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培养低年级学生分析图文应用题方法的研究》鉴定书汪晓玲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校本课题研究结题评审鉴定册课题名称:培养低年级学生分析图文应用题方法的研究课题类别:数学课题编号:SX11040负责人:汪晓玲申报单位: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小学立项时间:2011年7月新疆教育科学研究所新疆教学研究室二○一二年四月2声明我代表本课题全体研究人员,确认本项研究成果属原创,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新疆教育科学研究所、新疆教学研究室拥有本项目材料的数字版权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权,包括但不限于信息网络传播权,制作(含语音/多媒体制作)、复制、发行、传播数字代码形式的图书等权利;许可他人合法使用上述权利。特此声明。课题负责人(签字)汪晓玲2012年4月28日3一、小课题综合信息表课题名称培养低年级学生分析图文应用题方法的研究关键词读图激趣收集信息图文合一联系实际学科类别数学课题承担单位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小学课题负责人姓名汪晓玲性别女出生年月1982.1.1手机13899617229行政职务工会主席专业职称小学高级研究专长小学数学通讯地址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小学邮政编码831201课题组主要成员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工作单位职务职称课题组内分工渠桂萍女1974.4.19二十里店镇小学小教高级研究人员变动情况无成果形成实验总结、论文、结题报告完成时间2012.124二、研究报告《培养低年级学生分析图文应用题方法的研究》实验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研究背景:新课标开始逐渐注重小学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低年级应用题教学是小学生思维发展及解决问题能力发展的核心基础,然而低年级这个学段的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比较特殊,因此对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分图文应用题能力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人教版的图文情景应用题是根据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实际应用问题绘出图形,让同学们看图分析,捕捉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然后求解这类问题。在农村学校,学生在应用题教学中感知、整合数学信息的能力较差,其次学生分析应用题时基本的数量关系不知如何寻求,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实物或事例进行直观教学,通过读图了解题意,按图寻找数量关系,图文转化和联系生活等教学策略,让学生逐步理解应用题,培养学生的口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2、研究目的和意义结合图文,了解图意,让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意识,能够联系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问题、思考问题。1、看图说话,提高学生表述图意的能力,当自己有独到见解时能清楚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2、看图收集数学信息,学会有条理地表述图意。3、看图编题,列式,并能解决问题。3、研究方法:课题在研究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以及效果比较法,试图通过研究尽量做到在阅读中理解、在实验中研究,在总结和观察中进行反思,进而提升。(1)文献资料法: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学习、分析以及占有,了解国内外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的最新进展和现实状况,认真学习并掌握先进的理论和方法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2)案例研究法:结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表现(案例)以及本人的“教学反思”(案例),以这两方面为主的案例进行研究。(3)效果比较法:对学生的日常单元练习、测验的前后效果进行比较。本课题研究的其它辅助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等。5二、课题研究主要内容: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套适合小学低年级数学分析、解决图文应用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探索出一条实际、高效,适合我校低年级实际情况的培养小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在教材中,对图文应用题进行相应的指导,让学生根据找到的数学信息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引导学生如何观察收集数学信息的方法,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以提高学生捕捉、整合数学信息的能力,理解情境的情节与内容,从而通过联想和识别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1、建立组织,确保落实。形成了从教师到学校,条条有线、块块有面,保证了课题研究工作贯彻落实到人,使每个教师都置于网络的管理中。形成了例会制度,定期交流课题研究情况,对研究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调控。经常了解课题研究的重大问题,协调好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种种矛盾。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的成员认真实验,潜心研究,自觉反思,主动交流。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自觉地学习,学习有关的理论,学习先进的经验和方法,课题组成员以个人自学、课题组成员互学、教研活动集中学习等形式,学习了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并且搜集了网络上的大量资料和信息,来充实自己的理论基础,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3、开展教研活动,促进课题深入开展经常性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根据课题确定主题,进行研讨活动。4、每学期进行一次应用题专项抽测。5、每学期进行一次关于本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交流,写出研究总结,建立健全档案。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1、明确传统应用题教学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确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传统应用题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从应用题本身来看,题材封闭,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人为编造的痕迹过重。从应用题的教学过程看,教师不注意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来分析数量关系,形成解题思路的过程机械刻板,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练习过程看,教材按类型编排习题,要求学生进行大量机械的、模式化的练习,在练习中熟练地掌握某一类型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这些确实是传统应用题的弊端,是应该加以改进的。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传统应用题教学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优势。如重视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形成解题思路,循序渐进地教学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画线段图的方法,摘录条件和问题的方法等。