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校本课程◆导学案初三《地壳变动》复习课《地壳变动》复习课导学案学生姓名: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描述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②知道全球是由六大板块构成;③知道地壳是运动的;④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对资料的学习能描述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地震灾害知识的国情教育,关注学生提高防震抗灾能力。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地壳变动的证明,火山地震的活动及其分布。难点:地壳变动的原因,地震的预报和防范。三、【合作学习、交流展示、练习反馈】【阅读】资料一:地球内部构造地球内部的结构和煮熟的鸡蛋很相似,具有圈层结构特点。由内向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每一层又可以继续划分层次。一般来说,地壳在地表以下0—17千米深度。地壳可以进一步分为上层的硅铝层和下层的硅镁层。地幔在地表以下17—2900千米深度。深度17—1000千米处为上地幔,深度1000—2900千米处为下地幔。地核在地表以下2900—6371千米深度。深度2900—5000千米处为外地核,深度5000—6371千米处为内地核。软流层位于地表以下60—400千米深处,主要由呈熔融态的岩浆物质组成。岩石圈是位于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的圈层。【思考练习】:1、根据资料介绍,在地球内部圈层中分别标出:地核、地幔、地壳、岩石圈、软流层的位置。【阅读】资料二: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就是这样形成的。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山脉。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成为海洋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岛弧链,就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形成的。在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处,常形成巨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就是印度板块在向亚欧板块碰撞过程中产生的。板块构造学说是近代最盛行的全球构造理论,目前板块构造理论已被用来解释火山、地震的形成和分布,以及矿产的生成和分布等。【思考练习】: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的板块可以分为哪几大板块?(用横线从资料中标出)3、板块的碰撞和张裂会形成哪些地形,举列说明?(用横线从资料中标出)4、试着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汶川地震的形成原因。【阅读】资料三:沧海桑田你知道“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吗?传说我国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在地球各处,每时每刻都进行着各种形式的运动,这些运动有时进行得很激烈迅速,有时十分缓慢,但更多的时候,地壳运动难以为人类直接感知。昔日曾经是一片汪洋,而今成了高山峻岭。阿尔卑斯山这座欧洲最雄伟的山脉,在一亿五千万年前,还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到了中生代末,由于强大的地壳运动,使它逐渐隆起,最后上升为雄伟壮丽的大山。我国太行山麓,许多螺、蚌壳的化石沿水平方向排列着,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滨,东部平原是一片汪洋大海。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校本课程◆导学案初三《地壳变动》复习课的遗迹以及在台湾海峡海底某些地方分布的古代森林的遗迹。新西兰岛原来和澳大利亚同在一个大陆上。亚洲和北美洲中间的白令海峡,过去曾经是连接两洲的地峡。【思考练习】:5、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壳是在不断地变动?(用横线从资料中标出)6、除了海陆变迁外,你认为还有哪些证据也可以证明地壳是在不断的变动的?【阅读】资料四: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强烈释放的形式,也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火山的发生,是地球内部的地热积累到一定程度,灼热的岩浆在强大的内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以气体、熔岩和固体物质等喷发物,喷出或冒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爆发。地面的震动称为地震。地震是一种很普通的自然现象。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强烈释放的形式,震级的大小反映了这次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数量,地震的震级越大,释放的能量就越多。一次强烈的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是十分巨大的,如一次8.5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折算成电能,相当于10个100万千瓦发电站一年所发电能的总和。震源是地震发源地,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千米处。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叫震中,是受地震影响最大的地点。地表某地点距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表示某次地震对地面破坏程度时,通常用烈度来表示。一般来说,地震的震级越大,地震所造成的破坏也越大,烈度也越大。但由于不同地区的震中距不同,地质条件不同,建筑物抗震能力不同,所造成的破坏是不同的。【思考练习】:7、比较课件中世界地震分布图和世界火山分布图的特点,找找它们有何相同之处?【阅读】资料五:地震的预报和防范及地震时逃生方法:由于我国是地震多发的国家,我国劳动人民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对地震做出记载了,记录下地震发生前后的一些自然现象。如星陨如雨、河水干枯、地光、地声、山崩地裂等。公元132年东汉人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和记录地震的仪器——地动仪。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观测和分析地壳形变、地应力、地倾斜、海平面、地下水位、地磁场、地电场、地震波、气象冷暖、旱涝、动植物等异常反应来预测、预报地震。在现代人们还利用高科技方法来研究地震前兆,预报地震。地震前兆是指地震之前出现的异常的现象。如马不进圈、鸡飞狗叫、井水喷涌、出现地光地声、大气异常、动物异常、地下水异常等现象。现在人们通过地震仪可准确测量出任何地区发生的地震。建筑师们也设计出了抗震建筑物来减少地震的危害。【思考练习】:8、民间流传着哪些预报地震的方法?(用横线在资料中标出)9、目前我们采用什么方式预报与防范地震?(用横线从资料中标出)【摸拟游戏】五、地震场景游戏【归纳】:10、震发生时,我们应当采取的自救措施有:在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街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野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震发生时
本文标题:《地壳变动》复习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28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