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国际贸易教程》重点整理
第1页共19页导论第一节概述一、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主要形式。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称。——对一个国家:对外贸易——从国际角度:国际贸易狭义:有形商品的交换(货物进出口)广义:有形商品的交换(货物进出口)+无形商品的交换(服务技术)2、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与联系(1)相同点:1.交易过程、物流方向大致相同2.经营的目的一致——取得经济利益与利润。(2)区别(不同表现)(国际贸易的特点)*难度大:语言、风俗习惯、宗教、法律法规*复杂:内容、程序、货币、度量衡制度、商业习惯、海关制度、国际贸易惯例*风险大,风险种类多:汇率、政策、运输、信用、商业风险二、对外贸易(又称海外贸易、进出口贸易)概念:指一国或地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第二节国际贸易中常用的基本概念----【名词解释多】一、按商品的流向(移动方向)1.出口ExportTrade:商品或劳务输往国外市场销售。2.进口ImportTrade:一国的商人将国外的商品或劳务购买后输入到本国市场销售。3.净进口、净出口:某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进口数量大于/小于出口商品数量。4.贸易差额: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出口额与进口额的相差数。贸易平衡:进口额=出口额贸易顺差=贸易盈余=出超:出口额>进口额贸易逆差=贸易赤字=入超:进口额>出口额5.贸易额=贸易值:用货币反映的贸易规模的指标。本币+常用货币egUSDEURCADJPY(DEM)对外贸易额: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国际贸易额:Σ世界各国出口贸易额的总和贸易量:用进出口商品的计量单位(eg重量、数量)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货币不能准确反映的原因:通货膨胀、汇兑因素6.贸易条件=进出口交换比价=交换比价=出口商品/进口商品价格*100涉及一个国家多种商品。通常用价格指数替代价格。贸易条件指数=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贸易条件指数:>100,贸易条件改善;<100,贸易条件恶化。7.对外贸易依存度(dependencyonforeigntrade)又称对外贸易系数.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出口总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对外贸易依存度反映一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是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当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当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100%.分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若以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则外贸依存度的公式为:(X+M)/GNP出口依存度:X/GNP进口依存度:M/GNP第一章国际分工(上)第2页共19页第一节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概念: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和产品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过国界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第三节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一、绝对成本理论(也称作绝对优势理论)P22例子用的是课外的,更好理解亚当·斯密,英国人,古典经济学的主要奠基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代表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又名《国富论》1、绝对优势的概念: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自己的贸易伙伴国,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各国如果都生产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继而进行自由交换,彼此都可以获得绝对优势的好处。2、亚当斯密的主要观点(1)斯密提出了分工可以提高劳动效率(2)斯密提出了分工的原则,是各自集中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3)斯密把适用于家庭之间的分工原则推广到国家之间,主张各国发挥各国的绝对优势进行国际分工(4)斯密提出放任自由的贸易思想3、绝对成本理论指从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出发来发展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亚当·斯密认为一国无论是因为自然禀赋,还是后天获得的,使其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比别国的生产成本绝对的低,利益上具有绝对的优势,则该国应该集中资源,专业化生产这种商品,并对外出口,反之就该进口,形成国际分工。4、绝对成本理论的定量分析假如有英国和葡萄牙两个国家,在国际分工前每个国家都生产呢绒与酒两种商品,两国生产同产量的呢绒和酒的生产成本不同两国国际分工前劳动投入与产出情况呢绒酒劳动产量劳动产量英国葡萄牙100110111208011根据绝对成本原理进行国际分工,英国显然在生产呢绒方面具有绝对优势,葡萄牙在生产酒方面具有绝对优势。结果,两国按绝对有利条件进行专业化生产和国际分工,国际分工后情况呢绒酒劳动产量劳动产量英国葡萄牙22002.20019002.375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在英国和葡萄牙劳动总投入并未增加的情况下,由于国际分工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以至产出比分工前增加使社会财富增长。在分工的基础上,两国按1:1比例开展国际贸易,双方都可获得利益。分工前分工后交换后呢绒酒呢绒酒呢绒酒英国112.201.21葡萄牙1102.37511.375总计222.22.3752.22.3755、绝对成本理论的评价第3页共19页(1)正确性揭示了分工对于提高劳动效率的巨大意义,各国之间根据各自绝对优势进行分工,通过国际贸易使各国都能得到利益,第一次论证了贸易互利性原理。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及开展国际贸易的动机和目的。主张自由贸易政策。(2)错误性错误的认为交换会引起社会分工,而交换又使由人类本性所决定的。(3)局限性只说明了生产成本由绝对优势的国家才能通过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而获得利益,在实践中缺乏普遍性,还未涉及国际贸易交换比例问题。二、比较成本学说(也称作比较优势理论)P23大卫·李嘉图,英国人,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代表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比较成本理论产生的背景2、什么是比较成本机会成本(相对价格)3、比较成本理论的定量分析假如两个国家葡萄牙和英国,两国都生产毛呢和酒两种商品,单位产品投入情况毛呢酒劳动产量劳动产量葡萄牙英国90100118012011上表表明,葡萄牙生产的毛呢和酒所耗费的劳动成本都比英国要少,处于绝对有利地位,按照亚当·斯密的观点,葡、英两国不会发生分工与贸易。但是在李嘉图看来,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两国通过分工与贸易,各自仍然有利。毛呢酒劳动产量劳动产量葡萄牙英国022002.217002.1250从上表仍然可以看出,国际分工后同分工前比较,两国生产两种产品投入的劳动总量并未增加,但通过国际分工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使社会财富增加了。