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科举开元以后,每年到京师应礼部进士考试的人有一千至三四千不等,而所取人数大体定在三十人上下。投笔从戎,边塞寻功回归山林,隐以待时边塞战争诗山水田园诗个人选择定义边塞战争诗是指唐开元、天宝年间发展成熟的以反映边界战争、边塞风光、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整体印象高昂悲壮的风格雄浑开阔的意境探究一:根据题目你怎样判断是边塞战争诗?《从军行》《蓟中作》《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塞下曲》一、以“歌”、“行”、“塞”、“关”等词语为题。如《燕歌行》《关山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使至塞上》《前出塞》二、以边关地名、军事重地为题如《望蓟门》《陇西行》《幽州胡马客歌》《宿温城望军营》《玉门关盖将军歌》三、以闺怨、秋思为题《春怨》、《怨情》、《春思》、《秋夜曲》、《春词》《闺怨》、《玉阶怨》(从戍边将士的妻子心理角度刻划)形式标志标题:含有“行”“军”“征人”“塞”“戍”等字眼。意象:黄沙、白云、冰川、大漠、边关、风沙(自然)塞外、雁门、漠北、玉门关、楼兰、阴山(地理)鼓声、烽火、旌旗、琵琶、羌笛、戈矛剑戟(器具)戍卒、将帅、胡人、单于(人物)《阳关三叠》、《关山月》、《梅花落》(乐曲)语言:豪放旷达,雄奇壮美,豪壮悲慨情感倾向初唐盛唐中晚唐宋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情感倾向初唐盛唐中晚唐宋从军热情与建功愿望。进取精神与豪情壮志。厌战情绪和反战思考。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王昌龄、高适、岑参、李颀等。艺术风格:有的豪放旷达,如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如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如李白的“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篇目教学从军行(其一)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作者: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早年曾漫游四方,到过塞上。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开始了仕宦生涯。后获罪被谪岭南,又被贬至龙标县尉。安史之乱发生,王昌龄北还,路过毫州郡时,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边塞诗,闺怨诗轰动一时,有“七绝圣手”“诗家夫子”之称。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是《出塞》和《从军行》。篇目教学从军行(其一)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在一片广漠的边塞之上,一座边城的西边,一座百尺高的烽火楼上,一个戍卒孤独地走上瞭望台,从青海湖上吹来的秋风在黄昏时分显得更加凛冽寒冷。此时,耳边又传来呜呜咽咽的羌笛声,引发了他无穷的思亲之情。篇目教学从军行(其一)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烽火城、百尺楼:边防风物,偏僻海风秋:悲秋情结,凄凉羌笛:别离乡情,幽怨关山月: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如泣如诉,似征人的叹息,引起万里相思之情。“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如何表现士卒思亲之情?提示1:听觉与心理。通过写羌笛的声音,从听觉上抒写思乡之情,心中展开想象,虚写妻子的思念抒情。提示2:曲笔抒情。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写,偏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而实际情形也是如此: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这一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曲笔:•①古时指史官不据事直书,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②指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故作曲笔。••③不写自己的情感,而是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情感来写出自己的情感。••2.从形式上来看,落笔对方、移情别恋、琵琶反弹是古典诗词中的曲笔运用的最主要的三种类型•(1)落笔对方:•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联想和想象,借对方来写自己,表面上看是写对方,而实际是写自己,是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这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写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这是诗词中曲笔艺术手法的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采用这种手法的诗词的数量也最多。•《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这是杜甫安史之乱中,身陷长安时,于城中“举头望明月”,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远在鄜州的妻儿。但是诗人不直接描写自己在长安城中如何望月思远,而是从自己的家人写起,这就是所谓的曲笔。诗人想像,在这个时候,自己的妻子定当和自己一样也在“举头望明月”,也是“对影成三人”。接下来进一步想像妻子望月时的情景,小儿女尚未懂事,不明白母亲为何如此痴痴地望着天上的明月,明月中有什么如此吸引母亲。妻子痴痴地望着天上的明月,想必夜雾打湿了她的头发,清凉的月光也许会带来一丝寒意。诗歌云曲笔,明写妻子,暗写自己,借对方对自己的思念来传达作者对妻子儿女的思念。思念之情,溢于言表。•(2)移情别恋:诗人本欲表达自己对某人或某事、某物的一种情感,但在具体表达时却故意将自己的感情移注于另外的人、事、物上,表面上看是移情别恋,而实质上作者对此人、此事、此物的眷顾更深,感情也更真,能够受到“倍增情感”的效果,这就是诗词中曲笔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刘皂的《渡桑干》:•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又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这首诗是抒写作者长期居住并州之后又北渡桑干河的心情的。“归心日夜忆咸阳”,作者在并州时总是想回到故乡咸阳,这种感情刻骨铭心;而现在却又要北渡桑干,到离家乡更远的地方去,作者对并州反而感到亲切了。诗人十年旅居并州,乡思之情强烈到了极点,然而,回乡的愿望不但不能实现,却又“无端更渡桑干水”,离家乡越来越远,其思乡之情则超出了极限,无奈之中只好把并州姑且当作自己的家乡。诗人想回乡,结果却南辕北辙。“却望并州是故乡”,旅居仅十年的并州现在居然感到如此的亲切,那么故乡也就更加让人魂牵梦绕了。