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哲学与社会发展理论研究》试题--刘文江
1《哲学与社会发展理论研究》复习题答案1.简述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3-6)答:1、马克思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第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其中起根本作用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第二,社会发展主要表现为社会形态的更替。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演进的发展过程,但是社会发展的具体途径和道路多种多样,不同的民族国家可以有不同的发展形态和道路。2、马克思对社会发展的主题与实质的科学分析第一,人是社会发展的主题,社会发展实质上是人的发展。马克思认为,社会发展只有相对于人和人类社会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发展属于人,是人的主体性创造,离开了人就无所谓社会和社会的发展。第二,人只能以发展作为自身的存在形式。马克思认为,任何有生命的个体存在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无条件的前提。第三,社会发展理论的实质是人意识到自身不同于自然物而试图改造自然、满足自身需求的一种人的生存理论。从这个角度上说,关注人的生存状态,揭露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对人的发展的压抑和扭曲,为人的解放和自由发展指出一条现实的道路,就成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主旨。2.简述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深化。(16-21)答:一、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第一,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态。第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全面而系统的权威性表述。2第三,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个新概念。第四,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布局上,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并且具体阐发了每一方面发展的战略观点。第五,进一步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总依据。第六,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第七,精辟地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二、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关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第一,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设计。第二,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提出了新理论。第三,坚持并完善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第四,鲜明地提出了党的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第五,在思想建设方面强调了坚守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第六,在党的组织建设方面提出了新要求。第七,在党的作风建设方面提出了新标准。第八,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作出了新的部署。第九,在制度建设方面提出了新思路。三、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3第一,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第二,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的核心立场。第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第四,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第五,必须更加自觉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3.如何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2-28)答:1.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核心的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髓的灵魂习近平《讲话》在毛泽东同志科学概括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和精神实质,指出:“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来制定和形成指导实践发展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一论述,突出了实事求是在党的思想路线中的核心地位,为我们准确把握党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指明了方向。2.坚持实事求是,关键是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习近平的《讲话》高屋建瓴,强调了坚持实事求是的关键,抓住了实事求是的真谛。它指出,坚持实事求是,关键在于“求是”,就是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这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突出表现,也是推进新一轮理论创新的着眼点。科学发展观是关于科学发展规律的探索,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求和掌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的内在要求。3.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4习近平《讲话》阐述了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了解实际、掌握实情,最重要的是要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他强调,要始终牢记和准确把握这个基本国情。4.把握和运用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领导干部一定要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基础。道理很清楚,没有科学理论功底,不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就不能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就容易陷于盲目性、片面性、被动性,也就很难做到实事求是。5.继续解放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就是要求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与时俱进地把我们的事业和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解放思想。领导干部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6.领导干部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路径一定要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基础。一定要加强党性修养,坚持一切以人民利益和党的事业为重,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一定要求真务实,大力弘扬我们党优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保证。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这是对实事求是的新阐述,也是对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的新贡献。54、试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36-38)答: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核心问题。所谓全面发展是指人的某种内在的东西的发展,人究竟应发展什么以及如何发展,完全取决于人的内在本质是什么。在一定意义上说,考察人的发展问题,是以人的本质理论为基础的。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也曾提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这是从社会性的角度规定人的本质。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也就是人的社会属性即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主要有生产关系、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2.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活动及其能力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曾把人的本质归结为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即作为目的本身的消遣性的劳动。在马克思看来,劳动能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劳动又是人获得发展的根本途径。劳动给每个人提供了全面发展和展示自己的机会与场所。人只有通过生产劳动才能使自己的本质力量外化为对象性产品,人的能力也从而得到确证与发展。3.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个性自由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大致包括五个要点,这就是:全面、自由、和谐、个性、充分。其核心内容就是指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即人的生活、人的能力、人的社会关系等的全面发展在每个人身上的个性化表现及其普遍性、全面性的发展,主要包括人的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全面发展。5、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人的发展方面现状。(45-50)答: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促进人的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6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为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5.“两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态保障6.以人为本的的社会管理理念,为人的发展提供了价值目标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人的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1.在人和社会的关系方面。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人被物化,一些人成为了金钱的奴隶,一些人把人和人的关系变成了金钱关系,金钱成为一些人衡量一切的价值标准。这就必然导致了社会的发展成为单向度、片面、畸形的发展。2.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的今天,一些地区、部门和个人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把物质增长当作发展的中心,而不顾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加剧了自然环境污染,使得生态环境失去平衡。3.在人和组织的关系方面。个人主义严重,贪欲膨胀,极端利己主义,把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不服从组织安排,不能正确处理好个人和组织的关系。4.在人和人的关系方面。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我国一些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有关的配套措施没有跟上,因而导致一些收入分配不公正、不公平的现象,贫富差距在拉大,人情淡漠,人际关系紧张,社会矛盾明显增多。5.在人和物的关系上。物化倾向渗入到人与物的关系中,“物化”成为了人的精神生活的价值标准,人与物的关系完全被颠倒,不是物为满足人的需要而存在,而是人拜倒在物的面前,物成为人至高无上的主宰。一方面表现为,人的幸福感来自于不择手段追求物质财富。另一方面表现为,在消费领域表现7为对物的“如饥似渴”。6.在人的精神层面方面。在商品拜物教的影响下,精神生活中的道德、良心、爱情、声誉等等都沾染上商品的气息,都可能被当作商品一样进行买卖和交换。人的精神生活成了一种物质性存在和工具性存在。人已经没有兴致领略那种引领人精神向上,升华和净化人灵魂的高雅作品,也丧失了追求高尚道德、美好爱情的动力。6、试述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途径。(51-60)答:一、加强经济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离开必要的社会物质条件,人的发展就失去了依托的基础。对于我国来说,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建设水平的提高对于人的发展更有实际意义。我国人口多底子薄,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工业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生产力落后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将是长期的主要矛盾,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二、加强政治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在政治方面,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创造精神,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实现自己的愿望和利益。特别是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8三、加强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文化是凝聚民族的精神支柱,是规范人们道德行为的价值导向。文化塑造着人们丰富而完整的个性。由于文化的进步,人们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参与意识日渐强烈,道德境界不断升华,审美情调日趋高雅。文化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发展史就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四、加强社会建设,优化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社会建设与人民福祉息息相关。要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加强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共享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自然环境是各种与人的生存、发展密切联系的自然条件的总和。人的发展总是处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不可能是在虚无缥缈中。自然条件是人生存的基础,是人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良好的自然环境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如果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处理不恰当,不只会影响当代人的发展,也会牺牲后代人的利益。同时,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物,就必须在劳动中与周围的自然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满足人的自然需要。只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才能为人们
本文标题:《哲学与社会发展理论研究》试题--刘文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19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