这些优势其实也是解6决实际问题教学的关键,即教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应该着力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掌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因此,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要改变的是传统应用题的内容和呈现方式,特别是创新传统应用题教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不是教师展示预设的思路和算法,学生机械地模仿和记忆,而是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师生共同参与、平等对话、动态生成、反思体验的过程。新课程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看作是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重要渠道,看作是他们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能力的重要载体。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主要有:培养学生从身边的客观环境中提取数学结构的能力;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体验数量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路和基本策略,体会策略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解决日常生活或其他学科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巧。2、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逐步形成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策略的认识和掌握不能仅仅停留在经验层面。教学时,教师应在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源于经验认知的各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构建一定的数学模型,逐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一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教学策略:(1)抓住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运算的意义本质上就是“分”与“合”。加法和乘法都是“合”,加法是不同数的合,乘法是相同数的合;减法和除法都是“分”,减法是从和中分出一部分求另一部分,除法是把总数分成相同的数。教学时,在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之后,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体会上述四则运算意义的本质。如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52页的例题,问题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大意是:一辆车有45座,已经上车30人,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容易知道这里要用一共能坐多少人减去已经上车的人数。但为什么用减法呢?学生可能并不清楚,经验告诉他应用减法。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就可以结合题目叙述的事情,进一步引导:这里实际上是把45座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已坐人的30座,一部分是没坐人的。问题的本质是要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按四则运算的意义应该用减法算。(2)要分析“两个关系”。“两个关系”是指在加、减法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在乘、除法中“相同加数、个数与总数”的关系。在加、减法中让学生学会找出“部分与整体”。如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27页的例题:已经采了23个桃,树上还剩5个桃,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可以这样想:还剩的是部分,采了的是部分,树上原有的就是这两部分合起来是7“全部”,要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就是把还剩的部分和采了的部分合起来,因此用加法。再如黄花片有20个,红花片比黄花片多5个,红花片有多少个?可以这样想:红花片比黄花片多5个,“多”是什么意思?指红花片的个数与黄花片一个对一个,对完了,红花片还有5个,就是把红花片分成了20和5,红花片的个数是总数,求总数用加法。如果是红花片比黄花片少5个,怎样想?从“少”这里想,红花片与黄花片一个对一个,对完了,红花片不够,黄花片20是总数,红花片个数与5是两个部分,求部分用减法。在乘除法里,学会找出“相同加数、个数与总数”。如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蓝花有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黄花有多少朵?从“3倍”这里想:黄花有3个2朵,这是知道了个数、相同的加数,求总数,用乘法计算;如果问题改成:红花有20朵,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5倍,黄花有多少朵?从“5倍”去想:5个黄花的朵数凑成了20,20是总数,5是个数,求相同加数,用除法计算。抓住了以上关系,即抓住了解决问题的本质。教师在教学时不能把力量放在一个一个具体问题的解答上,而应将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方法适当提升,从运算意义的角度分析普遍的数量关系。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教学策略: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寻找“中间问题”,教学难点也正在于此。在教学中,首先可通过以下几条途径帮助学生提高寻找“中间问题”的能力:(1)学会提问题。即给出几个条件,提出能解决的问题。(2)学会补条件、选条件。补条件是指根据问题补充相应的条件,选条件是指根据问题从一些条件中选择有联系的条件。(3)学会搭配条件。题目中有三个条件,其中两个条件有直接联系,要善于搭配条件。其次,以综合法和分析法为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思路是人们长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善于运用这两种方法对分析问题非常有益。过去应用题解题思路的教学,经常是教材和教师把思路摆出来,通过讲解、提问等手段“逼”着学生按既定思路走,在反复的机械训练中形成思维模式;现在要改变这种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提炼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掌握这两种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应该经历循序渐进的过程,即一开始具有分析和综合的意识,慢慢地明确用综合法和分析法思考的完整过程,直到最后能灵活地运用这两种方法。对于只有两个条件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如“倍数求和”),主要是运用综合法,但是这样的问题还可以采用画图的策略帮助分析数量关系。最后,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有的以纯文字形式出现,这对学生审题的要求逐步提高。审题的过程不同于一般的读书,要读读、停停、想想,再往8下读。审题的过程往往就是用分析法在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了。另外,认真审题也是重要的学习习惯。3、明确了新课程下应用题教学的基本流程。4、进一步明确人教版第一学段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编排特点及如何根据这个特点组织教学。5、研究促进了教学成果的取得。本课题自研究以来,(1)学生方面本课题的开展和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主探索的精神得到解决了进一步的发展。首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调查可以明显发现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浓厚了,喜欢上数学课的学生多了,喜欢看数学课外书的学生多了,喜欢阅读《小学生数学报》等报刊的学生多了,这是一个十分喜人的现象,主要得益于本课题的开展。其次,形成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主要包括:依据生活经验直接解决问题;通过分析、综合等抽象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采用画图、列表等形象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借助直觉、顿悟等直觉思维解决问题;对开放性问题能作出合理解决等。最后,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数
本文标题:《培养低年级学生分析图文应用题方法的研究》鉴定书汪晓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3034 .html