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考研样题]现代汉语
一、论述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定义。(二)汉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汉民族共同语。如:春秋时代的雅言。汉代起称为“通语”,明代时候改称“官话”。到了现代称为“国语”。新中国成立后则称为“普通话”。(三)现代汉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由汉族人民在长期的相互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书面语与口语都各有其形成过程。1.汉民族共同语的书面语早在先秦时代就产生了。后来由于口语发展较快,她就逐渐脱离了口语,通常称为文言。到了唐宋时代,一种接近口语的书面语——白话产生了。唐宋以来用白话写作的各种文学作品很多,从唐代变文、宋代的语录直到影响较大的明清小说。这些白话文学作品虽然也带有各自的地方特色,但总的来看都是用北方方言写成的。这些作品的流传,加速了北方方言的推广。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口语也有其形成与发展过程。她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北京话有着特殊的地位。唐代,北京地属幽州,是北方军事重镇;辽代,北京是五京之一;特别是金元以来,北京成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从此,北京话的影响逐渐显著:一方面,北京话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而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多的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在社会中地位极其重要。3.到了20世纪,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一方面,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开展了“国语运动”,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确立北京音为共同语的标准音。这两个运动相互推动、相互影响,促使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形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四)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国家统一,人民团结,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党和政府对民族共同语工作的重视,对于民族共同语的进一步统一和规范化,有了更高的要求。中科院于1955年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会上确定把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主张向全国大力推广。会后确定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三项标准涵义: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二、现代汉语的特点。黄本P0-12(一)语音方面1.没有复辅音:音节内不会出现两个或三个辅音联在一起的现象;1)音节界限分明2)音节结构形式比较整齐2.元音占优势:音节必须有元音;乐音成分较大3.有声调:每个音节都有一个声调;音乐性强(二)词汇方面1.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2.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有义的单音语素几乎都能充当词根,词缀少,复合法构词较普遍。3.双音节词占优势1)过去的单音节词被双音节代替2)多音节短语被缩减为双音节词3)新创造的词多为双音节(三)语法方面1.汉语缺乏形态,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2.词、短语、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3.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4.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四)就文字而言,汉语是表意文字的语言。表示语素意义的汉字字符具有在书面上区别汉语众多同音词的作用。汉字具有超时空性,它能书写语音差别极大的古今汉语和外族语言。三、简述现代汉语的地位。黄本P12-13(一)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二)我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往来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各兄弟民族的语言在发展中自然更多接受了汉语的影响。汉语已成为我国各民族间的交际语,并为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和协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三)汉语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四)很早以前,汉语与国外许多民族语言有过接触和影响。日本语、朝鲜语、越南语与汉语关系尤为特殊。(五)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六)世界上研究汉语的机构不断建立,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四、声母的发音方法可以怎样分析?黄本P38-39(一)声母的发音方法指的是,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二)三个方面来观察:1.阻碍的方式1)塞音:发音时,发音部位形成闭塞,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气流冲破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包括:b、p、d、t、g、k2)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接近,留下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包括:f、h、x、sh、r、s3)塞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先形成闭塞,软腭上升,堵塞鼻腔的通路,然后气流把阻塞部冲开一条窄缝,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包括:j、q、zh、ch、z、c4)鼻音:发音时,口腔中的发音部位完全闭塞,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发音。包括:m、n5)边音:发音时,舌尖与上齿龈接触,但舌头的两边仍留用空隙,同时软腭上升,阻塞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舌头的两边或一边通过。包括:l2.看声带是否颤动1)带音:声带颤动,也叫浊音。包括:m、n、l、r2)不带音:声带不颤动,也叫清音。包括:除带音外的其余声母3)看气流强弱4)送气音:口腔呼出的气流比较强的叫之。包括:p、t、k、q、ch、c5)不送气音:口腔呼出气流比较弱的叫之。包括:b、d、g、j、zh、z五、发声母时,阻碍形成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哪三个阶段?