在此基础上两国按1:1比例交换彼此生产的产品,各自都可获得一定的贸易利益。分工前分工后交换后毛呢酒毛呢酒毛呢酒葡萄牙1102.12511.125英国112.201.21总计222.22.1252.22.125尽管英国两种商品都处于劣势,但通过国际贸易也能获得贸易利益4、比较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指出,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而另一国都处于绝对劣势地位,则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应专门生产相对优势最大的那种商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国家应专门生产相对劣势最小的那种商品,然后参与国际贸易,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比较优势的国际分工原则是:两优取其最优,两劣取其次劣。◆贸易的模式为:优势国家出口优势较大的产品,进口优势较小的产品;劣势国家出口劣势较小的产品,进口劣势较大的产品。5、比较成本学说的假设条件1、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第4页共19页2、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两国间不能自由流动,且两国国内充分就业3、自由贸易是在完全竞争形式下进行的,以物物交换为形式4、不考虑规模收益、运输、保险、技术进步因素5、劳动决定商品价值,所有劳动都是同质的6、一国公民相对收入水平不受贸易影响6、比较成本理论的评价优点1、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促进资本主义资本积累和生产力发展,在该理论影响下,英国废除了《谷物法》,这是19世纪自由贸易政策取得的最大胜利,它大大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揭示一个客观规律——比较成本定律,从实证经济学的角度证明,无论是生产力水平高低,参加国际贸易均可以获得实际利益,实现双赢的格局。该理论成为西方100多年来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缺点:1、揭示的利益是短期的静态的利益,这种利益往往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发生矛盾。2、没有从根本上解释贸易的原因——实现商品的价值。倾销3、与现实贸易不符。发达国家之间贸易占国际贸易比例;掩盖富国剥削穷国的实质。4、许多假设前提过于严苛,并且不符合经济现实,这就大大削弱了比较优势学说的适用性第二章国际分工(下)第一节H-O模型一、要素禀赋理论(P28)俄林,瑞典经济学家,1977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代表著作是《区域贸易和国际贸易》。由于他的理论采用了其师赫克歇尔的主要观点,创立了比较完整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因此叫做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简称赫-俄理论(H-O理论)。40年代萨缪尔森对赫-俄理论进行了发展,提出了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又称赫-俄-萨理论(H-O-S理论)。1、几个概念:◆生产要素(FactorofProduction)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通常指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要素,加上企业家才能为四要素。◆要素价格(FactorPrice)是指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或要素参与生产所获的报酬。◆要素禀赋(FactorEndowment)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拥有数量。通常用“丰裕”或者“稀缺”来表示。◆要素丰富程度(Factorabundance)指在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要素供给所占的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二相对价格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要素密集度(FactorIntensity)指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入比例的大小,某要素投入比例大,称该要素密集程度高;反之,则该要素密集程度低。◆要素密集度产品(FactorIntensityCommodity)在生产某种产品的各种要素中,比重最大的要素决定着产品的要素密集度的性质。基本假设:P291、两个国家分别生产两种产品,每种产品至少是两种生产要素的生产物,且劳动生产率一致2、两个国家生产同一产品时,生产方法相同,技术水平一样,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3、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属于完全竞争市场,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两国不能4、两个国家中,一个是资本存量相对丰富而利息率相对较低,一个是劳动存量相对丰富而工资率相对较低5、排除需求偏好、贸易的有形无形壁垒、运输成本等因素第5页共19页H-O-理论含义及结构:P30Ⅰ每个国家以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进行商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国家交换,就会处于比较有利的位置。出口相对丰富的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Ⅱ两国生产要素存量比例不同,即使相同要素生产率一样,也会产生成本差异,从而使两国发生贸易关系。Ⅲ国际商品交换的结果,会使各国要素报酬的国际差异缩小,出现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H-O-S:在特定条件下,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不仅仅是一种趋势,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间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益必然相等。第二节列昂惕夫反论及其解释(P32)里昂惕夫,美国经济学家,创立了投入-产出分析法,1973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代表作《投入产出经济学》。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在运用投入产出法对美国1947和1951年的外贸数据进行验证时,发现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而美国在二战后其资本丰富程度在世界上使首屈一指的。里昂惕夫的试验分析与赫-俄理论相反,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对列昂惕夫反论的解释:1、劳动力非同质论: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加,美国工人劳动技术熟练,劳动生产率高,因此美国贸易结构中出现出口劳动密集型、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2、要素密集度逆转:生产的某种商品,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但在基本密集型国家中这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3、贸易壁垒说:美国的关税政策和贸易限制倾向于保护国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反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倾向于促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4、资本密集型需求偏好:美国消费者对资本密集新产品过于偏好,这样美国就不得不改变原有的贸易结构,进口更多的资本密集新产品,
本文标题:《国际贸易教程》重点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27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