征:氧化底物的同时,将氧还原成过氧化氢。过氧化氢酶:约40%,作用:对氧化酶作用底物后形成的过氧化氢还原成水。标志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仅在几种细胞内存在,作用同过氧化氢酶。40三.过氧化物酶体的功能功能对有毒物质的解毒作用:RH2+O2—R+H2O2RH2+H2O2—R+2H2O对细胞氧张力的调节作用:RH2+O2—R+H2O2参与β氧化,并参与乙酰辅酶A的再生作用参与核酸、脂肪和糖的代谢41四、过氧化物酶体与医学1.肝肿瘤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数目减少。2.炎症或酒精中毒患者的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增多。3.毒物(如安妥明)可引起过氧化物酶体结构和形态改变,如:出现带状或尾状突起,变成长形或双叶形等。42脑-肝-肾综合征头面部畸形:前额突出,大囟门,枕平坦;白内障,眼周水肿;肌无力,紧抱反射消失,抽搐,生长发育不良。肝大,黄胆;出血,蛋白尿。该病的一种类型是由于编码膜整合蛋白(组装因子-1)的基因突变引起。使蛋白质不能进入过氧化物酶体,致过氧化物酶体缺少酶,成为“空”过氧化物酶体。患者出生后3-6个月死亡。43第五节内膜系统与细胞整体性44膜流membraneflow:细胞的各种膜性结构之间相互联系和转移的现象称膜流。内质网运输小泡高尔基复合体大囊泡细胞膜高尔基复合体与膜的转变流溶酶体膜4546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的概念。溶酶体的类型及膜的特性。过氧化物酶体的结构和功能。溶酶体与矽肺。复习题47绿色荧光示溶酶体红色示线粒体48顶体素49
本文标题:[细胞生物学]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12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