黄本P38(一)成阻:阻碍开始形成(二)持阻:阻碍持续(三)除阻:阻碍解除六、着重谈谈形声字中形旁与声旁的有关问题。黄本P186-188(一)形旁和声旁的位置:看古汉语问答第十二题。(二)形旁的作用和局限性:1.作用是表示字的意义类属,帮助了解和区别字的意义。2.表意功能的局限性:1)由于社会发展,客观事物变化,有些形旁的意义不大好理解:篇与简、货与贷等。2)字义的演变,假借字的存在,形旁也不好理解:颁与颗、治与渐(原是水名)。3)由于字形的变化,有的形旁不好辨认了,或位置特殊:辨,从刀。疆,从土。楷书的形旁“月”,有的是月(朗、期),有的是肉(肺、脏),有的是舟(服)。(三)声旁的作用及局限性1.作用:表示读音,大约四分之一的形声字声旁与字音完全相同。1)通过读音来区别形似字:以“仑”与“仓”为声旁的形声字。2)利用声旁类推来纠正方音。2.局限性:1)由于古今语音的演变,大约有四分之三的形声字,声旁和整个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铸”。2)有的声旁在不同的形声字中表示多种读音:芍、妁、约、钓。3)有的声旁不容易分辨出来:在,从土才声;布,从巾父声;夜,从夕亦省声。4)有些声旁现在不单用,一般人不知道其读音:宅(zhé)、温(wēn)、滴(dí)、谬(liǜ)。七、当前汉字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黄本P191(一)研究整理现行汉字;(二)制定各项有关标准;(三)研究汉字信息处理问题;(四)促进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八、什么是基本词汇?她有哪些特点?黄本P307-309(一)基本词汇: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基本词汇,是基本词的总和。(二)特点:1.稳固性1)千百年中为不同的社会服务,且服务得很好;2)是由于她所标志的事物和概念都是极为稳定的;3)但也在发展变化:(1)单音节词的复音化;(2)单音节词被后起的合成词所代替。2.能产性(1)用基本词为语素创造出来的新词,便于理解和流传,因此其构词能力强;(2)当然,有些词(如人称代词、虚词)构词能力弱或几乎没有构词能力。3.全民常用性1)说她流行地域广,使用频率高,为全民所共同理解。2)不受阶层、行业、地域、文化程度的限制,都使用基本词。(三)基本词汇三性的关系:1.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性,为全民共同理解和使用,因而不能轻易变动,自然就有了稳固性,人们也愿意用她来构成新词;2.稳固性和能产性,又促使她的全民常用性更为突出。六十、什么是基本词?她有哪些特点?黄本P307(一)基本词:是构成基本词汇的内容。(二)特点:使用率高、生命力强、为全民共同理解。六十一、谈谈句子与短语的联系及区别。黄本P107(一)联系:自由短语加句调、语气,就成为句子,短语成分也成了句子成分。(二)区别:1.句子有特定的语气,句调,有陈述句,疑问句等;短语没有特定的语气、句调,没有陈述短语、疑问短语等。2.句子多出独立语这种语用成分;短语没有。3.句子有成分的倒装和省略;短语没有倒装短语等。4.二者本质不同:句子是语言运用单位,是动态单位;短语是造句备用单位,是静态单位。………………一百三十、谈谈句子的分类。黄本P110图一百三十一、疑问句提问的手段有哪些?她可以分为哪几类?黄本P112-115(一)手段:语调、疑问词、语气副词、语气词、疑问格式(二)分类:1.是非问1)一般是对整个命题的疑问,用疑问语调或加语气词(吧、吗)。2)回答时,只能对整个命题作肯定或否定。3)用“是、对、嗯、不、没有”等作答复,或点头、摇头作答。2.特指问1)用疑问代词(谁、怎样、什么等)及其组成的短语(为什么、什么事、做什么)来表明疑问点,希望对方作出答复。2)往往用升调。3)常用语气词“呢”、“啊”。3.选择问1)用复句的结构提出不止一种的看法供对方选择,让对方选择一项作答,或用另外的话作答。2)用“是、还是”连接分句。3)常用语气词“呢”、“啊”。4.正反问1)由谓语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并列构成,让对方选择一项作答,或用另外的话作答。2)分类:(1)V不V:你愿意不愿意去?你是不是哪儿不舒服了?(2)V不:你见过她没有?明天她来不?(3)先话说出,后加“是不是、行不行、好不好”一类问话形式。例:她当过老师,是不是?3)常用语气词“呢、啊”。5.反诘问6.特殊的“呢”字问句1)多数相当于特指问的省略形式。例:你的雨伞呢(在哪儿)?明天下雨呢(怎么办)?2)有的相当于正反问的省略形式。例:你的雨伞呢(带了没有)?明天下雨呢(去不去)?………………二百、举例说明比喻的灵活用法。黄本P243-244(一)没有喻词的比喻1.把本体和喻体排列成结构相似、互相映衬的平行句式。2.引述一个寓言来打比方。3.同位短语。4.偏正短语。(二)程度不等的比喻(强喻):常用“不如、不及、比……还……”作喻词。(三)否定方式的比喻(反喻)二百零一、比喻跟比拟的比较。黄本P248(一)二者有某些相似点:都是两事物相比。(二)不同点:1.比喻重在“喻”,两事物一主一从;2.比拟重在“拟”,两事物是一回事。二百零二、借代跟借喻的比较。黄本P250(一)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二)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三)借喻往往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不能。二百零三、夸张的目的在于?黄本P253(一)深刻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二)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二百零四、语义双关和借喻的不同。黄本P258(一)借喻是以喻体代本体,说的是喻体,要表达是的本体,是比喻与被比喻的关系,目的在于使抽象深奥的事物表达得具体、生动、简洁。(二)语义双关表达的是两种意思,借一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关顾两个事物,表里意思不一,目的在于收到含蓄委婉、幽默风趣的效果。二百零五、比较排比和对偶。黄本P269(一)排比是三项或更多项的平行排列;对偶只是两项的对称并列。(二)排比每项的字数可以不完全相等;对偶两项字数必须相等。(三)排比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对偶力避字面的重复。第二部分现代汉语名词解释1.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包括: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汉语方言。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3.文学语言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4.口语人们在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即语言的口头形式。5.书面语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即语言的书面形式。6.地方话汉语方言的俗称。7.现代汉语规范化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同时对她的书写符号、文字的形、音、义各个方面也要制定标准进行规范。8.实验语音学语音实验和语音学结合起来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9.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叫之。10.发音方法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11.舌尖前音由舌尖抵住或接近齿背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12.舌尖中音由舌
本文标题:[考研样题]现代汉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12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