至此,诗人的乡思之情在这种曲笔手法中得到了超强的表现,既微妙而又真实,言简意深,耐人寻味,而这绝非正面实写所能达到的。••(3)琵琶反弹•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即诗人本欲表现某一种情感,但在表达时却故意反其道而行之;或是一反常人的正常心理,故意从反面落笔,通过反弹琵琶的方式来表现诗人的情感,这其实也正是曲笔的一种表现形式。•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词中运用曲笔的是“未老莫还乡”一句,这里作者正话反说,写得“似直而纡,似达而郁”。说“莫还乡”,实则正是由于想到了还乡,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蕴涵的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郁结的感情。因为词人以避乱入蜀,饱尝离乱之苦,时值中原鼎沸,欲归不能,所以,“未老莫还乡”一句,巧妙地刻画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词人思乡怀人的心态,可谓语尽而意不尽。迁移与反馈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比较两首诗在抒情上各有什么特色?在环境与心理描写上又有什么不同?“其一”曲笔抒情,虚写征人家乡妻子无奈而痛苦的思念之情;“其四”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在抒情方式上:在环境和心理描写上:都有悲凉的意味,只是“其一”侧重写环境的凄凉孤独,通过写羌笛之音,从听觉方面抒发思乡之情,心理描写上采用虚写方式,以想象写情;“其四”侧重写边塞环境条件的艰苦,心理描写采用实写方式,直接写戍边将士为国尽忠、慷慨悲壮的激情。知识点:边塞诗主题之一:战争连年不止的哀怨和思念故乡亲人的凄苦。“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个回?”王翰“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中人。”陈陶“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蓟中作高适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又名《送兵还作》作者:高适,字达夫,郡望为渤海蓓县。天宝八载(749),得睢阳太守张九皋力荐,举有道科,授封丘尉。天宝十二载(753),辞官往河西哥舒翰幕府,任左骁卫兵曹、掌书记。安史乱起,帮助哥舒翰守潼关。广德元年(763)任西川节度使。入朝后任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后人编有《高常侍集》。译文:•诗人骑马从塞外千里迢迢赶到蓟城,登上这座边城的城墙。只见边塞苦寒之地,一片萧条,白曰当中,黯淡无光的景象。诗人登城所见而引发诗人忧心边事心情。诗人看到边塞之地如此萧条,民不聊生,就为胡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难道没有安定边境的奏疏上陈吗?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某些无能将领,让他们无功受赏,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尽管自己有着孙武和吴起一样的谋略,但皇帝不重视也只能空自闭门叹息。抓住文中表现边塞风貌的词,分析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表现程度之深,感慨之深诗人骑马从塞外千里迢迢赶到蓟城,登上这座边城的城墙。只见边塞苦寒之地,一片萧条,白日当中,黯淡无光的景象。看到边塞如此萧条的景象,作者有何感慨?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感慨:诗人看到边塞之地如此萧条,民不聊生,就为胡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难道没有安定边境的奏疏上陈吗?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某些无能将领,让他们无功受赏,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哪些词表现了这些感慨?每愁已承恩想到无才无识者巴结讨好朝廷即可尸位素餐,不管边地人民死活,弄得边地狼烟四起,民不聊生;而有才有识者上书言事,却石沉大海,不被重用。诗人忧心之重,一腔忧愤尽抒笔端。暗示讽刺:玄宗偏听偏信。“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尽管自己有着孙武和吴起一样的谋略,但皇帝不重视也只能空自闭门叹息。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郁闷之情。边塞诗主题二:对将帅腐败无能的嘲讽,表现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杜甫作者简介•岑参,祖籍南阳(今属河南),后移居江陵(今属湖北)。天宝三载,中进士,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八载,入安西都护高仙芝幕,任掌书记。天宝十三载,入安西都护封常清幕,以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充节度判官、支度副使。至德二载,至灵武肃宗处,迁右补阙,后历任起居舍人、虢州长史等职。永泰元年,出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有《岑嘉州集》。《全唐诗》编诗四卷。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岑参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蒸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引子,以当地胡人之语表明下文七句所说为真。七句具体描绘热海奇异之景。四句是诗人的揣测和描绘。最后四句写诗人送别友人时的赠言。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水热如煮沸的开水,热得连鸟也不敢从上面飞过,但水中却有又长又肥的鲤鱼。在热海的岸边,青草萋萋,四季常绿,到了冬天下雪时,雪花在其高空中即迅速融化了。连热海周围的沙石也是其热无比,似乎要把云彩燃烧着了;月亮倒影在水中,如同被煎煮一样。作者用了怎样的手法来表现此边塞风景?作者用了怎样的手法来表现此边塞风景?阴山胡儿语表明所说为真海水如煮、鸟不敢飞、白雪旋灭、沙砾燃云、浪波煎月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边赤坂通单于。浪漫主义:侧重表现理想的境界,注重主观情感的抒发。它按照生活应有的样式或作家主观情感逻辑去想像和创造理想境界,描写生活。常用幻想、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联想想象:想象犹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象征:形象生动具体,化虚为实。比喻: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夸张:提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本文标题:_边塞战争诗t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14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